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二章 布置

()好在法律基本完善,大家各司其職,井井有條,只需填補一些官員,大體暫時不用作變動︰加隨我出入草原、勞苦功高的鄭德右侍郎,原左侍郎羅天祥表現出s ,接替王全任工部官。王全專心研究改進弓箭武器,同時掛名工務總監。又安排上次找到的老太監楊仁維任醫務署左侍郎,醫務署官由孟山陽兼任,楊仁維出自醫藥世家,技術過硬就是人太小心,楊仁維起初一個勁推辭,後來直到我下了命令才領命。又提拔一批原來的佐記作為新官員,充實到各地,並增補一批新官。

然後用各種物資包括那些繳獲的財寶,由賈譽安排從草原各部換來大批牛羊,他原本在粟牟特就干這個,輕車熟路。先屠宰一些老弱和配種後的公畜,又組織捕魚、打獵。甚至鼓勵捉野鼠,加上地里先期收獲的一些糧食用盡方法拖到莊稼成熟。但由于人太多太雜,而且雖然有大量山芋、玉米,但為了明年擴大規模,不得不采取一些必要手段︰而最重要的就是開展以工代賑,由于環境殘酷,沒有能力的人早餓死了,或者都有家人朋友照應,所以事實上要負擔的老弱很少。于是規定了除傷員或有軍功者外,不勞動的人不得食,這條規定雖然無情,但確實有效動員多數人,許多人產生了危機感,也讓大家牟足勁想掙份軍功!老來好有保障。

此後,在擴大作坊生產,解決前期缺乏人手問題的同時,動員流民自己動手在汾水兩岸建村︰統計人數戶籍之後,新得3674人,分600余戶(有400多單身青年)由于這些流民大都在山上生活多年,大都有較穩定的家庭。不能按以前生產隊那樣管理,決定將這些流民按戶數來分,每十戶分為一組,其中一到兩戶是原北庭居民,四組一村,共分十五村。

每村設村長和支書,村長主管r 常事務,如勸農耕作、征稅、糾紛處理;支書指上面派來支持工作的,負責傳達命令、管理戶籍、管理治安、組織軍訓等。村長在每村中選德高望重、處世行事頗得眾人信服之人,先z y u選舉再由支書保舉,支書大多是北庭人,由孟山陽任命,但只有我點頭並下發用竹簽備案,才算正式任命,才有財務部發俸祿。這樣保證絕對控制權。

又選正直剛方之人嚴以仁、劉炙為司法官,設署于民政部後,每月由一人攜數名屬從,巡視一村。每到一村,掛牌告示,凡村中有久纏不決之民事或對村中事務不滿或控訴村長、支書不公者,都可以到此反映。司法官一有查實,或當場決斷,或直接上稟法律委員會以做公斷。司法官也可以根據需要和請求審查先前審斷的案例,如有疑問也可重新審視,以便互相監督。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修建房屋,材料是不用愁的。先組織千余青壯沿河向北砍伐,伐得大木沿水而下。然後在木工坊加工,即可用木材搭建房屋主架,也可由木工他用。再燒石開山、開挖壕溝,掘泥燒磚。這些都以糧食、獸肉做酬謝,把大家組織起來了。

由于有了前期經驗,那些支書指導生產是井井有條,有北庭居民做示範。由于暫時天氣還不冷,所以大家先用石塊打牢地基後,由于沒有水泥這類東西,用黃土和泥砌磚牆,又不放心強度,所以只好采用夯土築成外牆,屋頂暫時是木板,以後要用石板鋪就。石壘的地基高達1米,黃土夯成的厚達一尺的外強,窗口設置狹小,借鑒歐洲城堡的sh 擊口設計,口小里大或者牆里口子斜通牆外sh 擊孔,來保護自己。就象客家土樓那樣,每個院子的規模不大,這樣一來工程量小了,結構也更堅固。流民齊上陣,終于將數千房屋修建主體好,等以後農閑時再逐步完善。要修地下室、地下通道,還要把土牆用磚包來,不斷加高加厚,築成兩層、三層,里面格成每家每戶的住處。

又有衛生署在楊仁維帶領手下,分成數隊巡診各村施醫贈藥,隔離病患,驅蚊蟲防治疾病。黃尚龍又下命令,規定清潔工作必須到位,加建廁所、澡堂,安排那些體力不足的人專門負責。喝熱水、勤洗手、消毒碗筷等衛生習慣的推行讓疾病的發生、流行機會大大減少。一切妥當後黃尚龍又抽空回了趟草原,不知不覺到七、八月了,要雙搶了!

看著汾水東岸豐收景象,黃尚龍終于松口氣,看來發展不錯!這些高產量的良種要為人類復興做大貢獻啊!土豆、番薯還看不出來,但沉甸甸的麥子、稻谷,飽滿的高梁,遍地蔬菜,南瓜、辣椒、優質苜蓿、燕麥、大麥都讓人驚喜。谷倉都裝不下了,只有先騰出屋子放。還有潔白的棉花也要收了!還有油菜,也要被種在田里,以10月中旬播種為宜。第二年4月底5月初就有收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