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4章 處世︰處世太直苦,能方能圓甜(2)

幾個女人七嘴八舌的,東一句西一句,越說越起勁。她們炮火隆隆,比起美伊戰爭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當她們聊到精彩部分時,看到行政部門的小劉拿著便當走過來,就熱情地叫他過來一起用餐。多了位听眾,女人聊閑話的功力更是發揮到極致。一位陳小姐正在批評剛上任的男經理,她悻悻然地說︰「哼!什麼都不懂,還老是擺個臭架子,依我看,我們小劉都比他強多了。小劉!你說是不是啊?」

小劉正低著頭吃飯,無端端被卷入這場戰局里,為了阻止這個話題繼續,小劉忽然抬起頭來,望望四周,神秘兮兮地說︰「但是,我听經理說過他非常欣賞你,還想約你出去看電影,到底他約了沒?約了沒?」

大家听了,原本一肚子的話頓時卡在喉嚨里,眾人眼光不約而同地集中在陳小姐泛紅的臉上。這下子,陳小姐可成了八卦新聞的最佳女主角。

其實,新上任的經理,人才和品德都出類拔萃,暗戀他的人數不勝數,哪里會去喜歡一個成天在背地里說人是非,唯恐天下不亂的女人呢?這只不過是小劉為了耳根清淨,虛晃的一招罷了。

小劉的這招還真管用,接下來的時間里,大家都低著頭默默無語,幾個狐疑的目光輪流在陳小姐臉上打轉。說人者人恆說之,陳小姐終于嘗到被人在背後論長論短的滋味了。

當八卦制造機成為八卦中的主角,這台機器的運轉功能一定會大大削減。在工作的空檔說些無關痛癢的是非,可以有效地促進同事間的情誼,為平淡的工作增添一些色彩。但是這種閑話一旦變成了傳播不實的謠言,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了。

「根據可靠的消息指出,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可靠的消息一位幽默作家這麼寫著。謠言止于智者,但願我們都能夠有這樣的智慧。

§§§第六節忍者善彎,剛者易斷

如果手上拿的是一根繩子,只要輕輕地撥一下就變了過來。如果是一根筷子,只要用一點力,也能將它扭斷,之後它再也不會直了。如果是一根柳枝呢?用了不大不小的力氣將它彎了過來,但一松手,它又直了,永遠也不能使它屈服,這就是韌性的力量。

韌性大部分時候是形容物的,在形容人時,叫做「能伸能屈」或者「變通」。古時的大將關羽就為我們做了一個韌性的典範,在劉備戰敗的時候,關羽加入曹操帳下,保住了自己和劉備的兩位夫人,後來得到了劉備的消息,就千里走單騎找劉備,最後平安和兄弟團聚,為蜀國立下無數大功,成為一代名將。而如果換了其他人,如張飛,十有**會因為不知變通,只記著「忠臣不事二主」,那又哪來以後的水淹七軍,兄弟團聚?

過分的剛強,不如適度的柔韌。我們應當多一點韌性,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彎一彎,轉一轉。太堅硬的東西,容易折斷。

我們推崇一個人的剛烈,說是「寧折不彎」。但是也有更多的時候,當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得做,還有更崇高的任務得完成;當我們生命的力量尚未充分發揮的時候,如果懂得怎麼樣使自己彎而不折,可能更需要一些智慧、勇氣和毅力。

美國的一個山上,長年積雪,山的兩面氣溫相同,一邊樹木郁郁蔥蔥,而另一邊沒幾棵樹,讓人覺得非常奇怪。有一對情侶來到這里旅游,看到這種現象想弄個明白,所以就住在那邊一直看。他們看到山的兩邊長著不同種類的樹,一邊非常的挺拔,一邊有點柔弱,每到下雪的時候,挺拔的樹木上面會有很多的積雪,等到積雪太多的時候,樹枝就被壓斷,而另外一邊的樹上掛上一定的雪後,樹枝就開始往下彎,雪就會滑落,這樣就出現了剛開始的現象。

其實人也是一樣,堅強地面對生活固然很重要,可是有時候我們也要為很多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彎下腰來保周全!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有一句贊揚劉備的話︰「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細想這麼說也不為過。你看劉備的手下,諸葛亮足智多謀;關羽智勇齊備;張飛勇猛而暴躁。這幾個人都不是很好駕馭的主。但劉備這個「一把手」頗具長者風範,且能降尊紆貴,屈己待人。所以,大家團結協調得很不錯,經常打勝仗。這是很啟發人的。

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人四面八方,都要求「性相同,習相近」,那不可能。除了重大原則問題,相互間最好多體諒、包涵。反之,針尖對麥芒,事就很難辦。

種子落在土里長成樹苗後最好不要輕易移動,一動就很難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腦子,遇到了問題可以靈活地處理,用這個方法不成就換一個方法,總有一個方法是對的。做人做事要學會變通,不能太死板,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前面已經是懸崖了,難道你非得跳下去嗎?不要被固有經驗束縛了頭腦,要沖出習慣性思維的樊籠。執著很重要,但盲目的執著就要不得了。

