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封王江淮 第三十七章 無心插柳

宋承憲說完之後微笑看向李從嘉,笑容很是友好,可此時看在李從嘉眼中卻猶如惡魔,作為一個穿越者,這吟詩作詞如何能與這個時代的文人相提並論?後世背得多?你就算背得再多可人家這是即興,還要應情應景,豈是易于之事,沒個十年苦學是不成的。不過他也知道宋承憲此舉絕非出于惡意,甚至還是對自己的示好。

「世佷文采不凡,眾所周知,在座還有何人可在其上?我卻不信。」說話的這人語音渾厚,吐字清越,正是大唐丞相韓熙載,他乃是吳王李弘冀一派,對這威國公之孫自是不吝贊賞。

「世叔謬贊了,此人才是驚才絕艷,諸位可知近日流傳于金陵的鵲橋仙便是出自此人之手?」宋承憲微微一笑,朗聲說道。

眾人一听更是吃驚,這鵲橋仙的確妙絕,真是此人那宋承憲之言不虛,一時間也是紛紛張望,似乎要找出那人,西廊之中周娥皇聞听也是來了興趣,這首詞傳唱極快,她也是愛其華美,視如珍寶,未料竟是在座之人所做,卻不知是哪位高人有此文采。

「那作鵲橋仙之人姓李名煜,在座似無此人。」韓熙載又道,看來這堂堂丞相也沒少去那清風樓,當真是不風流,無名士。

「呵呵,此人做出如此佳句,卻是絲毫不念虛名,這番胸襟更是令小佷佩服不已!」宋承憲依舊一臉笑容,卻不知被掉足了胃口的眾人早在心中對他憤恨不已,賣什麼關子啊,就快說吧。

「承憲,快快說來,老夫也想一見這位才俊!」眾人雖是心急卻也不好出言催促,宋齊丘見狀出言道,他可沒有這個顧慮。

「今日正逢此人生辰,他便是座上二皇子,從嘉殿下。」見祖父發話,宋承憲自然不敢怠慢,恭敬的說道。

此言一出,在座的目光便立刻看向了坐與李璟右側的李從嘉,目光中有欣賞,有驚奇,甚至還有一些了然之意。此詞固是絕妙不假,可卻是在清風樓所做,在座這些人誰沒去過?不過以皇子之尊上青樓的,李從嘉也算獨一份了,怪不得傳言這個二皇子風流。他不留名是怕被皇上知道責罰與他,哪有你宋承憲想的這麼高尚!李煜後來雖被稱為千古詞帝,可如今卻是年少,聲名不顯。

「此詞竟然是他所做!未料他還竟有這等才情。」周娥皇聞言卻是又驚又喜,也听得更為仔細,要看李從嘉如何應答。

「失敬失敬。」李從嘉很想如此說,可在近百道目光的注視之下他也只能微笑報之,心中將這宋承憲反反復復的也不知罵了多少遍。要是真的李從嘉自然不怕,還能大出風頭,可現在的自己在這方面就是個冒牌貨,後世是背過不少,可是不應景啊。

這個場合,難道來個大江東去,江在哪兒?壯志饑餐、笑談渴飲,那更是扯淡,如此怎生是好?也虧得他後世歷練的多,眾目睽睽之下還能不動聲色,可卻不知他的微笑正被人看做是默認,不言不語更是胸有成竹,卻不知我們的李皇子此時已是如坐針氈!

