簡體版

第一個假說不說了,這部分和亞當斯密的部分一樣。

第二個假說就直接就指責非生產階級了。僧侶、地主和官僚吃得太多了,所以留給資本家的太少,用于創造價值的產品太少了。這些寄生蟲的存在,直接影響國家發展。李嘉圖就差直接指僧侶、地主和官僚的鼻子罵他們飯桶誤國了。

馬克思以後,勞動價值論在正統學派就吃不開了。很顯然,工人的勞動無疑不比資本家少。為什麼資本家獲得那麼多,工人獲得這麼少?正統的學派要維護正統的階級。這時正統的階級已經是資產階級了,所以勞動價值論必須讓位。

這時邊際效用論就在穩拿學派中佔主導地位了。每樣東西都是稀缺的,每樣東西都會產生價值,越稀缺越有價值。資本家提供的資本是稀缺的,所以資本家有資格獲得大頭。問題是,資本的收益似乎是資本越多,單位資本收益越好。這似乎與稀缺性矛盾。這時邊際效用論就顧左右言他了。

凱恩斯的學說,簡單地說,資本不是萬能的,需要官僚幫助介入完善。這對官僚來說簡直是救世福音。所以,絕大多數官僚是打心眼里喜歡凱恩斯主義的。

官僚喜歡凱恩斯主義,資本的力量不喜歡。弗里德曼再次站出來替資本家打包票。資本家能處理好一切,官僚少插手。政府每年按照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貨幣就完了。所謂,「大家但內里坐,外事听老奴處置。」[1]

市場萬能自由選擇就是多數穩拿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如果告訴讀者,資本家能處理好一切就是多數穩拿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讀者會怎麼想呢?

這兩派的共性是都不承認勞動價值論,個性是究竟社會由誰掌握最有利。

經濟學主流學派,排名第一、第二的,無非這兩派。官僚的實力強一點,就是凱恩斯主義流行。資本的力量強一點,就是弗里德曼的貨幣學派流行。在官方內部,到什麼時候,都是凱恩斯主義佔上風。在民間,資本影響大,自然是貨幣學派佔上風。

市場是不是真的有效,到底什麼創造價值,其實就看誰來解釋。話說回來,有人真正關心這些嗎?

勞動者的意見呢?有人關心嗎?看過《黑客帝國》嗎?勞動者就是電池。老老實實干活,提供穩定的電流就是了。看母體想讓他看的東西,听母體想讓他听的東西。不論誰掌權,他們都會幸福。如果他們自認不幸福,說明他們沒有正確認識母體的母性,那麼會有兩派的力量代表他們幸福。另外,認為自己不幸福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不許說出來。敢多說少道,小心特工史密斯來登門拜訪。

認真你就輸了。

[1](唐代權宦李輔國教訓皇帝的話)

盧瑟經濟學(1.3)——開始的話(魔教的來歷)

(2010-08-0309:54:13)

轉載▼

標簽︰

財經

亞當斯密的理論,包含兩個基本假設,第一是勞動價值論,第二是市場有效說。簡單地說,就是勞動創造價值,市場自動調節生產。到李嘉圖的時代,不斷出現經濟危機,于是李嘉圖的理論承認勞動價值論,不承認市場有效說,認為市場可能出現結構不合理、供需不對稱造成的混亂。到馬克思的時代,封建地主階級已經喪失了對經濟的控制權,社會主要矛盾集中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于是馬克思寫出了《資本論》,資本家剝削工人,工人和資本家彼此是敵人。

對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來說,事情則很尷尬。如果承認勞動價值論,無疑最終能推導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結論。如果不承認勞動價值論,則無法確定價值。沒有價值的概念,如同物理中沒有力的概念一樣,整個經濟學將失去最終的立足點。這時就需要一種新價值說,代替勞動價值論,這就是邊際效用價值論產生的歷史背景。這些經濟學家,就是新古典經濟學家,也稱為庸俗經濟學家。

馬克思承認勞動價值論,不承認市場有效,提出了資本主義最終崩潰說。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原始資本的來源是搶劫、盜竊、販毒、詐騙、販奴、官商勾結、侵吞公款,絕不是勤儉積攢。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對勞動力存在嚴酷的剝削,這種剝削最終造成嚴重的貧富分化,勞動者成為資本的奴隸;除了勞動者,大批小資產階級最終也將破產成為盧瑟;社會頂端控制驚人的財富的極少數穩拿,最終成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多數勞動者既是被剝削者,也是主要的消費者,勞動者被剝削,對應消費能力不足,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無法順利完成,必將定期發生經濟危機,大批工人失業,大批產品沒有銷路,最終導致資本主義制度無以為繼。三卷《資本論》,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這三點。

庸俗經濟學家不承認勞動價值論,承認市場有效說,提出一切供需都可以完美自動調節。換句話說,資本主義加自由市場的制度是永遠健康、萬壽無疆的。按照他們的觀點,社會不存在非自願失業,一切失業都是工人不願意接受更合理(更低)的工資造成的。社會不存在生產力過剩,一切產品沒有銷路都是生產者沒有獲得充分信息的結果。穩拿成為社會頂層的原因不是控制了資本具有更強的分配權,可以趨利避害,而是穩拿聰明、勇敢、智力過人、善于冒險,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商機,做出別人不敢做的決策。因為否認了資本的力量,所以相信庸俗經濟學得永生——每一個奴隸都有機會成為將軍。

如此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都是源于斯密的理論,是一棵藤上的兩朵花︰承認勞動價值論,不承認市場有效說的一脈,發展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承認市場有效說,不承認勞動價值論的一脈,發展成為西方經濟學。

