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419、第四一九章 人間一直在做

第四一九章人間一直在做

蕭琰遙望天邊, 一時沒有說話。

如果是李毓禎, 會怎麼回答?

她覺得︰這個問題要叩問自己,更要叩問李毓禎。

心中油然升起另一種明悟——應該是在很早的時候,也即︰外祖父景宗在為李毓禎取字「昭華」之時,就已經確立了大唐的儲君,而不是將她列入選擇對象。由始至終,李毓禎都是他屬意的皇位繼承人;而齊王, 從開始就是景宗為她選擇的磨刀石。

而景宗越過他的子女, 選擇皇孫輩的李毓禎,應該是有某種必然。

蕭琰以前就此思量過︰論治國之能李毓禎不見得最出色, 反而是齊王在這方面顯現更優異;雖然李毓禎的軍事天分和指揮才能令人驚艷,但大唐有樞密閣、參謀司,軍事決策架構可以說相當完善了, 軍事天賦就並不是大唐帝王必須的條件。……蕭琰那時就在想︰難道就是因為李毓禎是星命?而她又正好有非凡的武道天賦, 將來很可能晉入先天,有著悠長的壽命, 實現天啟必須有這樣一位帝王?

此時此刻, 蕭琰有了更深的想法︰不是因為李毓禎是星命, 確切的說, 這不是先決條件;而是她在武道上「必會晉入洞真境,且有晉入先天的很大可能」,這才是她被祖父景宗選中的必然。

現在想來,這就是景宗皇帝的一種制衡。

皇室對雲端,也並不是放心的。

空曠的林蔭道上只有兩人輕微的足音, 還有風吹動樹葉的輕簌,氣氛沉靜又肅穆。

蕭琰眉微抬,仰首看向天空。

和合的秋日朗朗,天空很明淨,懸浮著幾朵白雲,高遠寧靜,看起來祥和無害,但它也可以化為烏雲砸落人間暴雨。……世間萬物沒有只有利而無弊的。

她澄澈的眸子迎著陽光,清淨爍亮,又如琉璃般通透,那眼神卻有些遠,似出神。

此時她的識海中正有一幕幕光影熠熠閃閃︰有她見過的、听過的、讀過的、想過的;模 的、清晰的。穿梭著、輾轉著、融合著,宛如一條光河流動,洗濯磨淬,卻又寂然無聲,沉靜深邃。

這是她的思維長河,具現在她的識海里,如時光洗練了歲月,過去、現在、未來,剔除一切蕪雜,洗濯一切情感,磨淬出的就是純粹。心神沉入長河,忘卻自己的身份,不帶感情,不加立場。她的道正心誠意,正,就是要無有偏倚。世間萬事萬物,都應按照它的本來面目去思索。

……

遠在長安的宮牆內,李毓禎也在望空凝思。

早朝結束時,長安城的上空已是烏雲漸逼,寒風颼急,眼見不久後就要落一場深秋凍雨。

九月上,大唐帝國的節氣還未立冬,隨侍的宮人已經在夾襖內套上毛織線衣,可知今年必是迎來一場凜冬。司天監立秋時就已提醒今冬降溫會提前,大寒,多地有暴雪。昨前兩日,安北都護府、河北道就有雪訊前後腳飛傳入京︰安北暴雪!燕州暴雪!

往年八月中下的時候,安北府就已經有雨夾雪天氣,今冬暴雪雖然提前,也還不太令人吃驚;但通常立冬之後才降小雪的河北道燕州,竟然在九月初就降暴雪,實屬三百年來罕見。政事堂和尚書省的諸公雖然早已閱過司天監提交的今冬氣象預報,也還是意外!震驚!

雖然雪災數據還未及統上來,但統籌災務的尚書省已經可以預料,災況很可能糟糕。

安北府地處最北境,往年臨冬時就有大雪,故官民入秋就檢修加固房屋是例行常事,今冬暴雪雖提前,但受災面應不會太大。然燕州暴雪卻是讓人措手不及——往年都是入九月,地方官府才派遣人員核查坊間俗稱的「薄皮房」,諸如茅頂、薄坯、棚屋之類,責令加以修固;今冬暴雪卻是提前了整整一個月!——尚書省諸公都是一臉陰霾,很不樂觀的預估︰雪災垮塌的房屋可能不下十萬戶。

關于救災朝廷向有例制,太宗皇帝編《救災書》以來歷朝都有增添補充,一應章程都是完備的,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機制,地方官府和戶部工部等中央部司循章執行即可。但是,還有救災之外的狀況︰

——災中垮塌的民房是否已在州縣「危房條目」備桉?若無備桉,則地方官府核查失職;若有備桉,是否已經列入危房改建的計劃中?若還未列入,地方官是否對朝廷下發的「百年安居大計」有怠慢、延宕?若是已改建的卻垮塌了,是否有官員貪腐,承建中是否有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等等。這些,則屬天災外的人.禍,也有御史台、監察司、廉政署三司按「遇災必查」的章程去查,該關的關!該黜的黜!該殺的殺!

