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三十一章 意料之外

于李氏的院落,並不是于府的正房大院,但這里的佔地也很是嚇人了,恐怕除了于府的正院外,就只有這兒是最寬闊和奢華的院落了。

也因此,在沈氏他們進來後,一路上就都是丫鬟和婆子,直等到進了房之後,周圍才清靜了下來。

「老爺子怎麼樣了?」而大門才剛剛被于李氏的大丫鬟從外掩好呢,沈氏臉上的笑容就已經消失了,面色嚴肅的對于李氏問道。

「還能怎麼樣,依然是用人參吊著,情況並不好。」

于李氏剛才還談笑風生的神色也早就沒了,此時面沉如水的說道︰「除了梁老將軍來的那天,老爺子的精神還稍微有些起色外,這兩天就又不行了。」

屋內此時就只有沈氏和梁四人,而此時在沈氏與于李氏神情陰郁的說著于老爺子的病情時,梁和梁雍卻是又眼觀鼻鼻觀心的靜靜坐在了一旁,不敢發出丁點的聲音打擾她們。

「李太醫在隨著太妃她老人家離開時,留下的那張方子也沒用了嗎?」沈氏蹙緊了黛眉的問道。

「說沒用倒也不是,可終歸就像李太醫走前說得那般,這藥方就只是能解一時之急罷了,而且隨著用得次數多了,效果也會一次比一次不好。之前老爺子喝了藥,最起碼還能清醒個五六天,但現在喝了藥後能清醒個兩天都算是效果奇好的了。除此之外,老爺子的身子也是一天比一天虛弱,現在就只是靠著那千年老參在吊著一口氣了。」

這一番話,一句比一句沉重,說到最後,于李氏干脆一把就抓住了沈氏的手,神情急切道︰「明月,我也不與你來那些虛偽的了,此時老爺子的情況是真的十分不妙,說得再難听一些………」

話說到這兒,于李氏就已經有些說不下去了,可頓了頓後,她卻還是強撐著繼續道︰「以老爺子現在的這種情況,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都不奇怪,你曾經和我說過的那位聖手,現在可找到了嗎?」

之前楚孤也已經和梁說過了,為了于老爺子的病情,于李氏是早就親自到鎮東大將軍府登門拜訪,拜托沈氏幫他們尋找名醫聖手的了。

而如今再一听于李氏的這番話,沈氏倒是真的推薦了一位名醫給于李氏,但現在卻找不到了?

「那位墨老先生,原本就是行蹤不定之人,當初有幸能邀得他到建安來給漠珂診斷,也是礙于我娘親身邊的另一位聖手,陳老先生的面子。但如今已過了這麼多年,就連我也是早沒有這位墨老先生的蹤跡了。」

沈氏此時的臉色也已經十分不好了。

可旁邊本來一直是眼觀鼻鼻觀心的梁,神情卻一下子就有些微微的古怪了起來。

墨老先生?

「這下可如何是好,陳老和李太醫都對老爺子的急癥束手無策,而可能解此癥的人,現下又找不到,這可真是快急死人了呀。」

早在于老爺子剛病倒,病情也還沒這麼嚴重的時候,于李氏就已經去麟央宮拜托孟太妃她老人家,讓李太醫來為于老爺子看脈了,但結果卻並不如人意,所以後來于李氏又親自前往鎮東大將軍府。