「呃,此正乃兒臣之作,宋公子之言太過,兒臣不敢當!」再見父皇的目光看向自己,李從嘉知道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了。

要說在座還有人不驚奇,除了幾個當事人之外便只有李璟與鍾皇後了,他們倒是知道這個兒子頗有些才情,不過李璟雖然沒有去過清風樓,可也聞名已久,目光中除了疑問更隱藏著責備之意。但是這個場合他也只能憋在心里,對于詞曲之道,李璟也能稱得上專家,心中對這首鵲橋仙倒也頗為贊賞,只是想不到是李從嘉所做罷了。

「既如此,那從嘉便以七夕為題,做上一首佳句,也當助各位愛卿的酒興!」李璟笑道,他也想看看這個兒子在如此場合下的表現。

「兒臣遵命!」李從嘉硬著頭皮答應一聲,便起身踱至場間空地,若有所思,這即興做詞當然要費時思考,眾人也不以為怪。

這一番踱步李從嘉可謂是搜盡枯腸,自己後世雖對古文學頗為喜好,可多是那些慷慨激昂之作,似此等吟風誦月的他還真不知道多少,便是李煜的詞作他也只知道那一首虞美人罷了,實在不行反正現在明月高掛,就拿蘇學士那首水調歌頭來湊數吧,雖然那首寫得是中秋,並非七夕,可以此千古絕唱倒也能瞞的過去。

想到這里,李從嘉心中忽然靈光一現,既然想到蘇軾,怎生忘記此人,當時他可是與蘇軾並稱于世的,號稱有水井處,便有柳詞,當年柳永辭別東京之時,數百名妓沿河相送,蔚為奇觀!這樣的人物雖說其詞的風格婉約不被他所喜,可總還會上兩首,想到這里,李從嘉忽然轉過身來,此時面上愁容盡去,信心十足,高聲吟道︰

「青和殿。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 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西廊女,抬粉面、雲鬟相亞。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此正是柳永吟詠七夕的二郎神,李從嘉略微將首部和中間做了一些改動,使其更為應景。

「好,此詞妙手天成,應情應景,其中尚有明皇玉環之典,正顯皇家風範,如此好詞,卻是大助酒興,二皇子才思敏捷,卓爾不凡,在下敬佩。」沉靜片刻後韓熙載第一個出言叫好,他可是大唐有名的文士,隱為眾人之首,如此一帶頭,眾人本就覺得此詞精妙,作詞的人又是二皇子,一時之間各自出言,贊詞如潮,就連李璟也是滿意!

李從嘉依舊淡淡微笑謙遜,這個結果在意料之中,否則柳永哪里能有如此大的名頭?倒是韓熙載所說的明皇玉環之典他卻是一片茫然,想來應是唐明皇與楊玉懷,可哪句是說他們的?後世他只是背誦而已,並不深究,對這些典故倒是不知,同時也暗自後怕,虧了這個典故是唐朝的,要是換了宋朝的在座肯定听不懂!

他不知這些典故,周娥皇可是清清楚楚,心中更是贊賞李從嘉的才情,尤其是那句「運巧思穿針,西廊女」豈不正是說得自己,後面的「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回廊影下」正是說唐明皇與楊玉懷的定情,難道是有所暗示,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如此佳作已經不凡,偏生還能隱有所指,周娥皇雖是自負才具也自嘆不如,豈知這一切不過是巧合罷了,李皇子背上冷汗還在了,哪里顧得上這個?

「父皇,兒臣今日生辰,故各位大人贊賞有加,若論才具,宋公子方是翹楚,這賞賜之物原該是宋公子的。」李從嘉朗聲言道,眾人也是暗中稱贊,看來宋承憲說的不錯,二皇子卻是不貪虛名,李璟聞言更是欣慰,當下允可李從嘉的提議。

殊不知他們也把這個皇子看得太高了,剛才吟罷,宋承憲一直閉目沉思,似在體會其中深意,剛才方始睜開眼來,李從嘉一見他要出言,急忙堵住,他生怕宋公子說出什麼再來一個之言,到那時他可就是無語問天了!宋承憲還沒說話,皇上金口已開,卻是不便言語了,只得受了賞賜,可目光卻是看向李從嘉,一臉敬佩之色。

李從嘉被他看得心中發毛,暗道老子可沒那個愛好,他卻不知今日宋承憲此舉也算間接幫了他的忙,使得李弘冀和宋齊丘更加堅定了對他的認識,也讓李從嘉後來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