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阳光很烈,坐上屋顶,站着看四周,原来家乡的风水如此美。天边挂着一小朵白云,放目千里一点都称不上形容,远方无声无息悄悄消失在层层叠叠的峰峦中,最近的峰如齿如波,连绵不断,从天空滑延下来,最显眼的一片,坡度平展,半腰坐落着十多家的小村,木屋,屋顶成人字形,上坡接顶是峰的连缘,被人们称为大地,曾经每逢大年初一,我们周村都去那里相聚,老的对唱山歌,年轻的去逗心怡的陌生人,小的去逗留,打雪仗等。还有的时候,好胜的人以本寨为邦,打群架,以显村的强大,但这里人有个原则,绝不欺负单行的人,不闹事的人,架也很难打成,因为两寨的人难聚成大群,难找到打的借口,又很容易讲和。我们村和邻村一年败一年胜的循环下去,人一代代换了,这种形式没人组织,却一直流传下去。坡底向我们拂来,坎壤着无数的田与地,在田与地之间,穿梭着一条黄黄土路,交错交通,欲所欲到,不知不觉又钻进古树里,即便看不到,也已进了村,这就是南边一小角。

东面两座大山交汇,中有一线凹沟,太阳一年四季就在沟顶上正偏升起。♀西可看到更远,低头才发现我们就着落山中,山底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由河往上,在远远尽头又隐隐约约看到小村庄,山峰一层又一层,数不清数不尽,直到化成一道道地平线,每当夕阳,分不清红黄的光投来,投放到树叶,屋,光又分为七彩,播映着大自然的柔奇,而西面反而有些暗了,让人憔悴,让人怜惜时光逝去。河的源头模不着,山的顶级是人们称的青山界,是天然山顶牧场,有春草,夏草,秋草,冬草,略翻小丘,便感到身边的春秋在代换,有人说,登峰界,忧乐忘返。北面也是背面了,山陡峭至极,形为侧势,远离山底,可看一条大路上山时隐时现,这是村民上山取柴最频繁之道。人站在村盆之中,方知山水易行,指点半空,才发现山脉侧正而来,正有五脉,古人称为龙,亦是龙脉。天地造化成五龙归一,得形美而自然。村盆偏东有一小凸丘,与东模糊相连,龙宝难分,顾仁明称此丘为龙宝,气盛人杰,宝偏东,东顺富,地理先生把百户按风水布在盆中,东受地势影响,建家少,而西是河西进气,无挡无遮,站上边缘,便可把河看个透底,而河与村口之间,由梯田相接。聪明的人在村边栽树,据说可避邪避难,这倒也是真的,有记载和传说,没这些树的时候,人们易生病,动物传瘟,后来这边上的树长大了,多年后,人们渐渐发现症状少了,因此这些地方还留着各种各样的古树,这典故也在一代代中流传和进化,成了合情合理的迷信,如今进村的大路也要拐个弯才进村。以我猜测,地杰人和,此口为河来口,西来的气息咽喉,一是湿气大,二是气夹敏感之物,没树的阻挡,直进村底而三面是山相抱,使气播散在村中的微毒之物便长久激发人体的潜在疾病。有了高树,分散气流,大部分引入空中续以西行,到了季风变向,风由顶顺延而下,遇树余散,使村尽可能透气通风等。曾经村名五龙寨,听说革命后,有一官员到五龙寨考察,正遇春季,日日都是雾霭茫茫,加上地形在雾中的怪异,寨又有旧时代的气息,人们便把这里改为韶霭村,从此至今沿用,连本地小孩也未听五龙寨这名,高中就读归来,去村委方知的一点信息,少时玩心重,也没在意。自创高人之境后,不欲人间烟火,再不去多问。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