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一百八十六章 戊戌變法

1897年4月,嚴復在天津改組《清議報》為《國聞報》,並為主編。18第一百八十六章戊戌變法

97年5月,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學會。在康、梁等改良志士的宣傳、組織和影響下,全國議論時政的風氣逐漸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達300多個。

全國都在熱議改良時,中國最發達的兩江卻是風輕雲淡。劉飛揚轄下的兩江,此時正收獲著革新的成果。8月份,第一批的陸軍軍官426百人,從軍校中畢業,而台灣軍校同時畢業的也有213人。這批人不但接受了全面的軍事教育,而且還接受了新思想的燻陶,他們不但有軍事技能、而且有新思想。他們會訓練、會打戰,也知道為什麼而打戰。

同時,這些人對劉飛揚更加忠心,劉飛揚是軍校的校長,經常去軍校講課、去傾听學員的心聲。劉飛揚認真的听、認真的講,給他們分析問題。

有一次,劉飛揚趁軍校的鐵血黨學員在開會里突然來到他們之中。劉飛揚假裝只是路過,停下與他們交談,一個學員以土耳其之政來隱晦的提出清庭的落後、腐敗,指出這樣的朝庭是不值得忠心報效的。

劉飛揚則反問︰「如果此時土耳其爆發起義,那最高興的人是誰?」

學員說︰「是土耳其的百姓。」

劉飛揚搖搖頭說︰「最高興的應該是俄國等列強,土耳其打內戰了,那列強必然干涉,這樣土耳其國內的百姓不但要遭受戰爭之苦,而且要面對著列強的蠶食。列強可不希望土耳其建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起義隊伍強大,他們一定會幫助土耳其蘇丹(國王),維護其統治,扼殺起義。所以,土耳其的起義隊伍除非能擊敗列強的干涉,否則只是一場對自己國家的大破壞。」

學員疑惑的問︰「那就這樣什麼事也不做,國家什麼時候才能強大起來。」

劉飛揚堅定的說︰「做,當然做。但是要講方法不是盲目的,要建一支強大的軍隊,要使民眾站到起義的這一方。最好起義能以最快的速度擊敗土耳其蘇丹,使外國也來不及干涉。」

雖然,劉飛揚也以土耳其為喻,但是學員們也听得明白。

劉飛揚趁著這些學員的畢業,抽調一些軍官,再次擴軍。成立兩個後備師,駐扎在皖南和贛南,先進行軍事訓練。

1897年,中國大地熱鬧異常,只有兩江默默無聞。這一年,大變的前一年,各方人事,紛紛浮上水面。

平靜的渡過1898年的春節,春節一過,改良開始發力。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局折》。接著,康有為、梁啟超在京師發起成立保國會,為變法改良作直接準備。

1898年春夏之交,全國改良熱情日趨高漲,在改良人士和帝黨官員的積極推動下,光緒下定決心,毅然向慈禧「攤牌」。

光緒對主持朝廷日常事務的慶親王奕劻說︰「太後若仍不給聯事權,聯願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

奕劻聞後揮身顫顫,馬上向慈禧稟奏。慈禧勃然大怒︰「他不願坐此位,我早已不願他坐之。」但鑒于廢立之事,事關重大,還沒有醞釀成熟。所以,慈禧讓奕劻去回話︰「由他去辦,俟辦不出模樣再說。」

隨後,奕劻回稟光緒︰「太後不禁皇上辦事。」

爭取到了事權以後,光緒皇帝馬上去頤和園當面向慈禧請示改良事宜,獲得慈禧的批準。

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書《請明定國是疏》(康有為代擬)請求光緒帝正式改變舊法,實施新政。

上書後第三天6月11日,光緒頒布《定國是詔》,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戊戌變法的開始。之後光緒召見康有為,調任他為章京行走,作為變法的智囊。其後又用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協助改良。

但6月15日,也就是戊戌變法進入到第5天,慈禧迫使光緒連下三道「上諭」︰第一道,下令免去有改良思想的帝師翁同龢的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等一切職務,驅逐回原籍。

第二道,凡授任新職的二品以上大臣,須到皇太後面前謝恩,實質上是向朝野宣布,大權仍在太後手中。

第三道,任命她的親信榮祿為兵部尚書。從6月16日到24日,慈禧又迫令光緒任命德興阿為禁衛軍統領、步軍統領,懷塔布掌管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及鳥槍營,剛毅掌管健銳營,將軍事大權牢牢地握在手心。

由此可知,慈禧「下放」給光緒的事權是十分有限的,國家最高權力中的核心權力兵權、人事權和理政決策權,仍被慈禧掌控。

同時,慈禧要求光緒每隔一日必須到頤和園請安。在交通不暢、轎扛船載的晚清時代,相距15公里的路程,去一趟就得三四個小時,這對身體虛弱、日理萬機的光緒皇帝,不光是變相體罰,簡直就是一種「刑罰」。

但改良派還是光緒的支持下,大力變法。6月16日,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商討變法具體步驟和措施。光緒帝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建議,在戊戌變法期間頒布了幾十道新政詔令。

新政內容主要有︰裁汰冗員、廢八股、開學堂、練新軍、滿漢平等,等等;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

康有為向光緒帝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

••••••

變法改良開始之後,劉飛揚讓已是上海同知譚延即刻去京師,勸告其父禮部尚書的譚鐘麟馬上已稱病至休,辭去尚書之職,不要攪在帝後的爭斗中。

譚鐘麟還倦戀他的官位不肯辭職,劉飛揚一日三電,要譚鐘麟馬上辭官。因為禮部掌管的正是變法改良之核心,這是改良派最重視的地方,他們要舉辦京師大學堂;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設中等學堂,州縣設小學;鼓勵私人開辦學堂;設立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派皇族宗室出國游歷,挑選學生到西方游學;廢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設譯書局;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

這些都是在禮部管轄之下,他是听皇上的還是听太後的?沒必要把自己夾在中間。先躲一陣,以後形勢明朗了,憑自己劉飛揚軍權在握,要給他一個官復原職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當然的劉飛揚是怕以後如果此事,譚鐘麟可能成為某些人的人質。

譚鐘麟苦惱的想了兩天,決定辭官。

光緒巴不得去了守舊的譚鐘麟,馬上同意譚鐘麟的辭呈,並罷免了許應揆等6名禮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改良派的,但這一行為觸怒了慈禧。

第一百八十六章戊戌變法

第一百八十六章戊戌變法,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