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二百五十一章清帝遜位(三)

第二百五十一章清帝遜位(三)

眾王公散朝後,政啟招來袁世凱試探著請求︰「若言虛君共和如何?共和後,皇帝不問國政,仍保留帝位,可行麼?」

袁世凱則說︰「此事我做不了主,得請示劉總理。」

他退朝後將政啟的這一請求轉告劉飛揚後,劉飛揚不耐煩地說︰「你去告訴她,新軍內部軍心不穩,**黨人屢屢來電相逼,要清帝退位。還想虛君共和?此路不通。欲共和只有皇帝退位,否則軍心、民心難測,恐有不忍之事。」

袁世凱遂將劉飛揚的意旨回告政啟,啟政見虛君共和亦不可得,便問詢溥偉的意見。溥偉見劉飛揚力迫清帝退位而求民主共和,便罵劉飛揚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是要效法法國**把國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袁世凱見此急忙勸說,溥偉竟當面斥罵起他來。袁世凱則在事後放出口風,說要除掉溥偉,嚇得溥偉連忙跑到天津租界躲了起來。

劉飛揚見清室王公還有人阻遏,政啟皇帝總不願宣布退位詔書,便又暗囑劉洪恩聯絡新軍將領,讓林鎮偉領餃以新軍將領,讓黃興領餃效忠**黨的軍隊,致電內閣代奏,促下政啟退位之詔。

奏折雲︰共和國體,原以致君于堯舜,拯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撓,以至恩旨不頒,萬民受困。現在全局威迫,四面楚歌。是陷于九廟兩宮于危險之地,繄皆二三王公之咎也。三年以來,皇族之敗壞大局,罪實難數。事至今日,乃並皇上欲求一安富尊榮之典,四萬萬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見許。祖宗有知,能不恫乎。蓋國體一日不決,則百姓之因兵燹凍餒死于非命者日何啻數萬。偉、興等不忍宇內有此敗類,豈敢坐視乘輿之危而不救。謹率全體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

內閣將林鎮偉、黃興電奏代奏後,各王公大臣見電奏語氣凌厲,像是封問罪書,一個個面色如土。政啟這才不得已宣布準備退位諭旨,並授劉飛揚以全權,商酌優待清室條件,安排退位事宜。劉飛揚得旨後,即將優待清室修正案提交資政院。

1907年12月26日,本來這個時候臨近年終,資政院應早休會,只是由于對清帝退位之事一直懸而未決,而且各方正在角力之中,所以資政院的議員一直留在京城。這日,資政院對劉飛揚提出的《關于大清皇帝辭位後之優待條件》八款進行討論審議。

本來,清帝既能退位也算大功告成,優待清帝之條件也無可厚非。但劉飛揚不想在國內還留一個皇帝的尾巴,也不想再給清帝供奉。清朝皇帝享受太多了,憑什麼共和後還要百姓供養。那王公宗室還可以世襲,都共和了還有什麼不倫不類親王、貝勒,這不是給人笑話嗎。所以劉飛揚讓孫中山領國民黨去出頭反對《關于大清皇帝辭位後之優待條件》。

因此,在資政院的會議上孫中山等國民黨議員極力反對《關于大清皇帝辭位後之優待條件》的提案。認為一個共和國家還有什麼皇帝王公等等為各國恥笑,並且民眾無義務再去養一個退位的皇帝。

而保皇黨鼓吹說,大清歷代皇帝功于國家,值此時亦能上應天命、下順民心,遜位共和,此乃為國為民之舉。共和之後,給皇帝王公宗室之優待亦為對皇室王公之肯定。

國民黨和保皇黨針鋒相對,議員們心想也都一把算盤。此時清帝退位已無變數,優不優待的結果都一樣的。

之後,資政院對《關于大清皇帝辭位後之優待條件》進投票。投票的結果令保皇黨大驚失色,四百三十一名議員中,贊成的只有五十八票,棄權的二十一票,反對的高達三百五十二票。

由于《關于大清皇帝辭位後之優待條件》沒有通過投票,所以資政院和內閣緊急討論對清帝退位的方案。

最後,結果只有三條︰一、清帝必須在新年之前宣布退位。二、皇帝等必須在1908年4月前搬出紫禁城,入暫時頤和園居住。但在國家安排後皇帝等王公宗室必須按安排遷離。三、皇帝所用之物皆歸國家,為安排皇帝生活所需,國家每年給皇帝優待一百萬兩,優待三年。

劉飛揚馬上讓袁世凱把資政院商議的結果進宮交給政啟。政啟一看資政院的條件如此苛刻,他不願接受,大發雷霆。

袁世凱冷眼看著政啟的表演,幽幽的說了一聲︰「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政啟頓時失言,默然坐在龍椅上,再也無話可說。

1907年12月30日,政啟皇帝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禮儀。內閣大臣袁世凱、梁啟超、達壽受劉飛揚委派,偕眾官員向政啟首次改行三鞠躬禮。政啟垂著頭將退位詔書、優待清室詔書和勸諭臣民詔書三道親授給袁世凱。

清王朝統治者從關外入主中國二百六十四年,最終又丟失天下,是所謂「不有而有,有而不有」。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從進京勤王到新政,面上看國勢似步步高升,可對清朝而言則實是勢衰已成。故武漢**軍一起,全國人民風從響應,劉飛揚彈指一揮清王朝頃刻覆亡。

政啟退位後,在皇宮的御花園旁的隱居不出。御花園依林臨水,景色靜幽。退位一個多月以來,這位前皇帝就在皇宮中過著悠閑的生活,猶如當年劉飛揚被他開缺回上海過著野雲閑鶴式的生活一樣。

政啟深恨劉飛揚,也為當年放虎歸山後悔不已;但他深怕劉飛揚加害自己,猶如當年自己極想加害劉飛揚一樣。政啟也同樣憎恨**黨人,認為沒有武漢變亂劉飛揚就不會復起,自己的皇帝之位可永久保持。

政啟多少也有些恨自己不是劉飛揚和**黨的對手,不是一個皇帝的料。雖然做過三年大清皇帝,可是他治國無方,計無所出。想到這里,政啟對劉飛揚和**黨的怨恨似乎頓消︰大清國運盡了。

此時,政啟站在皇城之上,只見半輪白日已隱落于西山,白日周圍黑氣如絲。他正奇怪時,轉瞬間白日完全不見了,只見一團黑雲如蒸如飄,慢慢升起後散落在四方。「這日頭好像也七竅生煙,莫不是它也魂飄魄散了?」政啟似想非想,自言自語。

這時天色完全黑了下來,沒有北風,但寒氣逼人。不一會,雪雹相雜著從天而降。

政啟幽幽的自言了一句,「從此就好了,我也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清帝遜位(三)

第二百五十一章清帝遜位(三,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