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3章快速的繁衍生息不停地輾轉遷徙

()第113章

快速的繁衍生息

不停地輾轉遷徙

隨著人口的增加,原來的象皮房子,已經由一間,增加到一片。()房屋的種類也更加豐富多樣了。有的選擇用樹枝、樹葉、樹皮、干草來建房;有的選擇在樹上搭窩;有的選擇到洞穴里居住,也有人把樹洞作為家。

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剛開始是為了熱鬧,為了安全,為了相互欣賞,為了相互比較,隨著新鮮感的消失,都覺得只要擁有雙腿,這些目標是可以辦到的,于是,很多人離開了集聚的群落,向更遠的地方遷徙。

促使人們遷徙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周圍樹林提供的果實已經無法完全滿足全體成員的需要,要想采摘到滿足大家需要的果實,要跑到比較遠的地方去,來回耗費那麼多時間,還不如讓一部分人搬出去,對提高每個人的生活質量肯定有好處。

性格的差異,個性化發展,也讓一些喜歡安靜,不喜歡熱鬧的人搬得遠遠的。至于一些喜歡表現自己,喜歡惹人注意,喜歡成為大家討論話題的人,也願意走出去。因為,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常常成為議論的中心。

千萬年過去了,沙河、白河、湍河、唐河、漢水的各個流域,到處都有人們活動的身影。獨山腳下,伏牛山旁,雞公山上,處處都散播著歌聲、笑聲、歡呼聲。

遷徙的速度並沒有因為空間的擴大而停止,只要人類繁衍的速度不降低,遷徙不但不會停止,而且已經成為必需。到達湘水、贛水以後,向南遷徙的速度就停止了,因為,再往南,由于氣候濕熱,能夠侵擾人類的微生物、害蟲異常多,對大多數人來講,都不可能去受這些洋罪。

溫帶、暖溫帶,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所以,就成為遷徙的重點,向東,到達淮河、泗水,繼續向東,在五千萬年之後,人們的足跡,已經到達太平、扶桑,由于當時的太平洋都是陸地,而且地勢平坦,物產富饒,很多人把那里作為遷徙的重點。反正,當時沒有什麼戶口、護照、鸀卡之類的要求,也沒有土地的私有制,哪里適合居住,那里就是遷徙的目的地。

向北,黃河流域(當時沒有黃河),黃土高原、蒙古高原,一直到西伯利亞的南邊,只要有樹林,有果園,有水源,只要能夠讓人類生存下來,那里就有人類的足跡。

向西,蜀地、隴上、河西走廊、天山腳下,塔什干,烏拉爾,一直到達西部的海邊,都有華夏兒女遷徙的身影,都有生存的**,都有熱愛生活的行動。

每一個遷徙的人,都從祖先的居住地,帶上祖先從樂園帶出的衣服樹、面包樹、鴿子樹的種子,一旦居住下來,就把種子種下,以保證未來生活的需要。與此同時,他們都帶著長輩的囑托、要求、家法,在延續生命的同時,延續著文化。當然,他們還帶著生命的知識,知道用手指按摩穴位可以治病,知道利用小草與樹木的根睫葉果來調理身體,始終使生命處于最佳狀態。

此時的人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自然界風調雨順,既沒有大的水災、風災,也沒有瘟疫、疾病,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甚至可以這樣認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甚至是大自然的點綴。

又過了千萬年,東遷的人們,已經到達美海的邊沿,到達了姑射人、鯪人居住的地方。每到一個地方,每一個遷出者都遵守家法,珍惜環境,與當地生命友好相處,這樣,人類的大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

以後,人們已經越過赤道,進入南太平(洋)的夏威夷、瑙魯、斐濟、以及最南邊的復活節一帶。當時,這里沒有海洋,到處都是平坦的土地,都是鸀油油的草地,樹林與果園,到處都是坦途,到處都是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還有的越過海洋,進入南大陸,在南瞻部洲的須彌山、乳海一帶,定居下來。

人們無論走到哪里,都在心里惦記著祖先的教誨,恪守著家法,傳頌著祖先的英名,歌頌著造物主的豐功偉績,尊守著做人的底限。這個底限,就是沒有私心,不貪婪,不強取豪奪,所有的財富,都擺在那里,各取所需,取用之後,大自然又很快地生長出來,為下一次的需要,做好準備。人們用過的食物,通過糞便,又交給了大自然,因此,世界一直處于能量的平衡狀態。

大自然是勤勞的父母,在人們休息的時候,它們還在沒日沒夜地工作著。工作就是大自然的使命,它們不會因為工作而感到勞累,辛苦,也不會因為工作而覺得厭煩,傷心,因為,它們知道,造物主能夠創造出來這個美好的事業,是自己的福分。能夠為眾生服務,是自己的機會。它們抓住了機會,還十分珍惜這個機會。

當大自然看到每一個生命都快樂地從自己的懷中,摘取果實的時候,它們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它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看著一個個生命,在吃飽以後,渾身滾圓,就更加開心。一顆顆小樹,抖動著身子,發出清脆的笑聲。

笑聲感染著眾生,大家開始在草地上打滾,嬉戲,交配,與大自然一道,坦然地,美滋滋地裝扮著周圍的世界。

這是一個人多而不亂的社會,當時的陸地面積,比現在還遼闊,當時的人口比現在還多,當時的人們,比現在還幸福。由于都相信美好,都有安全感,大家誰也沒有私心雜念,更沒有貪婪。所有的財富,大家共享,所有的快樂,大家一起擁有。它們之間,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它們的笑聲,都是發自肺腑的。它們一點也不原始,它們一點也不做作。

財富,一旦被少數人擁有,少數人由于無法及時利用,就會處于浪費狀態,多數人由于自身需要,無法獲得,就會進行爭奪,最後,擁有的人就要想盡千方百計來保護、維持,其結果,擁有者與貧窮者,由于爭奪,都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但是,如果就像他們上百億的人口,都不把財富當成一回事,**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任憑自然界的巧妙安排,果子熟了,肚子餓了,就去采摘,吃飽了,就去唱歌跳舞,就去表現自己,就去消遣娛樂,就去享受真正的生活,誰不快樂?