若還有其他例外的狀況,也自有尚書省隨報隨處置。

這些,都無須李毓禎去思慮。

但她這會沉眸思忖的,也還是與凜冬天氣有關。

大唐帝國的司天監比以往歷朝的司天監都要忙,職責繁重,其中一大職司就是觀測氣象,每旬、每月、每季都有氣象例報,預知災害,指導農作物播種和收割,預防霜凍、雨雪等天氣災害,這是報給政事堂、尚書省、司農寺的,皇帝不會看這個。大唐皇帝關注的是大氣候,司天監每十年就要做一個全帝國和全大陸的氣候匯總,有大匯、中匯、小匯。今年正是百年「大匯」。早朝結束後,李毓禎才出紫宸殿回東暖閣,司天監正監、靈應縣公李太虛就已在便閣中候見了,將百年大匯報給了李毓禎。

因有圖表,奏章選用的是折式,展開來就是迤邐而現的氣溫起伏,簡明、清晰。帝國百年來的氣溫變化一目了然。

李毓禎眸光一頓,沉眸的薄冰下是寒氣凜冽。

第二幅是大唐立國以來,近三百年的氣溫變化曲線。

第三幅是西周以來,近兩千年的氣溫變化趨勢。

奏折很厚,文字解說比圖表詳盡得多,論據陳述充分、嚴謹,周密萬言。李毓禎沒有細看,就合上了奏折。捏在手中,略一沉吟,擱在了御桉一側。

李毓禎眉梢一抬說道︰「早朝下得晚,這會已近午了,太虛公就在宮中用個便膳?午後有無興致,同去種田?」

今日是帝耕日,按例李毓禎早朝後就要去「躬耕西內」,今日早朝議事多,躬耕就只能午後了。

李太虛也是皇族,出自太宗皇帝幼子韓王那一脈,排輩分是李毓禎的族叔。單名一個喬,但易者多以號顯名,取號曰「太虛」,任司天監後人皆稱太虛公。時年已六十有五,然面色紅潤,眼明聲亮,哈哈一笑,拱手說︰「殿下誠意,便膳也是珍肴了。躬耕無甚趣,種田倒是可以。」種田是高宗的說法,她說種田,不說躬耕,種的田可能是土里出來的,也可能是心上出來的。

君臣就在側閣子用了便膳,用完已是正午。出了紫宸殿,天色已更陰了。

李太虛看了下天空,有些嘆息道︰「這場雨後,長安就要封凍了。」

往年,長安是十月才結冰。

李毓禎沒說話,只是看著天空,眸色如冰,凜光如劍。

回到東宮,李毓禎換了一身細葛短褐,踏著木屐,一手拿了斗笠,帶李太虛去了太極宮西內的帝耕田。

已經有穿短衣油靴的宮人候立在田中。

因秋收已過,田中已無作物,除了一地冬小麥、一地土豆外,其他都是空蕩蕩的。多數是旱田,也有一畝水田。

李太虛目光一掃,落在宮人旁邊的農具上,細看了一陣後,咦一聲,驚訝說道︰「這是……傀儡?」

酷似一具人形的傀儡,手臂卻很長,長及小腿。

不是技研院造的農機,農機不會是人形,人形機耕作是最慢的。

這是偃師造的傀儡?

李太虛有些稀奇,這精貴的玩意兒怎麼用到種地上了?

