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十九章 喀什事件

浩罕國是中亞的封建國家,在奧馬爾汗和馬達里汗穆罕默德•阿里的統治下,汗國進入鼎盛時期。它的疆域西北臨咸海,包括錫爾河下游附近的哈薩克草原;東北擴展到巴爾喀什湖以南中國地區;南達喀拉提錦等山區領地。馬達里汗多次侵犯中國喀什噶爾地區,竭力支持該地和卓後裔進行叛亂活動,企圖入侵中國領土。自從十幾年前這個國家在君主的治理下漸漸強盛,強大之後的浩罕國開始想要擺月兌清朝屬國的地位,接著積極支持大小和卓的後裔在新疆地區搗亂。雖然祁楓掌控新疆之後,打敗了俄國人和迅速鎮壓了霍齊在南疆的叛亂,霍齊逃到浩罕國內開始游說上層權貴,說清國憑借人數優勢打敗了俄國人,但這並代表清國就已經強盛起來,霍齊一系列的行動讓這些從來沒有實際調查的浩罕國上層認為清朝正在漸漸衰落,真的以為清國就是憑借著人多才打敗了俄國,因此當得到祁楓去了北京的消息之後,浩罕國主開始指示邊境的軍隊向清國邊境駐軍挑釁。浩罕國與清朝邊境喀什城是兩國的通商城市,浩罕國最有名的安集延人每年都在這里進行棉花的交易,所以喀什城中存了大批棉花,而這些棉花如今成了兩國開戰的導火索。

烏什德是浩罕與清國邊境駐軍的一個千戶長,是一個希望浩罕國擴張的軍人,當浩罕強盛時,上層人物心中的野心也開始膨脹,這種擴張的心理從上向下面的軍隊漫延,一次行動都開始以此為目標,從支持大小和卓後裔從清國內部挑起事端到如今想直接發動戰爭奪取清國領土,他們的想法很快就體現在了行動上,烏什德接到浩罕城的指示,讓他趁新疆的伊犁將軍不在時在邊境挑起沖突,到時浩罕就可以用邊境動亂的名義名正言順地向邊境出兵。

烏什德開始計劃怎麼樣才能挑起沖突,直接讓士兵搶掠清國邊境城市?倒是一個好主意,不過如果自己首先出兵,一定會讓浩罕失去道義上的制高點,而且自從霍齊逃到浩罕以後,清國在邊境地區增加了不少駐軍,雖然是一般的綠營士兵,但是近萬人的數量還是讓浩罕邊境駐軍擔心首先進攻清國會讓清國駐軍擊敗,如果讓那些權貴失去擴張的信心就不好了,所以烏什德決定讓自己這邊的事先吃佔虧,倒時自己這邊以保護國家的商人為名國內大軍調來之後一起出兵,一切都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嘛。喀什城里安集延商人大批的棉花進入了烏什德的視線,如果這些棉花被毀掉或者一把火燒掉了,借口就出現了,雖然會讓浩罕商人遭受嚴重損失,不過等打敗清國後可以獲得大批的賠款,這些銀子足以補償商人的損失了。

而他沒有想到的是祁楓如今也在找借口收拾掉浩罕這個國家,這樣的話自己控制的範圍擴大不少,而且可以繞過青藏高原西北大軍直接進入印度大陸,印度洋的出海口輕易就可以得到了。祁楓一直為後世國家被包圍而憤憤不平,所以他要改變,如今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處在種族的混亂之中,過五年就會陷入長達五年的內戰,自己到時海軍已經訓練成了,將美國西海岸殖民了也未嘗不可,但是此時英國正在與俄國進行戰爭,這場持續三年多的戰爭雙方死傷數十萬,俄國失去歐洲霸主的地位,英法兩國為了軍費問題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雙方都損失很大,如果不是清朝內部戰爭沒有平定,那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可能不是那樣。因此這時不擴張更待何時呀,就是不能一次拿到印度洋的出海口也要在英國的喉嚨上插一根刺,在對清戰爭時不能用盡全力,海軍在東海上抵抗英國海軍,中華崛起的時代就要來臨了,征服世界的第一步完成這一路上祁楓想了很多,對于以後的計劃進行了整理,拿到一些軍事要地是第一步,俄國會在幾年內被自己打敗,接著就要看海軍的作為了,海權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數一部分,陸上沒有敵人之後,挑戰英國、法國的海上霸權是必須的。

情報處傳來的消息,清朝與浩罕的通商城市喀什城內安集延商人存下的棉花有近十萬擔,祁楓打算在這上面做做文章,燒掉?太浪費了,這麼多棉花可以做多少衣服呀,所以祁楓打算派出飛艇將這些棉花偷運回來,丟失了那麼多棉花浩罕國一定會來興師問罪,戰爭的借口就有了。雖然祁楓還在回伊犁的路上,但是他的命令通過電報很快就被發了出去。

