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滔滔瑞江,寂靜東流,從陽青鎮乘船,順流而下,三百里地之外就是省城。

瑞江水流到省城地界,因地勢驟降,由原先的緩慢流淌,變成波濤洶涌,變化頗大。

在陽青鎮上有一對夫婦,年紀約在六十歲左右,當家人因在家中排行第四,眾人習慣稱他為顧四。

家中突然出現變故,顧四執意要妙祥長老度他為僧。

這是為何?

早年間,顧四十五六歲時隨老父親顧仁河舉家來到省城,父親在車行拉黃包車,靠勤儉小有積蓄。

在省城這個繁華的大都市,商人無利不起早,相互爭奪地盤,車行的老板極其仰仗顧仁河的賣力,顧仁河幫助老板打理車行,由于做事果敢,散發出威望,漸漸的人喊顧爺。

生意越做越大,老板分了股份給顧仁河,成了車行的二老板。

顧四的母親信佛念佛,但顧仁河卻不信佛,對母親齋公齋婆的表現十分反感,因此極力反對他母親念佛。

一個是出入十里洋行的人物,一個是天天神神叨叨,念經拜佛的老太太,倆經常鬧得不歡而散。

吵吵鬧鬧是家常便飯,顧爺很少回家,在生意上奮力打拼,顧的母親心事重,加之水土不服,顧爺在站穩腳跟後不久,顧四的母親便去世了,顧爺回家鄉安葬了顧四母親。

顧爺雖然反感佛教,但是為人輕財尚義,對于賑濟同鄉不遺余力。他回家鄉葬妻之前,听說家鄉這一年大旱欠收,就特地籌措了一大筆錢物乘專輪帶回家鄉。喪事辦完後,宣布放賑,讓鄉親度過了難關,陽青鎮的父老鄉親對顧爺感激不盡。

顧爺的幾個孩子當中唯獨顧四性格與顧爺相似。機靈,沉穩。

生意上的需要,打仗上陣還需父子兵,更何況生意場上,有意無意地,顧爺將兒子顧四帶到車行,不斷地磨練。

顧四頗有顧爺的風範,小小年紀有膽有識,在顧爺同鄉觀念強烈影響下,重義氣,對同鄉格外照顧,加之先前顧爺大義賑災之舉,聚居在省城的本鄉藉人士和人力車夫群體中,獲得了廣泛的擁護。

顧四二十幾歲時拉著一幫同鄉成立幫派,到四十多歲依然成為一時的風雲人物,在省城地界上一提顧四,無人不知。

顧四在二十幾歲打拼時,在瑞江經歷一次凶險,巧遇現在的媳婦。

有一年,顧四乘船運貨,乘坐的是「舜天」號客貨混裝船,船裝完貨離開碼頭返回省城。

下午一時啟錨起航,瑞江上起大風,風大浪高,三小時後,眼看快到目的地,因為風浪大,再加上到了省城,瑞江水變的湍急,船體搖擺的非常厲害,顧四走上了甲板查看貨物。

風越來越大,吹得船體左右傾斜,巨浪翻滾,事態非常危急,這時同船的一個僧人,大喊︰「大家不要慌,念觀世音菩薩,佛菩薩能保佑我們平安無事」,一邊念「南無阿彌陀佛」。催促船主讓乘客到甲板上集合起來。

風浪繼續加大,這時船體起火,後甲板大火沖天,兩邊甲板濃煙滾滾,嗆的人喘不過氣來;寒風刺骨,船身左右大幅度搖擺,乘客都被摔倒,僧人也被摔倒,但始終堅持幫扶他人。

這時過來了一艘救援船,可惜的是風大浪高,救援船作了最大的努力也沒能靠上「舜天」號。僧人讓難友們尋找在甲板上能抓的物品,試圖自救。

此時風更大、浪更高,船身在風浪中猛烈的搖擺,船上的人都無法站住,有的從東晃到西,有的從西晃到東,這時的甲板上、船艙里,是人與人相撞,人與物相撞,很多人都被踫得頭破血流。

由于長時間的折騰,難友們都筋疲力盡,突然一個巨浪,將船拍打得身從右向左大幅度的傾斜,有人大喊說︰船上進水了。

感到不好,發現船身已開始下沉,顧四立即跳下水。這時的「舜天」號已垂直下沉,右邊甲板的難友也相繼掉到水里。

落在江水里的顧四因為風大浪急,手里沒東西可抓,奮力游了一會,漸漸體力不支,忽然,是僧人用一塊木頭把他救起,同時他還相繼救上來四個人。

後來救援船發現他們,顧四上岸後竟安然無損,同時被僧人救起的四人雖多多少少的有點傷,但也無大礙,真是不可思議,眾人連連謝過僧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