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三十二章 暗香

現在細細想來,剛剛于翎的語氣雖然是極度嘲諷的,但她的話語卻沒有任何一點的問題。

並且若真得要追究起來的話,那還是表哥的不對了,畢竟剛剛于翎說的可是很明白,舅母派人去喚都喚不來的人,此時卻陪在了他們的身邊。

寧芷的臉色忽地就有些不好看了起來。

「翎兒,剛剛芷姐兒也不過是一時嘴快罷了,但她沒有惡意,還望表妹不要和她一般見識,表哥在這兒代芷姐兒向你陪個不是。」

但就在寧芷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的時候,站在她另外一邊的青年卻忽然出聲,打破了沉默。

而與之前對寧芷針鋒相對時不同,現下梁竟驚詫的發現,于翎在這男子的一番話後,居然就有了偃旗息鼓的意思,這讓得她不由得的就把視線投向了那個青年。

古話說的好啊,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不要看寧芷的容貌是比于翎稍稍不如的。

但那明顯就是寧芷兄長的青年,卻是硬生生的比起另一旁,也是面如傅粉的于家大爺要更勝不止一籌,那芝蘭玉樹、豐神俊朗的容姿只是簡簡單單往這兒一戰,就好像自身會發出光芒一般的風流俊俏。

真是好一個美如冠玉的翩翩佳公子啊!

梁微不可見的挑了挑眉,移回到于翎身上的目光就不可避免的有了些意外。

這丫頭,不會是看上自家的表哥了吧?梁倏地渾身就是一個機靈,她總算是想起這寧芷還有那個青年是誰了,于家在西殷乃是門閥豪族,而當初于老爺子的胞妹所嫁之人,也是太原寧氏的宗子,眼前這寧芷竟然敢這樣和于翎說話,那自也不用多說了,這也是寧家的嫡系主脈。

而至于寧芷身邊那豐神俊朗的青年………寧毓。

梁忽然就覺得從舌尖開始,一絲一絲的苦意緩緩地便蔓延了開來。

是啊,她怎麼能忘記呢,寧家寧毓,鳳華無雙,智計絕倫,日後可是能與楚孤分庭抗禮,掌萬里江山之左右的人物啊,她怎麼會能將西殷的這根擎天巨柱給忘了?

梁眼底的眸色,此時真可謂是復雜至極,尤其當想到前世時,就是面前這人把早已凋敝得梁家,只存在于歷史中的最後一點榮光都趕盡殺絕時,她袖中的拳頭就握得更緊了。

「七哥,你干嘛給她賠不是啊。」而就在梁心底的暗涌越來越劇烈時,听見寧毓先向于翎低頭的寧芷立即就不干了,把寧毓一把拉到了身後,仰著頭就對于翎傲聲道︰「于翎,我們是來看望舅祖的,可沒時間陪你和這些外人在這兒瞎鬧。于大哥、于二哥、七哥,我們走。」

說完,也不再看于翎一眼,拉著寧毓和于家大爺就走了,而剩下的于家庶子于二爺,自然也是跟在了寧芷身後,快速的就從于翎身邊走過,一點停頓都沒有。

讓得旁邊的梁都有了一瞬間的錯覺,這于家的嫡女怕不是于翎,而是寧芷吧?

梁頗是無語的就看著那一行人的身影迅速消失在了梅林之中,對于寧芷從頭至尾都極其蔑視的用「外人」二字稱呼她和梁雍,梁倒也沒覺得有什麼。

除了那語氣和不屑一顧的眼神,著實讓人難免有些膈應外,其實寧芷也沒說錯什麼嘛。

她和雍兒對于于家來說,的確就只是兩個外人罷了。

只是就不知道,寧芷他們曉不曉得,他們心心念念的舅祖的重病,可還指望同樣是外人的娘親幫忙尋找那位墨老先生呢。

墨老先生………梁猛地就怔忡了起來。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在楚孤的身邊,她可是不止一次听過這個稱呼了啊,就是不知道,娘親和于夫人要找的「墨老先生」,是否就是楚孤身邊的那位「墨老先生」呢?

