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十八章 爭(三)

慈禧心中甚是惱怒,這好人由你們當了,讓我去做這個惡人。她怒道︰「今日就暫議到這吧,眾卿家回去再想想,三日內都上一道折子,一定要寫明提誰出任上海縣令。」

眾人心郁悶卻只能稱是,這就是所謂的官大一級壓死人,上面說了這個難題只好接下。

劉飛揚跟著眾人出了宮,他都不知他進宮來干什麼,難道就是為了讓那老娘們瞧瞧。悶悶不樂的回到客棧,稍微的說了下進宮的事就躺到床上悶想。論資歷,論背景,論能力自己都不如盛宣懷,現在還能與其平分秋色就是靠著自己的戰功和左宗棠等的支持。可就任上海又不是去打戰,自己的戰功終不如盛宣懷的經濟能力,而且他有李鴻章和北洋系的支持也比自己的後台要硬,那如何才能在這場爭位上海的較量中勝出呢,劉飛揚苦思不得其解。

一連兩日,劉飛揚都悶在房里,足不出戶,劉洪恩他們叫他去逛逛這京城,他也沒了那個心思。這日下午,劉洪恩見劉飛揚一直這麼關著也不是個事就連拉帶拽的把他扯出了房間,帶了幾個親兵上街溜溜。

京城的繁華可不是它處可比的,但這一切劉飛揚都興趣缺缺,走了幾時,劉洪恩見大家也累了就進了一家茶館喝口茶解解喝。茶館里坐了不少的人而且里面多是旗人。溜鳥的,斗曲曲的,喝茶放炮的,盡干無聊打發時間的事。劉飛揚他們坐一桌,小二上了茶,口干舌燥的痛飲了幾杯茶後,劉飛揚留意了旁邊的一桌正說著恭親王奕。其中一人感嘆︰「這恭親王真是時運不佳,本來是主戰的,中法大戰前期一直戰事不利,結果被免了職。可一罷了職後戰事突然就順了,你說這走的什麼運。」

另一人說︰「唉,莫說此事,誰都知道本來恭親王是能當上皇上的,可最後一招棋輸給咸豐帝,到如今又盡受太後的氣,這人也就是一個字背。」

劉飛揚听了直咋舌,這種話也就這些旗人敢說,要是哪個漢人說了掉腦袋都是輕的。猛然一驚,自己不是和咸豐爭位時的情況差不多嗎,當時奕-論能力、資望都是咸豐不能比的,可最後咸豐靠什麼勝的,一個字孝。那現在慈禧最需要的是什麼,還不是一個字忠嗎。如今北洋其勢太大,朝庭需要平衡北洋,那就只有與北洋不合的南洋湘軍一脈。在這點上自己是佔了優的,只要自己再能顯出對朝庭忠心那此事成已。一想到此劉飛揚豁然開朗,臉色一喜,對劉洪恩等說到︰「听說這京城里的烤鴨特別有名,回去叫上所以弟兄一起去吃一頓,別白來了一趟京城。」

劉洪恩不禁一愣,怎麼突然就心情就好了但這有什麼不好,就嚷道︰「吃烤鴨就得全聚德,別都回去了讓一人去叫就行。走,我帶路今天飽餐一頓。」

閑話不表,又是一日。一大早宮里的太監就上門讓劉飛揚跟著進宮。還是在慈寧宮里,眾位親王大臣早朝之後就到了,劉飛揚被宣進宮里又是一套宮禮跪拜叩頭。

這次慈禧開口讓盛宣懷先講一講治理上海之道。盛宣懷早就胸有成竹,一套一套的,從上海的治守、經濟、洋務到與洋人的修睦,眾人听的是連連點頭。

之後問到劉飛揚,他只是說一切皆按朝庭章程,為大清守上海,與洋人之關系釁不由我開。眾人一听都是一些空話,但這些都人精哪能听不出來劉飛揚就是在說忠心。

眾人哪能不知咸豐與奕-的典故,這咸豐不但是先皇而且還是慈禧的丈夫。大家都偷偷的瞄了慈禧,只見她兩目含淚觸動了情思,本來眾人都準備提薦盛宣懷了因為現在淮系勢大,湘系勢微而听說左宗棠已病入膏肓。于其得罪其勢中天的李鴻章還不如開罪快要入土的左宗棠,可現在一听劉飛揚這麼說而且慈禧像是甚是有感的,都把原來準備的話放回肚子里。

好一會慈禧緩了緩氣道︰「兩位愛卿各有其長,眾位大臣都說說自己認為哪位合適?」

你看我、我看你都不願先開口,恨不得現在就去尿遁一下。這時一個太監急急進殿道︰「太後、皇上,福州急電,左宗棠疫了。」

慈禧等在場眾人大吃一驚,劉飛揚聞言雖心里早有準備可還是猶如楮天霹靂,一陣頭暈目眩咚的一聲暈倒在地。

1885年7月27日,左宗棠病逝福州軍中。是夜福州暴雨傾盆,忽听一聲劈雷,東南角城牆,頓時被撕裂一個幾丈寬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無恙。老百姓說,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毀我長城。左公行轅標著「肅靜」、「回避」字樣的燈籠。已被罩以白紗的長明燈代替,沉重的死亡氣息,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這盞盞白燈,宣告著時代強音的終結,這是一個奮起抗爭、抵御外侮的時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擁有「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一等輕騎都尉、賞穿黃馬褂、閩浙總督、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等七個頭餃的左宗棠,這個風光了半生的男人,終于退出了歷史舞台。

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愛國者,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肯定會要觸犯一些人謀取的私利。你要保家衛國,他要侵城掠地,而有的同僚甘願當亡國奴,堂堂中華民族只剩下這強者的吶喊,他們怎麼不會懼怕他呢?中國歷史上,有誰像左宗棠一樣所向披靡,鐵腕收復大片國土?蘇武飲血茹毛,威武不屈;張騫關山萬里,溝通西域;班超投筆從戎,西戎不敢過天山;祖逖聞雞起舞,擊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國,魂傍梅花……他們留下的僅僅是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故事,是仰天長嘯的悲壯,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讓後人無限的敬仰和唏噓,而沒有誰比得過左宗棠給後人收復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馳騁的廣袤疆場于是有人定論,左宗棠乃千古一人。

第十八章爭(三)

第十八章爭(三,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