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68章軒轅繼位成黃帝後土力牧來輔佐

()第368章軒轅繼位成黃帝

後土力牧來輔佐

少典離開這個世界之後,軒轅繼承少典所創建的奴隸社會的所有成果,他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儀式,就成了這里的統治者。除了留給他成群的牛羊,廣袤的草場,還有成群干活的奴隸,以及指揮這些奴隸的管理者。比較有權勢的,包括太常、蒼龍、太鴻、後土,有的管理官員,有的管理馬匹與戰士,有的管理祭祀與禮儀,有的管理土地與作物,看似凌亂的人們,亂七八糟的社會,由于有了各司其責的官員,社會就有了共同的準則與追求,管理起來也不是啥難事。

軒轅是一個有作為的青年領袖,他很想有一番作為,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他繼位之初,就實行營衛制。他把從昆侖山到天山的一大片區域,劃分為九個區,每個區劃分為六十四片,大的叫衛,小的叫營,每個營,每個衛,都有專人管理,自己居中指揮調度。與少典留下來地一群老臣,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影響管理效率的各個環節,進行理順。這樣,原來沒有主人的土地,一下子明確了土地的所有權。這個制度,等于向外界宣布,今後,這些土地,都有了主人。

擴張了大量的土地之後,通過營衛制進行了有效的管理,與以前相比,一切都理順了。但軒轅認為,管理還是有點粗糙,粗糙的原因,在于管理的結果沒有辦法考核,干多干少一個樣子。馬匹還有辦法數個數,生產出來的糧食,看起來都是一大堆,到底哪塊地產出的多,哪塊地產出的少,沒有一個具體的尺度。全靠肉眼去目測,全屏感覺去衡量,就容易讓考核者與具體的營、衛這些管理者產生矛盾。這還不是最重要地,收回來的糧食,堆在倉庫里,一大堆,用了多少,還剩下多少,管理者心里沒數。現在,必須要有一個計量單位,經過手下的苦思冥想,就有了斤、兩計量單位,這樣,每個管理者的政績,就便于考核了。重量確定下來之後,長度、容積,就接二連三地出來了,這是對計量單位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接連出現,考驗著新的管理者的智慧。天氣陰晴不定,靠天吃飯的養殖業、種植業,經常受到天氣的左右,讓勞動者與管理者感到很被動,要是能夠事先知道啥時間能夠降雨降雪,那該多好啊!可是,這只是個良好的願望,當軒轅把自己的想法向赤松子說過,赤松子講,這不難,根據節令的變化,來安排農時就可以了,這樣,天文、歷法就建立起來了。

為了激勵奴隸們的干活熱情,在勞作之余,他讓各級管理者,組織奴隸們唱歌跳舞,這樣,奴隸們剩余的精力,不但沒有浪費,還經過合理引導,形成了社會的正能量。盡管他們是奴隸,但大家生活不比現在的房奴差勁,音樂、舞蹈,讓大家忘記了自己的奴隸身份。奴隸們的才華,被極大地激發出來,用竹子制成笛子和簫,將笛子和簫發出的五音定位宮、商、角、徵、羽,規定了聲律,和歷法相對照,叫做律歷。奴隸們整天亞克西地,亞克西,生活就是亞克西地唱著,反正,這個時間的勞動力都是免費的,誰要是能夠做出成就,當著眾人的面,夸獎幾句,就是最好的褒獎。

同時,昆侖山上出來的學有所成者,不但注重生活質量,還十分注重生活的品味以及相互之間的禮儀,軒轅就采納這些高人的建議,衣服染成五彩顏色,也有統一的樣式,官員們穿著特制的禮服,帶著特制的帽子,群臣衣冠楚楚,辦公場所給人井然有序的感覺。

為了鞏固遼闊的疆土,嚇唬敢于偷窺土地的人,軒轅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軍隊,軍隊的組成,大多是視命為糞土的奴隸。他們把最先進的技術,首先應用在武器的改良上,再加上系統而嚴格的訓練,這支軍隊,已經是當時最強大的力量了。

