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章 問題是莫妮卡,笨蛋!

問題是莫妮卡,笨蛋!

難道比爾克林頓會像卡特那樣嗎?在任時無法彌補自己的過失,最後不得不面對卸任後的口碑要遠好于在職期間的窘境?

「我覺得比爾克林頓是在步吉米卡特的後塵,」蘇珊戴維斯說,「他想在卸任後成為一個領袖,一個比他當總統時都更有影響的重要人物她不認為丑聞削弱了他的總統榮光——那些丑聞被「夸大了」,她說,「盡管他個人有過失,但你們卻是卯足了勁來制造他的丑聞」——然而,政治的最鮮明特征就是限制領導人做出重大改變——不管他多麼有才能。她說,她贊賞克林頓卸任後的生活,因為「他原本可以大把大把地賺錢,優哉游哉地打高爾夫球但他卻沒有,「他積極地組織公民行動,熱情地號召社會活動,向世人展現了他卓越的領導才能1

蒂姆沃斯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克林頓最終成熟起來了,他最終認識到「搖滾明星」這一稱號確實很愚蠢。有人問沃斯,克林頓總是被人們稱為「搖滾明星」,他是否認為吉米卡特會為此而懊惱,沃斯回答說︰「吉米卡特不會想成為一名搖滾明星的……當你想到吉米卡特的時候,你想到的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而這也是比爾克林頓正學著去做的2

在克林頓總統圖書館開館典禮上,喬治麥戈文在介紹克林頓時說,前總統「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里成為世界上為減少疾病、貧窮和饑餓做的最多的人3

有些人嘲笑克林頓的名人身份,認為這是做作,會阻礙他取得成績,而其他人則認為,在溝通全球化的今天,他的名人身份有助于帶動數百萬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托尼科爾賀認為,克林頓是「自前教皇去世以後當今世界上最好認的人」——甚至超過了納爾遜曼德拉。4

有些人認為,比起做在職總統,克林頓更適合做卸任後的總統。情況似乎是,他做總統時所犯下的錯誤和遭受的痛苦反而成了他卸任後取得成就必不可少的因素。彼得哈特形容克林頓卸任後的生活「讓人驚訝」。5

遭受了病痛的折磨,歷經了歲月的洗禮,克林頓傳奇色彩的巨星氣質始終如一,其關鍵就在于他自身的魅力和知名度。是的,他現在看起來更符合他的年齡,甚至還要更老一點。是的,他已經不再幼稚,但他仍然保留著他自身的個性,這讓帕特里克克雷登在拍攝完電影《文字游戲》之後贊賞不已。他和他妻子以及一名助手一起「玩一個小游戲。我們怎麼能忽略掉這點呢?在這個世界上,究竟還有誰比克林頓更適合讓我們去采訪呢?我們思考了很長時間,排除了一長串的名字。同克林頓比起來,他們都黯然失色,于是,我們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沒有人比克林頓更適合參演我們的電影了……如果一個房間里有125位世界領導人,其中也包括比爾克林頓的話,我敢說大多數人會非常高興地走向比爾克林頓

克雷登還說,如果這個房間里都是好萊塢的當紅明星,克林頓甚至能輕而易舉地奪走他們的風頭。「即便在場的還有波諾、布拉德皮特、安吉麗娜朱莉、托尼布萊爾乃至納爾遜曼德拉,也不會有影響……比爾克林頓的周圍有一圈光環……我親眼看到過,也親身經歷過,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歷史會對他很好的原因6

有些人可能會說,克林頓少年時代歷經艱辛,雖然他克服了其中的大部分,但這卻埋下了他後來失足的隱患。而且,這些克林頓煩擾不已的遺留問題既不能被洗刷掉,也不能被蒙混過去。人們現在夸贊克林頓做總統做的多麼優秀,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是因為喬治沃克布什總統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失敗,讓人們失望了。

奇怪的是,很多認識並且喜歡比爾克林頓的人竟得出了同樣悲傷的結論︰在克林頓白宮生涯中莫妮卡萊溫斯基和彈劾案是不可替代的,而且不論未來的時間里克林頓的功績多麼的令人驚奇,那也只會提升他作為前總統的名聲,而不是當總統時的名聲。

最後的結果是,比爾克林頓老到可以作為莫妮卡的父親。他擁有所有的權力,所以他覺得他可以玩弄她。他的朋友們有的責怪莫妮卡引誘了克林頓,有的說蒂佩爾戈爾欠揍,甚至還有人指責希拉里對克林頓不夠體貼,沒有成為他有趣的伴侶,但事實他們都不是很確定。

「前不久我在想,」多恩休伊特說。「你說如果沒有莫妮卡萊溫斯基的話,那些客死在伊拉克的孩子絕對會活到今天的。莫妮卡萊溫斯基改變了世界。沒有莫妮卡萊溫斯基,蒂佩爾戈爾就不會堅持不讓她的丈夫與比爾克林頓一塊拉選。如果他們讓克林頓幫忙拉選票的話,他們將會贏得南方的另外兩個州……我認為莫妮卡比埃及女王克莉奧佩特拉改變世界的程度還要大7

比爾克林頓的一位朋友和從前的支持者——他現在在奧巴馬陣營——帶著幾分痛苦說,「我真的希望這項工作能很成功。但是你想想,他竟為那樣的事情放棄了競選。如果他在道德上沒有有傷風化,公開地……阿爾戈爾將不會離開他單獨競選,相反,他會和他一起,這樣戈爾將競選成功,我們也將贏得民主黨的又一次執政——戈爾總統的任期,世界也將會完全不同8

