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卷 第一百九十一章 廬江瑣事

孫方是劉協的親衛之一,如今暫代六安縣的縣令,一向屬于恪盡職守的那一類人,做事兢兢業業,這次听聞有一群悍匪要來侵襲廬江,自然做好了充足的遇敵準備,可以說,這個效率不可謂不快,而且迅速發出訊息給皖城,發兵援助。劉協心理雖然應該高興孫方有這樣的執行力。可是不知為什麼他就是提不起這個高興勁,本來收編如此多的將領精兵,是大好事,卻徹底將劉協搞郁悶了。

郭嘉看到這種情景,臉上並再有什麼笑意,畢竟他也是受害者之一,于是諱莫如深的說道︰「一路坎坷,現今到了自己家門前卻依舊被拒之門外,我覺得這事兒吧……該哭」

郭嘉的這句話,讓劉協一直到解除了誤會回到廬江府邸的那一刻,仍然感到耿耿于懷,當然他不是對郭嘉有什麼怒氣,而是感覺到名聲的好壞太過重要,這次一定要在士人大會上博個好彩頭。

對于這件事,郭嘉也是深有感觸,不過郭嘉屬寒門,並沒有受過被人評價的待遇,雖然當初司馬徽對之贊賞有佳,龐德公倒也是有所褒獎,不過都是私下的。這次也有可能是郭嘉徹底揚名的一個好機會。

劉協由于進不了城,也沒把龐統帶回去,反而帶到了廬江來,可是龐統似乎完全沒有回去的意思,算是賴上劉協。劉協估計是當初戲志走的時候小龐統感覺到自己沒跟上去很後悔,這回遇到了劉協,說什麼也要粘到底了。而且,每次龐統帶著渴望的眼神走到劉協面前的時候,劉協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在這點看來,劉協忽然感覺到,有傳說中主角光環的不是自己,而是這欲求不滿的小子。

回廬江的這幾日,劉協並沒有閑著,而是盡力完善廬江的各項設施,如今廬江經過一年半的發展,城鎮總人口已經達到了八十萬戶,共三百多萬人,光是皖城一縣近八十萬人口和二十萬的流動人口,五十萬的外來村人口,就令人頗為咂舌。這一年內涌入廬江的外來人口已經佔了廬江當初總人口的一倍,其中有五分之二被吸納到了廬江本身的人口中,其他人作為外來村的居民依舊存在。

劉協對于流民的態度從來就是來者不拒,劉協既不召兵,也不買馬,只是要求這些流民,若想好好居住,就必須咱外來村安分守己,並且靠著自己的雙手打工生活。流民之所以成為流民,就是為了逃兵荒的。關東軍一打董卓,天下一亂,那麼更為安定的南方就成了不得不離家人的聚集地,為什麼說荊州蜀漢殷實江東殷實,在劉協看來就是因為北方連年兵患的緣故。

廬江和江寧是兩個南下的要道,攔截住了流民的腳步,給他們一個可以安心的家和吃飯的地方,沒有比這更能吸引人的了,劉協給的盡量都是實惠的東西,他收糧食,就正當的收,但是卻給農民們留下了足以養活生活的余量,但是收取的份額都是農民們可以接受的,並且他們也知道這些糧食總有一天也要還給他們。要賞,就正正當當的公開分發,絕不摻虛的。當然所有想要趁火打劫的人,都被田豐予以了嚴厲的處置,那些人也萬萬沒有想到,廬江內部嚴格的法制體系,讓他們在熱愛廬江的居民面前顯得無所遁形。

于此相反的是,劉協周邊的郡縣,有些人口下降的趨勢,在北方也不斷有逃兵荒的人來到廬江安家,這個效應已經凸顯出來,若是廬江不遭到攻擊,照這麼發展下去,在有一年,第一大郡縣就要改名了。

劉協的流動資金在廬江方面後續已經投入了兩億錢,並且向各地大量的買入糧食和各樣的物資,開展采石場和各種原材料開采的基礎工作,當初劉協派遣劉巴要做的事就是,要大量買斷糧食,趁著諸侯打董卓之前,買到足夠的糧食。可是畢竟糧食在這個年代是重要的資源,不是那麼輕易能夠買到的。但劉巴在揚州和荊州兩地都頗有人脈,畢竟劉巴的父家也是世代士人出身,買糧的工作雖然困難,也算是井然有序,龍舒縣作為專門的儲糧之地,已經弄到了一百七十萬石的糧草。劉協本身手鐲里還有四十萬石的糧草,今年的兩季稻谷一出,劉協的糧食還能在這個基礎上翻一番。這樣持續下去,即使再多的人口,劉協也能養活。但是,現在劉協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腰包似乎有點緊了,大約只剩下不到一億多錢,另外金銀代幣大約有個一億錢的價值,看來劉協也該掂量掂量如何賺錢。自己造貨幣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但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的舉動,也許只能緩解一時的危機,可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顯然還是不做為妙。

