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二百四十章清王朝的最後時日(一)

第二百四十章清王朝的最後時日(一)

劉飛揚內閣一經成立,清廷宣布「嗣後所降聖旨,凡關于某部事項,即著該國務大臣隨同總理大臣署名。」

如果只把劉飛揚內閣的成立單單看成是劉飛揚對其政治角逐的個人勝利,就太低估了這一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這時皇室力量實質上已完全退出中國政治歷史的決策舞台,內閣頭上的「太上皇」不復存在,有利于內閣行政效率的提高。

從1907年6月13日到6月31日,新軍與湖北**軍進行了4次停戰談判,歷史已經進入南北議和階段。期間的6月25日,國民黨正式由秘密政黨而公開,孫中山乘船從上海到武漢,**黨人在發動武漢起義兩個多月後迎來了自己的精神領袖。

但湖北的**軍所面臨的局勢也並不樂觀。

此時的**派的力量,有三大主流,即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各地自發的**黨和新軍中的**力量。武漢起義代表了自發的**勢力。

就**派而言,內部並不統一,在湖北,文學社和共進會都是**派的組成部分,但是二者歷來就有很大的矛盾,在武漢起義之前主要表現在對會員的爭奪方面,起義之後,在**的領導權上又發生了矛盾。黃興雖然在名義上為湖北**軍的總司令,卻與湖北的**領導人孫武矛盾頗深。

國民黨和新軍的**力量幾乎是在劉飛揚的一手支持下發展起來的。而各地自發的**派卻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力量分散。

武漢起義後,湖北**政府在5月份曾照會各國駐漢口領事︰表示所有中國此前與各國締結之條約,皆繼續有效;賠款、外債照舊承擔,仍由各省按期如數攤還;居留**政府佔領地區域內之各國人民財產,均一律保護;所有各國之既得權利,亦一體保護;但是清庭與各國所立條約所許之權利,所借之國債,其事件成立于此次知照後者,**政府概不承認;各國如有助清庭以妨害**政府者,概以敵人視之;各國如有接濟清庭以可為戰爭用之物品者,搜獲一概沒收。

**黨人希望起義得到西方國家的默認。

雖然英、俄、法、德、日各國領事秉承本國政府意見,聲稱「現值清政府與**軍互起戰爭」,「領事等自應嚴守中立」。其實各國政策搖擺不定,甚至試圖利用**黨起義的機會進一步攫取在華權益。

以日本為例,日本駐漢口總領事松村貞雄在武漢起義的第二天就向外務大臣報告了武漢起義的消息,隨著日本駐中國10多個地方的總領事、領事也紛紛向日本政府報告了中國**的最新動向。天皇甚至召開了元老重臣會議來商量對華政策。

在松村的報告中,他把**軍稱為「暴徒」。武漢起義的第四天,日本陸軍省軍務局長特使田村大尉就在一份《關于對清國用兵問題》的意見書中表現得異常興奮,認為武漢起義是用武力干涉中國的好機會。日本海軍省、日本參謀本部許多高級將領都主張武裝干涉。日本駐華公使還對清庭說︰「在危急關頭,日本願意協助清庭鎮壓‘暴徒’,清庭如對既佔地利又有實力之日本帝國不予信賴,則平定時局勢將不可設想。」

5月14日,日本內閣召開會議討論對華政策,決定︰為日本的崛起創造有利時局,以許多方策劃,使滿洲現狀得以永恆持續。

危急關頭,京師的清王朝朝庭和湖北的**政府都想獲得西方的支持,這就造成西方列強趁機向雙方要價,毫無疑問,兩方都會作出讓步,這就預示著無論哪一方最後成為勝利者,都意味著國家利益受到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但6月6日,劉飛揚在京師組織內閣後,迅速的中斷與列強的談判。宣稱︰中國的內政,中國自己可解決,並且中國的內政也不允許他國干涉。不管是朝庭還是南方的**政府都暫時不允許與外國簽訂任何條約,武漢兵變後簽訂的條約一律作廢。任何一方遵守此規定,否則就不是**的問題,而是賣國的問題。同時,任何一個國家如何與何方簽訂不論什麼條約都將被視為干涉中國內政,那它的華的利益也將無從保證。

劉飛揚果斷的斬斷了列強想利用中國大**的時局動亂獲取利益的圖謀成空。因為此時在中國劉飛揚的勢力無人能及,而且就是把劉飛揚的實力放在世界上也不下于一個二流的強國。

對于武漢起義,立憲派人士們作出了激烈反應。他們害怕在如此復雜的時局下,沒有人能控制起事的**黨人,他們心中的天平又一次向劉飛揚傾斜。

而劉飛揚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他派陳其昌為議和代表,讓他至武漢約見孫中山,並一再囑托︰「你必告孫中山,我必尊重他的意見」。到了武漢,陳其昌在武昌與孫中山會晤,孫中山表示︰「所謂南北議和者,依照現在形勢,乃是劉飛揚與湖北**黨要人之談判,與國民黨並無多大關系。我只代表國民黨貢獻意見,而不能保證湖北**黨人必能听從之。」

但孫中山在致劉飛揚的電文中卻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意見︰「竊謂非宮廷遜位出居,無以一海內之視听,而絕舊人之希望;非有可使宮廷遜位出居之聲勢,無以為公之助,去公之障。在鄂及新軍然如劉洪恩、林鎮偉輩,必皆受公指揮。設由前敵各軍以同意電請清庭,雲軍人雖無參預政權之例,而事關全國人民之前途,必不可相持為水火。」

張謇等立憲派人士也把江浙地方立憲勢力活動的結果及時密告劉飛揚︰「甲日滿退,乙日擁公,東南諸方一切通過」,「願公奮其英略,旦夕之間勘定大局。」

甚至最早請劉飛揚做「中國的華盛頓」的人不是別人,而是國民黨人。6月2日,在上海國民黨人所掌控的《神州時報》上刊登了海外華僑及留學生要求劉飛揚做總統的電報。6月6日的社論里更是奉勸劉飛揚勿再做「曾國藩第二」,而要做「中國共和國初開幕之第一任大總統」。

社會輿論對劉飛揚越發有利,劉飛揚也決定進行和談。為了遵守承諾,表達自己的和談誠意,他開始加緊向皇室「逼宮」。

第二百四十章清王朝的最後時日(一)

第二百四十章清王朝的最後時日,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