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015 一天集訓

【新書上傳,求收藏,求評價,求推薦】

經過一個多月的營養補充,梁山中人早已不是當初面黃肌瘦,風吹便倒的單薄模樣。如今他們一個個面現紅光,體魄康健。而那七百多名青壯,經過田間勞作,身體更是壯實了許多。條件成熟,林沖決定實施早已定好的訓練計劃。

是以,在小麥播種完畢的第二日,林沖寅時四刻(約早上四點)便起,命人敲響集合鼓點,將那七百多名青壯全部集合到寨前校場。因為一個多月的田間勞作,青壯門早已適應早起的生活,所以鼓點響了響了兩遍,不待第三遍響起,俱已來到校場集合。

集合鼓點每隔一刻敲響一遍。

這個時期,人們計時有許多方式,但使用廣泛且較為精確的是一種叫做‘漏壺’的計時方式。漏壺也叫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于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于14.4分鐘。

雖然這種集合速度,已經比以往快了許多倍,但是距離林沖要求依然很遠。單集合便用了一刻多的時間,在林沖心目中實在太過緩慢。

當下林沖頒布一條規定︰集合鼓點響起,所有人必須在半刻鐘內到達集合地點,如有遲到,鞭笞二十。並且讓王倫記錄在冊作為第二條軍規‘準時’。第一條軍規是林沖第一次在山寨訓話時定下的規矩‘服從’。如此梁山便有了兩條軍規,一是‘服從’,二是‘準時’。

鞭笞用的工具是林沖讓人特制的軟鞭,打在身體上,不會傷筋動骨,只傷皮肉,但卻疼痛難忍。

隨即林沖又訓話道︰「你們要牢記,從今日起,你們不再是山寨嘍,而是士兵,是要接受嚴格訓練的士兵。」

訓完話,林沖將隊伍拉到山腳。

早先開墾荒灘之時,梁山四周緊挨田地處被開闢出一條寬約五米的環山道路,一圈下來約有十五公里。此道路便被林沖選為越野長跑場地。

今天進行的第一項訓練便是五公里長跑。林沖任命魯達和時遷為督促官,騎馬在後方提鞭督促。

將訓練名稱,訓練方式,包括跑動時的呼吸方式及擺臂姿勢等一一強調後。七百六十八名士兵實在再多,林沖只能將其劃分為四隊,逐次進行五公里長跑。

第一隊進行五公里長跑時,林沖排在了隊伍的前頭。隨著傳令兵一聲令下,林沖一馬當先領著隊伍浩浩蕩蕩,向前奔跑。他的速度不快,可以說有些緩慢,只是普通人跑動的中速。

開始時,跟在林沖後面的士兵看著自家首領在前面慢悠悠的跑動,心中頗為不屑,但也不敢超越只能跟在林沖後面慢慢跑動。隨著前進,一公里後,已經有人呼吸急促;待到兩公里後,士兵們僅能勉強跟上林沖的速度;三公里後,便鮮有人跟上林沖的速度;四公里後,開始有人掉隊,能夠跟上林沖速度的僅牛行一人。

此時,在後方負有督促之責的魯達和時遷手中的軟鞭開始發威,一旦有人掉隊,上去便是軟鞭伺候,只待其奮力追上隊伍,方才停止抽打。

勻速地將五公里跑完,用時兩刻時間,林沖氣不喘,臉不紅,身上僅是微微發熱。而勉強跟著他跑到終點的牛行已經氣如牛喘,渾身汗如雨下。而在兩人身後,最近的士兵尚在兩百米以外。又等了四分之一刻,才有第一名士兵跑到終點。

其後,又過了近一刻鐘,最後一人才渾身鞭痕地跑到終點。一到終點便倒頭在地。林沖命人架起他緩緩行走了近半刻才緩過勁來。

而魯達和時遷早已策馬回去,開始督促下一隊。

等七隊人全部跑完五公里,已是辰時(七點左右)。

隊伍在原地休息了半個時辰後,返回山寨。

昨日,林沖親手配置了三分菜單,分別對應早飯、午飯和晚飯。早飯搭配注重營養,午飯搭配注重能量,晚飯搭配兩者兼顧。將其交給山寨廚房,令其按照菜單做飯,並嚴格規定了三飯時間。

