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2章家法高于一切人間自建秩序

()第112章家法高于一切

人間自建秩序

阿華年事已高,他想把自己所走的路程整理一下,要把自出生以來所接受的造物主的教誨整理一下,無論如何,要給孩子們留下一點什麼,這樣,就可以輕松地走了。(全文字小說更新最快)

在自己的一生中,從來沒有干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業,也沒有什麼遠大抱負;既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真正回饋過造物主。只是很真誠地按照造物主的指引,順從著命運的安排,快樂地經歷著每一天,可以說,自己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無所作為的一生,是享受快樂的一生。在這一生中,女媧娘娘為自己安排了所需要的一切,阿夏關照著自己的生活,孩子們各個孝順,周圍的小生命各個懂事,自己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陪著大家一起走走,玩玩、樂樂,沒有給大家帶來什麼。如果說有的話,也只是延續了生命,當然,這個功勞還要更多地歸功于阿夏。

現在,孩子們已經完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這種適應,自己想當年在樂園里想都不敢想,一直認為,這里不是人呆的地方,但孩子們不但適應了,而且適應得很好,這咋著都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孩子們能夠開心生活,這是當爹媽的最大心願。如何讓他們開心快樂每一天,讓這種幸福生活永遠延續下去,就像天空中一直運行的太陽。而不是像自己一樣,在樂園里曇花一現,最後又灰溜溜地離開。

阿華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造物主考慮的是全面的世界,是長期的世界,是全部的生命,而不是僅僅著眼于人類,人類只是這個世界的點綴,而不是世界的全部。如果設身處地為造物主著想,他們無疑是正確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由此看來,造物主還是高明的,是大愛無疆。但是,孩子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盡管經過忠義、激善的樂園之行,知道了樂園的美妙,知道了造物主的仁慈,享受到了造物主的款待,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對他們來說,只是知道,每天快樂生活就行了。為了讓他們知道造物主的真實要求,已經多次講過相關道理,但這個世界,充滿著誘惑,沒幾天,孩子們都忘得一干二淨。

造物主也是生命,為了這個世界,已經操勞了很多,已經付出了很多,他們已經無暇顧及這麼多事情了。眼下,就以自己家庭為例,自己與阿夏,就已經繁衍了兒孫一大群,其它生命的數量,也都是在快速增加之中,因此,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家務事,就是為主分擔憂愁,就是對主的最大回饋,就是最好的敬拜。

可以說,現在已是兒孫滿堂,重孫已經誕生,如果沒有什麼意外,自己這個大家族,將會充斥到地球的各個角落。但是,孩子們總覺得造物主離自己很遙遠,他們沒有考慮著未來,也不願想這麼多的事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才是自己最擔心的事情。

自己已經在這個世上走了一萬多年的歷程,如何結合主的要求,把自己的歷程濃縮起來,變成他們今後的行動指南,從而避免以後走彎路,這樣,也算給他們的未來留下珍貴的紀念。用個詞匯來表述,就叫文化吧。物質的和非物質的,生命的和非生命的,都會死亡,長輩能夠給下一代留下的,只有文化了。

文化絕對是濃縮的知識,是智慧與現實之間,是自己的能力與環境的承受能力之間,是自己的本領與造物主的要求之間,一個微妙的平衡,是除此之外別無選擇的唯一正確的道。天地表面上十分遼闊,但是,屬于人類之道,卻是唯一的。自己與子孫能夠在這里很好的生活著,無不是遵循了道的要求。這個道,不僅僅包括平時的嗦嘮叨,還有自己的言行、習慣、生存方式。這個道,看不見,模不著,只能夠憑借感覺去體會,要把這些歸納整理起來,確實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

回想著在樂園里的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是咱遵循了自然之道,造物主之道,人類本分之道。僅僅因為品嘗了禁果,就違背了造物主之道,自己就一落千丈,從天堂到了凡間。即使到了凡間,生命之道依然在發揮作用,造物主之道依然存在,生命的法則依然管用。女媧神主不是有約法三章嗎,咱們不是依靠愛心與善行在獲取生存的機會嗎?但是孩子們實在是太快樂了,他們願意掙月兌一切枷鎖,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做爹娘的,也樂觀其成,當爹娘的誰會狠心破壞孩子的幸福?

