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長老看著書桌上的《勸發菩提心文》,嚴肅地說︰

我們的修行是在一個「不執著」上,

佛法本非與世隔絕的,俗人往往只知佛教的出世,而不知不能入世的佛教是不能暢世尊本懷的。佛教是出世而入世,入世而出世的。俗人以為佛教只能局限在宗教形式中,以修行人從事世間職業為怪,對于參預社會政經事務的學佛者更加以非議,這都是對佛教本身的誤解所致。

我們想積累功德,所以對于各種宗教活動很熱情,並以為只有如此才能最有效積累功德。但我們的樂善好施能否超過梁武帝呢?然而達摩大師卻直言梁武帝並無功德。福德與功德的區別許多人大概都有所了解,但也要明白積累福德對于解月兌是沒有直接作用的,主要的作用還是讓我們先做一些美夢,能後再繼續做噩夢。福德之所以不能導致解月兌,是因為它的根本動力是貪心。所以你必須很清楚自己所行的究竟是福德還是功德,如果有解月兌的理想,那就不能只是追求福德。

于是我們要問︰功德從何而來呢?答案是心。

功德箱只在我們心中。但它不是貪嗔痴的心,是一種無私之心,趨向解月兌之心,只有這種心引導的行為才能產生功德,甚至這種心本身就是功德。如果沒有這種心,即使讀誦一部經中也說功德無邊的佛經,你同樣是得不到功德的。

總之,我們要明白功德一定是關聯解月兌的,它一定具備導向解月兌的品質。所以不管你從事世間任何一種正當的職業,如果你存有利他而非自利之心,那這便是功德了。所以當你看到花園里的花兒想摘下一朵的時候,突然生起惻隱之心而改變主意,那麼這就是功德了,雖然在俗人看來你這個念頭是很迂腐的,但這一念卻能夠成為解月兌的資糧。如果你懷著求富貴乃至顯示自己身份的目的去某個寺廟燒一柱幾千上萬元的高香,那我委實不知這有何功德了,因為類似這樣的行為與心靈的開發沒有一點關系,當然也就與解月兌完全無關了。

我們要明白,積累功德不但與出錢無關,而且與出力也無關。

「為人民服務」是功德,然而如果懷著隱秘的目的,那麼也就並無功德了。這些還都是世間的行為,其實一動不動有時候卻能夠功德無量。達摩大師面壁十年表面看來與世無益,然而其功德之大卻不可思議。

每一個信仰正法,專注心靈修煉的人,功德都是巨大的。當我們用一分鐘的時間來思維苦空無常的道理的時候,這一分鐘我們就積累了或許是自己不敢相信之大的功德。

記住,解月兌就是最大的功德。功德不是誰賜予的,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長老此時看著我說︰「你也許會問,既然如此,何不學佛者都將全部精力專注于心靈的修煉以求早日解月兌呢?的確有許多修行人選擇這樣的道路,這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小乘佛法。但雖然是崇高的阿羅漢果位還是不及佛果的,唯有佛是最徹底的解月兌者。而曠劫久遠的佛道之圓滿是需要無量無邊的利益眾生之功德的。所以一味出離厭世的修行必定是要走入小乘的,在有著大乘氣象的中國,我更樂見越來越多勇猛入世的行者,在各行各業中積功累德,共同淨化我們的國家、淨化我們的世界!」

「我怎麼講了這麼多,你不可能理解,唉,時候不早了,臨走還是給你講個故事吧!」長老想以故事講道理,「講完之後,對于設不設功德箱?你體會一下。」

長老講了一個小和尚和功德箱的故事

有一天,老和尚讓小和尚下山去買米。

回來途中,小和尚不慎將余下的兩硬幣失落,頓時,小和尚便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背著幾十斤重的米沿著來路往返尋找。

結果,一無所獲。

小和尚神情沮喪地回到廟中。

老和尚見小和尚這麼晚回來,便探問究竟。

小和尚如實相告,並再三向老和尚承諾,明天天一亮,他一定把失落的硬幣找回來。

老和尚一听此言馬上擺擺手說你不用去找了它就在我們功德箱里。

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就探問緣由。

老和尚說︰「從集市到廟宇的行人多是香客,你丟失兩枚硬幣必是他們拾撿,這些施主一心向佛,不會貪圖兩塊錢小利。拾撿之後必捐到功德箱里。」

小和尚一听,茅塞頓開,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

長老講完對我說︰

我們可以想像,小和尚失落的兩枚硬幣進功德箱的可能性其實微乎其微。

但老和尚一番言語,卻告訴我們一個至深至誠的道理︰把你的思想包袱放下,不要為丟失而找不回來的東西徒勞更不要為它心累。

如此看來,沒有功德箱,就不必為其所累。

所以,這就像一個簡單的道理一般,任何事不要太執著,千萬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堆積在心里,讓我們給心靈做個大掃除,把沉重的東西統統丟掉,輕裝上陣,用輕松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送走了長老,我又上床躺下,經卷放在書桌上,今夜長老的一席話,讓我知道了要想學佛先要發願的要義;還知道了大悲寺為什麼不設功德箱?我看到的是一種真實,還原的大悲寺,讓我看到一種真正的佛性,一種完全月兌離商業性真正為了某種信仰而存在的一群人。

作為一個佛門之外的人,知道了這些怎不令我敬佩?

我又想起慧能師父,我思索作為佛門以里的慧能是不是獨獨多了個「執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