這就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享受,造物主看著這些,也感到滿意,也感到欣慰,也願意為人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社會處于真正的和諧之中。這是人類的黃金季節,也是人類生活得最美好的季節。

他們是我們人類的元人,不是通常意義的原始人,他們是得到造物主真傳的智慧者,他們不是傻瓜,是一群大智若愚的人,是明白了真正生活意義的人。他們不知道有國家、有幫派、有自己,只知道有祖先、有造物主、有快樂,其它的什麼都不願知道,也沒有興趣去知道。如果你非要把他們當成傻瓜,他們肯定就會像雷鋒同志所說的那樣「我甘願當這樣的傻瓜。」

當然,這種方式,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由于每個人都視財富為糞土,都不知道去擁有,當然,也不知道去保存,造成人們對自然界的過度依賴,一旦自然界哪一年情緒不好,或者收成降低,必然會影響生活質量。

終于,有一年,天氣異常炎熱,剛剛進入春天,就像到了夏天。幼小的植物,由于經不起干旱而漸漸枯黃,高大的植物也耷拉著皺巴巴的葉子,沒精打采的,果樹開的花很少,結出的果實也不多。但不幸並沒有由此停步。干旱還在延續,整整一年,世界就沒有下過一滴雨。河流、池塘正在干枯。大量動物由于得不到食物和飲水,紛紛倒下死去。

人間,漸漸地也經歷著死亡的威脅,孩子們由于饑餓,哭叫的聲音都沒有,整天像生病一樣,軟綿綿地隨處躺下。剛開始,大人們還能夠想辦法扛著,能夠爬到樹上捋樹葉頂饑,用石頭挖樹根、樹皮,甚至死去的動物尸體,在蒼鷹、禿鷲餐食之後,隨便撿拾一些生肉果月復。但這是對自然界掠奪行利用,到最後,大人們也扛不住了,因為能夠從中選擇的食物越來越少,大批青壯年被活活餓死。即使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每個人都能夠恪守著祖先的教誨,首先滿足老人與小孩的需要,寧肯讓自己餓死,也不讓老人與小孩受到委屈。

這個狀況一直在持續,造物主也憂心忡忡,他們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干旱問題,如果是一般的干旱,可以通過人工降雨的方法予以緩解。但現在,是臭氧層受到了損害,他們正在極力進行維護。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們就盡可能多的把樂園的各種果樹,源源不斷地通過飛禽走獸運送到人煙稠密的地方,幫助他們度過荒年。

在災難中,原來一個個嬉皮笑臉、不知道什麼叫做憂愁的人們,終于品嘗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苦果。但也給了很多人成績英名的機會。所謂時勢造英雄,國家不幸詩人幸就是最好的總結。

有一個叫臭小九的小伙子,天生就是一個樂天派,好像從娘胎里生下來就不知道什麼叫憂愁,一天到晚吊兒郎當,嘴中哼著小曲,唱著就他一個人能夠听懂的內鄉宛梆。可是,災難降臨以後,他立馬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把從深山老林里采摘的奇花異果擺在樹林的旁邊,讓路過的人隨意吃、隨意舀,自己卻不停地跑到樹林里邊采摘,依然是歌不離口。此時,能夠離開家鄉出去尋找食物的大多是老人或者小孩,家里已經沒有多少青壯年了,否則,他們也不會出來。

臭小九看著人們有滋有味地吃著,災民越來越多,就動員能夠走得動的,邀請他們加入自己的行列。看著臭小九渾身上下被干枯的樹枝劃得都是血痕,沒有一個人會拒絕,都高興地加入進來。往樹林里行走的路程越來越遠,帶出來的果實越來越少,但他們相信,就是能夠帶出一個果實,就有可能延緩一個生命。

隨著隊伍的壯大,臭小九就把人員進行了分工,有的負責采摘,有的負責運輸,有的在下邊接(現在終于知道了每一個果子的重要),使樹林外邊的人們終于堅持到來自于樂園的救濟,使這里的生命大多數都存活了下來。

人們感激臭小九,都稱贊他是智慧的化身,是有學問的人。為了感激,都稱呼他叫臭老九(名字中間加了一個「老」字),這是對年輕人的最高稱呼。以後,臭老九就成了有知識人的代名詞。

即使是外邊等著吃果實的人們,也嚴格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自覺接受果子領取的順序,有一個白發蒼蒼的大娘,她用雙手接過臭小九恭恭敬敬遞過來的果子,自己還沒有品嘗到一口,就給了旁邊的一個小孩,小孩輕輕地咬了一口,又遞給了更小的孩子,共有二十多個人吃到只有隻果大小的果實。把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家就是這樣,以相濡以沫的態度、愛心、敬意,共同迎接著災難的考驗,是每個生命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保持了生命的尊嚴,使每一個良心,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使每一個生命,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也是華夏民族能夠不斷繁衍生息,不怕困難的珍貴法寶。

在人類生存的危急時刻,來自于樂園的食品供給源源不斷地被運送出來,更多的生命暫時保存住了,但這只是災難的開始,更大的災難,就是人們的貪婪,又在這片幸福的土地上,在人們的恐懼中,慢慢滋生,就像百花園中長出的毒草,侵蝕著生命的心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