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不敗而敗 第十七章 爭(二)

此時吏部由禮親王世鐸主持,此人沒什麼本事,唯事事小心爾。所以他對慈禧交辦的事很上心,慈禧召劉飛揚和盛宣懷上京,他唯恐不識劉飛揚誤了事因此多次交代門房一定要留心此人,劉飛揚一到京于立馬報于他知。所以今日門房主事見劉飛揚到了也不敢多加耽擱就向世鐸報知。世鐸聞之劉飛揚到了吏部就立即讓人把他帶來。

門房里的眾官一見,此人一進內房,主事的就馬上去報,而且不久後就有人帶他就去。他們看著這個青年人從面前走過卻不知是誰?紛紛猜測,這是誰有這麼大的面子,一到部就能馬上入見。

劉飛揚不懂這些此時跟著禮官進了吏部大堂,只見堂上坐著一人,他並不識的此人但既然能坐在大堂之上那定是堂官。劉飛揚跪下參見道︰「五品侯補劉飛揚參見大人。」

世鐸雖知劉飛揚年青可真一瞧還是被他一驚,當真如此年紀就憑功升五品,整個大清朝也不多見。他對劉飛揚說到︰「劉大人請起,今日一見,劉大人真英雄少年啊。太後、陛下召大人進京,我也得便一見,幸會幸會,來坐下說話。」

劉飛揚也多少知之這官場上,面子做的是十足可以為是真的那你就有麻煩了。因此劉飛揚哪里敢坐,只得道︰「大人面前哪有卑職的座,還是站著回話」。

世鐸點頭笑著說︰「此次,太後、皇上召你和盛宣懷進京,你雖遠路卻是先到,其誠心可佳啊。這樣,你暫且稍休,我想不日盛宣懷也就到了,然後你們再一同面見太後、陛下吧。」

劉飛揚連忙稱是,之後世鐸官面上的說了些貼自閑話就端茶送客了。劉飛揚步出大堂正要出衙門,門房中眾人紛紛出門問安。劉飛揚一時模不著頭腦,這些人怎麼突然對自己這麼客氣,他出了大門卻見原來那兵丁已是不見。

不過一日,盛宣懷也到了京城,禮部到客棧通知劉飛揚明日就進宮面見太後、皇上,由于他是初次進宮所以下午跟去禮部學習禮儀。

一下午,劉飛揚被這些禮部的官員弄的頭昏腦脹,其它的不知道反正就學會了多叩頭少說話。

次日,宮里的太監到客棧來領劉飛揚進宮。巍巍的紫禁城,金色的頂下是那血紅的高牆,這森森的紫禁城處處顯的讓人壓抑、渺小,和劉飛揚意識中那游人如織,明快適意的感覺完全不同。他小心的跟在小太監的後面,彎彎繞繞穿廊越門到了一處院子外,抬頭一看院上提著三個大字‘慈寧宮’。

如今光緒皇帝還沒有親政,朝中事務皆由慈禧垂簾听政所以面見官員也就在慈寧宮了。

小太監讓劉飛揚在院外侯著,自己和院門口的太監說了一下,一個中年太監就領劉飛揚進去。

劉飛揚進去後並不馬上能見到慈禧而侯在房門外,太監先進去通稟到︰「太後、皇上,劉飛揚求見。」

一個徐老半娘的聲音傳出︰「讓他進來吧。」

太監出來一示意,劉飛揚低著頭恭著身進去,走了兩步還不敢抬頭就跪下叩頭道︰「臣,劉飛揚參見皇上、太後。願吾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後娘娘千歲。」

慈禧面色一緊,而光緒卻微微一喜心道這還是第一個把自己放太後前的。慈禧悠悠道︰「你就是劉飛揚,抬起頭來讓這叫哀家瞧瞧。」

劉飛揚讓一個老娘們瞧那心里頭哪能舒服,只是太後發了話只好面紅耳赤的抬起頭。

「還真是年青,不過膽識倒是不凡,你今年幾歲了?」

劉飛揚馬上低下頭,讓一個老女人盯著別提多惡心了。他伏在地上道︰「微臣十八了。」

「你起來吧。」慈禧又轉頭對光緒道︰「皇上,你看人家也比你大不了幾歲就已作出一番功績,要跟人家學學。」

劉飛揚一听嚇的馬上跪下道︰「微臣哪敢跟皇上相比,皇上乃天命所在豈能是我這等凡夫俗子可比。」

慈禧笑了笑說︰「起來吧,不要一下子就跪。」

劉飛揚又站了起來,這才得空用眼角一環視一下屋內,除了上首坐著慈禧和光緒還有一大班人,其中他就認識兩人,世鐸和盛宣懷。眾人都坐著,連盛宣懷也增陪未座,可慈禧並沒發話劉飛揚只能站在未端。

慈禧開口道︰「今日叫劉飛揚和盛宣懷來就是議一議上海縣令的事,本來一個小小縣令不必如此麻煩,可不想李鴻章提了盛宣懷而左宗棠又提劉飛揚,你們以為誰人合適?」

李鴻章和左宗棠兩個都是朝中重臣,一個以淮軍制北洋,一個以湘軍掌南洋,不管支持誰都將得罪一派所以誰人願意去趟這混水。慈禧見眾人皆是不言,心中不樂說︰「世鐸,你掌吏部你先說說看,誰人可適。」

世鐸一听,心里苦惱可還得答︰「太後,盛大人多年來于經濟之道多有建樹,正好上海一地恰需此等之才,本來就合適了。可劉大人新立戰功,上海又是洋人匯聚所在所以有一個能震攝洋人的人,因此劉大人去也是不錯。一時之間二者具可,臣也不知如何取舍,此唯太後之命是從。」世鐸對兩人都說了好話來個兩邊不得罪,可沒明確提誰。

軍機大臣陳至魁見世鐸說的模稜兩可就接口道︰「太後,皇上,上海一地乃全國洋務之中心,此地事關重大。劉大人雖有戰功可畢竟還太年輕,一上來就執掌上海恐怕不妥,萬一上海有個什麼事必定聯系中外,那是要天下震動的。而盛大人為官老練且在上海多年,亦對上海多有了解,與洋人也是相處融洽,此時中法大戰剛結正是當與洋人修睦與共之時,由盛大人出任上海亦是合適。」

陳至魁一張嘴,大家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他是李鴻章在軍機代表,當然是向著盛宣懷說話了。可朝庭並不是北洋說了算,陳至魁話一完禮部尚書翁同翕馬上起奏︰「太後,皇上,上海所處南洋,為江蘇轄下,此地方官員之任命不可听一听其上官的意見,兩江總督曾國荃亦是舉薦劉飛揚。再說此方中法之戰,我大清大勝正是震攝洋人之時,劉飛揚屢立戰功由他出任上海縣令才能令洋人驕橫之氣有所收斂,揚我大清國威。」在當場的人除了劉飛揚誰都知道,這翁同翕是李鴻章贊成的他必反對,李鴻章反對的他必贊成,誰叫李鴻章與他有殺父軾兄之仇。

不過這兩人說的話也不是沒道理,慈禧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難以取舍。她只好問醇親王、光緒皇帝的生父奕道︰「醇親王,你怎麼看?」

奕也是苦惱,雖然自己的兒子是皇帝而且自己還總攬朝政,可真正下令還是得听慈禧的。而且現在是淮軍、湘軍,北洋、南洋之爭,自己怎麼能得罪一系給兒子增麻煩。他只好諾諾說︰「唯太後乾綱獨斷。」

第十七章爭(二)

第十七章爭(二,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