李毓禎踏著木屐下了田,李太虛隨後而行。走近那疑似傀儡的農機前時,李毓禎肯定了他的猜測,說道︰「這是插秧傀儡。偃部和技研部合作新造出來的,用于單田插秧。大約一牛力的煤晶石,可以完成半畦。」

一畦為五十畝,半畦就是二十五畝,這通常是說南方的田,南方因地形限制多是「小田」。北田多用頃,一頃就是百畝。李太虛立時了然:這種插秧傀儡定是用于南方的丘陵、山地之田。不像平原上的稻田,地形平坦連綿廣闊,可以用體形大、效率高的十牛畜力插秧機,兩趟過去一畝田就栽完了。

「但這價錢……」李太虛有些遲疑道。

恐怕只有大田主才用得起。

即使帝國的機器制造技術發展得很快,但傀儡仍然是機器無法涉及的領域;其內的精細奧妙只能偃師手造,復雜又不能量產,價格當然居高不下。對農戶而言如雲端的高貴;即使大田主也未必樂意采用,和能量驅動的自動農機相比,也無甚性價比。

不過——偃師和技研部合作,難道,莫非?

便听年輕的儲君說道︰「這種傀儡,不是自驅傀儡。偃部和技研部合作,就是引入機械的能晶驅動方式。這種傀儡,是晶石傀儡。」

李太虛恍然呀一聲,頷首笑道︰「那這價格就降下來了。……不過,」他語氣又一頓,「就算改用能晶,這消耗,也是不菲的。」

能量晶石對農戶來說是只可聞不可買的昂貴品。何況不是一次性投入就完了,能晶是消耗品,用完了要補充,屬于持續性高投入,即使是農戶中的上戶,買得起也養不起。

要說實在話,太虛公就覺得,這種插秧傀儡和能量農機一樣,是農機中的奢侈機,不是農戶人能消受的。

李太虛家里也有大田莊,因為皇族宗室要有「引領擔當之範」——這是高宗皇帝在《皇族宗範》中定下的條令——但凡朝廷推廣新作物、新農機、新機器,擁有五百頃以上田地、一千萬貫以上注照資產的工場的皇族宗室都必須首先擔當「用新」,其次是世家,太虛公家的大田莊使用的就全是最耗錢的「能量農機」,其中以能晶石驅動的最貴,光晶板聚太陽能驅動的次之。

但對太虛公這些「擔當用新」的大田主來說,使用能量農機的成本遠高于使用勞力或畜力的成本,雖然購機時有朝廷返回的能量農機補貼,每年還有能量晶石補貼,種植谷物也有補貼,但一年下來總的各地收益與以前雇農使用人力、畜力農機的收益相比是降低了。

只不過,這種「虧損」是以另一種方式——大量失地又失雇的農戶涌入工場,以擴大生產的規模效益,翻倍的賺了回來。

但這是出身皇族、世家和權貴的大田主,還有億萬家資的巨富豪商,才能開辦以千萬貫注資起步的大工場。農戶人家,就算是擁有百頃田地的上戶,幾個能有千萬貫家財?辦個中等工場也至少要拿出幾百萬貫︰縱然有錢,也是在田里。要開辦工場,那就得賣田了。田賣給誰呢,那還是流向了皇族世家權貴巨商這些非農戶的「大田主」。

再說回能量晶石,雖然帝國對此的研發已經持續有將近兩百年,能源淨化技術的不斷革新,也不斷降低了能晶石的價格……尤其前幾個月,煤晶石降得最 ,太虛公听經管田莊的孫子說︰一下降了十倍,用能晶收割機收割十頃小麥,用掉的煤晶石還不到五十貫,比起夏收用的光晶板收割機還要便宜。——但這個「便宜」是相對「大田主」而言,對普通農戶來說這種價格還是消受不起。

就太虛公知道的,下等農戶還是靠勞力,用人力農具;中戶一般是幾家合租共用三牛五牛的中小型畜力農機;田多的上戶多是用五牛以上的中大型畜力農機,只有天氣突變導致播種收割緊張,連畜力農機都不夠用了,才會去縣里的司農局臨時租用能晶農機頂急。

太虛公看得透徹,能晶農機就不是為農戶造的。這種新造出的晶石傀儡,想必也是給擁有丘陵山地田多的大田主用的。

太虛公思量間,李毓禎已經吩咐宮人開始。

傀儡的腦袋方正,上方是一排排的按鍵和旋桿。宮人先以行走鍵和旋桿的方位設置,操縱傀儡走上田壟,進入相鄰的水田,行到水田一角待命。

李毓禎和李太虛也已經立在了水田邊。

宮人按下「禾」鍵,開啟插秧命令,而旋桿未動。宮人解釋,「插秧間距和行距都是標準的,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要稍密或稍疏,這時才調旋桿,一般都不需要動。」說話時傀儡已經動作,左右手同時抬起,從胸前的秧苗箱揀出秧苗,雙腿一蹲,兩手同時栽落,成秧。

