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陽光很烈,坐上屋頂,站著看四周,原來家鄉的風水如此美。天邊掛著一小朵白雲,放目千里一點都稱不上形容,遠方無聲無息悄悄消失在層層疊疊的峰巒中,最近的峰如齒如波,連綿不斷,從天空滑延下來,最顯眼的一片,坡度平展,半腰坐落著十多家的小村,木屋,屋頂成人字形,上坡接頂是峰的連緣,被人們稱為大地,曾經每逢大年初一,我們周村都去那里相聚,老的對唱山歌,年輕的去逗心怡的陌生人,小的去逗留,打雪仗等。還有的時候,好勝的人以本寨為邦,打群架,以顯村的強大,但這里人有個原則,絕不欺負單行的人,不鬧事的人,架也很難打成,因為兩寨的人難聚成大群,難找到打的借口,又很容易講和。我們村和鄰村一年敗一年勝的循環下去,人一代代換了,這種形式沒人組織,卻一直流傳下去。坡底向我們拂來,坎壤著無數的田與地,在田與地之間,穿梭著一條黃黃土路,交錯交通,欲所欲到,不知不覺又鑽進古樹里,即便看不到,也已進了村,這就是南邊一小角。

東面兩座大山交匯,中有一線凹溝,太陽一年四季就在溝頂上正偏升起。♀西可看到更遠,低頭才發現我們就著落山中,山底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河,由河往上,在遠遠盡頭又隱隱約約看到小村莊,山峰一層又一層,數不清數不盡,直到化成一道道地平線,每當夕陽,分不清紅黃的光投來,投放到樹葉,屋,光又分為七彩,播映著大自然的柔奇,而西面反而有些暗了,讓人憔悴,讓人憐惜時光逝去。河的源頭模不著,山的頂級是人們稱的青山界,是天然山頂牧場,有春草,夏草,秋草,冬草,略翻小丘,便感到身邊的春秋在代換,有人說,登峰界,憂樂忘返。北面也是背面了,山陡峭至極,形為側勢,遠離山底,可看一條大路上山時隱時現,這是村民上山取柴最頻繁之道。人站在村盆之中,方知山水易行,指點半空,才發現山脈側正而來,正有五脈,古人稱為龍,亦是龍脈。天地造化成五龍歸一,得形美而自然。村盆偏東有一小凸丘,與東模糊相連,龍寶難分,顧仁明稱此丘為龍寶,氣盛人杰,寶偏東,東順富,地理先生把百戶按風水布在盆中,東受地勢影響,建家少,而西是河西進氣,無擋無遮,站上邊緣,便可把河看個透底,而河與村口之間,由梯田相接。聰明的人在村邊栽樹,據說可避邪避難,這倒也是真的,有記載和傳說,沒這些樹的時候,人們易生病,動物傳瘟,後來這邊上的樹長大了,多年後,人們漸漸發現癥狀少了,因此這些地方還留著各種各樣的古樹,這典故也在一代代中流傳和進化,成了合情合理的迷信,如今進村的大路也要拐個彎才進村。以我猜測,地杰人和,此口為河來口,西來的氣息咽喉,一是濕氣大,二是氣夾敏感之物,沒樹的阻擋,直進村底而三面是山相抱,使氣播散在村中的微毒之物便長久激發人體的潛在疾病。有了高樹,分散氣流,大部分引入空中續以西行,到了季風變向,風由頂順延而下,遇樹余散,使村盡可能透氣通風等。曾經村名五龍寨,听說革命後,有一官員到五龍寨考察,正遇春季,日日都是霧靄茫茫,加上地形在霧中的怪異,寨又有舊時代的氣息,人們便把這里改為韶靄村,從此至今沿用,連本地小孩也未听五龍寨這名,高中就讀歸來,去村委方知的一點信息,少時玩心重,也沒在意。自創高人之境後,不欲人間煙火,再不去多問。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