梁暗暗地就沉吟了起來,但自寧毓開口後,就一直詭異沉默著的于翎,忽然就又重新開口了。

「剛才真是讓梁三小姐和梁四公子看笑話了,還望二位不要介意。」沉穩得波瀾不驚的聲音,突然就在安靜無比的四周響了起來。

「于小姐言重了。」沉思中的梁稍稍被驚了一下,可隨即就又笑道︰「寧小姐只是因為過分擔心于老太公的身體,所以才會這般焦急的,如此孝心,我們又有什麼可介意的。」

此時屋外正是太陽最後一點余溫的陽光,灑落下來最是暖。風,輕輕的吹,吹響了一株株雲柳的葉子的沙沙聲,輕輕地就回蕩在了耳旁,像是叮叮咚咚的清澈溪水一般。

而盛夏里的那一株株桃樹,現下桃花早就凋零盡了,此時只剩下滿枝的枯意,在橘紅色的陽光和風里微微搖曳,而也是在這滿街道都是枯意的幾株桃樹里,一顆已經很老,生命也快走向盡頭的桃樹下滿地霧照落花,彷如桃花落盡時的繽紛。

……

……

在文帝的少年執政時期,西殷和後蜀爆發了一場大戰,而也就是這場大戰,讓西殷的鎮東大將軍梁祜,開始嶄露鋒芒,驚艷天下梁祜率領著西殷當時僅剩的十萬大軍,擊退了後蜀的猛狼之師,侵入蜀地近千里之遠,迫得當時的後蜀不得不主動議和。

當年的西殷,在那時雖氣勢如虹,但其實國力極弱,想要趁此吞並後蜀,實是天方夜譚。文帝深知此理,于是這場由後蜀先挑起的兩國大戰,最後以後蜀的主動議和結束。在後蜀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以及派了一名皇子到西殷作為質子後,這場大戰,就這樣徹底平息了。

至于東玉郡主,也就是在那時,和著質子一起到來。

孟太妃,是先帝的四妃之一,而先帝的皇後,一生只有一位,那是元後楨皇後。在楨皇後紅顏薄命,斯人早逝,先帝就沒有再立新後,掌理六宮的大權,最後卻是旁落成帝的寵妃,李貴妃手上。

李貴妃此人,專權跋扈,野心頗大,一直都想插手國政,在先帝病危之時,更是與太醫串謀,假宣詔旨,把所有成年皇子都騙進了廣明殿,全部毒殺。

最後,李貴妃還與其父兄發起了承德門兵變,欲立其只有三歲的幼子為帝,要不是在千鈞一發之際,孟太妃冒死救出了元後楨皇後的遺子當時還只有十一歲的文帝和六歲的酈王,讓三公借此有了反擊的理由的話,那估計當年李貴妃的毒計早就成功了。

只是,在等到一切都塵埃落定後,人們才猛然發現,孟太妃的長子和幼子,全都已死在了廣明殿的那場陰謀里。

而這些,梁也是在前世時,父親和娘親被斬前夕才那樣深刻的清楚了。

文帝駕崩,懷帝登基,而相比文帝的明君之名,懷帝的殘暴和昏庸就更顯丑陋,在登基之初,懷帝立刻一改先前的謙謙君子之範。

凡是曾經得罪過他的人,不出一月就全部罷職免官、獲罪下獄,無一幸免。

這其中,最慘的雖不能算做是梁家,但在梁思玄被定死罪下獄,沈氏也因辱罵懷帝及沈雲崇的暗中搗鬼而獲同罪後,梁思玄把梁家最後的力量卻是用來保存了她們的性命時,她才知道了一切的。

而說到這兒,就不能不說起英王了,梁此時的神色也不怎麼好,那可是英王啊!是西殷如今僅有的三位異姓王之一,雖說權勢並不能和酈王相提並論,但英王可也是手握五萬海師,雄踞西殷海境防線的霸主,替西殷擋住了一年到頭無數次的海寇侵犯,更是保下了西境內一方太平的最大功臣。

這樣的英雄,不管是誰都不會忽視也不能忽視的,梁自然也是如此,只是她看著眼前的鐘晴,卻開始有些擔心她了,畢竟英王之女,也就是現下正被簇擁在了場中央的那個少女,可是差點就成為了祁妻子的人啊。

