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二百五十二章吞並朝鮮(一)

第二百五十二章吞並朝鮮(一)

于之高殘酷統治引起了朝鮮各層的不滿,連原來在甲午戰爭中心向中國的朝鮮國王高宗李熙也對中國充滿怨恨。

李熙因不滿于之高的控制,曾幻想依賴其他列強國家的支持,擺月兌中國的「監護」。1898年,曾在劉飛揚進京勤王時,赴中國國內政局變動,逃入俄國使館避難。但在俄國與中國簽訂《中俄京師條約》後,被俄國人送出使館。但此次劉飛揚並沒有對李熙進行懲罰。此後,袁世凱被調任國內任河南巡府,接替他的是新組建起來的第九軍軍長于之高。由于,于之高是從國內新調過去,對朝鮮的局面並不熟悉,而且又是一個軍人兼管政治,所以他采用鐵血的統治手段。

在1907年,朝鮮國王高宗李熙乘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在海牙舉行之際,秘密遣使向會議發出呼吁,要求承認朝鮮的獨立,廢除中國的保護制度。事後,于之高下令把李熙幽禁在德壽宮內,這件事深深刺激了朝鮮人的神經,激起了朝鮮各階層的怒火。

朝鮮民族主義者決定利用李熙被囚事件,開展反中宣傳,並在1908年2月4日(李熙出生日)展開反中示威運動。以天道教教主孫秉熙為首的宗教界領袖,推選了33人,作為「民族代表」,起草《獨立宣言》,並提出「大眾化、一元化、非暴力」的方針,控制了運動的領導權。他們與學生團體聯合,形成了一個松散的反中愛國陣線。1919年2月8日,朝鮮留中學生首先發動。上千留中學生在北京集會,發表要求獨立的宣言,但最終演變成朝鮮並入中國。

在朝鮮人在北京的集會,引起了劉飛揚的重視,他迅速召來袁世凱詢問對策。

但袁世凱卻反問劉飛揚︰「總統,你是一個什麼樣的朝鮮。如日本一樣?如越南一樣?還是如琉球一樣?」

劉飛揚略微一想就答道︰「如琉球一樣的。」

袁世凱道︰「要朝鮮如琉球一樣,那于軍長做的正合適。要把朝鮮並入我國,先得對其施以威、行以刑,這于軍長做了。現在可以去其利、宣以化、收其心,最後是遷其民、分而治。這樣就能一步一步的把朝鮮並我國,而且也可不使其反復。」

劉飛揚點點頭,心中不由嘆道‘袁世凱不愧為一代梟雄,本事還是很利害的’。然後說道︰「你說不錯,如果我再調你去朝鮮你願不願意?」

袁世凱站起來說︰「總統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總統要我干什麼,我就干什麼。」

劉飛揚讓他坐下,說道︰「很好,我讓再去朝鮮,按你剛才說的做。但這事不要著急,五年、十年,慢慢來。你去朝鮮之後,我不能任軍隊指揮官,不但是朝鮮而且國內軍政也是要分開的。但我會全力支持你,我也會讓朝鮮的駐軍下命令,在緊急時,你可以調動軍隊。」

袁世凱稱是。

2月10日,劉飛揚宣布第九軍軍長、駐朝鮮總督于之高調任雲南,整編雲貴的第十一軍。第九軍軍長由第七軍軍長趙良從接替,同時內政部長袁世凱任駐朝總督。

2月23日,袁世凱到達朝鮮,雖然袁世凱曾經與朝鮮的王室有不錯的關系,但這幾年于之高對朝鮮的殘酷統治,使朝鮮上下對中國的看法改變,哪怕曾經的朋友現在也把他看成敵人。

2月25日下午,漢城學生隊伍浩浩蕩蕩擁向市中心的塔洞公園。工人、市民和農村趕來參加要求釋放國王的農民群眾也蜂擁而至。在學生領袖金元璧、康基德等人的主持下,學生代表鄭在登上公園的六角亭,莊嚴地宣讀了《獨立宣言》。接著開始了示威游行。30萬群眾分成幾路,奔上街頭。示威群眾高舉朝鮮國旗,振臂高呼「朝鮮獨立萬歲」「中國軍隊滾出去」「朝鮮是朝鮮人的朝鮮」等口號。游行隊伍的洪流洶涌澎湃,頃刻間淹沒了整個漢城,交通為之斷絕,漢城的秩序陷入癱瘓狀態。

袁世凱和還未去雲南赴任的于之高商議後,決定讓于之高臨走之時再做一次惡人。于之高迅即調集軍隊和警察進行鎮壓。在中國軍隊的屠刀下,赤手空拳的群眾的鮮血染紅了漢城的大街小巷。

當群眾掀起大規模反華游行的時候,孫秉熙等「民族代表」沒有去參加群眾集會,而是在泰和飯店會唔了袁世凱,向他宣讀一下他們起草的《獨立宣言》,喊幾句口號,就草草了事。而孫秉熙等人則按袁世凱的要求簽署的約法三章,要求朝鮮民眾「一切行動務必遵守秩序」,「切勿以排外感情用事」,「以和平請願方式進行,勿以暴力行事」。

中國軍隊的血腥鎮壓和「朝鮮民族代表」們的妥協投降並沒有能阻止朝鮮反抗力量的發展。3月1日,除漢城以外,平壤、南埔、安州、宣州、義州、元山、仁川和大同等地再次發生了群眾性的示威和暴動。漢城的示威以青年學生為先鋒,並轉變為武裝暴動,與中國軍隊展開了的搏斗。

漢城群眾示威和起義得到朝鮮各地的響應,「朝鮮獨立萬歲」的口號迅速傳播整個半島,反華民族主義的烈火在朝鮮大小城鎮和農村燃燒起來。從1908年3月至5月,在朝鮮的218個府、郡中,有217個府、郡爆發示威和起義。參加斗爭的群眾達200萬人以上。青年學生是先鋒,工農群眾是主力,其他各階層群眾也積極投入斗爭、旅居國外的朝鮮人也熱烈聲援朝鮮大起義。

3月26日,在咸鏡南道的利原,農民襲擊了郡守衙門,處決了親中的郡守,一度掌握了郡的行政權。在工農斗爭和學生運動的推動下,中小工商業者、下級官吏和職員采取停業、罷市、抵制華貨和辭職、怠工等方式投入了這場民族斗爭。在中國東北、俄國沿海州、日本和夏威夷群島的朝鮮人也舉行集會、游行,與朝鮮國內的斗爭遙相呼應。

「三一朝鮮起義」爆發後,駐朝總督袁世凱立即發布戒嚴令,同時劉飛揚也停調了于之高去雲南的任命。于之高調動軍隊,配合駐朝總督府暗探、警察,並動員中國移民,采取鎮壓朝鮮的起義。以血腥的手段對朝鮮的起義,把反抗者淹沒在血海之中。

在漢城,中國軍隊把示威群眾抓起來秘秘密處死。而在水原,就直接把反抗者關在禮拜堂內,澆上汽油燒死。在3月至5月間,處死了7500多人,打傷1.59萬人,逮捕4.69萬余人,並對有朝鮮歷史印跡古物,教授朝鮮文化的學校進行了轉移和查封。「三一朝鮮起義」到1908年的七八月份終于被鎮壓下去。

第二百五十二章吞並朝鮮(一)

第二百五十二章吞並朝鮮,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