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章 怨憎會︰苦貪戀、私欲為痛苦之源(1)

§§§第一節貪念勝虎,猛似水火

與正常的**相比,貪婪沒有滿足的時候,反而是愈滿足,胃口就越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之求利,情理之常,但什麼都想要,而且想無本萬利,無視等價交換,鯨吞社會與他人財產,就是反常,就有害和有罪了。古人用「貪冒」「貪鄙」「貪墨」來形容那些貪圖錢財、**過分的行為,認為是「不潔」「不干淨」「不知足」的。老百姓用「貪官污吏」「碩鼠」「蛀蟲」來諷刺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可見貪婪是不得人心的。

有些人認為社會是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為自己所擁有。這種錯誤的價值觀念使得他們「貪婪成性」。有擋不住誘惑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時,多有懼怕心理。一旦得手,便喜上心頭,每一次僥幸過關對他都會產生一種強化行為的作用,不斷刺激著那顆擋不住誘惑的心。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無論是什麼人,只要進入社會,接觸到物質利益,都會在心里產生種種**。人有**本無可厚非。但有的人的**是客觀的、有節制的,這樣的**會形成一股動力,催人奮進,使人方向明確;而有些人的**則是主觀的、無限制的,甚至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需要多少才能得到滿足。這樣的**只會給他自己增加壓力,絆住他前進的腳步,有的甚至會將他自己引向歧路。

人有七情六欲,這本屬正常。可是人不能被自己的七情六欲所左右。否則,就會成為自己利益的馬前卒或是非法財富的掠奪者,那麼總有一天人生的金礦也會冒出無情的地火,焚毀美好的生活。

§§§第二節無窮**,煩擾心靈

**是把雙刃劍,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是劃分善惡的起點。正如荀子所說︰「人,生而有欲這**包括**、貪欲、報復欲、自私欲、好利欲、好權欲、征服欲……**可以使一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致,也可逼得一個人獻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礙,全速前進而無後顧之憂。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應當充分發揮我們的能力。不論是參加考試,做工作報告還是參加運動競賽,都該如此。

托爾斯泰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農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每天累死累活,收入卻只是勉強可以糊口。

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想幫他的忙,于是天使對農夫說,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他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他所有。

于是,農夫興奮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兒女們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

有人告訴他,你到該往回跑的時候了。不然,你就完了。農夫根本听不進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受。于是,他不停地跑,竭盡所能……

可是,他終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沒有了,土地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使他失去了一切。

故事發人深省,正如《伊索寓言》里告訴我們的︰「貪婪往往是禍患的根源那些因貪圖更大的利益而把手中的東西丟棄的人,是愚蠢的。

對于我們來說,有些**是自然的,有些**則是無益的;在自然的**之中,有些是必需的,而另一些純屬過分的奢求;在必需的**之中,有些是幸福之所需,有些是身體安康之所需,有些是維持生命之所需……

苦惱往往源于無益的毫無節制的**。倘若一個人能克制**,他便為自己贏得了徹悟人生的幸福。在種種**之中,所有那些即使無法滿足也不導致痛苦者,均屬不必需之列。而當其所求之目標難以實現或似乎有可能帶來危害時,此類**隨即煙消雲散……有些自然的**即使無法實現也不帶來痛苦之感,人們卻求之不舍。

其實,無論是擁有巨額財富,還是榮譽,還是芸芸眾生的仰慕,或任何導致無窮**的身外之物,都無法了卻心靈的煩擾,更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我們不可悖逆天性,須順性而為。懂得適可而止的人,才能懷一顆平常善良之心;才能淡泊名利,對他人寬容;才能對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

§§§第三節貪念難控,自食惡果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真實故事。

1856年,亞歷山大商場發生了一起盜竊案,共失竊8塊金表,損失16萬美金,在當時,這是相當龐大的數目。

就在案子尚未偵破前,有個紐約商人到此地批貨,隨身攜帶了4萬美元現金。當他到達下榻的酒店後,先辦理了貴重物品的保存手續,接著將錢存進了酒店的保險櫃中,隨即出門去吃早餐。

在咖啡廳里,他听見鄰桌的人在談論前陣子的金表失竊案,因為是一般社會新聞,這個商人並不當一回事。

中午吃飯時,他又听見鄰桌的人談及此事,他們還說有人用1萬美元買了兩塊金表,轉手後即淨賺3萬美元,其他人紛紛投以羨慕的眼光說︰「如果讓我遇上,不知道該有多好!」

然而,商人听到後,卻懷疑地想︰「哪有這麼好的事?」

到了晚餐時間,金表的話題居然再次在他耳邊響起,等到他吃完飯,回到房間後,忽然接到一個神秘的電話︰「你對金表有興趣嗎?老實跟你說,我知道你是做大買賣的商人,這些金表在本地並不好月兌手,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商量看看,品質方面,你可以到附近的珠寶店鑒定,如何?」

商人听到後,不禁怦然心動,他想這筆生意可獲取的利潤比一般生意優厚許多,所以他便答應與對方會面詳談,結果以4萬美元買下了傳說中被盜的8塊金表中的3塊。

但是第二天,他拿起金表仔細觀看後,卻覺得有些不對勁,于是他將金表帶到熟人那里鑒定,沒想到鑒定的結果是,這些金表居然都是假貨,全部只值2000美元而已。直到這幫騙子落網後,商人才明白,打從他一進酒店存錢,這幫騙子就盯上了他,而他一整天听到的金表話題,也是他們故意安排設計的。

