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章 求不得︰苦想要的總得不到(1)

§§§第一節懂得放下,了無掛礙

歌德說︰「一個人不能永遠做一個英雄或勝者,但一個人能夠永遠做一個人這里,「做一個英雄或勝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時的狀態;而「做一個人」,便是「放得下」時的狀態。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心,也不可能每一人都成為英雄勝者,或者你在這方面勝了,在那方面可能就敗了,所以做人心態一定要豁達,適當放下一些累心費神的雜念,不要總去追求得不到的東西。

有一個人一手拿著一只花瓶前來拜見三祖寺的宏行法師。

法師對他說︰「放下!」

那個人于是把他左手拿的那只花瓶放下了。

法師又說︰「放下!」

那個人于是把他右手拿的那只花瓶也放下了。

法師還是對他說︰「放下!」

那個人說︰「法師,能放下的我已經都放下了,我現在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您到底讓我放下什麼呢?」

法師說︰「我讓你放下的,你一樣也沒有放下;我沒有讓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並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心中的雜念。你的心已經被這些東西填滿了,只有放下這些,你才能從生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

那個人終于明白了,點了點頭。

宏行法師最後說︰「放下這兩個字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有的人追求功名,他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錢,就放不下金錢;有了愛情,就放不下愛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世人能有幾個真正做到‘放下’呢?」

心理的壓力要重于手上的花瓶,「放下」,不失為一條追求幸福的絕妙方法。

人之一生,需要我們放下的東西很多,孟子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就拋棄掉。幾十年的人生旅途,會有山山水水,風風雨雨,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只有放下,才能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松。

少年孟敏背著一個砂鍋趕路不小心繩子斷了,砂鍋掉到地上撞碎了,可是孟敏卻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走。路人喊住孟敏問︰「你不知道你的砂鍋摔碎了嗎?」孟敏回答︰「知道路人又問︰「那為什麼不回頭看看?」少年說︰「既然碎了,回頭有什麼用?」說完他又繼續趕路。

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孟敏是對的,既然砂鍋都碎了,回頭看又有什麼用呢?這正如人生中的許多失敗一樣,已經無法挽回,再去惋惜悔恨也于事無補。與其在痛苦中掙扎浪費時間,還不如重新找一個目標,再次奮發努力。

人總是在得到與失去中慢慢認識到自己,慢慢明白生活並不需要多麼的執著,沒有什麼真的不能割舍的。學會放下,生活會更容易。

§§§第三節無欲則剛,強求無趣

牧人趕著牛群在樹林里放牧,發現少了一頭小公牛,到處尋找也找不到。于是牧人禱告說︰「神啊!如果讓我把偷牛賊捉到,我情願貢獻一只羊來祭您接著他翻過一個小山崗,看見一頭獅子正在津津有味地享用著他丟失的小公牛。牧人嚇得四肢發軟,合起雙手向上天祈求道︰「我剛才禱告,如果能找到偷牛賊,我就獻出一只羊,現在我已經看見賊了,我願意補充我的諾言,只要能讓我從獅子口下保住性命,我情願在丟掉小公牛的基礎上再賠上一頭大公牛

當你面對失去,力圖挽回損失的時候,不必強求完璧歸趙,只要努力使損失降到最低就可以了,否則你有可能失去更多的東西。賠了夫人又折兵,豈不是得不償失?

在這世俗的社會里,有些人對得與失都看得很重,當得到他們所要的名和利時,他們總是很開心。但失去時,他們就會顯得很失落,提不起精神,甚至不能接受事實,最後還怨天尤人。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得與失里,有得就有失,就如有因就有果。

佛家勸人安于平淡,其實隱藏了極深的處世智慧。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說的就是一種安于平淡的心態。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領悟呢?

