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爺爺說起過他來到陽青鎮,第一次威震小鎮是起于一次收僵尸的事情。

這件事發生在建國以前,鎮上一位叫劉長山的老人。他是一位探長,遠近聞名,退休後回到陽青鎮頤養天年,可未曾想,可怕的僵尸找上了他。

鎮上有戶人家,姓劉,字長山,家中接連傳出有僵尸出沒,讓劉家上上下下慌作一團,這僵尸在夜里出來,也不傷人,可是滿院子蹦蹦跳跳,把個劉家弄得雞犬不寧。

可是劉長山到不慌張,呵斥家人不要聲張,家人一看,這是什麼狀況,家里出來了僵尸,還不慌不忙,是不是僵尸附身了,家人私下里商量,此事不能拖,背著劉長山趕快請來爺爺。

爺爺到劉家,把劉長山叫過來,問他為何家中出現僵尸卻不慌張呢?

劉長山向爺爺講︰「姚爺,你有所不知,我給您講段故事吧!」

日軍入侵時,到處燒殺搶掠,曾經用炸藥炸開一座古墓,搶走了大批寶物,當日軍帶著寶物走到了一個名叫黃岩村的地方,那里有一片墓地,被埋伏在此的八路軍伏擊,雙方傷亡慘重,剩下的人且戰且退,無人顧及散落在地上的寶物,黃岩村的許多村民們都撿拾了去。

其中,有一個叫王生的人撿了很多,張平見到王生發了財心中不服,于是,心生歹念。當天晚上,找出繩索、布袋。張平溜進了王生的家中;王生正在睡覺,正要盜取寶貝,結果被王生發現,張平害怕自己會因此事而身敗名裂,所以便本能的取出布袋,罩在王生頭上。一頓亂拳,將王生打死。

張平殺死了王生,很快搜出了寶物,擔心被人發現,于是想毀尸滅跡,他扛起王生的尸體,提上寶物,來到村頭的墓地。

張平在墓地找了一個空處,將寶物和王生一起埋下,心想改日再來取寶物,便膽戰心驚的回了家。

次日,王生失蹤死亡的消息傳遍了黃岩村,當地官員因國家的動蕩,自身的**,也沒有理會這件事。于是,這件案子變成了一件撲朔迷離冤案了。

不過,令張平頭痛的並不是殺人事件的問題,而是寶物如何處置?如果取回來,立馬就會被人識破,如何是好?張平在這幾天里天天自言自語︰「這怎麼辦???怎麼辦呢?」心中好生著急,最後一想,先暫時不去取,等過一陣子,看能否聯系到買家,能出得手去,再到墓地里挖出來賣掉。

事情就是不巧,幾天後,村里的趙大爺去世了,所要用墓地就是埋葬王生的地方,這是為什麼?爺爺說這是風水先生看出了蹊蹺,否則也不會發生接下來的離奇故事。

這可把張平急壞了,于是就打算連夜處理寶物和尸體。三更天到了,張平穿上黑衣來到了目的地,挖開了那塊「寶地」。

因為翻動尸體時,張平踫掉了罩在王平頭上的布袋,就在一剎那間,張平呆住了,他發現王生的頭部位還有血流出來,鮮紅的血一直在流,突然王生的尸體居然立了起來,王生已是一具僵尸了。

張平背起寶物就跑,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力氣,一口氣跑回了家,大口喘氣,他發現手里不光提著寶物,還拿著布袋子,仔細一想,認為自己可能是情急之下,順手拿的。

等稍稍平復一下緊張的心情,張平便打開裝寶物的袋子。

「啊!」張平此時一聲尖叫,因為里面的並不是是寶物,竟然是王生的尸體,頭上全是血跡,那尸體又重新立了起來,一把掐住了張平的脖子,張平無論如何掙扎,最終還是死了。

這件事之後,黃岩村除了戰亂以外又恢復了平靜。整個黃岩村的人懷疑甚至已經相信,是王生的鬼魂前來復仇。

後來,就是抗戰接連不斷,曾有一位探長,他要求警察局長,要查此案。

他就是出生在陽青鎮的劉長山。劉長山做事情認真,喜歡較真,但是劉長山辦案有思路,有能力,往往一些懸而未決的案子,上司交給劉長山後,會時常在他的努力下,使案件峰回路轉、重現曙光,把棘手的案件順利結案。