美國威克教授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些蜜蜂和蒼蠅同時放進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對著光亮處,瓶口對著暗處。結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著光亮處掙扎,最終氣力衰竭而死,而亂竄的蒼蠅竟都溜出細口瓶頸逃生。

這一實驗告訴我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里,靈活機動的行動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只知道執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變通的蒼蠅卻生存了下來。執著和變通是兩種人生態度,不能單純地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單純的執著與單純的變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我們要學會執著與變通二者兼顧。

隨機應變、靈活變通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讓人受益匪淺。

§§§第七節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達爾文早就提出了「適者生存」的理念,這個理念告訴我們的就是社會周圍的環境並不會因為我們的不適應就發生變化,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不適應中,而不懂得改變自己以適應周圍環境的話,你就會如那些已經滅絕的動物一樣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最後從社會中消失。

一個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次的變故,會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只有那些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強大、聰明的人。俗話說的好,「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其實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不同的環境中,如果不懂得改變自我,不懂得入鄉隨俗,不懂得適應環境,將永遠只能活在過去的陰影中,也就永遠不可能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不可能將自己的潛力全部發揮出來。適應環境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如果善于運用,即使在快速變遷的社會里,也可以求得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從我們呱呱墜地時,我們就開始不斷地調整自我去適應周圍的環境,為自己拉開人生的帷幕,讓自己在改變中適應周圍的環境,為自己點亮人生的燈塔,為自己撐起人生的航帆。

幼時,剛從母親的襁褓中出來,你就得學會改變自我,從喝牛女乃一步步地轉變為吃米飯,從對世界的一無所知到一天天熟悉世界……如果說小時候的我們都可以那麼輕易地做到調整自我去適應周圍的環境,那為什麼當我們長大了,當我們成熟之後,反而沒有能力做到「隨機應變」呢?為什麼進了一個公司,我就要听從他人的說法呢?為什麼就不可以堅持我自己的做法呢?要知道時間地點已經發生改變,你曾經堅持執著的觀念在很大程度上並不適應另一個環境,而如果你想要在自己的新崗位上有所作為,想讓他人看到你的優點,那你就必須先讓自己融入這個環境,先讓自己明白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應該怎樣做才可以讓自己的生存更有意義,才不至于因為換一個環境就被別人淘汰。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半島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物種——美洲鷹。它們長年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島嶼上,也一直與當地人和諧共存著。可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美洲鷹的價值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為了高額的利潤,當地人開始大規模捕殺美洲鷹。在不計後果的捕殺下,美洲鷹徹底絕跡了。當人們為這一物種的絕跡嘆息不已的時候,阿史蒂文卻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他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脈下的一個岩洞中找到了美洲鷹的蹤影。這一發現震驚了整個生物界,讓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隨著探索的進一步加深,研究者們又產生了新的懷疑,一只成年的美洲鷹體重高達十**公斤,雙翼展開能夠達到3米長,它們是怎樣生活在空隙僅0.15米的岩洞中的呢?為此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把美洲鷹放在一個用樹枝和鐵條做的小洞中,暗中觀察美洲鷹的活動。令人驚奇的是,在穿越小洞時,美洲鷹並沒有硬踫,而是把雙翼緊貼在肚皮上,而雙腳直伸到尾部,頭頸伸直,形成一條直線,順利地通過了小洞。顯而易見,它們在長期的岩洞生活中,練出了這樣的本領。

阿史蒂文還進一步發現,它們並不是平白地增添了這些本領,而是苦練的結果。因為每只鷹的身上都有或大或小的疤,結出的痂都如岩石般堅硬。原來,它們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練出了這身特殊的本領,才得以在岩縫中存活。

千萬年來,動物與人類都在為生存而戰。當自然環境由于人類的活動而發生變化時,動物要想在這樣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就必須如美洲鷹一樣,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找到新的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生存環境。對于改變世界的人類而言,也是一樣,只有那些懂得改變自我以適應環境的人,才可能在眾多人中月兌穎而出,才可能最終成就他的輝煌。如果想不被淘汰,就要像美洲鷹一樣,以改變自己的方式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生存環境。盡管如美洲鷹一樣改變自己適應環境的過程會很痛苦,「縮小」自己的過程會有千難萬險,但如果你不懂得只有勇于「縮小」自己,才能擴大生存空間,你就會如那些絕種動物一樣永遠從世界中消失。

要知道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願之中,當生活不盡如人意時,只能適應環境,只有做到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才能在紛繁復雜、不斷改變的社會中留有一片生存之地,才能夠有所作為。

品茶話人生

做人,要學會圓通,圓通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持經達權。它意味著一個人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對社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能處理得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復雜的局面能控制得住。

做人處世若能圓通,就能將剛柔並濟、能方能圓的智慧結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麼程度,圓到什麼程度,都恰到好處,那就是方圓無礙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