但劉協知道今後錢也將越來越不值錢,也不是太擔心,主要是將實力提上去。廬江已經得到了有效的資金循環,現在自己不用擔心太多,可能的話在投入個一億就不錯了,將來有可能還能反哺,剩下的錢,劉協就得完全為了照顧洛陽百官而儲備。

並且劉協盡量的讓畜牧業和漁業都投入一些,畢竟劉協在各處支流之上建了六座水壩,防止水患的同時,作為魚塘養殖魚類也成為了豐富人民生活和賺取外快的方式,廬江作為臨兩處湖泊的郡縣其中一個還是五大淡水之一的巢湖,若不大力發展漁業,恐怕就太過浪費了些。

至于廬江的水利發電,劉協已經可以做到,畢竟這個原理和實施的計劃還是非常簡單的,但是不能夠大力發展,畢竟劉協的水壩跟什麼三峽胡佛比起來簡直是太小了,這個電,劉協已經發出來,所有水壩相關的發電設施一應俱全,甚至建造了可以專門用電和充電的一個獨特的屋子,變壓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可是若是想要用到城鎮當中,那就太過困難了,劉協深深知道,以如今的條件,想要發展電力,光是靠著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完成的,只能期待過個幾年,遼東在教育人才方面能夠稍微來幾個可以接受並簡單使用物理知識的人。讓自己也不用這麼累。

劉協暫時只能將舒縣暫時先作為實驗的郡縣,他現在普通級的手鐲,回收兌換多到用不完,財大氣粗的劉協,覺得這件事雖然困難,可也該實施,如何能夠使用更高級的生產力,這是個大問題,只有更高級的生產力才能讓劉協得到發展,劉協決定學習清末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做法,畢竟那時候的生產力也是低下,很多人不會使用機械和電力,都是趕鴨子上架一個道理。

廬江在整體上,以皖城作為中心,做總體的邁向城市初步規劃,劉協知道,發展成為城市,非一朝一夕的工作,但是他既然有更為全備的先進知識和金手指做後對,就應當將這的速度壓縮再壓縮。作為中心的皖城,適當的拆除了原有的城牆,經過不斷的擴建,現在在面積上已經超越了東漢的第二大城郭南陽。面積擴展了一倍有余,五六人高的城牆,雙層的外圍城郭,並且在四角上建立了四個廬江四分之一大的衛城,這衛城如果全部建好,廬江的實用面積就能超過洛陽。現在四大衛城之一的南部衛城,已經建好,並且在啟用中,這一部分將作為皖城專門的商業區,大小市集在劉巴的策劃下變得極其的熱鬧和聒噪。

並且在原有的十四縣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將舒縣,皖縣,龍舒、六安,安豐,潛縣,陽泉,作為主要基準,向周圍擴建,盡量將臨安,臨湖、襄安、居巢、尋陽、雩婁、寥縣並入到原本的七大縣城之中更便于管理,將來有一天,這些較小的縣城都要降級並入道七大縣城將其逐漸向城市方向發展,畢竟變化為城市是無法逆轉的過程,也是通向現代所必須的關口,這點上劉協跟田豐做了足夠多的討論,若是在廬江這個一個中等郡縣之地得不到有效的實施,那麼想要在其他郡縣實施也變成了痴人說夢。

劉協以廬江一地為基礎,而不是以曾經的城為基礎,更大的範圍構建各樣的關口並且改善地理規劃,縮小了各個要道之前的距離,在廬江北方入口安豐縣城的位置設置多出碉堡和哨崗,著手配置超遠距離對講機,這樣各處的哨崗體系有效連接,將廬江的保安系統做成一塊鐵板,讓人無所遁形。讓安豐縣城逐漸變為一個人工的天塹。至于南面也有「黃巾水道」長江作為天塹。西鄰大別山,可謂地理優勢豐厚,完全為劉協的大力發展形成了便利。

兵力方面,又有一千精銳的加入讓劉協的主力部隊擴展到了兩萬人,兩萬精銳的騎兵,夜以繼日的訓練,有最好的訓練體系和最完善最精銳的裝備,另有五千騎兵預備隊,還有一千人特種主力部隊,一千特種預備隊,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自願當兵,這點倒是與其他很多諸侯招兵的方式不同。其次劉協還預備訓練一萬人的水軍以作不時之需。最重要的是劉協有數以五十萬的民兵工程系統。在防御上,終于可以略微放心了些。

同年六月中旬,也就是農歷五月十八,劉協終于搞定和安排完了廬江的瑣事,帶著郭嘉,陳四,蕊兒,喜兒,小龐統並徐晃六人一同踏上了前往陳留的路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