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三章 華族

()現在沒有時間完善房子了,要動員所有人下田開荒種冬小麥,必須在10月前種好,越早越好,要越冬啊。在大家看來,只需要三千畝的麥田,畢竟ch n小麥產量在那,但由于對未來的不確定x ng,黃尚龍還是決定加種6000畝,這些種子都是嘴里省下來的,為防止出問題,畢竟這些種子有沒有用,會不會想雜交稻那樣,心里實在沒底,還要到時候去實地試驗了。雖然孟山陽打包票他手下有許多有經驗的農夫,但在黃尚龍看來只有擴大耕種面積才有足夠產量越冬。而且萬一將來人口突然大增怎麼辦?畢竟手里有糧,心里不慌!還好現在牛馬、工具都不缺,開荒不再要野豬了!土豆也要開始育種了,明年要擴大種植達萬畝。

好不容易開完6000畝荒地,種下小麥。又把梳好的棉花送往各家各戶,因為沒有紡織機器,只能用土紡車紡棉線,織土布。學延安搞大生產,不然到哪找皮子給這麼多人越冬?現在的皮子優先供應北邊。在宣布懸重賞獎勵發明紡織機器,黃帥再也無計可施!蠶繭又上市呢!織絲綢是老行當了,不用c o心的,黃帥翹首以待等待什麼?就為可以穿絲著緞,才不是,要知道絲綢制的內衣被蒙古人穿在盔甲里,箭即使透甲而入,由于絲綢被箭頭帶到傷口里去,一方面方便拔箭,另一方面也凝固了傷口流血。這可是好東西,防彈衣的前生。對常在箭雨中奔波的人們有巨大意義!柱**每人要有一套,這可是戰略物資啊!

現在的趙拓炎不僅在河東郡找到鹽,還招徠了一批批流民。在10月結束時,汾水河谷人口已達6000多人,約900戶,村子24個。房子都統一設計建造,每十戶成一個四合院子,這個院落只開一個大門,又高又厚的院牆具有很強防御能力。四個院子分據四方,上有哨樓、吊橋,下有地下通道互相呼應。院牆密布sh 孔,控制道路和中心的廣場,周圍是廣袤的農田。里面的居民作為村民將負責管理田地,也可以用院子和村廣場作為集體勞作的場地。四合院是堡壘,村子就是城堡,每個村民都有弓弩協助防守,壯丁就是士兵只管守好大門、增援各處。村堡是土石構築,點火不著,又啃不動。牛馬、糧食都收在院里,人住樓上,防盜又防賊。平常無事的時候,村民或下地集體勞作、抽麻織絹,或捕魚圍獵。一個村堡可以控制方圓數里,18個村子每隔三、五里不等,一路向北可以達百里之外。但有火j ng盜匪,立即大鑼驟響,狼煙直起,飛速報到北庭大營。各村立即先閉門緊守,然後根據煙火的通知、由大營統一調配派壯丁結隊援救。東邊是桃水從太行發源,順著井陘東流而出,通向河北的中山,這是必須守住的,下令在河谷西端入口建一座堅城,名叫平定堡,扼守著河谷狹口;兵一百駐守,六個村子分布在平定堡到北庭大營之間,免得被河北來人搞得措手不及。井陘對面是葦譯關,暫時不清楚情況,只知道關口坐落在山脊之上,一邊又是洶涌湍急的桃水,易守難攻。

現在的草原正是牧群膘肥體壯的時候,大家也開始宰殺牲畜準備過冬,就好比農民豐收了就要買糧了換生活必需品了。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華族的生意要大做特做,反正忻定盆地、太原盆地很適宜過冬,加上玉米、蕃薯這些作物秸桿,就有了足夠的飼料,換回的大批牛羊馬匹開ch n就是財富啊!為了在冬季到來前做好過冬準備,又從草原遷回近千人口,3000匹馬,大多母馬,還有大批牛羊。準備先在汾水河谷過冬,而北庭已經準備大量牧草,還有堆積如山的莊稼桿子。還運一部分飼料到雁門附近以備不時之需。

而高梁的豐收也讓釀酒成為可能,而酒在塞北苦寒之地的價值就不用多說了,這些新產品的涌現不僅讓草原上的商隊如魚得水,也消化大批勞動力。再加上前期收集的大量珠寶、綢鍛,

讓原本就是粟牟特外交的代表賈譽,干得是如魚得水,有了財貨開道的他現在更得心應手,輕而易舉地讓華族徹底代替粟牟特的位置。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居然讓沒有來歷的華族溶入匈奴民族大家庭,黃尚龍很快被接納為高舉「偉大的旗幟」,緊密團結在呼律齊周圍的部下之一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