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零一章 一統天下,有何難哉

康熙見滿朝王公大臣都不贊同消藩,心里很是氣悶,遂望向班列後邊自己甚為賞識的兵部侍郎明珠,道︰「明珠,你以為該如何處理此事?」

那才升任兵部侍郎的明珠到底是心思剔透,眼珠一轉道︰「聖上天縱聰明,高瞻遠矚,見事比臣子們高上百倍。奴才想來想去,撤藩有撤的好處,不撤也有不撤的好處,心中好生委決不下,皇上思慮周詳,算無遺策,滿朝奴才們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們想到的計策,再高也高不過皇上的指點。奴才只須听皇上的吩咐辦事,皇上怎麼說,奴才們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辦,最後定然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張天寶听後,瞪目結舌,暗罵︰「這廝馬屁功夫如此高明,難怪滿朝文武之中,這廝的官會升的如此之快;難怪這家伙日後會飛黃騰達,位極人臣。」

康熙也是听的微微一笑,說道︰「朕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來听你說歌功頌德的言語。」

明珠忙磕頭道︰「聖上明鑒︰奴才這不是歌功頌德,的的確確是實情。自從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穩的訊息,奴才日夜擔心,思索如何應付,萬一要用兵,又如何調兵遣將,方有必勝之道,總是要讓主子不操半點心才是。可是想來想去,實在主子太聖明,而奴才們太膿包,我們苦思焦慮而得的方策,萬萬不及皇上隨隨便便的出個主意。聖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自然不是奴才這種凡夫俗子能及得上的。因此奴才心想,只要皇上吩咐下來,就必定是好的。就算奴才們一時不明白,只要用心干去,到後來終于會恍然大悟的。」

眾王公大臣們個個听的一頭黑線,心中都在暗暗罵明珠這廝無恥當為眾臣之首,當眾諂諛,無所不用其極,自己愧不如也。

這是贊美皇上,誰敢說個不是,眾王公大臣只得隨聲附和,大贊皇上。

康熙無奈,把眼神瞅向縮頭躲在一邊的張天寶,道︰「烏雅天寶,你也來說說。」

張天寶心里咯 一聲,暗叫「壞了,被皇上瞄上了。」

無奈下只得說道︰「微臣如果說的不當,還請皇上恕臣無罪。」康熙點點頭,示意張天寶說話。

張天寶想了下緩緩的說道︰「方今天下看似太平,四海歸心,並無刀兵之事,其實不然,我大清北有羅剎掠地燒殺,威脅龍翔之地;西有蒙古準葛爾部,擅自稱王,勾結羅剎;南有三藩離心離德,不听朝廷號令;東有台灣騷擾海疆,聚眾造反。我大清天子政令不出江北,登京華之城眺遠處,四面皆是烽煙燎繞,八方畫角悲涼,此時正是內憂外患之時。」

康熙點點頭道︰「看似天下一統,不想朕的江山如此多的隱患!天寶你接著說。」

張天寶頓了下接著道︰「臣想我大清的百姓們並不願天有二日、民有二主。民心即是天心,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百姓們盼著皇上能勵精圖治,一統天下,消除華夷之分。百姓們厭倦了戰亂,但是苦于三藩的割據,我皇統一天下現在正是大勢之所趨,天下百姓必將擁護。以此看來,只要我皇用人謹慎,處事得當,外抗強亂,內除三藩,一統天下,創建盛世,也不過是數年內可以實現的事,有何難哉!」

康熙听的眉飛色舞擊掌叫道︰「好,好個一統天下,有何難哉。」

眾王公大臣此時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圖海1

、康親王等人恨不得扇自己二巴掌,自己怎麼就那麼笨,理解錯了皇上的意思呢。明珠則暗自僥幸,還好自己聰明啊,沒有說什麼反對撤藩的話來。

張天寶見康熙大喜,就跪倒大聲道︰「我皇雖年少,但乃萬世不輕出的聖明天子,一些跳梁小丑怎及我皇萬一,我皇將來必帶領臣等一統天下,開疆拓土,創萬世之基業,到時微臣替皇上做個開路先鋒,也好留名史冊。」

