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門上貼的門對子——春聯,全都出自爺爺之手,每年他要端坐在書桌旁從小年一直寫到年三十凌晨才能把全村的春聯寫完。太爺爺寫春聯不用翻書,一家一聯,戶戶新符,絕不重復,而我們家大門上則是幾十年不變的「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爺爺的字,是乾隆體,蒼勁有力,潑灑恣意,一筆一畫都透著王者之氣。

鎮上,乃至十里八鄉,對爺爺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即敬重又敬仰。

上回說道大悲寺在新社會沒有遭到破除,有爺爺的一份功勞,這要追溯到爺爺剛入此道時,曾經點化一個姚公子到大悲寺,躲過一劫,現在官至將軍,現如今我們翻身當主人的窮苦百姓,怎麼能忘記革命先烈用生命打下的天下,互將有功的大悲寺,也像敬仰將軍一樣,受到百姓的愛戴和保護。

清末年間,姚公子的父親是爺爺所在地縣衙的知府,坊間有段傳奇故事講的是「姚縣令審石頭」,從而看出為官清廉,是為民做主的清官。這位縣令很有學問,寫得一手好字。據說他是徒步到縣上赴任的。隨身除了少量行李衣物外,全是書籍和字帖什麼的。

當時縣南門里有家賣粥的小市民,每天五更頭,兩口子抬著粥缸子、碗架去擺攤兒賣粥。剛巧這天,被一塊大石頭絆倒,摔爛了粥缸子和賣粥用的碗。小本營生,這一下,去了半個家當,兩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來。

這天早晨,縣令姚姚老爺出了公館,準備到南門外城河涯逛游逛游,正好踫上賣粥的兩口子在痛哭。他看了看潑得滿地的粥和碎缸,又問了問賣粥的家境,就對賣粥的兩口子說︰「這樣辦吧,你倆把這塊石頭抬到衙門里去,老爺我要審問這塊石頭,叫他賠你的粥缸子。」

賣粥的心里話︰俺這就夠倒霉的啦,您這位大老爺還開個什麼玩笑?!可不抬不行啊,縣太爺的命令,誰敢不听!沒法,兩口子就順起扁擔,用抬粥缸子的架,抬起那塊石頭,朝縣衙門走去。

人們見賣粥的兩口子抬著塊石頭,跟在縣太爺後面,朝衙門里去,都感到很稀奇,有的說︰「八成大老爺要審石頭,這一嘰咕,一街兩巷的人都跟著去看稀罕,呼啦一下子就擠滿了大堂前的院子。

縣太爺命令衙役,看守好衙門口,只許進,不許出。然後,他就站在大堂前開了腔︰「鄉親們,今天本縣令遇上這塊石頭絆了人,砸破了缸。害得賣粥的兩口子哭哭啼啼。本打算審審這塊頑石,估計它不會開口。可它畢竟引來了眾鄉親,這算它將功補過吧。沒說的,請大伙湊個份子,最少一文錢,多者不限,算是大伙周濟賣粥的夫婦吧。」

听了縣太爺這番活,看熱鬧的人,紛紛掏錢捐獻,功夫不大,就湊了足足有二十多吊銅錢。縣大爺讓看熱鬧的人走了以後,自己又拿來五兩散碎銀子,連同二十多吊銅錢,一起交給了賣粥的。說︰「這足夠你的粥和粥缸子錢啦,回家去吧。」賣粥的千恩萬謝回了家。

從那,姚縣令為民分憂的小事,一直傳到今天。

姚縣令有一公子,年少時出國留洋,滿月復經綸的回到國內,秘密參加了革命黨,救國救民的思想也深深感化了歸隱下來的老縣太爺,只是無時無刻不擔心兒子的生命安危。

一年,兒子回故鄉探望重病纏身的老縣太爺,可是由于漢奸的出賣,日本人將老縣太爺全家抓起來,當時誰不認識姚公子,公子自小在鎮上求學,只是留洋數載,相貌堂堂,風度翩翩,鎮上個個敬重姚老縣太爺,對出人頭地的少爺也無比推崇,時常作為教育子女的典範。

漢奸翻譯姚二麻子得到的消息是老縣太爺的革命黨兒子回來了,便邀功求賞的帶著日本人來搜查拿人。爺爺觀天象異常,掐指算個不停,眉頭緊繃,起身拿上他的法器奔向姚宅,到達姚宅時,日本人和偽軍已將院子團團圍住,院子里宅子里的人都被糾集在一起,騎著高頭大馬的日本小隊長在姚二麻子的陪同下正要往院子里進。

姚二麻子抬頭看見我爺爺,忙喊道︰"姚爺,您這是?"爺爺對麻子說︰「老二,咱們鎮要降臨大災難了。」

此言一出,嚇得姚二麻子渾身哆嗦,他深知姚爺法力,再說,以姚爺的威望,絕不可能開玩笑的。忙問姚爺是何災難?