是以,隊伍回到山寨後,營養豐富的早飯已經準備完畢,即刻便開始早飯。

飯後休息半個時辰。辰時四刻(約早上八點),隨著集合鼓點敲響,隊伍迅速集合。因為吃完早飯後,士兵便在校場休息,所以無一人遲到。

接下來的訓練是,俯臥撐100下,仰臥起坐100下,無重深蹲200下。

首先是俯臥撐,林沖將動作示範後,所有士兵擺開架勢,幾乎將校場擺滿,林沖、魯達和時遷,各持軟鞭,穿行在隊伍中間進行監督。

隨著傳令官口中報數︰「一,二,三……」

七百人的方隊,起起伏伏,很是壯觀。

開始時,所有人都能跟上,三十下後,便有人開始雙臂發顫,五十下後,林沖三人手中的軟鞭再次發威,三刻鐘後,所有士兵都在皮鞭的威懾下,將一百個俯臥撐做完。

休息兩刻後,開始仰臥起坐,其步驟與俯臥撐類同,無需多言。

再次休息兩刻鐘後,開始無重深蹲。無重深蹲,便是身上不負重物,兩腿叉開與肩同齊,深深蹲下後再起立。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是連著做上一百下後,已有士兵動作變慢,等到一百三十下後,軟鞭再次發威。

此時剛到午時(11點左右)。林沖停止訓練,讓士兵休原地休息,並命王倫著人為挨了鞭子的士兵敷擦傷藥。

四刻鐘後,開始午飯。午飯後,讓士兵各自休息。

未時(中午1點左右)集合鼓點響起,尚在睡夢中的士兵便有許多人遲到,遲到者自然各領了二十軟鞭,增長記性。

兩刻之後,開始軍姿訓練。林沖示範並講解了動作要領時,士兵們心下暗自高興,只道這是今日最輕松的訓練,哪里卻料到在大太陽下,一動不動站上一刻時間居然是如此艱難的事情。

接下來的時間,林沖采用站一刻歇半刻的方式,將士兵們訓練了一個時辰。

申時(下午3點左右),開始槍術及刀術訓練。以班為單位,十二人中分出六人,學習槍術,另外六人學習刀術。

刀術林沖選的是一套‘地趟刀法’,是專攻下盤的刀法;槍術則選擇了一套‘軍中槍術’乃是大宋禁軍必練槍術。

冷兵器時期作戰,陣型密集,這武器長一分,便可早一分刺中敵人,多一分活下來的機會。所以,此時的長槍都有一丈多長。數百人列隊豎起長槍,便是那種‘槍陣如林‘的感覺吧!

拿著一丈多的長槍,一旦被近身攻擊下盤,根本無法防御。所以林沖想出這種刀槍結合的作戰方式。試想,兩隊長槍手正在互相刺殺,此時一方中突然滾出許多會地趟刀法的刀手攻擊對方的下盤,那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自是不言而明。

軍中槍術,只有三式,分別是扎、挑、穿。簡單明了,但卻是無數先輩灑血戰場總結出來的結晶,非常適合軍中列隊作戰。實際上在列隊作戰的時候,肩並肩人挨人,根本沒有挪移的的空間,華麗多變的招式反倒無用,反而這些簡明的招式能夠發揮作用。

是以,林沖只演示了三遍,魯智深便將這‘軍中槍術’完全掌握。自然由他負責教授這隊人練習槍術。

地趟刀法乃是刀法與跌撲滾摔密切聯系成一體的下盤刀法。翻滾合掃截,跌撲走劈扎。想要練好這路刀法,必先學習跌撲滾摔的技術。所以,林沖先教他們跌撲滾摔的技術,再教刀術,其後將這兩者自然結合,便可掌握地趟刀法獨有特色。

訓練一直持續到酉時(下午5點左右)。歇息了兩刻後,開始晚飯。

晚飯兩刻時間後,集合鼓點再次響起。此次沒有人遲到。

隊伍被拉到山腳,再次進行五公里長跑。第一隊開始進行五公里長跑時,林沖同樣一馬當先,速度如同上午一樣,略顯緩慢地前進。這次卻無人再敢不屑之。

待五隊人全部跑完,已是亥時(晚上九點左右)。

休息兩刻鐘後,返回山寨,林沖下令各自回房休息,身受鞭笞者可找王倫頭領取藥敷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