不過,劉長山年齡大了,不出幾年便退休,再有就是脾氣有些大,什麼事非得做查個究竟,弄個水落石出,因此在警察局里與上司、同僚關系處不來,所以幾乎是天天閑著,無所事事,他呢,還試圖貢獻余熱,站好最後一班崗,請求領導委以要案。

領導連稱好,等他們拿不下的案子,我就請你出馬。

這位讓上司、同僚敬而遠之的劉長山有一次經過黃岩村,听說此事,立馬向領導請命,準備查清此案。局長一听黃岩村發生命案,不敢怠慢,又听說是僵尸索命,覺得案子破與不破,無關緊要,就答應了劉長山的請求。查出線索最好,查不出,也不用給誰交代,由他去吧!

劉長山順著黃岩村的種種傳聞,查找線索,此時的黃岩村沒人敢輕易去,就是商人也繞道而行,村民們有的連家都搬走了,只剩下幾戶人家,幾年來還算寧靜。

至于張平的房子嘛,仍是破舊不堪,已長滿雜草,似乎隨時坍塌的樣子。劉長山推開破舊的屋門,仔細查看,在牆角發現了一個布袋子,布袋子上有點點血跡,早已風干,布袋子上面有一個用線繡上的「張」字。出這個布袋子以外,劉長山沒再發現有價值的東西,打听村里的人,也都避而不談,無奈,劉長山只帶著唯一的線索——布袋子回警察局了。

劉長山用盡其能,但終究沒能破案,幾個月後,他便退休了,收拾物品時,發現那個布袋子,劉長山心想,臨了,沒結此案,心有不甘,卻也無奈,他把布袋子裝到行李里,一並帶回老家陽青鎮,思索哪一日再回黃岩村,了結此案。

可是,回鄉後的劉長山,性情大變,買田置地,收購船只,做起生意來,為人直爽的性格,把劉家家業做的風生水起,造就忘卻了還有一樁未了的懸案。

劉長山的妻子在搬遷新宅收拾屋子時,看到劉長山過去的行囊,打開看見一個布袋子,沒多想,叫一伙計丟掉。伙計將布袋丟到伙房的柴垛里。

半夜時分,睡下的劉長山夫婦突然听到響聲,起床看見院子里一具僵尸,它不停地在院子里跳來跳去,劉長山夫婦嚇得魂飛魄散,奇怪的是僵尸一夜鬧騰,卻不曾來堂屋,即便如此,第二天一早,劉妻千求萬拜的請到爺爺,讓其收服新宅里的僵尸。

爺爺手持羅盤,觀看新宅,見並無不妥,後來到伙房,在柴垛上發現一布袋,上面繡有一個「張」字。

爺爺叫過劉長山,讓他辨認,;劉長山頓時醒悟,一語不發。爺爺也不多問,操弄法事,焚燒了布袋子。

劉長山私下里請求爺爺幫忙化解此凶相。爺爺答應,便借外出乘船做生意,特意繞道來到黃岩村。爺爺探知王生的所葬之地,刨開虛土,用糯米、朱砂王生的尸毒,重又附上虛土,劉長山燒了些元寶,禱告了幾句,便徹底了斷了此事。

我問爺爺,尸毒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爺爺說有,他給我講了故事。

話說宋末元初的時候,洛陽有一伙盜墓賊,為首的姓朱,這人有個綽號叫「朱漆臉」,為什麼有這綽號呢,原來他在盜掘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時踫上了奇怪的事情︰在他撬開棺木後,發現趙匡胤居然尸身未腐,他想取下趙匡胤尸體上束著的玉腰帶,但是尸體太沉,沒法硬取,他便想出了一個法子,繩子一頭束在尸體肩下,一頭套在自己的身上,面對著將尸體拉起來,乘勢就把玉腰帶解下來。