英王子嗣頗豐,但他最疼的卻是自己的小女兒唐夢瀾,而唐夢瀾身為英王的嫡女,本身就已是天之驕女,更何況又得到了英王的喜愛,其個性從小自也就養得有些刁蠻了。

但凡是唐夢瀾喜歡、想要的東西,不管是人還是物,那幾乎就沒有得不到過的。

而就是這樣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個性又還有些刁蠻的天之驕女,在文帝、甚至是孟太妃的面前卻也竟是頗得喜愛的,其中文帝先撇開不談,畢竟帝王心中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就英王對于西殷海境的重要性來說,那文帝對唐夢瀾的喜愛,說不得也只是因了英王罷了。

可孟太妃卻就不一樣了啊。

在除了楚孤和梁外,能入得了孟太妃眼的小輩們,現在梁就只知道一個長平公主和一個祁,而剩下的,也就只有這位英王的ど女唐夢瀾了。

這其中所代表了的問題,可是讓得如今的梁不敢小看唐夢瀾絲毫,畢竟若唐夢瀾真如外界所言的那般,就只是個身份尊貴又個性刁蠻得天之驕女的話,那怎麼可能會得到孟太妃她老人家的青睞?又怎麼能讓得太妃她老人家起了要賜婚于祁和唐夢瀾的念頭呢?

盡管最後,唐夢瀾因了三皇子妃楊氏的一句話,就把建安鬧得幾乎滿城風雨,而她與祁的親事也因此最終沒能成形,可就只是能使得孟太妃有了那樣的念頭,那就可以說明唐夢瀾根本不是外人所傳言的那般了。

只是梁很忌憚她,但更忌憚她的人,卻是鐘晴。

「當年,三皇子妃一句‘此女有些刁蠻了’,就讓得本都已經點頭同意了與祁殿下得親事的唐夢瀾,一夜之間就把建安鬧得是滿城風雨,不止跑到了陛下面前去哭訴,而且還在瀟雨寺‘巧遇’了與英王妃向來就交好的酈王妃,當場就委屈得是痛哭流涕,隨即又與其母英王妃進宮去給馮貴妃請安,並且在馮貴妃宮里也是啼哭不止………不過就是短短一天的時間,整個建安就都在傳三皇子妃不喜唐夢瀾,甚至以婆婆的身份欺辱與她,最後使得馮貴妃找到了理由發作,連累得蕙妃都被文帝冷落了許久,而三皇子妃更是在好長一段時間內,連宮門都沒再出過一步。」

梁看著沉默不語的鐘晴,繼續說道︰「之後,要不是西邊海寇忽然又蜂擁而來,使得海境戰事忽起,英王妃和唐夢瀾也不會急忙趕回到英王身邊,那當年的事情也說不定不會就那樣簡單得平息了的。」

這件事情,是就連當時在梁家大門不邁二門不出的梁都曾听聞過的,那就更不用說是鐘晴了。

相比起梁,她當初甚至是有幸目睹過唐夢瀾就算是在三皇子妃楊氏面前的肆無忌憚,在那個以鐘晴看來是那樣讓她覺得壓力巨大的三皇子妃面前,唐夢瀾居然也能那樣肆無忌憚的有恃無恐。

當時的情景,就算到了如今,鐘晴也依然記得清清楚楚。

或許唐夢瀾是自梁和長平公主之後,唯一還能讓得三皇子妃楊氏那樣讓步的人了,但不管梁還是長平公主,她們卻都是不可能會像唐夢瀾那般,與三皇子妃楊氏那樣直接徹底得撕破臉的。

先不說長平公主背後還有文帝,她不可能罔顧了文帝的面子,就連梁身後也還有整個梁家呢,她就算再不喜楊氏三皇子妃,也同樣不可能會與唐夢瀾一般行事的。

在如今的建安之中,也不會再有誰能與唐夢瀾一般,身份尊貴,而且父親還是鎮守一方的大將,也完全就沒有陷進建安這盤根錯雜的權勢網中。

無人能與英王有什麼牽扯干系,而且因了英王既是異姓親王,又是鎮守一方的大將的關系,朝中眾人甚至還要刻意的與英王保持距離,以免讓得文帝懷疑自己有什麼不軌之心的話,那才是百口莫辯了。

就算文帝對英王是極其看重不已的,連鎮守邊關大將的親族子女必須留在建安之中作為隱性人質的不成文規定,文帝也直接就為了英王給廢棄掉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