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我來到慧能的禪房,一張木床,一把椅子,一張書桌,屋里的一切是那麼簡單,又是那麼的熟悉,可是已不見了慧能師父。

床放在北牆根,靠東和靠西相對的兩面牆是巨大的書櫃,書塞得滿滿的,但很整齊,書桌在南面窗戶底下,一把椅子擺在面前,慧能師父坐在這里寫過多少東西啊?

如今都已付之一炬,灰飛煙滅了。

簡單的無法再簡單的陳設,但是一進屋,就讓人有一種能沉靜下來的感覺。

我翻看書櫃上的書籍,基本上是佛經,我拿起一本《金剛經》,想翻看,書里飄落下幾頁紙,我從地上撿起,上面是用小楷字體手寫的一份經解。

那是慧能的字體。

我將經解鋪到書桌上,坐了下來,仔細閱讀。

解讀「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南無阿彌陀佛」義曰︰皈依阿彌陀佛。

「南無」意為致敬,歸敬,歸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歸順與佛的用語。

「阿彌陀佛」義曰︰無量光,無量壽,又義甘露(密教稱為甘露王)。

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

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阿彌陀佛」,是梵語,「阿」(a)為「無」(wu),「彌陀」(mituo)為「量」,「佛」(fo)為「覺」,這句梵語的漢語意思就是「歸命無量覺」。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里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壽佛」,又叫「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等光佛」,「無礙光佛」,又叫「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月兌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阿彌陀佛是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住世佛」。

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了「四十八願」發願接引十方苦難的眾生到他的西方淨土去成佛。

他的西方淨土是他參考了宇宙無量無邊佛國度之後,取眾世界之所長而建立起來的,因此,西方極樂世界是宇宙中最為殊勝的世界。

而彌陀的願力更是殊勝不可思議,可以讓我們這些業重凡夫,借佛力加持,橫超六道十法界,帶業往生,徑登四土。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里贊嘆阿彌陀佛的光明「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贊嘆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

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

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

我讀罷,慢慢品味,一句佛號包含太多的含義,慧能師父寫的太好了。

忽然,我發現妙祥長老不知何時竟坐在我身後的床邊上了。

連忙起身,喊︰「長老,您什麼時候來的?我在看慧能師父以前寫的文章。」

「哦,看明白了嗎?」長老問我。

我點點頭。

長老說︰「慧能解疑答惑這方面無人能及。」

「慧能為什麼去死呢?他什麼都參透了,他什麼道理不懂?」我疑惑,一連串的問題講了出來,「真是懷才不遇啊!讓人可惜!」

「春生,你坐下,听我說。」長老一臉嚴肅,「世界上根本沒有懷才不遇。」

長老見我詫異,對我說︰「你听我慢慢給你講。」

「世界上根本沒有懷才不遇,不遇只不過是你懷的才還不夠。」

「命運不是個機遇的問題,而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不是我們要等待的東西,而是我們要實現的東西。」

「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人,因為他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人,因為能多看幾道風景。」

「路不在腳下,路在心里,煩惱來自你心里,因為你放不下。」

長老的話我能明白,可我不明白的是這和慧能師父有關系嗎?我試探著問長老︰「長老,您能給我說說慧能師父的情況嗎?他多麼有才,多麼有見地,怎麼會看破紅塵的呢?」

長老思索良久,輕輕嘆了口氣說︰「慧能師弟第一次來到大悲寺,要我剃度他,我問他為何要出家為僧?」

長老講起慧能師父當時入寺的情景。

慧能本名朱赫言,原先是一所私立大學的講師,年輕有為,思想活躍,經常發表對事實的討論,顯現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卓爾不凡。

一日,朱赫言受到學校的批評,甚至討論給予降薪處罰。

此事引起朱赫言的極力抗爭。

原因是發生了這麼一件小事,學校組織教員到大禮堂听當政要員訓話,規定不得遲到,不得請假,違者嚴肅處理。

朱赫言接到通知,趕忙出家門,發現天要下雨,反身回家取了雨傘,走到半路,瓢潑大雨下開了,幸好朱赫言隨身攜帶了雨傘,撐開雨傘,繼續往學校趕。

匆匆在雨中行走的朱赫言忽然發現道路一旁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婆婆,坐在地上行乞,雨水已將她渾身澆濕,可是老婆婆沒有要躲雨的意思。

朱赫言走過去,用傘替老婆婆擋住了雨。

「謝謝,孩子。」老婆婆抬頭看看朱赫言。

朱赫言掏出懷表,發現時間馬上就到禮堂訓話的時間,可是雨沒有要停的意思。

撐傘時朱赫言發現婆婆懷抱里有個鏡框,一張黑白照片瓖嵌在鏡框里,是一位老者。

「老婆婆,這照片上的人是誰啊?」朱赫言問。

「哎,我的老伴,他死了,孩子們都不管我了,嫌我多余。」老婆婆說完濕漉漉的臉上有落下淚水。

一句話,勾起了朱赫言思念已故的父母,「子欲孝而親不待」,一番感觸涌上心頭。

這時經過身旁的同事張老師看見朱赫言,問他怎麼還不趕快上學校?

朱赫言對張老師說︰「你幫我請假,我要等雨停了就趕去,不能讓老婆婆受罪。」

張老師說︰「赫言,你讓其他人給老婆婆撐著傘不行嗎?或者我幫你把老婆婆弄到旁邊鋪子里躲躲雨,不行嗎?我們別晚了禮堂開會。」

此時的朱赫言已經把老婆婆視為自己的母親,執意要為老婆婆撐傘。

張老師無奈搖搖頭走了。

大雨下了十幾分鐘後停了,朱赫言收起雨傘向老婆婆告辭。

等朱赫言來到學校,禮堂門口點名簽到的人告訴他,讓他到校長辦公室,校長听完訓話要見他。

校長回到辦公室告訴朱赫言的決定是︰在學校做檢查,張貼批評通告,給予降薪半年處罰。

朱赫言據理力爭了幾日,拉來張老師作證,可是學校堅決不妥協。

個性剛強的朱赫言憤然遞交了辭職信。

朱赫言辭職後輾轉各地,也不能盡如人意,對現實有些灰心,于是來到大悲寺要求剃度。

長老問︰「春生,我問你,為老婆婆雨中撐傘的事,你說朱赫言做的對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