不料,尸體這時竟噴了一股黑色黏液到他臉上,從此無法洗掉。變成了「朱漆臉」。這是史書中有關尸毒傳說中比較特殊的一種。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有盜墓者搬動尸體時,尸身受到擠壓,體內積聚的有毒液體就會從嘴里噴射而出,會灼傷人的皮膚,就形成了所謂的「朱漆臉」。

爺爺說關于僵尸有很多傳說,也很是有趣。

一是傳說最早的僵尸是軒轅黃帝之女---旱魃,只因蚩尤下了一個詛咒,所以變成僵尸了,本來僵尸是不用吸人血。因為天地靈氣太少,人又是萬物之靈,所以要吸血。

傳說之二

僵尸一詞出于《大千錄》,是道家的一本著作,僵尸的意思是︰四肢僵硬,頭不低。眼不斜。腿不分,尸體不腐爛。

僵尸之說盛行于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代筆記載僵尸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僵尸大全。

傳說之三

據湖南民間傳說,僵尸最早是用來販毒的。打扮成道士模樣的人就是毒販子。晝伏夜出,三五同行,卻不是用繩子系著尸體,而是用木棍架起來搭在前後兩人的肩上,看起來尸體也會走路。搖鈴、黃紙符都是為了掩人耳目。這種方法普通人不敢接近,官兵也晦氣,所以是販毒的好方法。夜里走路有利于尸體的保存,當然,鴉片之類的毒品可以存放在尸體上,更安全。

說法之四

《閱微草堂筆記》把尸體成為僵尸的原因分成兩項︰新尸突變及葬久不腐。

爺爺稱小時候听老人講過︰生于紅沙日,死于黑沙日葬于飛沙地者就會成僵尸,「飛沙地」即「土壤土質酸堿度極不平衡,不適合有機物生長之地」。

爺爺認為把這叫「養尸地」比較的科學,土壤土質酸堿度極不平衡,不適合有機物生長,因此不會滋生蟻蟲細菌,尸體埋入即使過百年,肌肉毛發也不會腐壞,有些資料顯示尸體的毛發,指甲會繼續生長,其實是皮膚月兌水後毛發和指甲根部外露造成的錯覺。

風水學中亦有此一說。坊間流傳道家有太陰煉形之法,尸體葬數百年,期滿便會復生,新死的尸體被邪物/邪氣附身,尸體吸收了陽氣,借人生氣而尸變,人死之際,魂一散而魄滯。

袁枚《子不語》︰人之魂善而魄惡,人之魂靈而魄愚,魄主宰人身,當魂離開人體,便會淪為惡鬼僵尸。

傳說之五

清朝野史,述異記(東軒主人著)中有出現僵尸的故事,大致是說清朝初年,湘南西邊,有一個靠山的小村落,村中一個無賴因盜墓而中尸毒,後雖被一老人救回,但因再度做不當的事,被全村的人打了一頓,再丟在後山草叢中讓他自生自滅。過了幾天,他再來求救,但這次沒人願意幫他。村民們將他打他一頓,然後綁在樹上,雖有人出言勸阻,但無人理會。最後他死在樹上,晚上村民想將之安葬,但發現尸首不見。最後他回來殺了全村,村民因被咬而一個一個變為僵尸,一些及時離開的村民在早上回村探望時也慘成僵尸。

爺爺月越講越有興趣,他說︰「傳說僵尸修成妖之後,變為魃,變魃之後的僵尸能飛,也稱飛僵,據說可以殺龍吞雲、行走如風。所到之處赤地千里,算是僵尸之王了。《神異經》載︰‘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變魃僵尸能飛,殺龍吞雲,做成旱災。所以人們每逢旱災出現,便會四出搜索僵尸,把它們燒成灰燼。’好了,我累了,今天就講到這吧!」

爺爺不是累了,我看,它是喝醉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