有一個生活比較困苦潦倒的推銷員,整天都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怨天尤人。

就在這一年的聖誕節前夕,大街小巷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他坐在公園的椅子上開始回顧往事,想到已經有好幾個聖誕,他都是一個人孤單地在公園的椅子上喝酒,沒有新衣服、新鞋子,更談不上新房子、新車子。他越想越覺得沮喪,看到自己的舊鞋子,他甚至想月兌掉它。

這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劃著輪椅從他的眼前經過,他頓悟︰「能有鞋子穿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從這以後,推銷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心平氣和,他珍惜機會,奮發圖強,數年後,他終于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成了百萬富翁。

有的人一生都在拼命干活,只為了填飽肚子,根本不會想什麼幸福的問題。有的人天生幸運,該有的都有,能嘗的都嘗了,他想自己什麼都有了,但是並不感到幸福。有的人平平常常,努力一點,獲得一點,他有很多目標,始終追逐著他所謂的更多的幸福快樂。但生活像波浪一樣起伏,而幸福快樂始終在那遙遠的天邊,始終讓你看得到,抓不到。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我們常常可能陷于幽暗的人生胡同而不能自拔。人生沒有坦途,我們遇事不能過于追求完美,否則這樣的追求就會變成強求。

§§§第四節有舍有得,雖退尤進

20世紀60年代是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那時,世界能源的主要支柱是石油,因此作為石油的運輸工具——油船就顯得很重要。一股油船熱很快席卷了整個日本。然而,這時候,已經經營造船業多年的日本巨商坪內壽夫,卻反其道而行之,不跟人家湊熱鬧,不顧董事會其他人員的反對,毅然決定放棄紅紅火火的造船業,改而投資汽車專用輪胎。

坪內壽夫認為,既然是這麼熱門的行業,洶涌而來的人肯定很多,不久後必然會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等到那時受重創,不如現在就趕快轉行。幾年後,日本就因為造船業生產的產品供大于求,造成經濟危機,很多造船廠損失慘重。坪內壽夫的眼光讓同業者敬佩。

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汽車大受世界各地的人們的青睞,坪內壽夫的生意扶搖直上。

想把生意做大,就應該把眼光放遠。不要因為眼前有利潤而緊抓不放。有得必有失,懂得放棄,才有更多的收獲。

傳統的人參補藥店,銷售目標都是一些中上層人士。但香港卻有一家花旗參店一改傳統的做法,面向普通民眾階層,推出了「一元超值銷售」方法,吸引了廣大顧客,使市場佔有率激增。

他們把原定價100元左右的每包參類商品,分拆開來,裝成一小包,每包只賣一元錢,每位顧客每次只能買一包。這樣,讓再窮的顧客,也買得起高檔的商品。而富有的顧客也願意這樣少量多次地購買。很快,不同層次的顧客都成了這家店的銷售對象。

後來,這家店又推出了一元一斤的蜜棗,一元一只的當歸,一元一兩的淮山等等。漸漸的,光顧這里的客戶經常要排十幾分鐘才能輪到自己交款。事實上,精明的顧客都會知道,一元商品都是物超所值。店家賣的這些商品,大多是虧本銷售。而這家店的總銷售情況是︰雖然那些「一元商品」虧本了,但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銷售。因為,絕大多數顧客不會只買「一元商品」。

釣魚都要付出餌料,何況對待顧客!有時,在某些地方吃點虧,會帶來大量的利潤。做人處世更是如此。什麼都想要,卻又不能什麼都要,這樣活著豈不是很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放棄一些東西,你會得到更多。

一個靈魂對老天爺說︰「您派給我一個最好的形象,我將永遠崇拜您

老天爺仁慈地回答︰「好,你準備做人吧,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

靈魂問︰「做人有風險嗎?」

「有,勾心斗角、殘殺、誹謗、夭折、瘟疫……」

「另換一個吧!」

「那就做馬吧

「做馬有風險嗎?」

「有,受鞭笞,被宰殺……」

「唉,請再換一個吧

「老虎

「老虎靈魂樂了。「老虎是獸中之王,它一定沒風險

「不,老虎也有風險,有時被獵人殺

「啊,老天爺,我不想當動物了,植物總可以吧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