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新政

台灣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從福建移來了不少的人,但人口還是不多。隨著各項工程的開工,需要的工人越來越多,台灣的壯丁不夠了。壯丁不夠只好向大陸招工,原來主要是向福建閩南招,但此次劉飛揚決定向江北招流民。台灣大都是福建移民,民間多講閩南話,在他腦中日後台灣要獨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對中華文化有很多的不認同感。這次招江北的流民就是增加台灣人口中的其它地域的人,增強文化認可感。

與此同時劉飛揚還要繼續他看法,與劉銘傳新政不同的是,劉銘傳是用官府的財政辦洋務即官辦,而劉飛揚他要引進資金,讓商人來辦西式企業即民辦。他要用腦中的先進的思想、知識和先知給商人做指引,給他們指明一條路。這樣台灣財政不但不會有負擔而且會更多的收入。

但是要引進企業最需要的是人才,台灣雖然經過劉銘傳幾年的新政,培養了一些洋務人才,但還遠遠不夠。而且要大量的各種專業技術的人才當靠台灣這根本就不能,雖然劉飛揚從上海也帶了一些人來。劉飛揚帶的人現在大都投入到鐵路和礦山的建設中,現在他每天面對尋問辦企業的事發愁,他連個咨詢的人都沒有。

面對著商賈的熱情,劉飛揚不想來者不拒,對于再到台灣要開礦的一律回絕。因為賣掉礦山只是權宜之計,他要緩和一下財政,籌錢把鐵路修完。而台灣接下去的發展,自己也需要大量的礦石所以要留著一些已被台灣自己之需。

他連日苦思要在台灣發展什麼產業,做什麼即能賺錢又能帶動台灣甚至國家的大發展。他想著想著突然覺得自己一直漏掉一個重要的信息——第二次工業革命。

現在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時期,只要能抓住工業革命的機遇就給國家帶來巨大的轉機。在他腦中就有一百年後中國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那什麼電腦,中國就佔了全世界百分九十產量。

劉飛揚最終擬了一份計劃︰一、在台灣大建碼頭、發展船運,把台灣從孤懸海外變成中國乃到世界船運中心。二、發展棉紡織業,染印業等輕工業使台灣短期內能大量的增加一些投資少、見效多,能容納大量工人的行業,積累資金和技術,增加台灣的人口。三、發展高科技業,借雞生蛋,從西方各國引進人才,特別是科技前沿的人才,引領中國的工業革命,為中國的科技奠定基礎。當然這個最重要的科學家就是自己,雖然自己不會發明什麼東西,但自己知道什麼可行,在科學上不用繞彎路。

做了決定後,劉飛揚立即把計劃發給已回上海的陳其昌。讓他在上海引資金到台灣並且從洋人那里購買各種機器設備,準備在山東、河南收購棉花、染料各種物資,探索銷售渠道。並且向在西方各國留學的人員發電報,要他們向各國吸引投資,招收各國的科技人才和征集各種研究。只要是科技人才和有研究想法的人不管是不是為人們所看好,只要科技人員來台灣待遇從優,研究的一律有大筆資金支持。為了各國的科技人員相信,劉飛揚一下子就從自己的腰包里拿出二百萬兩銀子打到各國的留學生的帳里。讓他們給來台灣的人員免費提供船票、伙食,並且讓他們相信台灣是有錢能提供他們的工資,資助他們的研究。

在台灣內部除了鐵路在修外,劉飛揚決定開修大量的公路,並且規劃出幾個工業區。

把台灣內部的事交給沈應奎後,劉飛揚決定回大陸親自鼓動商賈來台灣投資,招收人才。

••••••

他首先就到上海不但對上海經濟委員會的大商賈游說,而且在報紙大做廣告,向商人說明來台灣投資的好處和優惠政策。他也向在各國的留學生再次發電報,要他們全力以赴招收各國的科技人員、吸引投資。

在上海,劉飛揚就是財神,除了他初任上海縣令時就給商人扭轉乾坤,在與洋人的商戰中獲勝而且帶來巨額的利益外,他鼓勵投資的新式企業也是大賺特賺。上海的商人已經能與洋人在一些工業產品上一較長短。他自已創辦的幾個企業已經投產的也開始獲利,而且利潤在不斷的擴大。

現在劉飛揚再次動員商業投資,他的一聲令下上海、江浙的商人幾乎把他在上海的住所的門檻踩爛了。

劉飛揚在上海除了與商人會面外,他這次到上海還有一事。宜風宜月兩人不能一直呆在青浦的基地里,他要把她們接到台灣。在那里沒有人認識她們,在那里她們就可以自由了,當然劉飛揚也有他的私心。

在上海呆了五天,劉飛揚就帶著宜風宜月就匆匆的走了。因為這里有陳其昌等人為他辦事,有胡雪岩等人的支持,在上海的招商沒什麼問題的。

接著他就沿海南下,去福州。一是要去拜會閩浙總督譚鐘麟,雖然是同船南下,在上海也打了回交道,但畢竟新總督上任他這個巡府都沒有去。當然去福州還有一些麼事,離開家鄉幾年,雖然父母早就雙亡,但還有一眾扶養自己長大的鄉親,還有自己上過幾年學的福州船政學堂的同窗校友,而且還有日夜思念的譚小姐。

船駛入閩江的馬尾口,原來規模浩大的福州船政局現在已經凋落了。雖然在馬尾海戰中,福州船政局的機器設備都已撤走,但再建的船政局氣勢大不如前。隨著左宗棠的病逝,福州船政局就像一個沒了娘的孩子,已經沒有多少人看顧它了。

看著在荒草雜木叢中的船政局,劉飛揚心中說不出的難過,同時他心里也起了一個想法。

船慢慢的靠了岸,劉飛揚馬上前往閩浙總督府。他原來也在總督府里住過不少的日子,草木依舊,只是人已非。

譚鐘麟得報劉飛揚求見,他一愣,這人事事奇異,來一趟總督府也是突然,通報一下都沒有。

雖然不待見劉飛揚,但畢竟是公面的行事,譚鐘麟還是讓他入見。

劉飛揚見過譚鐘麟後,把台灣的情況匯報一下,譚鐘麟勉勵幾句。兩人尷尬的坐著不知該說什麼,沉默了片刻後,劉飛揚開口說道︰「大人,我來時見福州船政局好像狀況不佳,船政局乃左帥之心血,也是洋務之標志,如今這個樣子恐怕有負左帥之志,也于洋務不利。」

譚鐘麟雖非一個保守之人,但對洋務也沒什麼興趣,再說左宗棠之志關自己什麼事。他就說道︰「劉大人是左宗棠的關門弟子,倒是念著老師的遺志,但如今要想讓福州船政局恢復昔日的榮光恐怕不易。船政局可是個吃銀子的老虎,你說現在各地都缺銀子,哪有多少銀子給船政局。再說與其花銀子讓船政局造些船,還不如向洋人買船,不但更好而且還便宜。」

劉飛揚想想說道︰「大人說的不錯,但可惜了這麼個船廠。大人,我想如果可以的話把船政局遷往台灣,不管怎麼說這也是老師的心血,就這麼敗了恐怕老師是不會安心的。」

譚鐘麟疑惑的看著劉飛揚,他什麼意思閩浙兩省都撐不起這麼個大船廠,一個小小的台灣能吃得下去嗎,而且他是真願意接手這個爛攤子嗎。

第一百一十章謀劃新政

第一百一十章謀劃新政,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