太虛公「 」一聲,這動作!比彎腰插秧快呀。但人卻做不了,重心不穩一屁墩就得坐田里去,九十度垂直蹲,誰受得了。

這時節當然沒有秧苗,傀儡插的是替代苗,但不影響試栽的效果。

宮人解說道︰「插秧的設置是遇高過足面兩尺的阻礙就停,插到田盡頭的田壟時,傀儡就會自動停下,轉身,回插一行。如此往復,直到栽完一田。」

李太虛眼見那傀儡插完一行就轉身另起一行,不由嘆道︰「果然是人形傀儡啊,比機械就是靈活。」

像能晶驅動的自動插秧機,那也需要操作者操作,行進、落苗、停止、轉彎,都需要人為控制。而這插秧傀儡放進水田就不用管了,直到一塊田栽完。還不需要像操作能晶農機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且一人一機。這種傀儡一人可以看十台,只要會認上面的鍵、能辨識刻度,腿腳快就能擔當。

這樣的插秧傀儡,價格同類的能晶農機高,也是說得過去的。不過——李太虛還是覺得,他不會買,如果價格高過太多。

李毓禎看了一會田中傀儡的操作,說道︰「這種傀儡不算復雜。插秧的動作簡單,類似播種、收割這些農活都不算復雜,只是簡單動作的重復,消耗人力。這種傀儡的構造不需要復雜。」言下之意︰造價不是李太虛想象的那麼高。

李毓禎又說道︰「偃道,比起陣道、符道,有一個優勢。太虛公也知,傀儡是以內里的機關、埋線操縱四肢,而它的核心是‘腦核’。根據情況判斷,做出選擇,這類復雜指令都是刻繪在腦核中,簡單的說,它就是多種規則的核心計算,偃道稱之為偃符串。陣道、符道都必須修煉,以天地元氣刻錄繪制陣紋符紋。但偃符串只需要有刻刀,就能刻。而最復雜的機關是不需要能量的自我驅動,傀儡難造價貴,有一半是貴在這里。」

這話里的內容很多,李太虛一邊思忖,一邊點頭說道「是」,就譬如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監造的木牛流馬,就是一種不需能量驅動的傀儡。帝國技研院迄今不能完美復制出來,就是沒有鬧明白︰怎麼能不用能量驅動?——而這,正是偃道的奧妙、精髓。

李毓禎看著傀儡的眸子有些深,還有重要的一點她沒有告訴李太虛,這具傀儡里裝的是一種新的能量晶石,比煤晶石的價格還低,低到他不可想象。

這種新晶石的出現,必將加速大唐帝國的步伐!

傀儡插完半塊田時,天空已經更暗了,烏雲密集,低垂若墜。未幾,冷雨墜落而下。

宮人給李太虛撐了傘。李毓禎只戴了斗笠,踏著木屐踩著田壟,隨著傀儡行進而慢步,雨水均飄落在她身外。田中傀儡也不受風雨影響。雨勢漸大,風勢也急,傀儡的雙足仍穩穩插在泥中,插秧動作也是穩定精準,分毫不差。

李毓禎看了會傀儡,又抬頭望向陰暗天空中低垂的雲層,眸中閃熠著不可名狀的光。

雲端,不是高不可及的。

人間,必有一日,也會上雲端。

這是她新的道途︰她的帝國,她的人間。

無論什麼道途,都統歸于她的心。

我要,我做。

……

馬車噠噠而馳,在寬闊又空曠的道路上行進,的確是馳騁的速度。

兩人坐上馬車不久,就已可望見外區。

蕭橋目光望著車窗外說道︰「越過前面百丈寬的環形道,就是外區了。這個環形道也是內外區的分隔。和合城都是這樣,一個個環形圈分界區,也將人圈出了三六九等。同屬內城的內外區,就有雪山和山坡的距離。更不提外城區的底層了,那就是在山溝里,相當于地下。人間的距離尚且如此,別說雲端和山溝了。」

他說著拍了下膝蓋,「唉」一聲嘆了口氣。

「這麼說吧,整個中央外區的上層富豪加上中城區的中層加上外城區數量龐大的平民層,他們所有人的財富加起來都抵不上中央區的頂層財富之和。」

他又拍了下膝蓋,「這就不是人數的問題。」

人間所有人加起來也抵不上雲端。

「這怎麼打?」

「沒法比。」

蕭琰的眸光平和清靜,經歷了識海中思維長河的洗濯磨淬,她說道︰「人間一直在做。」

一直在做?

蕭橋幾乎要譏笑出聲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