1854年6月5日深夜,接到伊犁命令的六個大隊三百艘飛艇運載三千名國防軍士兵降落在喀什城外,國防軍手中拿著伊犁簽發的關防命令進入喀什城內,守城的軍隊在勃顏承看了命令說放行之後再也沒有仔細發問,眼楮看著這些國防軍迅速跑到浩罕商人的聚集地,一身土匪服裝的國防軍將安集延商人盡數打暈後,迅速打開棉花倉庫門,一擔擔雪白的棉花被運出城搬上飛艇,兩個多小時後所有的倉庫被搬空,並順便將這些商人家里的積蓄一並搬走了,在城外放了一陣槍之後,三千名國防軍進入城外的山里,準備在浩罕軍隊進攻時第一時間抵抗,並做為第一批攻進浩罕國內的部隊。

這次棉花失蹤事件被稱為「喀什事件」,這批棉花到底被誰運走了一直沒有答案,當時守城的清軍很快被調到與俄國的交界處駐守,隨著浩罕國被清朝吞並,第二次與俄國的戰爭爆發,這些士兵有的為國戰死,有的退出部隊,但是沒有一個人將這些事說出來,南昌且這些事情也沒有人調查了,一百年後才有小道消息流傳出來,說是被當時的伊犁將軍用飛艇運走了,無數的磚家們紛紛猜測到底是不是真的,最後說是當年一個退役士兵留下來的手本只言片語記錄了這件事,說這是祁楓吞並浩罕的借口,但是很快被國內的民眾用口水淹沒了,誰也不能污蔑他們心中的偉大領袖。

第二天等浩罕國安集延商人醒來時,發現自己的積蓄一夜之間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立刻向喀什的清國衙門報案,並向自己國家駐喀什的辦事處官員報告,讓他們向清國進行交涉,要求自己的損失必須得到補償。烏什德听到這個消息以後大吃一驚,自己還沒有動手怎麼就出事了,不過這是一個絕佳的出兵借口,烏什德向喀什衙門提出最嚴重的抗議,讓清國賠償浩罕商人的全部損失,並將邊境駐軍人數減半,以後浩罕商人在喀什的安全必須得到保證,將喀什的官員嚴辦,否則浩罕就要出兵為商人提供保護。喀什城辦事大臣勃顏承得到伊犁的指示,拒絕了浩罕的要求,說棉花是被土匪搶走的,自己會向上面申請派人捉拿土匪,但是不會賠償這些商人的損失,請這些商人以後自己小心。烏什德沒有說話,離開了喀什城,接著發出命令,所有浩罕人在三天之內離開喀什,對于清國的態度浩罕國將出兵為商人的利益提供保護。接著剛剛回到伊犁的祁楓向浩罕發出警告,這次突發事件,清國表示謙意,但是不會賠償浩罕損失,伊犁會派出軍隊捉拿這些膽大妄為的土匪,但是浩罕不能以此為借口向新疆軍隊做出任何挑釁行為,否則會受到堅絕反擊。

6月12日,烏什德向浩罕通報了結果,胡德亞爾汗立刻決定派出大軍越過國境線向清國邊境城市進攻,並命令司令卡希卡一定要擊敗清軍,佔領整個南疆地區,甚至都已經將南疆地區命為東浩罕省的名字想好了。進入山里的三千國防軍很快在邊境線上與浩罕大軍展開激戰,祁楓在路上發出命令︰新組建的7師、8師、9師、10師四個師十二萬多軍隊向邊境開進,並命令那忻做為對浩罕戰爭的全權處理大臣,只有一個要求,浩罕國以後將做為新疆帕米爾州存在!那忻第一次得到這麼大的權力,可以說是滅國之戰,這是無上的榮耀,那忻高興地和十余萬軍隊出發了。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帕米爾高原早在中國漢代就以「蔥嶺」相稱,因多野蔥或山崖蔥翠而得名。帕米爾高原實際上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幾組山脈和山脈之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在這種地形下大部隊很難展開,所以祁楓調到邊境的部隊多為山地牧民組成的。

得到清國用軍隊作為回應的浩罕國很快將除了防備俄國的軍隊調往東面,因為浩罕國內多草原,軍隊以騎兵居多,而且哈薩克草原上有足夠的空間供這些騎兵馳騁,這次因為沒有估計到清國能迅速反應,失誤地將大批浩罕騎兵調進了帕米爾高原山地,這些騎兵從高山之間狹窄地山谷穿過,進入清國境內,大戰開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