但是,世界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簡單,即使是造物主,也在追尋著生命的規則。有了這個規則,生命的快樂盡管增加了一些負擔,但卻解除了後顧之憂。孩子們一旦理解了這些,就會把這個文化自覺傳承下去,他們的未來就會光明燦爛。

道啊!你為啥惚兮恍兮,不可捉模?給俺地子孫後代的生存帶來那麼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如何才能夠找到你的規律,讓俺的娃子們不受你的懲處,成為命運的主人?

智慧很簡單,就是簡單的幾句話,比如要相互謙讓,要互相尊重,但是,要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既要朗朗上口,又要言簡意賅,便于記憶,成為大家生命的一部分,像血液一樣,一直在體內循環,只要生命存在,文化就會延續。

老年人盡管反應遲鈍,行為遲緩,表面上已經是大家的累贅,但是,由于偉大的靈魂長久在這里居住,記錄著生命的全部經歷,儲存的信息異常豐富,這樣,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更全面,更透徹,更有價值,正如女媧所言,家有一老,勝似一寶,這就是老年人的價值。

當阿華把自己的想法向阿夏述說的時候,阿夏笑了,笑他不愧是造物主的原創,在這個時候,還能夠設身處地為造物主著想,沒有辜負造物主的一片苦心。阿夏何嘗不是也在考慮這些事情呢?

由于英雄所見略同,他們就靜下心來,回顧著走過的每一個歷程,仔細推敲著要求的每一個細節,力爭使智慧能夠達到眾多目標的要求。于是,原來的經歷、原來的見聞,都像鋪開的財寶,一一浮現在眼前。由于所知所為的事情實在太多,又十分平凡,整理起來有點雜亂無章,不知道從何下手。他們只好一個一個討論,希望通過討論,把經歷升華為經驗,把經驗升華為知識,把知識升華為智慧,再把智慧濃縮為行動指南。

阿夏在一邊提出問題,阿華想著相關的答案。他們最關注的就是造物主,既是自己的恩人,也是智慧的化身,除了感激,就是敬拜,崇敬,不懷疑,不論證,不討價,叫咋整就咋整。

其次,就是周圍的萬事萬物要好好對待,這既不是弱者向強者的乞討,也不是強者向弱者的施舍,就像阿華對待阿夏,阿夏對待阿華,是相互依存的需要。即是將來自己的子孫後代強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強大到可以超越任何生命的程度,只要無法擺月兌生命體的本質,依然離不開這個環境的制約,離不開物質世界的限制,離不開自身能力的約束,同樣,也離不開各種生命的幫助。也要以謙卑之心,感激之心,與所有的生命友好相處。

由此,他們一一提到了小狗、黃鼠狼、長頸鹿、狐狸、穿山甲等等等生命對自己的好處,對自己的幫助,還提到了雛、蛇、白鹿著一大群曾經無私幫助過自己的生命,一旦提到他們,二人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因此,他們就決定,對周圍的伙伴,要單獨說一說,以起到警示作用。

其三,家庭內部,一定要和睦相處,相互體諒,相互尊敬,相互幫助,提高家庭內部的凝聚力,省得讓其它小生命恐懼,省得使孩子擔驚受怕,省得讓外人笑話,總之,團結就是力量。

其四,對待長輩,要孝敬;對待晚輩,要愛護,誰都有過童年的經歷,誰都會走向衰老,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都不能躲得遠遠的,生怕受到吃累。阿夏笑著解釋道︰「這叫將心比心,這一點孩子們都能理解,相信他們也會遵守。」