滿殿群臣見此,那還敢等隨即紛紛跪拜,拍馬大呼︰「我皇聖明,一統天下,開疆拓土,創萬世之基業,臣等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康熙喜的哈哈大笑︰「好,好,諸位愛卿免禮。」

待眾臣分別站好後,康熙道︰「爾等一片忠君愛國之心,朕甚是欣慰,這三藩……」

現在群臣自是都明白,那康親王和圖海為了彌補先前所犯的錯誤,當即率先跳出來落井下石,大說吳三桂的不是。

眾大臣此時也你一句、我一句,都說該當撤藩,有的還痛責自己胡涂,幸蒙皇上開導指點,這才如撥開雲霧見青天。有的更貢獻方略,說得如何撤藩,如何將吳三桂鎖拿來京,如何去抄他的家。

吳三桂富可敵國,一說到抄他的家,人人均覺是個大大的優差,但轉念一想,又覺這件事可不好辦,吳三桂一翻臉,你還沒抄到他的家,他先砍了你的腦袋。

康熙待眾人都說過了,說道︰「吳三桂雖有不軌之心,但反狀未露,今日此間的說話,誰也不許漏了一句出去。須得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才是。」眾大臣听後齊頌揚皇恩浩蕩,寬仁慈厚。

康熙又從懷中取出一張黃紙,說道︰「這一道上諭,你們瞧瞧有甚麼不妥的。」

巴泰躬身接過,雙手捧定,大聲念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賴師武臣力;及海宇寧謐,振旅班師,休息士

卒,俾封疆重臣,優游頤養,賞延奕世,寵固河山,甚盛典也!」

他念到這里,頓了一頓。眾大臣一齊發出嗡嗡、嘖嘖之聲,紛紛拍馬贊揚皇上的御制宏文。

巴泰輕輕咳嗽一聲,把腦袋轉了兩個圈子,便如是欣賞韓、柳、歐、蘇、的絕妙文章一般,然後拉長調子,又念了起來︰「王夙篤忠貞,克攄猷略,宣勞戮力,鎮守岩疆,釋朕南顧之憂,厥功懋焉!」他念到這里,頓了一頓,輕輕嘆道︰「真是好文章!」

索額圖這時道︰「皇上天恩,吳三桂只要稍有人性,拜讀了這道上諭,只怕登時就慚愧死了。」

巴泰又念道︰「但念王年齒已高,師徒暴露,久駐遐荒,眷懷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請,搬移安插。茲特請某某、某某,前往宣諭朕意。王其率所屬官兵,趣裝北上,慰朕眷注;庶幾旦夕覯止,君臣偕樂,永保無疆之休。至一應安插事宜,已飭所司飭庀周詳。王到日,即有寧宇,無以為念。欽此。」巴泰音調鏗鏘,將這道上諭念得抑揚頓挫。

念畢,眾臣無不大贊。

明珠嘖嘖的道︰「‘旦夕覯止,君臣偕樂’這八個字,真叫人感激不能自勝。奴才們听了,心窩兒里也是一陣子暖烘烘的。」

圖海趕緊接道︰「皇上心慮周到,預先跟他說一到北京,就有地方住,免得他推三阻四,說要派人來京起樓建屋,推搪耽擱,又拖他三年五年。」

康熙笑道︰「最好吳三桂能奉命歸朝,百姓免了一場刀兵之災,須得派兩個能說會道之人雲南宣諭朕意。」

眾大臣听皇帝這麼說,眼光瞅來瞅去就瞅到了張天寶那。

張天寶給眾人瞧得心慌,心中罵想︰「嗎的,都瞅老子做什麼,去宣旨這件事可不是玩的,搞不好吳三桂這廝就把老子 嚓了,任老子武功在高也打不過他幾十萬大軍啊,靠的。」

當下額頭冷汗就出來了,怕康熙叫自己去,那可是有去無回啊,說什麼也得想個理由推了才是,當下眼珠子急的亂轉。

吳三桂馬上就要反叛了,大家意見是戰爭多寫點,還是少寫點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