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二百一十三章 百日政潮

從1902年7月13日,光緒召開御前會議起,終于同年11月,歷時4個月有余。在此期間朝廷朝命夕改,樞臣頻繁更動,政客暗設機關,言官大加彈劾。因歷時百余天所以被稱為「百日政潮」。

政潮由光緒召開御前會議起,最終以瞿鴻禨、岑春 被開缺而告終。

瞿鴻禨入值軍機,頗有清望。岑春 則原是兩廣總督,是地方督撫中的實力人物。此二人都主張對劉飛揚應加以裁抑,而適值預備立憲,改良派提意立憲建立責任內閣的主張又直接觸及了二人的利益,故二人聯合起來發動了「百日政潮」。

岑春 一入京,康有為就對梁啟超道︰「岑總督乃一活炸彈也,無端天外飛來,遂使政界為之變動,百僚為之蕩然。」

劉飛揚更是早有預見,說岑春 之入京,必有「大舉動」。

瞿鴻禨、岑春 一向以打造良好的政治環境為名對劉飛揚、康有為大加撻伐,他們自比清流,把其它的劉飛揚實力和改良派都稱之為濁流,把兩派之爭自比清濁之爭,想借此獲得朝野輿論的支持。

早在兩廣總督任上時,岑春 就利用官制改革的機會將親信于式枚派進北京,向瞿鴻禨遞交了密電號碼本,使兩者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及時。

岑春 進京後,面見光緒,參劾劉飛揚,指出虛為游離政改之外,實則大權獨攬。而對康有為他則說到,「皇上固然真心改良政治,但以臣觀察,奉行之人,卻是胸中有萬言,手下也一策」。

圍繞官制改革和立憲的問題,各派的政治勢力的明爭暗斗極為激烈。

東北三省督撫的任命就是各派斗爭的焦點之一。

關于地方官制改革的方案,編訂官制大臣的意見很不統一。一些人主張大規模的變革,另一些人堅持在原有的基礎上先作小規模的變革,次第進行。

第二種辦法認為當下之急是合並、裁撤舊機構,按需要設置農工商等新機構,以提高行政效率,但並不主張向督撫分權,堅持督撫仍應掌管一省軍政、外務,同時監督行政、司法。

朝庭最後決定將兩種辦法作為問卷調查,下發到各省督撫,討論後再作取舍。

1902年8月17日,督撫們的反饋意見陸續到抵京。多數督撫對合署辦公表示支持,對于設立各級審判庭、辦理地方自治也都表示同意,但是所陳請的經費困難、人才短缺也是現實的存在。編訂官制的大臣們經過商議也認為如果全國同時並舉,國家財政根本無法承擔,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政治風險,最後決定︰「以東北三省根本重地,經畫宜先」,主張從東北三省入手,先行試辦。

東三省為清王朝的「龍興」之地,行政體制與內地迥異,實行的是民、旗兩個管理系統。隨著移民的增加和工商業的發展,這一體制日益不能滿足行政需求。加之日俄兩國的勢力在中國東北的領土被清除出去,對東北急需加強控制,所以盡快在東北完成行政改革已為當務之急。

在1902年6月,黑龍江將軍榮慶就奏請裁並旗營,實行與內地相同的行省體制。1902年改盛京將軍為東北三省總督,7月22日,總督林鎮偉擬就了東北三省改制方案。

經過改制後的東北三省行政體制還是體現了總督集權的特征,總督不僅在軍事、財政、外交方面有重大的權力,而且節制司法機構與審判機關。但是已經顯示出行政與司法分權的特征。高等以下各級審判廳與檢察廳實現了分設,為司法獨立奠定了基礎;設立地方議事會等自治機關,為地方自治奠定了基礎。所以東北三省改制在地方行政體制改革中仍舊是一大創舉。總督權力的突出,使其權責統一,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應付各種變局。

東北三省體制確定後,朝廷除宣布林鎮偉為總督外,又任命原第二軍長第四師長陳寶咸、原吉林將軍岳格和原黑龍江將軍榮慶為三省巡撫。

改良派見所任名單皆為劉飛揚的追隨者或頑固勢力,遂加以反對。在康有為的支持下,借「楊翠喜」一事,御史趙啟霖、江春霖紛紛上書彈劾奕劻、載振父子「置時艱于不問,置大計于不顧,尤可謂無心肝」。

在1902年載振、陸寶忠赴東北三省考察期間,路經天津,岳格為載振獻一歌妓,名曰楊翠喜。

汪康年主持的《京報》也極力配合,渲染奕劻、載振父子的腐敗行為。

輿論嘩然。

光緒大怒,岳格立即被革職,奕劻被怒斥。不久之後,載振請辭巡警部尚書及一切職務,朝廷允準。

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朝廷雖命瞿鴻禨、岑春 等重臣前往天津詳加調查,但是由于奕劻的精心布置,以及二人不願與奕劻形成仇隙,最終以查無實據上奏。

頑固勢力想與滿人勢力結合,來對抗劉飛揚和改良派的結合。

與此同時,劉飛揚則暗示康、梁等改良派,可以則抓住光緒仇視逆後黨人的心理,加以反擊。

某次光緒對瞿鴻禨言及奕劻時,有意讓這位操守不佳的老親王退休。瞿鴻禨得意之余,向夫人提到這個事情,而瞿夫人與汪康年之妻又是閨中好友,汪康年獲知此事後又告知《泰晤士報》訪員曾廣銓。「慶王失寵,將辭內閣」便作為一條重要的政治消息在西方人士中流傳開來。英國公使獲悉之後,害怕親西方的慶親王下台影響到中英關系的穩定。恰逢光緒在宮中設宴招待外賓,英國公使夫人詢問此事,光緒聞听大驚。

光緒料想泄露此事者非瞿鴻禨莫屬,異常憤怒。康有為、梁啟超則抓住這個機會,對瞿鴻禨進行反攻。

御史惲毓鼎對瞿鴻禨的彈劾最終觸動了光緒最為敏感的神經︰「暗通報館,授意言官,陰結外援,分布黨羽。」

光緒憤然立命沈應奎、沈家本查處,二沈尚未調查結案,太後即發出上諭︰「姑免深究,著開缺回籍。」

光緒本擬罷黜奕劻,瞬息之間瞿鴻禨卻遭驅逐,政情的變幻莫測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第二百一十三章百日政潮

第二百一十三章百日政潮,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