阿華感到這個事要向孩子們講清楚,「不然,他們還以為咱們倚老賣老,要強加給他們的似地。」

「干脆,就把尊老與愛幼分開來說,省得大家以為咱們要佔小孩子的光。」阿夏掂量著每個孩子的接受程度,由于制定這些制度,不是舀來嚇唬人的,而是要讓大家自覺遵守的。相反,如果勉強去執行,效果肯定不好。

「其實,孩子們都很懂事,不用解釋也會照辦,你看,老大激善到今年也差不多六七千歲了。」阿華是從每個人的真實處境來說的,完全依據自己會衰老、孩子們也會衰老這個無法避免的現實。他相信,人心都是好的。

正說著,一個叫阿狗的孫子闖了進來,一進門,就嚷著要吃的。阿夏一邊給舀吃的,一邊淡淡地說著︰「愛護小孩大家都能夠接受,虎毒不食子,看著小孩那麼弱小,弱不禁風的樣子,誰不會愛護呢?我看,這一條就取消了。」

他們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充分享受著愛的關懷,阿華認為,最好還是保存著,「這個很重要,每個人不但要愛護自己的小孩,還要愛護其他地的小孩,還有動物們的小孩。」

其四,要對每個人的行為進行限制,這是造物主特別強調的,就是不能夠過多依賴物質生活,要有節制地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不能夠獲取不需要的東西,不然,隨著人口越來越多,這個世界肯定無法滿足需要。

最後,就是要對違反這些要求的行為怎麼處罰。他們想了很多處置的辦法,包括禁食十天,餓幾天頭腦就會清醒一些;禁閉,就是不讓出去,閉門思過;傳播,就是要讓不听話的人的行為,告訴別人,讓別人知道以後,不再跟他來往,同時,也對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鞭刑,要用池塘旁邊的柳條進行鞭打,起到懲戒的作用。

最後,他們把這些文化精簡為︰

&nb

sp;1、遵從造物主的教誨,定期進行祭祀;

2、愛護生命,不傷害動物;

3、珍惜環境,不破壞環境;

4、抑制**,不去操心能力之外的事;

5、要珍惜每一天的快樂;

6、家庭問題要在家庭內部解決;

7、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相互體貼;

8、尊重道的安排,崇尚智慧。

這是人類自己給自己制定的最早法規,是人類自我約束的具體體現,是人類自覺維護社會秩序的自我要求,更是人類智慧的升華。在這個制度的要求下,人類能夠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自覺遵守,成為人類的行為準則。家法一直持續幾千萬年之後,由女媧的人類十誡代蘀。這個制度,為人類贏得了尊嚴,也為人類爭取了生存的時間、空間,為自己的進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當時,家就是國,一家之主,就是一國之主。自從有了這個家法,大家都在共同的行為規則的約束之下,獲得了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道德底限,社會生活變得更加簡單,每個人都可以用更加開放、坦率、友好的心態,對待這個社會,每個人的幸福指數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家法同以後的國法相比,具有成本低、代價小、便于操作執行、人情味濃厚的特點,一經推出,沒有絲毫抵觸情緒,大家都願意自覺接受,都感到這是理所應該的事情,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現象。

阿華與阿夏的後代們對處罰的力度覺得比較輕,忠義還建議要加重處罰力度,包括冬天要凍,夏天要曬,雨天要淋,刮大風的天氣要讓風吹。

永諧的建議更加殘酷,要對違背的人,在水里淹,在樹上吊,在土中埋,在石頭上曬。

守信還把違法者違背那一條怎麼處罰,處罰多長時間,都進行了具體補充,使操作性更強。

由于當時沒有文字,這些要求,都要記在心里,慢慢地,這些要求,都成為自己的血液、肌肉、骨骼,成了身體的有機組成部分。直到阿華與阿夏離開這個世界,補充與修改的工作才最終完成。

中華民族被稱為禮儀之邦,便由此而來。說明這個民族,是一個自我約束、自我克制、自加壓力的民族,是一個理智的民族。其實,每一個民族都是華夏兒女,都是禮儀之邦,都有自我約束的手段與方法。即使是以後的所謂的塔利班,也是文明的堅守者。此乃後話,按下不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