拜托沈氏出面,邀陳老前往于府,可這一趟的結果也與李太醫相同,仍是只能治標不治本。

為此,于家上下差點就絕望了,但陳老卻說有一人,或許能醫治于老爺子的重病。

這一番話可真是于家的救命稻草,而于家現下所有的人也都是放下了手中的事,全力在尋找陳老所說的墨老先生。

但也許是因為不放心吧,因此于家不止自己出動了十之**的人力和物力在西殷境內尋找墨老先生,就連沈氏這邊,于李氏都已親自登門拜托了多次。

雖然沈氏早已對于李氏說過,不用拜托,她已經命轄下的滁西澗去打听墨老先生的蹤跡了。

可盡管如此,于李氏卻還是多次親自到鎮東大將軍府去感謝沈氏,在整個建安城內,能與沈氏平起平坐的人本就少,而于李氏絕對能算其中之一。

但為了這次的事情,于李氏對沈氏的幫忙卻是感激不已,其他的不用多說,就只這三番五次的親自造訪梁府的舉動,就已經夠沈氏明白于李氏的謝意了。

此時屋外正是太陽最後一點余溫的陽光,灑落下來最是暖。風,輕輕的吹,吹響了一株株雲柳的葉子的沙沙聲,輕輕地就回蕩在了耳旁,像是叮叮咚咚的清澈溪水一般。

而盛夏里的那一株株桃樹,現下桃花早就凋零盡了,此時只剩下滿枝的枯意,在橘紅色的陽光和風里微微搖曳,而也是在這滿街道都是枯意的幾株桃樹里,一顆已經很老,生命也快走向盡頭的桃樹下滿地霧照落花,彷如桃花落盡時的繽紛。

……

……

在文帝的少年執政時期,西殷和後蜀爆發了一場大戰,而也就是這場大戰,讓西殷的鎮東大將軍梁祜,開始嶄露鋒芒,驚艷天下梁祜率領著西殷當時僅剩的十萬大軍,擊退了後蜀的猛狼之師,侵入蜀地近千里之遠,迫得當時的後蜀不得不主動議和。

當年的西殷,在那時雖氣勢如虹,但其實國力極弱,想要趁此吞並後蜀,實是天方夜譚。文帝深知此理,于是這場由後蜀先挑起的兩國大戰,最後以後蜀的主動議和結束。在後蜀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以及派了一名皇子到西殷作為質子後,這場大戰,就這樣徹底平息了。

至于東玉郡主……楚孤的母親,也就是在那時,和著質子一起到來。

孟太妃,是先帝的四妃之一,而先帝的皇後,一生只有一位,那是元後楨皇後。在楨皇後紅顏薄命,斯人早逝,先帝就沒有再立新後,掌理六宮的大權,最後卻是旁落成帝的寵妃,李貴妃手上。

李貴妃此人,專權跋扈,野心頗大,一直都想插手國政,在先帝病危之時,更是與太醫串謀,假宣詔旨,把所有成年皇子都騙進了廣明殿,全部毒殺。

最後,李貴妃還與其父兄發起了承德門兵變,欲立其只有三歲的幼子為帝,要不是在千鈞一發之際,孟太妃冒死救出了元後楨皇後的遺子當時還只有十一歲的文帝和六歲的酈王,讓三公借此有了反擊的理由的話,那估計當年李貴妃的毒計早就成功了。

只是,在等到一切都塵埃落定後,人們才猛然發現,孟太妃的長子和幼子,全都已死在了廣明殿的那場陰謀里。

而這些,梁也是在前世時,父親和娘親被斬前夕才那樣深刻的清楚了。

文帝駕崩,懷帝登基,而相比文帝的明君之名,懷帝的殘暴和昏庸就更顯丑陋,在登基之初,懷帝立刻一改先前的謙謙君子之範。

凡是曾經得罪過他的人,不出一月就全部罷職免官、獲罪下獄,無一幸免。

這其中,最慘的雖不能算做是梁家,但在梁思玄被定死罪下獄,沈氏也因辱罵懷帝及沈雲崇的暗中搗鬼而獲同罪後,梁思玄把梁家最後的力量卻是用來保存了她們的性命時,她才知道了一切的。

而說到這兒,就不能不說起英王了,梁此時的神色也不怎麼好,那可是英王啊!是西殷如今僅有的三位異姓王之一,雖說權勢並不能和酈王相提並論,但英王可也是手握五萬海師,雄踞西殷海境防線的霸主,替西殷擋住了一年到頭無數次的海寇侵犯,更是保下了西境內一方太平的最大功臣。

這樣的英雄,不管是誰都不會忽視也不能忽視的,梁自然也是如此,只是她看著眼前的鐘晴,卻開始有些擔心她了,畢竟英王之女,也就是現下正被簇擁在了場中央的那個少女,可是差點就成為了祁妻子的人啊。