經過十來年的積累,物質財富有了快速的積累,這里人才濟濟,繁榮昌盛。他還接受了來自昆侖山學成歸來的大批祭祀、飽學之士、有特殊才能者,包括風後和力牧。風後來了以後,建議他以天神之子即天子的身份來管理天下,軒轅采納了。風後建議他稱帝,以鞏固對疆土和奴隸的控制,他很听話,在這個時候,就宣布稱帝,並已黃帝的名義統領天下。

稱呼的變化,一下子讓他神聖起來,他不再是普通人,他是天子,是黃帝,這個感覺,比當首領的感覺,可強多了。在他稱帝的時候,他就封風後為上相,協助自己管理天下,封力牧為上將,主管軍隊。他們因為想到了自己沒有想到的問題,自己也得到了不曾擁有的快樂。這既是對他們的褒獎,也是鼓勵他們,繼續好好干下去。

這里的人才越來越多,物質產出越來越豐富,已經遠遠超越了這里的使用程度。物質財富其實就是一個力量,擁有了強大的物質力量,可以讓自己膽大起來。由于以物質做基礎,這里已經擁有了遠遠超過其它地方的力量。

力量強大了,迫切需要釋放出去,力牧建議他向東方擴張,向黃河中下游地區遷徙,因為,那里有更加廣闊的土地,有更多的人需要奴役,有更多的理想抱負可以施展。況且,那里,到處都是一盤散沙,那里的軍隊,都是不堪一擊的,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輕松征服。剛開始,黃帝並沒有這個野心,要向東擴張,要耗費多少的精力?現在,能夠安逸生活,也是很美好的事情。況且,他所經歷的道人教育,隨遇而安,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想根深蒂固。這個想法,在黃帝的思想里沒有堅持太久,經過力牧的三寸不爛之舌,很快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力牧講到︰「現在,萬民生活于水火之中,我們去到東方,是為了拯救他們,是為了幫助他們,這不是可為與不可為的問題,而是為了加速歷史的進化過程,是必須作為的善事。」

黃帝問道︰「既然是善事,為啥還要動用軍隊?」

力牧回答道︰「因為,人們的貪婪,需要一個強大的力量,才能夠觸動,如果不能夠給他們的心靈帶來震撼的作用,誰也不會向自己的貪婪投向,都會一直認為,貪婪是正確的,是應該堅持的。現在,我們揮動西域之師,向東去,越是強大,對人們的震撼作用越是強烈,如果能夠達到讓他們害怕的程度,達到恐懼的程度,我們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東邊那樣遼闊,就是把這里的人全部投入過去,也如同石沉大海,不會起到啥作用!」黃帝擔心地問道。

「這個不用擔心,那邊的人可以改造過來,都變成了與咱們一樣的人,這樣,咱們的勢力不但不會削弱,還會增強!」力牧分析道。

以後所謂的炎黃子孫,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黃帝當時並沒有把男人們完全殺完,只是後來的人,當孫子習慣了,看見一個有本事的主子,就要去當孫子,自己當孫子還覺得有點孤獨,就拉上整個民族去當孫子,這樣,全民都成了炎黃子孫!黃帝並不是漢民族的一員,有這種傾向的人,是在作踐自己。炎黃子孫,是東方文明中最不靠譜的事情,這個說法,連龍的傳人還不靠譜。

黃帝還是不願意把大好的時光放在打打殺殺上,因為,他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成功,對自己來說,也只是增加一塊地盤,如果不成功,可能會失去既得利益。「為啥要向東征服,而不是向西征服?」黃帝問道。

「向西,都是高山,那天山與昆侖山連為一體,咋能夠過去?向南,更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想過去更是不可能的!咱只有往東,沒有比這個方向更劃算的了!」力牧分析道。

「無論你咋說,我還是不想向東發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已經習慣了這里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生活,那邊到處是沼澤,是河流枝杈,是蚊蟲,想起來都覺得恐怖!」

力牧看著眼前難有作為的首領,慷慨激昂地說道︰「大丈夫當志在四方!」

黃帝依然不為所動,「你只是說向東,咋個向東方法?」

力牧雄心勃勃地說道,「你就呆在在這里,穩坐釣魚台,我那,帶領一股東征軍,把那里敢于抵抗的任何力量,消滅干淨之後,你再揮師東下,到時候只管坐享其成。」

黃帝追問︰「我們不是所向披靡嗎?為啥要恁膽小?咱一起去不九得了?」

力牧分析到︰「人算不如天算,盡管我們強大到無與倫比的程度,可是,老天爺經常變幻莫測,事事難以捉模!出去征伐,必須有一個萬全之策!」

那讓誰帶著大部隊去呢?力牧認為還是自己比較合適。皇帝並不同意,他推薦蚩尤,蚩尤跟隨自己多年,有勇有謀,還有神奇的力量。而力牧,是自己軍事上的主心骨,自己離不開他。

