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章平荊州

群雄環飼,曹軍顯露頹勢。眾文武議論紛紛,多有人勸曹操退到黃河以北,待中原亂起,再回師帝都,曹操猶豫不決。

軍師賈詡諫道︰「主公憂,孫、李結盟,劉、馬互通,雖致危局,卻並非沒有破解之道。」曹操大喜,執其手道︰「還請文和教我。」賈詡拈須道︰「唯一可用之處,就是劉備和李勛不合。劉備與主公爭戰許久,不可能有緩和余地,只有李勛,可為主公助力。」

賈詡微一停頓,見曹操似有所思,又道︰「主公只需派一善辯之士,赴荊州說服李勛,聯合攻伐劉、馬。劉備與李勛有仇,馬騰也曾進攻陽平關,與李勛交惡,此行必定成功。到時有李勛牽制西北,我軍正可收復徐州。若其滅了馬騰,則天下三分,李氏獨大,我軍又可聯盟東吳,分食荊益;若其與馬騰兩敗俱傷,我軍更可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擊掌笑道︰「文和真乃吾之及時雨,此計大妙,若能功成,文和當記首功。」遂命董昭出使襄陽,董昭欣然前往。董昭,字公仁,山東定陶人,先後跟隨袁紹、張揚等人,多有見識,能識大體,為曹操手下「謀主」之一。

至襄陽,董昭言明來意,李勛借口從長計議,安排其到館驛休息。龐統笑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麼多年,成了眾矢之的,如今卻想禍水東引,端的是好計謀。」李勛點頭道︰「曹操手下能人無數,能想出如此妙計也不奇怪,只是我們該如何應對?」龐統略一沉思,捻須道︰「結盟之事,可以為之。但如今許昌、洛陽面臨劉備、馬騰威脅,與其結盟就要出兵解圍,我們怎能無償相助?再說萬一日後他反咬我們一口,豈不遺憾?」

李勛眉頭一挑,計上心來,言道如此如此,龐統拜服。次日見了董昭,李勛即以親筆書信為約,稱願與曹軍盡釋前嫌,結盟互守。董昭大喜,攜書信歸。李勛遂命新野黃忠頻頻出動,作勢欲撲宛城。

宛城劉備,集合各處敗兵,足有兵甲七萬。新野城雖小,卻也有兵八萬余,更兼襄陽六七萬大軍可以隨時補充,江夏五萬水軍守望,非數十萬大軍不得下。得知曹、李聯盟,劉備惴惴不安,諸葛亮勸道︰「我觀李勛雖作勢欲奪宛城,卻並無戰意。宛城地勢險要,守兵足備,李勛必定不會拼死來攻。反而是馬騰佔據長安以來,整軍已畢,隨時可能出潼關,取洛陽。到時曹軍雲集洛陽,許都空虛,我軍可出其不意,奪取許昌。」劉備甚喜,命關、張、趙等人加緊操練士兵,準備大戰。

各處如是,雖然暫時沒大戰事,卻處處備戰,好似數只猛獸對峙,都要等到力量積蓄完畢,才開始廝殺。李勛忙于安排各路駐軍,尤其是與揚州接壤之地,經歷一路風雨,李勛再不會將後背交給別人。然而就在此時,江東來使報喪,東吳大都督,魯肅病逝。

李勛等人卻毫不意外。魯肅出使永安之時,已經拖著病體,又在大都督任上總理軍政,日夜操勞。李勛嘆道︰「魯子敬忠厚溫良,世上又少一個賢人。」龐統接道︰「逝者已矣,主公且看派誰前去吊唁?」李勛詫異道︰「自然我親自前去。」眾文武大驚,紛紛勸止。

法正道︰「主公身系兩州百萬百姓安危,豈可身入險地?雖然魯肅在柴桑發喪,但也是吳軍重圍之中,主公遣一得力能臣前往,已足矣。」李勛堅持道︰「我意已決,諸位不必再勸。」眾人無奈,目視龐統。