佩吉諾南曾為共和黨人寫過一些非常重要的演講稿。2006年12月杰拉爾德福特過世後,諾南在《華爾街日報》上為他寫了一篇悼詞。悼詞中一字一句都像在指責被殘留的名譽迷住心竅的比爾克林頓。「杰拉爾德福特作為前總統最偉大的一個地方就是他說的很少。他不愛出風頭……沒有任何跡象讓你覺得他迷戀于曾經的名譽。對于歷史能否記住他,能否記住他的優秀,他不擔心也不發愁,同時也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他不用四處證明他有多麼正確……一個花費時間擔心他遺留問題的人,他遺留的問題往往就是︰他過于在意這些遺留的問題……杰拉爾德福特為他的國家而奮斗。他不放縱自己的憤怒也不沉迷于自己的**。最終,他似乎認為,這樣的自我放任是膽小無用的表現——不是真正的男人9

拉里金比較喜歡比爾克林頓,他回憶起克林頓擔任阿肯色州州長的那些日子時說,那時他有一檔廣播節目,「凌晨兩點的時候,我們正在節目中討論一個問題,他把電話打了進來,當時我說,‘州長,請問您在深夜兩點打電話來有什麼事情?’他說︰‘沒什麼大事,不用擔心。’人們覺得他是一個有缺陷的人,我卻認為他恰好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如果他沒有這個缺陷的話,他將可以比肩杰弗遜、華盛頓以及林肯金和很多人一樣,對克林頓抱著一樣的希望︰「歷史將會對比爾克林頓非常好

如果歷史學家可以設法與他同桌面談的話,那結果就更顯然了。「他不像卡特那樣安靜,」金恰如其分地說,「你或許對比爾克林頓極為不滿。但讓你和他在屋子里單獨相處五分鐘之後,你就會喜歡上他。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像他那樣的政治人物10

盧蘇斯曼是一名非常重要的民主黨人士,他曾為克里的競選活動做資金結算,目前站在奧巴馬的陣營。蘇斯曼認為,克林頓卸任後所做的一切最終是沒什麼意義的。讓後代人閱讀的歷史書關注的還是克林頓當總統時的事情,不會記錄他去了多少次非洲,抱過多少個嬰兒,在克林頓全球倡議(cgi)大會上募集了多少個億。真正重要的還是他作為總統時做了什麼沒做什麼。「他的遺留問題將是他的道德問題,」說到這兒,蘇斯曼感到很沮喪,他補充說道︰「他怎麼能沾染一個白宮實習生呢?他本不該陷入這樣的緋聞。由此可見,他完全缺挖乏判斷力和自制力11

希拉里又一次為她丈夫的罪過付出了代價︰「我覺得希拉里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一位在民主黨高層工作的人士說,「但……如果她是總統候選人我就自殺12

鮑勃克利福德是比爾克林頓的另一位支持者,現已轉向支持巴拉克奧巴馬。他在談到前總統時說︰「他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像體育界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或全壘打王巴里邦茲一樣13

這里提到的全壘打王巴里邦茲,倘若他沒有打上那個先是真實後又經渲染的星號——被指控服用類固醇激素——的話,他的本壘打記錄仍將會繼續保持下去。比爾克林頓雖然被「指控」遭到了彈劾,但他的殘留問題也同樣打上了星號。(安德魯喬納森和比爾克林頓是美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遭彈劾的總統,都是被眾議院彈劾後由參議院宣判無罪。)

里昂帕內塔說,「很顯然,克林頓總統第二任期里發生的事情給他取得的很多成績抹上了陰影,我認為這並不奇怪……如果不是他在第二任期中發生的事情,他可能會成為最偉大的總統之一14伊萊恩卡瑪克稱克林頓是「一個被中斷的總統」。自1996年他隆重當選總統後,他利用他的政治資本,修改授權計劃,改善社會安全和醫療衛生,改革退休金制度。這些都是民主黨人才會做的事情,其性質就像共和黨人去開闢中國市場。克林頓「錯失了成為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真正繼承人的機會」,最後他「不得不使用他所有的政治資本來挽救他的總統位子,不讓它被彈劾掉最終結果是,他本來獲得了「一個非常有前途的第二任期,卻完全被他弄丟了」。15

有人問歷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將來克林頓訃告的第一句是否就是萊溫斯基和彈劾案。他回答說,如果不出現在第一句,那麼就會在第一段中——不管將來克林頓取得多大的成就。16

注釋

andavis,interviewwithauthor,november22,2006.

wirth,interviewwithauthor,november7,2006.

mcgovern,interviewwithauthor,november1,2006.

ycoelho,interviewwithauthor,september5,2006.

erhart,interviewwithauthor,september7,2006.

rickcreadon,interviewwithauthor,october31,2006.

hewitt,interviewwithauthor,september7,2006;simonrosenberg,interviewwithauthor,january26,2007;patriciacalhoun,interviewwithauthor,june23,2006;rockyanderson,interviewwithauthor,october20,2006.

view;sourcewishestoremainanonymous.

gynoonan,「fordwithouttears,」wsj,december30,2006.

king,interviewwithauthor,october28,2006.

susman,interviewwithauthor,may30,2006.

view;sourcewishestoremainanonymous.

clifford,interviewwithauthor,june6,2006.

npata,interviewwithauthor,october17,2006.

inekamarck,interviewwithauthor,october10,2006.

glasbrinkley,interviewwithauthor,september14,2006.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