力牧認為,蚩尤這人盡管力大無窮,可以力拔山河,但是,他經常有恃無恐,這是軍隊首領的大忌,將領要珍惜士兵,視兵如子,可是,他具備凡人不曾具備的力量,不知道疲憊,這樣,就不會心痛士兵了。但是,力牧拗不過黃帝,他只好服從,他已經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了黃帝,已經感到心滿意足了,作出一點讓步,也是應該的。為了進一步說服黃帝,堅定他的意志,力牧又拉來蚩尤做說客,蚩尤一听說要出去打仗,他高興得合不攏嘴,幾乎是小跑來到了軒轅丘旁邊的宮殿。

黃帝本來也只是說說,他想著派出一小股部隊,到東方試探一下,能夠征服就征服了,能夠征服多少是多少,沒想得太多。他堅持要讓力牧呆在自己的身邊,是考慮到這里的奴隸也不是省油的燈,大將們都出去了,一旦奴隸們哄搶糧食馬匹,可咋辦呢?自己盡管可以收拾他們,但是,現在地位不一樣了,現在是天子了,要是這些事也讓自己出手,自己不成了凡人?

黃帝正在思考著這些事,蚩尤不經通報,就闖了進來,一見面,就哥哥長哥哥短的叫個不停,一點都不嚴肅。好像他壓根都不知道軒轅已經是黃帝了。唉,這個小兄弟,啥時間才能夠長大呢?其實,他對蚩尤還很有好感,哪個奴隸不听話,只要蚩尤站在那里,就會嚇得渾身發抖,這家伙,就是有一股殺氣,讓人不寒而栗的感覺。前幾年能夠把兩山之間的部落全部征服掉,多虧了蚩尤。自己在力牧面前推薦蚩尤,就是讓他更多地表現表現,以後予以重用。

蚩尤才不管黃帝是咋想的,他心直口快,他一直養成了這個習慣,他感到這個習慣不浪費時間,也不用絞盡腦汁,「向東吧!那里離俺姥姥家近!」

黃帝問道︰「想姥姥了?」

蚩尤說道︰「才不呢!姥姥早死了!」

「那為啥想著姥姥的老家?」

「那里的女人養眼!傻哥哥,你真是鼠目寸光!」

經過蚩尤的直爽的話語,黃帝才把心一橫,按照力牧的意思,把自己的指示傳達了出去。現在,黃帝意氣風發,他感到,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不是啥難事,只要好好珍惜土地,按照季節播種,干活的人勤快一點,每一個人都是有用的勞動者,他已經擁有了全部的核心手段,這是自己征服天下的資本。

很多奴隸從田間地頭被抽調出來,組成了軍隊。士兵們砍下樹木,制成長槍,原來飼養的馬匹還有四處游蕩的野馬,經過訓練,成為戰馬。原來運送糧食的人力車,經過改裝,就成了戰馬作動力的戰車了。

整個軍隊有如浩瀚無邊的,咆哮的大海。海浪前行的指揮官就是蚩尤。想到向東擴張,蚩尤渾身都是勁,實踐證明,自己可以力拔山河,無論他沖到哪里,那里的抵抗,都會乖乖投降,他不需要戰車、戰馬,他的兩條腿就是戰車的輪子,就是戰馬的四肢。他如同一個戰士一樣,赤身行走在隊伍的最前端。黃帝過來送行,蚩尤就推了他一把,「送啥哩!俺嫂子還在家等你呢!快回吧!」

黃帝只得回去,不過,他心里美滋滋的。「唉!有這群好兄弟,收復東部疆土,可以說是指日可待。」

蚩尤離開黃帝,頓時,就像月兌韁的野馬,大部隊越過樓蘭、佔領敦煌,穿過過河西走廊,直達渭水,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連絲毫的抵抗力量都難遇到,他只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