兩派經濟學的價值論,彼此的階級性非常明顯。兩派關于價值理論的辯論,最終的目的就是證明穩拿獲得絕大多數產品份額是否合理,以及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最終命運如何。

勞動價值論的落腳點是勞動創造價值,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創造價值,價值來自勞動者的勞動。邊際效用論的落腳點則是物本身就能創造價值,比如土地、廠房、機器、牲畜、貨幣都能創造價值。

如果按照勞動價值論,那麼資本家剝削就是無法回避的。盡管資本家也有勞動參與社會生產過程,但是他們獲得的報酬與他們的勞動量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系。管理管理100人的工廠和管理10000人的工廠之間的收入也許相差百倍,但是投入的精力卻是類似的。事實上,小工廠由于受制于各種條件,管理者投入的精力往往更多。

如果按照邊際效用價值論,則是任何生產要素都可以從市場買到,資本家投入各種要素,組織生產,必然有權獲得所有的收益。按照穩拿的看法,每樣東西都能產生價值。這些東西屬于我,我是產權所有者,我就有資格要求產品中的一份,而且往往是關鍵性的一份。

按照盧瑟的看法,勞動創造價值,然後按照所有權分配。這就是初次分配。農民種地,地主收租子。地主不用種地,但是農民種地主的地,就要給地主繳租子。農民豐收了,地主的租子也漲了。總收成固定的情況下,農民生活的處境,完全看地主地租的高低,也就是土地所有權的壟斷情況。所以,所有權不是創造價值的因素,而是剝削的依據。

所有權是生產過程中價值產生的依據,還是分配要求的依據,是兩派價值論對立的根本。如果按照勞動價值論,則這些人依靠所有權,強行佔有工人和生產組織者生產出的勞動產品。如果按照邊際效用論,土地所有者、高利貸者、產業資本家,都是生產要素的提供者。需要注意,絕大多數資本家身兼兩種角色,既是生產參與者,也是剝削者。隨著他們擁有的資本額增長,第一種身份逐漸消失,第二種身份不斷強化。小資本家往往要親自參與勞動,大資本家則養尊處優。

引申一下,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土地所有者和高利貸者,究竟是社會生產者,還是寄生蟲?亞當斯密的理論中,這兩類人很顯然是寄生階級。但是到了庸俗經濟學時代,這些人就都成為對社會生產有益的人了。

這是因為在資本主義初期,土地壟斷在大地主或封建貴族手中,貨幣集中在高利貸者手中,資本家的經濟力量很弱小。這個時候如果承認邊際效用論,即「物」能創造價值,那麼大地主和高利貸者無疑是對社會做出最大貢獻的人,也是最有資格獲得最大份額的人。那樣一來,大家都炒地皮、開當鋪、放高利貸,資本主義就沒有發展前途了。與此類似的還有神父和官僚的勞動究竟有沒有價值。如果承認他們的勞動有價值,那麼教會或官場就會成為經濟的主宰,資本家的絕大部分成果都要供養他們。所以,這個時候要強調勞動價值論,而且是對社會有益的生產勞動,大地主、高利貸者、神父、官僚等等一干人等,都不創造價值,都是社會的累贅。資本家直接組織並參與勞動,是對社會貢獻最大的階級。這時,大地主說土地創造價值,高利貸者說放貸貨幣創造價值,神父說祈禱創造價值,官僚說官辦經濟創造價值。對資本家來說,都是豈有此理。

到了資本家坐穩了江山以後,資本家與地主、高利貸者的矛盾已經弱化,這些人已經喪失了社會的主導權,官僚和神父也轉而為資本家服務。相比之下,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無論從數量、質量還是從組織上都空前強大,成為資本家直接的對手。這個時候就需要邊際效用論,告訴全世界,資本家獲得最大的份額是天經地義的。這時,地主、高利貸者靠地租和利息獲益也是可以容忍的,神父、官僚的勞動也成了社會必須的有價值的勞動了。

資產階級無論是最早堅持勞動價值論,還是後來堅持邊際效用價值論,最終的目的都是本階級利益最大化。社會是在改變的,本階級的利益是不變的,價值理論是可以根據本階級的利益不斷調整的,符合本階級的利益就是價值的根本依據。(多說一句,關于兩種價值論的爭論還可以再引申一下,炒地皮、放高利貸能否創造價值,開賭場、妓院能不能富國富民?在兩種價值論中有完全不同的解釋。比較滑稽的例子,就是兩個經濟學者吃狗屎的笑話。某甲、某乙各吃一份狗屎,于是就為國家創造了一個億的GDP。)

兩派最終爭論的焦點落腳于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簡單地說,就是資本主義穩,還是不穩。

本文不打算深入探討勞動價值論。實際上深入探討、爭論、辨析兩種價值論也沒有什麼意義。——彼此對立的兩個階級,在涉及創造價值,進而涉及利益分配的問題上,怎麼可能彼此說服?這樣的爭論,爭來爭去,只能是雞對鴨講。正如本文在前面提到的,能夠確定的,只有生產出一定的產品,在各個階級之間分配,至于怎麼分配,以及這樣分配是否合理,各個階級解釋不同。

本文嘗試在馬克思的基礎上,分析資本主義為什麼會不穩,以及這種不穩會帶來什麼後果。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在分析的過程中,並不大量使用價值分析,而是更多分析交易雙方的力量對比,以及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內在的聯系。

讀者記住除了社會必要勞動什麼都不創造價值就可以了︰其他任何東西都不創造價值,最多是把價值轉移到產品中。比如棉花的價值轉移到棉紗中,棉紗的價值轉移到棉布,最終轉移到衣服中。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後面就不要看了,越看越糊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