龐統笑道︰「事者,勢也。如今東吳在徐州站至正酣,哪敢在後方再起戰事?若真敢行小人之事,則我荊州數十萬大軍不日便至。孫權乃明事理之君,豈會自掘墳墓?」李勛哈哈大笑︰「還是先生知我。此行只需扁舟一只,文長隨行即可。諸位且在襄陽依計行事,待我從柴桑回來,為諸位慶功!」

次日平明,李勛素衣登舟,出漢津港,徑直前往柴桑。柴桑主將呂蒙听聞李勛獨自前來,心下一驚,復又明了,不禁暗暗佩服李勛氣度。李勛見過柴桑諸將,前往魯肅靈前拜祭。煙霧繚繞,哀聲切切,滿城皆縞素,足見哀榮。

李勛見呂蒙身後諸將之中,一文弱青年身著輕甲,劍眉星目,風采不與眾人同,便問道︰「閣下可是陸遜陸伯言?」那輕甲青年面色無波,抱拳道︰「在下正是陸遜。」呂蒙奇道︰「漢中王只在數年前來過江東一次,怎會認識伯言?」李勛大有深意的笑道︰「東吳地靈人杰,人才輩出,本王對伯言聞名久矣。」

眾人奇之,唯有陸遜面不改色。李勛又嘆道︰「想當年與公瑾、子敬游覽鄱陽湖,何等意氣風發,可惜天妒英才。」呂蒙道︰「逝者已矣,能得漢中王如此看重,兩位都督泉下有知,足以安心了。」李勛悵然若失,祭禮已畢,自去館中休息。

晚宴上,東吳諸將議論紛紛,隱約可听到「洛陽」、「馬騰」等字眼。李勛心下了然,大戰已起,戰火四射,想必黃忠等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吧。

呂蒙道︰「自黃巾之亂後,西涼鐵騎再入潼關,不知漢中王對此戰有何看法?」眾人皆凝神傾听,李勛笑道︰「諸位都是沙場老將,自然明曉,西涼軍勢大,洛陽雖未舊都,但屢經磨難,早已不復當初雄壯。想必不日即會有消息傳來,曹操忙于應付,正利于吳王在徐州攻伐。」

眾人紛紛稱是,李勛又道︰「大戰將起,勢必影響到豫州、荊州,明日本王便回襄陽,感謝諸位款待。他日若到荊州,本王必定掃榻以待。」

一夜無話,次日清晨,李勛便攜魏延駕舟歸去。至荊州地界,一路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絲毫看不到大戰對荊州的影響。李勛沿途游山玩水,拜訪名勝古跡,樂不自勝。魏延疑道︰「前往戰事正緊,主公何故如此有閑情逸致?」李勛站在一塊巨石上,展臂道︰「我們的領地會越來越大,需要很多能夠獨鎮一方的大將。但大將不是帶出來的,而要他自己去磨練。如果我事事親為,你們哪來的鍛煉機會?」

魏延恍然,卻又想到什麼,欲言又止。李勛笑道︰「我知道文長心意,為將者誰不想攻城略地,創下赫赫戰功。放心,馬上就會有你的機會,就怕你不想干。」魏延大喜,拜道︰「多謝主公!」李勛將其扶起,挑眉道︰「是到讓天下知道文長勇武的時候了,我們回襄陽吧,想必捷報已到了。」

亟到襄陽,龐統出迎,臉上笑意盎然,李勛知道大勢已定,心下頓安。果然,龐統道︰「恭喜主公,宛城、許昌皆已舀下,洛陽落入馬騰手中,劉備入主汝南。」

原來,馬騰大軍出潼關,洛陽告急,許昌、陳留等地紛紛抽調兵力救援。許昌援兵在潁川被諸葛亮所破,劉備趁勢大舉進攻許昌。嚴顏、孟達出新野,直擊宛城。劉備壯士斷腕,棄了宛城,攻下許都,夏侯淵裹挾獻帝逃往陳留。嚴顏出宛城,自潁川攻許昌,黃忠出新野,與江夏徐盛合兵經博望,與嚴顏合圍許昌。劉備兵力不支,在諸葛亮建議下又棄了許昌,轉攻汝南。

至此,荊州全境平定。曹操攜獻帝退守濮陽,夏侯淵守洛陽之北的上黨,夏侯惇繼續鎮守陳留。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