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卷 第一百九十章 福禍相依

劉協等人輕裝輕馬,在這山間的小路上倒是頗為悠閑自在,行了一天的路,終于月兌離的嵩山的範疇。第二天待又行了十幾里,遠遠便有一個鄰近的村莊浮現在眼前。

剛過晌午,村中還有淡淡的炊煙,裊裊的青煙在空中緩緩飄散,空氣中帶著一股鄉村的稻草氣息,像是家鄉的味道,讓人感到很溫馨,很充實。通向農莊大道的兩旁盡是一望無垠的稻田,如今只是如今插秧的稻子才剛剛出了水尖,帶著淡淡的綠意,飽飽的吸滿了水分,看著尤其可人。

這般舒心的光景,劉協也是很久沒有看到了,張邈相對而言對民眾還好些,導致這陳留附近的村民們不至于太過挨餓,但賦稅是必須的,沒人會真正可憐窮苦的老百姓。如今唯一肯對百姓好些,做這事的恐怕也就劉協和曹操等寥寥幾人,至于其他諸侯屯田養民都是後話。在領土上,能夠吃上飯沒人餓死,已經算是最好的了。

劉協雖然有很好的雅興,也想要放松心情體會著農家的感覺,可他的到來的到來卻攪擾了這一方的安寧,一下子讓這寧靜的小村莊不平靜起來。

在水田邊做工的莊稼漢看到劉協一來,仿佛見到了鬼一般,大驚逃走。劉協感到很無語,因為他分明感到後面有一股煞氣在升騰,因為他有千名土匪正跟在他的後頭。

如今到了這里,就基本超月兌了嵩山山賊的活動範圍,山賊們很少搶奪這麼遠的地方,況且此地很可能離縣城很近,對這里是何地,劉協和匪徒都不是很熟悉,至少也要確定一下位置。可是現在無論是誰,看到劉協一群人保準像看到鬼一樣。而且這千人也算得上土匪中的精英,著實是悍勇,都有那麼兩把刷子,這份悍匪獨有的魄力足以讓劉協為此頭痛一陣子,從看到這一幕開始,劉協就知道,沒有任何一個城鎮會願意讓自己入駐其中。恐怕就算是張邈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人,也萬萬不會讓自己踏上陳留郡城半步。

荀攸寫的那個士人大會的日期是六月十六,而何的的壽誕是五月二十四。而現在的時間如果算農歷的話,應該是四月初幾,大約還有個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給劉協準備,劉協也不急于一時。但現在劉協要做的就是必須將這些土匪帶回廬江。

這時,遠遠見一木制牛車駛來,發出噠噠的輪響,這倒是極為少見,有牛至少說明這個村莊的生活還算不錯,而且座位上的人是一個老翁,哼著小曲,一副悠然之色,看起來極為自得,並沒有意識到劉協等人的存在。

劉協怕這唯一能夠問路的人跑掉,立刻派了徐晃上去,提也要把那人提過來。

待徐晃一過去,那老伯還頗為不爽的樣子,似乎在抱怨徐晃干擾了他的好興致。可是徐晃可沒什麼多說的,比起那個六尺高的老翁,徐晃可高大太多,近八尺高的英挺身軀可不是擺著看的。徐晃與他沒怎麼交涉,一把揪住那農民的衣領,直接將他帶了過來。

劉協本來以為徐晃會斯文些才叫他去,沒想到徐晃這倒是干脆。那老翁被徐晃提過來後,看到劉協還沒覺得什麼。可是一看到劉協的身後,就頓時愣了。他就算是長了針眼也看得出那些個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分明就是山賊要來襲村了,頓時嚇得不敢動了。

劉協見那老伯愣住了,臉色又難看,自然明白是什麼原因,劉協看了郭嘉一眼,當初郭嘉勸劉協讓匪徒們不要走這條路,分開而行,而讓典韋或者徐晃帶他們從另外一條路繞遠的路走,以免行動有所不便。

可奈何劉協心中還不能完全消除對這些匪類的疑惑,心中有所顧慮,便將他們帶上,並信誓旦旦的保證自己有辦法解決。可是如今的場景著實讓他無言以對。

劉協盡量和顏悅色的上前,用自己最溫馨的笑容,用自己認為最溫柔最像孩子的聲音道︰「敢問這位伯伯,此地是何地,與那陳留相去幾里?」劉協一向認為自己孩子般的笑容可以完全搞定,這次也不例外。