我爺爺說︰「剛才江邊旺娃渡過一船人來,那船人得了霍亂,咱這小鎮要遭殃的是,那船上下來一個探親的男孩,是這姚老先生的娃,如若再留此人,咱這陽青鎮會徹底亡于霍亂。」

當听完爺爺講完後,姚二麻子扯著小隊長的胳膊往院子外邊拉,一番語無倫次的翻譯後,小隊長忙將所有的人本軍人撤出院子,只留下偽軍,小隊長吩咐叫過姚老先生出來,問︰你兒子呢?」姚老先生回答說︰「不孝子回到家剛剛不久,不知何故,忽的上吐下瀉,神志不清,現在躺在床上,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

小隊長讓姚老先生派家丁將公子抬到院子里,才發現真的是口吐白沫,四肢僵硬,並且滿身紅斑。

小隊長哪敢靠前,只是用手帕捂住嘴,遠遠的觀察,但是依舊有懷疑,他叫過來兩個日本兵,讓他倆趕去碼頭,到旺娃的船上,去查看究竟。

半個時辰後,兩個日本兵回到姚宅,向小隊長回報。小隊長听完回報後,忙喊過姚二麻子,一番嘰嘰咕咕,姚二麻子轉身拜求姚爺,轉述日本小隊長問這事該如何處理?

爺爺說︰「事已至此,為了不讓瘟疫在鎮上傳播,將公子抬到船上,趕毀尸滅跡,如果在拖延,後果不堪設想。」

小隊長看來也知道瘟疫的巨大威力,連連點頭,可是由誰來抬人上船,並將感染瘟疫的船只焚燒掉呢?

最後問題又交給了爺爺。

爺爺抬手指著姚宅南巷頭往這而來的一群僧人,說交給他們處理。

帶頭的正是大悲寺的妙祥方丈,他正帶領一幫弟子跋山涉水來到此處化緣。

姚二麻子喊過妙祥等僧人說︰「這人快不行了,你們抬上他,到碼頭上去,放到旺娃的船上,你們駕著船,離開此地,埋了或是燒了,都依著你們自己,再有就是,你們不許再回來了。」

妙祥方丈只是道了一聲「阿彌陀佛」,別的沒再說什麼,吩咐弟子照做,抬人就往碼頭走。爺爺始終沒說話。

後來,流傳的故事是︰妙祥法師等人抬著姚公子來到碼頭,根本不見旺娃的漁船,姚公子連連要水喝,妙祥喂它水後,姚公子竟然做了起來,並且停止了咳喘,妙祥方丈忙雇了條小船,載著姚公子連夜趕回大悲寺,姚公子在廟里經過妙祥方丈的精心調養,毫無病恙。不久便下山回延安,奔赴革命去了。

後來,將軍回鄉接家眷赴京,到我家看過爺爺,又到大悲寺謝過妙祥長老,並且為廟里留下一幅墨寶︰

靈光照下解疑雲,

漂越三界破紅塵。

笑對橫眉施德澤,

與人為善滿懷春。

關于此事,我問詢過爺爺,爺爺凝思不答,他對我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不教我他的技能,說我于此無緣法。教也白搭,他所作所為,並不避諱我,看得明白就看,看不明白,拉倒!難得的是,他老人家一味地讓我學文化,鼓勵我走出去。現在想來,他是真具有大智慧的人。

帶著這個問題請教妙祥長老,長老稱是我佛慈悲,當時看到日本人在圍著,知道國人要遭涂炭,無論躺在地下的那個人是誰?得的什麼病?他都會去救。

從妙祥長老的口中我證實了江邊確實沒有停靠旺娃的船,抬走姚公子走的時候,爺爺始終未向長老說過話、示過意,似乎一切都在爺爺的掌控之中。

突然,妙祥長老若有所思的說道︰「旺娃,哪一個旺娃?我記得他不是被政府處決了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