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孩子,關于盜墓的知識我三天三夜也講不完,」爺爺長嘆道,「干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一種是民盜。」

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先前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干。

還有一種是民盜,分布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模模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

這些專職盜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兩個人合伙,多人結成團伙的是少數,一個人單獨干的更少,原因很簡單,一個人顧不過來,而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開始時一個人挖洞,另一個人清土,同時望風;以後一個挖進墓室,另一個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隨葬品。

這兩人多為有血緣親戚關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關系的較少,這也許是干盜墓這營生畢竟見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這個不光彩的勾當,也要維持做父親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兒子一塊干,做兒子的後來發現了也裝著不知道。

「兩人合伙為什麼要找有血緣的親戚呢?這是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圖財害命。」爺爺自問自答。

就是說,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將財物都傳遞上去了,他就會拍拍巴掌或拉拉繩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見財起意,當洞下人快上來時猛一松繩子,洞下的人冷不防從四五米以上的距離跌下去,骨折、受傷動彈不得,洞口的人又趕緊把提上來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無疑。

這些人長期以盜墓為職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善于偽裝掩人耳目,便采取以下幾種辦法︰

一是以開荒種地為名,在墓葬周圍種上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以青紗帳掩蓋其一兩個月的盜掘活動。

二是在墓邊蓋間房子掩人耳目,然後從屋內挖地道通向墓室,從外面看不出什麼問題,而墓內早被洗劫一空了。

三是在古墓邊修一假墳時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內盜取財物。

盜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術、經驗;一方面靠工具操作,舊社會民間盜掘工具為鍬、鎬、鏟、斧和火把、蠟燭等。

明代以前,盜墓賊沒有探測專用工具,明代開始使用鐵錐,它的出現使盜掘者僅以地面有明顯標志,如封土、墓碑等,後來這麼明顯的標志哪敢再出現。

盜墓者利用特制的鐵錐,向地面無標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據錐上帶上來的金屬氣味,選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盜掘。

從鐵錐到「洛陽鏟」,是北方盜墓賊使用地下探測工具的一個飛躍。北方特別是洛陽、關中地處黃土 區,水深土厚,「洛陽鏟」的鏟夾寬僅兩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把此鏟每向地下鑽插一下,就可以進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圓口內的地土原封不動地帶上來。

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鑽,盜墓賊對提取的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進行分析,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築。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布局。

經驗豐富的盜墓賊憑洛陽鏟踫撞地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情況,比如夯實的牆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樣。

我問爺爺︰「都知道,盜墓是見不得人的勾當,為何屢禁不止呢?」

爺爺嘆了口氣,說︰「是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盜墓現象經久不衰?是與中國古代文化有著直接關系。

盜寶現象的猖獗與中國傳統的厚葬習俗密不可分。在階級社會中,厚葬蔚然成風。

厚葬習俗由來已久,厚葬習俗根源于中國傳統的禮治觀念,與古人相信靈魂不滅的迷信思想有直接關系。中國古人講尊君、講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滿足這種種心態。

當時人們往往用一些能顯示身份、地位的專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資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隨葬,其後人也此為榮。

爺爺講到最後,輕輕搖著頭,說︰「有幾個盜墓賊一夜爆富?又有幾人活著回來?活著的,暴富的,又有幾人安得下良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