歹徒的計劃是,如果第一天商人沒有上當,接下來,他們還會有許多花招準備誘騙他,直到他掏出錢為止。

因為貪欲而迷失方向的人比比皆是;因為貪欲而喪失天良的人也隨處可見。貪欲不僅可怕,也是導致許多人失敗的原因。

貪婪自私的人往往目光如豆,所以他們只瞧得見眼前的利益,看不見身邊隱藏的危機,也看不見自己生活的方向。

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所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將是自我毀滅。

托爾斯泰說︰「**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針對「**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計其數。

貪欲越多的人,往往生活在日益加劇的痛苦中,一旦**無法獲得滿足,他們便會失去正確的人生目標,陷入對蠅頭小利的追逐。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票子等,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于你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托于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

就如同故事中明知道金表是「贓貨」的商人,因為被自己的貪念打敗,最終抗拒不了騙子的誘惑而自食惡果。

不去貪圖「身外之物」,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得輕松,過得自在,遇事想得開,放得下。

§§§第四節心中繩結,果斷劈開

我們偶爾會抱怨、煩惱,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心中都打了或多或少的繩結,它們的存在使我們不能痛快地享受生活的樂趣,無法看到人生的美景。

其實,聰明人都應該培養自己解開繩結的能力,這樣才能使我們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生活中的煩惱,進而擺月兌煩惱。

古希臘的佛里幾亞國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戰車的軛上打了一串結。他預言︰誰能打開這串結,誰就可以征服亞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仍然沒有一個人能成功地將結打開。

這時亞歷山大率領軍隊入侵小亞細亞,他來到葛第士繩結的車前,毫不猶豫地拔劍砍斷了繩結。後來,他果然佔領了比希臘大50倍的波斯帝國。

另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個小孩上山砍柴的時候被毒蛇咬傷了腳趾。他疼痛難忍,而醫院卻在很遠的小鎮里。孩子果斷地用砍柴的鐮刀砍斷了自己的腳趾,然後忍著巨痛艱難地走到了醫院。盡管他少了一個腳趾,但他卻用短暫的疼痛換來了自己的性命。

兩個小故事的主人公雖然年齡、背景、經歷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敢于放棄。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只有敢于放棄,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太看重自己所放棄的東西,因為過分看重已經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只會攪亂自己的心緒,而不能給我們帶來一點正面的收獲。

有一個年青人從家里出門,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正好經過一家寺院,便想考考老禪師。他說︰「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師隨口答道。

年青人听了大吃一驚。

老禪師問道︰「什麼事讓你這樣驚訝?」

「不,老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年青人說,「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了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場上去吃草,誰知它轉來轉去,就是月兌不開身。我以為師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沒想到你一口就說中了

老禪師微笑道︰「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月兌,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解月兌,一理通百事啊

年青人大悟。

一只風箏,再怎麼飛,也飛不上萬里高空,是因為被繩子牽住;一匹馬再怎麼烈,也被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為被繩子牽住。因為一根繩子,風箏失去了天空;因為一根繩子,水牛失去了草地;因為一根繩子,大象失去了自由;還是因為一根繩子,駿馬失去了馳騁。

細想想,我們的人生,不也常被某些無形的繩子牽住了嗎?某一階段情緒不太好,是不是自己也存在某種心索?這則故事是不是也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示呢?

其實,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得失隨緣吧,不要過分強求什麼,不要一味地去苛求些什麼,世間萬事轉頭空,名利到頭一場夢,想通了,想透了,人也就透明了,心也就豁然了。

名利是繩,貪欲是繩,嫉妒和偏狹都是繩,還有一些過分的強求也是繩。一個人,只有擺月兌這些心的繩結,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體會到做人的樂趣。

§§§第五節太多目標,難以成功

一個6歲孩子的母親,希望她的孩子多才多藝。但是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問題上犯了難。她總是拿不定主意,今天想讓她學畫,明天想讓她學藝術體操,後天又想讓她學習鋼琴等等,因為沒有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孩子漸漸長大,什麼也學了一點,卻樣樣不夠精通,在各方面都顯得很平庸。

與此相反,她的鄰居對待這種問題的思路卻不一樣。因為鄰居的孩子最喜歡跳舞,父母便按照孩子的意願去創造條件,而不管將來孩子能否成為舞蹈家。因為全家人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那個孩子最後果真進入了演藝界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一味地苛求完滿,最後得到的只能是遺憾。

人一生中精力旺盛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在追求目標的時候,多數人是不考慮時間的,只是一味地追求新的目標,不管它是否適合自己,只要看到新的東西、新的目標就要追求,于是就非常盲目地把自己很多寶貴的時間都浪費了,所以我們在新的目標出現的時候,應選擇最適當的目標,然後痛快地做出決定,做好取舍,把不重要的目標丟棄,從而全力以赴,直到成功,這也等于延長了生命。

做一個會選擇的人很重要。當你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或者你手頭的選擇太多的時候,切莫呆在原地浪費時間,不如邊走邊選。

在一個大學結業典禮上,校長在致辭的結尾引用了一個寓言故事︰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