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3章 處世︰處世太直苦,能方能圓甜(1)

§§§第一節能方能圓,剛柔並濟

圓為和諧、變通、靈活性,體現了柔韌、柔弱的一面,方則為個性、穩定、原則性,體現了剛直、剛強的一面。剛而能柔,這是用剛的方法;柔而能剛,這是用柔的方法。強而能弱,這是用強的方法;弱而能強,這是用弱的方法。在處理天下事時,有以剛取勝的,也有以柔取勝的;有以強取勝的,也有以弱取勝的。處世亦同此理。

自然界中弱小者常靠柔韌的品性戰勝強大。天下之物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雪壓竹頭低,地下欲沾泥;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颶風狂暴地侵襲小草,小草只搖晃了一子,依然保持了生命的綠色。

剛直容易折斷。曾有人這樣說︰方與嚴是待人的大弊病,聖人賢哲待人,只在于溫柔敦厚。

所以說廣泛地愛護人民,這叫做和而不同。若只任憑他們淒淒涼涼,保持自身冷傲清高,如此,便是世間的一個障礙物。即使是持身方正,**不拘,也還是不能濟世的人才。充其量只能算一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士罷了。但是,只有柔又會怎樣呢?倘若世界上只有柔,那就會成為可悲的柔弱,它就可任意扭曲,像一根在水里浸泡了許久的藤條一樣。

剛與柔如鳥的兩只翅膀,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只剛就容易方,只柔就容易圓。

為人處世,最好是方圓並用,剛柔並濟,這才是全面的方法,也是成功之道。如果能剛而不能柔,能方而不能圓,能強而不能弱,能弱而不能強,能進而不能退,能退而不能進,注定失敗。

剛柔相濟,大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天下,小可以用來處世持身。聰明的拳擊手常常以此取勝。做人的道理,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就會委靡,太剛就容易折斷。

做人處世若能剛柔相濟,把方與圓的智慧結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麼程度,圓到什麼程度,都恰到好處,那就是方圓無礙了。方圓無礙,按現在的說法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戰略,最高級的政策,也是為人處世最高級的方式、方法。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養。

§§§第二節處世如水,至強至柔

水,陰柔無比,無形卻無不形,隨圓而圓,隨方而方,甘心停留于最低窪和最髒處,那樣安于卑下不與萬物爭,天下之物莫柔于水,但任何攻堅克強的東西都不能勝過它,因為世上沒有別的東西可替換它,也沒有別的東西可以與它相比。即使平靜無瀾的水流下也潛伏著強大的力量。大江大河從遠處眺望,表面上平波如鏡,但是你只要一接近就會感到江水的宏大氣勢,處處暗藏漩渦,隱伏著巨大的能量。

一個人並不需要處處佔上風,出風頭,也不需要處處與人相爭,只要像水那樣,具有柔軟、謙虛和蘊藏力量的素質,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戰勝對手,此乃為以柔克剛之理。

水總是向著低處流,百川歸海。大海之水,浩瀚無比,它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就在于它心胸開闊,甘為下者的緣故。有道是「空穴來風」「有容乃大」。琴瑟和鳴,簫笛同奏,之所以能發出悠揚婉轉、美妙動听的聲音,就在于它們有「空」有「容」。如果人能夠從水中受啟迪,向水看齊,那麼,一定會虛其心,去其強,甘為人下,為而不爭,進入到一個更高的自由境界。

水又為「通達之渠」。人們也將彼此間看法的交換,稱之為「溝通」,從文詞上就能看出與「水」有相當的關系。水,避高趨下,營造形勢,包圍並吞,無所不及,無孔不入。中國的「溝通」哲理,從文字上已看出巨大的端倪。中國式的溝通,並非如同西方談判的絕對方式,談得成就決議,談不成就破裂走人。而是經過模糊的過程,達到明確的結果。先是必須避開對方的堅持,再將他的堅持化成對我們意見的助力,化成與我們看法的融合;最後,共同達成我們的目的。中國人的溝通,似「水」融入各種物體般地柔和,在包容後,卻無一不化為水的一族。水的形體雖變化萬千,可為固體、液體、氣體,但其本質卻永遠是水。

人生塵世,很難免除私心雜念的干擾和功名利祿的誘惑。激烈的競爭、金錢的崇拜、生活的變幻、信息的更新、**的膨脹等等,都讓現代人無所適從。一些聰明人爭先恐後,無所不用其極,結果貪多嚼不爛,事業不成,心如沸水,苦惱無限,人生愁多。若心無旁騖,心如止水,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專注一事,就少了許多社會環境、關系的無謂干擾,更多了一份內心的寧靜、充實與自由。

§§§第三節能屈能伸,方成大業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財物,展開了生死搏斗。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在和越王勾踐的爭戰中受重傷而死。夫差守孝期滿,親率大軍,兵臨越國。越王勾踐率軍迎戰,但是由于兵力懸殊,越軍慘敗,只剩下五千人退到會稽。在越國將要滅亡的時候,範蠡進言︰「戰爭打到這個地步,唯一的辦法就是送上豐厚禮物,謙恭哀求,討得吳王的哀憐和同情,越國或許可以幸存。如果他不允許的話,君主只好委屈自己,去做吳王的奴僕,尋找時機,以圖東山再起勾踐依範蠡的話,言卑情切地向吳王請求活命,並且答應獻出越國,越王和王妃供吳王驅使。夫差答應了越國講和投降的條件。

公元前492年,勾踐懷著極其傷感和屈辱的心情,帶著自己的王妃,在範蠡的陪同下來到吳國作奴僕。勾踐入見吳王時,跪拜叩首,感恩戴德的表情,從臉上清晰地表現出來,連吳王夫差也覺得于心不忍,便決定不給勾踐太重的雜役干,只教他去宮中養馬。