英王子嗣頗豐,但他最疼的卻是自己的小女兒唐夢瀾,而唐夢瀾身為英王的嫡女,本身就已是天之驕女,更何況又得到了英王的喜愛,其個性從小自也就養得有些刁蠻了。

但凡是唐夢瀾喜歡、想要的東西,不管是人還是物,那幾乎就沒有得不到過的。

而就是這樣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個性又還有些刁蠻的天之驕女,在文帝、甚至是孟太妃的面前卻也竟是頗得喜愛的,其中文帝先撇開不談,畢竟帝王心中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就英王對于西殷海境的重要性來說,那文帝對唐夢瀾的喜愛,說不得也只是因了英王罷了。

可孟太妃卻就不一樣了啊。

在除了楚孤和梁外,能入得了孟太妃眼的小輩們,現在梁就只知道一個長平公主和一個祁,而剩下的,也就只有這位英王的ど女唐夢瀾了。

這其中所代表了的問題,可是讓得如今的梁不敢小看唐夢瀾絲毫,畢竟若唐夢瀾真如外界所言的那般,就只是個身份尊貴又個性刁蠻得天之驕女的話,那怎麼可能會得到孟太妃她老人家的青睞?又怎麼能讓得太妃她老人家起了要賜婚于祁和唐夢瀾的念頭呢?

盡管最後,唐夢瀾因了三皇子妃楊氏的一句話,就把建安鬧得幾乎滿城風雨,而她與祁的親事也因此最終沒能成形,可就只是能使得孟太妃有了那樣的念頭,那就可以說明唐夢瀾根本不是外人所傳言的那般了。

只是梁很忌憚她,但更忌憚她的人,卻是鐘晴。

「當年,三皇子妃一句‘此女有些刁蠻了’,就讓得本都已經點頭同意了與祁殿下得親事的唐夢瀾,一夜之間就把建安鬧得是滿城風雨,不止跑到了陛下面前去哭訴,而且還在瀟雨寺‘巧遇’了與英王妃向來就交好的酈王妃,當場就委屈得是痛哭流涕,隨即又與其母英王妃進宮去給馮貴妃請安,並且在馮貴妃宮里也是啼哭不止………不過就是短短一天的時間,整個建安就都在傳三皇子妃不喜唐夢瀾,甚至以婆婆的身份欺辱與她,最後使得馮貴妃找到了理由發作,連累得蕙妃都被文帝冷落了許久,而三皇子妃更是在好長一段時間內,連宮門都沒再出過一步。」

梁看著沉默不語的鐘晴,繼續說道︰「之後,要不是西邊海寇忽然又蜂擁而來,使得海境戰事忽起,英王妃和唐夢瀾也不會急忙趕回到英王身邊,那當年的事情也說不定不會就那樣簡單得平息了的。」

這件事情,是就連當時在梁家大門不邁二門不出的梁都曾听聞過的,那就更不用說是鐘晴了。

相比起梁,她當初甚至是有幸目睹過唐夢瀾就算是在三皇子妃楊氏面前的肆無忌憚,在那個以鐘晴看來是那樣讓她覺得壓力巨大的三皇子妃面前,唐夢瀾居然也能那樣肆無忌憚的有恃無恐。

當時的情景,就算到了如今,鐘晴也依然記得清清楚楚。

或許唐夢瀾是自梁和長平公主之後,唯一還能讓得三皇子妃楊氏那樣讓步的人了,但不管梁還是長平公主,她們卻都是不可能會像唐夢瀾那般,與三皇子妃楊氏那樣直接徹底得撕破臉的。

先不說長平公主背後還有文帝,她不可能罔顧了文帝的面子,就連梁身後也還有整個梁家呢,她就算再不喜楊氏三皇子妃,也同樣不可能會與唐夢瀾一般行事的。

那這樣說來,其實唐夢瀾在建安,就是一個異數。

在如今的建安之中,也不會再有誰能與唐夢瀾一般,身份尊貴,而且父親還是鎮守一方的大將,也完全就沒有陷進建安這盤根錯雜的權勢網中。

無人能與英王有什麼牽扯干系,而且因了英王既是異姓親王,又是鎮守一方的大將的關系,朝中眾人甚至還要刻意的與英王保持距離,以免讓得文帝懷疑自己有什麼不軌之心的話,那才是百口莫辯了。

文帝對英王是極其看重不已的,連不成文規定,文帝也直接就為了英王給廢棄掉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