當劉協問完之後,那老伯沒有絲毫的反應,似乎他已經判定了自己死刑,著實愣了一會兒。

劉協不由有些氣餒,可是他又盡量用更加溫和的聲音,對那老伯道︰「這位老伯,可否告知吾此地為何地?放心吾等都是好人,只是想去陳留的過路人,不過是問路而已。」

這時,那老伯才忽然打了個激靈,意識到劉協在跟他說話。可是,他卻沒有回答劉協,而是帶著一副害怕的眼神,顫顫巍巍的將干枯的手放入懷中,用力掏了掏,接著從懷中掏出來一塊皺皺巴巴的紅布,又顫抖著將紅布展開,露出了紅布中的十幾顆銅錢,雙手舉到劉協的面前,一雙略帶混濁的小眼楮,巴巴的看著劉協,如果劉協猜得不錯,他眼中透漏出的含義分明用四個字可以表述︰

「放我一馬……」

劉協欲哭無淚……

他不過是想問路罷了不由後悔沒有听郭嘉的話,這時郭嘉不由在旁邊忍笑忍得很辛苦,不由讓劉協的臉色都更差一分,還好劉協的涵養夠好。忍住沒有暴跳起來,只是從懷里足足掏出了一吊錢,放到了那老人的紅布上,正色對那老伯道︰」我不想要你的錢,我只是想問路「

老伯一見劉協給他錢,雙腿頓時軟了,暈過去了……

劉協恨不得抓狂了,正在這時,郭嘉卻在一旁忍住了笑聲道︰「如果我猜的不錯,這老翁……」

「耳聾」

說罷,臉上的笑意已經忍不住了。

劉協听了後也意識到了這點,不由眼淚汪汪……很顯然之前徐晃很可能發現了這點,才如此粗魯,劉協之前剛以為自己有所提高,沒想卻在這點小事上變成了小白。

但是劉協沒有氣餒,終于在問過第三個人之後,了解到這里距離開封不遠,跨國前邊的山包就能看到開封城。可現在就算去了也沒法安置這幫山賊出身的手下。既然確定了位置,就可以按照地圖來走其他的路回廬江。

劉協一行可謂是一路坎坷,期間還不得不真做了把土匪,抓了幾個趕往陳留赴會踫運氣的士人,打听了一下詳細信息。

這文會乃是士人們每三年舉行的一個盛典,乃是飽學之士的殿堂,也可以說是儒家的殿堂,通常都是由其中一個領袖發起,這些人以文會友,舉酒當歌,以各樣的形式來開戰,與此同時,也是士人之間互相提拔和認知新人的一場交際盛會。

不過,可笑的是,這曾經盛及一時的大會因為黃巾軍亂的緣故,已經有二十幾年沒有開過了,如今何重提此事,也不知到底是想要作甚,而且地點並沒有選在洛陽王城倒是頗為有嚼頭。也不知何那把老骨頭經不經得起這種折騰行遠路到陳留來。

劉協本人從一開始就沒有將這幫酸儒放在心上,他一直認為實權和拳頭的大小才是硬道理,所以當初在自己爭權的時候也是完全把他們忽略在外的,這也直接導致,自己繼位的消息出現後,除了自己本來的死忠之外,很多人都不是很支持和承認自己,只是礙于還有董卓這一層隔閡在,自己的名字才能放在大漢的皇位上。

可是如今一看,這些人自己還是不能排除在外,而且他也不得不接住這些士人提高自己的名譽。至于士人文會這件事劉協在歷史上並沒有看到太多的記載,只是有一篇提到何和荀爽王允聚集商議鏟除董卓,而且在演義中,似乎是司徒王允大壽,商議鏟除董卓,對于這次的文會,倒是在野史,平話,演義,正史中都少有記載。

確切的了解了所有關于文會的訊息之後,劉協心中也有了數,便一路極其不順的終于回到了廬江,可是待到六安縣的城門口,劉協想要在自己的地盤入駐的時候。劉協萬萬想不到,在劉安做臨時縣令的孫方卻听聞了,有一股悍匪南下,侵入廬江的消息。

看到緊閉的大門,和城上森嚴的衛兵,劉協徹底崩潰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