越王君臣在馬圈里結屋居住,他和妻子、範蠡在宮中小心翼翼,既不敢發怒,也不敢多說話,只是用眼楮交流彼此之間的心意。夫差派人偵察他們的行動,只見他們穿的是破衣爛裙,吃的是粗糠野菜,勾踐喂馬,範蠡打草,王妃做飯洗衣,個個安分守己,一副心甘情願,長相廝守,甘願終生養馬的樣子。吳王夫差得到報告後,認為他們意志消磨殆盡,再無王者尊嚴可言,于是對他們放松了警戒。

夫差每次乘車出行,勾踐都親自給他備好馬車,每到一地都當站馬樁。吳國的老百姓都認為此人太沒有志氣,于是朝著他吐唾沫,弄得勾踐滿身都是唾液,而勾踐毫不理會,只是靜靜地站著,好像唯恐自己一動,驚了王駕的馬,自己吃罪不起的樣子。連吳王看在眼里,心中都覺得十分不應該,于是命令人們禁止侮辱勾踐。

就這樣,冬去夏來,越王勾踐整整服了三年苦役。與此同時,範蠡用重金收買了伯丕,並向吳王獻上美女西施,吳王夫差終于赦免了勾踐,放他回國。越王回國之後,一面仍給吳國納貢,一面臥薪嘗膽。他鼓勵生產,擴充軍備,自己親自下地種田。越國的人口于是猛增,生產迅速發展,軍事力量逐漸強大起來了,在二十二年之後滅了吳國。吳王羞愧難言,自殺而亡,越王終于報了殺父之仇。

一個人忍受屈辱的事例,在歷史上,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但忍辱到勾踐這種程度,想必古今中外,只有他勾踐一人吧!

常人做不到的事,一個國王卻不得不去做,為何?復國雪恥也!這樣的屈辱,只有政治家才會承受。

同樣,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污辱司馬懿的故事也是人人皆知。

諸葛亮六出祁山時駐扎五丈原,司馬懿深知自己的韜略不如諸葛亮而采取拖延戰術久不出兵。諸葛亮派人向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裝,並遞信說︰「你如果不敢出戰,便應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男子氣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戰司馬懿的左右看後,非常氣憤,紛紛請戰,但司馬懿卻堅守不戰。不久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死,司馬懿沒傷一兵一將,不戰而勝。難怪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觸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別人難及的事業功名

勾踐、司馬懿兩人之襟懷真可謂寬廣之致。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不難發現,一些人為了自己的一點蠅頭小利,斤斤計較,與對方針鋒相對,乃至大打出手;還有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得理不饒人。至于因一句過頭的玩笑而反目成仇,因陌路相撞而大打出手,因鄰里糾紛而刀槍相見,更是數不勝數。指望這種人成就大事,無異于天方夜潭。

能屈能伸者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才能成就一番事業。這需要修養,需要度量,更需要境界。

§§§第四節百煉成鋼,繞指韌柔

中國古代先哲老子曾張開嘴巴問眾人︰「你們看見了什麼?」

眾人猶豫了一陣,說︰「舌頭

老子說︰「對了,你們看見了我的舌頭。可是,舌頭前面堅固的牙齒為什麼不見了,而柔軟的舌頭卻還健在呢?」

眾人不解其意,老子接著說︰「這是因為牙齒固而不化,舌頭軟而善忍,所以不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堅固的牙齒只有提前‘下崗’了,而適應變化、善于忍讓、柔弱的舌頭卻與心髒同在

「百煉成鋼繞指柔」。一個人經過千錘百煉之後,會成為繞指柔的純鋼。而一個柔順如純鋼的人,卻正是一個堅韌如純鋼的人。我們應該讓自己更堅強,但不要讓自己缺少那以柔克剛的韌性。能忍的人不一定是柔弱的人,而是懂得圓滑變通的人。表面上的強硬,有時換來的卻是無法挽救的失敗。只要你懂得圓滑變通,把容忍、屈辱變成內在的力量,你就能夠獲得成功。

軟弱的人不能抵抗環境,所以只好屈服于環境。柔韌的人能利用環境的壓力,產生更大的彈力,結果壓力越大,他跳得越高。

我們的生活有苦也有樂。幾乎每一件甜美的事物背後都必定伴隨著一些辛苦。換句話說,幾乎每一件辛苦的事情背後也必定伴隨著一些安慰和快樂。當你覺得辛苦和不耐煩的時候,請你為它另一面的意義而忍耐。當你有機會安享你的收獲時,你一定會領悟到柔韌的力量。

凡是在管理上有所成就的上司,很多都集剛柔于一身。他們果敢而又理智,嚴厲而又寬容,在強敵面前「橫刀立馬」,在部屬面前「暖如春風」。因此都近得民心,遠得人望。

普通一卒,平凡之人要不要講柔韌之道呢?也是要講的。家庭社會,世事風物,多有煩惱。如果不能自制,常為雞毛蒜皮之事而大動肝火,「七竅生煙」,這樣一傷和氣,二傷身體,很不值得。

晉人王述,性子急躁,吃雞蛋一次沒剝開,就摔到地上用腳踩。但他對人卻很注意克制。一次,謝奕因事跟他鬧翻,罵到家里來,他為了不發火,面壁而言,不動聲色。謝奕罵了半天只好回去。真正成大事者,是虛懷若谷,具有頑強的耐力和超人的韌性的。

§§§第五節圓滑處世,虛晃一招

某公司的幾個女同事聚在一起吃午餐,聊著聊著,就開始發揮某方面的專長,批評起這個部門的主管不好,那個部門的主管看起來色迷迷的。連董事長的兒子、女婿也難逃一劫,一個一個被拿出來評頭論足一番。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