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二章奪取漢中

漢中張魯,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天師道教祖張陵之孫,第三代天師,在漢中自稱「師君」,官拜漢寧太守。漢末動亂,唯漢中安定,不少中原人逃往漢中,使漢中日漸繁榮。更有陽平關扼守門戶,雍涼之兵不得入。與梓潼之間為狹長蜀道,葭萌關、劍閣依次其中。而張魯此人據險地自守,漢中之民敬之若神明,曹操稱之為「守戶之犬」。

李勛令黃忠、魏延為先鋒,出劍閣,一路鋪就棧道,大軍前軍緩慢,數日方至葭萌關下。張魯有謀士閻圃,多有奇謀,見蜀兵至,提議大將楊任、楊昂同往葭萌關鎮守,張魯納之。

黃忠、魏延到關下,安陣求戰,楊昂出擊,魏延道︰「老將軍屢立戰功,也該讓讓魏某了。」黃忠允其出戰。魏延大刀拍馬,奮力沖出,楊昂躲避不及,被魏延一刀劈在頸上,大好頭顱順力直滾進本陣。漢中兵大懼,黃忠趁勢擊鼓,蜀兵一擁而上,摧枯拉朽般沖毀漢中兵軍陣,楊任于關上忙鳴金收兵,逃回關內之兵所剩無幾。

魏延大笑道︰「且記住本將軍名號,安南將軍魏延是也!」葭萌關上一片死寂。

隨後李勛率大軍趕到,立刻組裝井欄,推到關下與楊任對射。蜀兵久經戰陣,又有黃忠、魏延教,箭如飛蝗,直壓得葭萌關上反擊不得。龐統將旗一甩,數十架雲梯轉眼間搭上關頭,魏延、嚴顏帶頭爬上,眾軍從之,葭萌關片刻即下。

收拾戰果,卻獨不見了楊任。原來楊任見事不可為,早已帶著親隨溜下城頭,逃回漢中去了。黃忠笑道︰「張魯手下無強將,漢中兵皆如土雞瓦狗。」眾將聞言大笑。

李勛在葭萌關稍事停留,命孟達帶數千士卒守關,大軍盡皆發往漢中。閻圃對張魯說道︰「主公,蜀兵來勢洶洶,漢中雖有巨城堅牆,卻孤立無援,難以久敵。如今只能降了李勛,或是往天水、長安求救。後者雖能解一時之渴,卻無異于引狼入室,還望主公早作決斷。」

張魯不悅道︰「我漢中數代經營,更有信眾無數,民心所向,難道就不能抵抗區區一個李勛嗎?」閻圃低頭不語,張魯即命逃回的楊任繼續擔任主將,率兵守城。

漢中百姓皆從天師道,以張魯為天人,不用去鼓動,自發送米送糧,更有拋家棄室從軍者無數。張魯見了,對閻圃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漢中民心可用,正是剿滅李賊,進師益州的大好時機,軍師且看我漢中雄師破敵。」閻圃拱手沉默。

須臾間李勛大軍到漢中城下,戰陣森嚴,氣勢如虹。魏延撥馬至城門一箭之地,揚鞭指城頭喝道︰「棄關逃將,還敢拒我大軍,不怕破城後性命不保嗎?」楊任臉色發白,口不能言。城上守軍紛紛亂箭射出,魏延輕松轉回陣中。

龐統笑道︰「一群烏合之眾,將不能領兵,兵不知兵事,愚夫愚婦輕信張魯‘鬼道’,須刀劍加身,方能自省。」李勛雙目一閃,繼而喜道︰「張魯既然以‘鬼道’御民,我即可以‘鬼道’破之,也省得取城之後難以收服民心。」隨即一一布置妥當。

嚴顏受命攻城,仍先以井欄與城頭互射,但漢中城高,蜀兵佔不得絲毫便宜。這時一陣微風吹過,蜀兵紛紛倒地不支,嚴顏大驚,忙鳴金收兵。漢中兵見了,皆歡聲大呼︰「天師神技!」張魯聞言驚愕,卻只能故作胸有城府狀,漢中兵更深信不疑,以為張魯施法退敵。

李勛大軍不再攻上,安營自守。守軍口口相傳,最後流言變成「天師一手指天,立刻降下神兵無數,蜀兵潰不成軍,蜀將嚇得哭爹叫娘,李勛無奈,正在準備撤軍」。

是夜,嚴顏率數百善攀爬兵丁,攜帶繩索火器,迂回從梓潼白水郡,經陰平小道,潛至漢中城左。此段城牆不在攻城前線,守軍怠憊,嚴顏趁機悄無聲息的攀上城頭,隱入城中。

張魯正在府中安睡,忽然喊殺聲四起。張魯驚醒,忙問侍者道︰「外面何事吵鬧?」侍者戰戰兢兢的回道︰「稟天師,蜀兵攻入城中了。」張魯一驚,又大怒道︰「胡說!我漢中豈是瞬息可攻下的?」這時閻圃急步入內報曰︰「主公,蜀兵入城了!」張魯驚起︰「李勛如何進來的?」閻圃急聲道︰「蜀兵潛入城中,四處放火,流言道主公擅使陰兵,引來天火罰之。城中百姓亂作一團,黃忠趁機奪了城門,正往天師府殺來!」

張魯跌坐在床,哆哆嗦嗦的說道︰「這可……這可如何是好?」閻圃上前道︰「請主公趕快換了百姓衣衫,逃去陽平關吧。」張魯忙揮手道︰「不行不行,我天師道信眾都在漢中,出了此地,天師道豈不毀于一旦?」閻圃還待再勸,喊殺聲已到門外。「 當」一聲,黃忠一腳踹開房門,提刀直入。張魯按床立起,結聲道︰「我數十萬信眾還在漢中,李勛絕不敢殺我!」

黃忠冷笑一聲︰「張魯妖言惑眾,吾代天殺之!」手起刀落,天師法冠劈作兩半,鮮血濺了閻圃一身。閻圃垂手呆立,不敢或動。黃忠卻拱手一禮,對閻圃道︰「我家主公有命,請先生助我平亂,事後定厚待之。」閻圃緩過神來,忙道︰「好說好說。」隨即隨黃忠四處招降尚自抵抗的漢中將領。

一夜混戰,平明方休。李勛入主天師府,命魏延、嚴顏繼續追捕逃兵,又命閻圃隨黃忠前去陽平關招降張衛。這張衛是張魯之弟,為天師道副教主,無勇無謀,被張魯所信任,故而派他守陽平關,以防天水、長安。張衛聞听漢中已沒,不及黃忠到,早早率軍棄了刀兵,在關下坐等投降。黃忠無語,收編降兵,自守陽平關。

漢中舀下,李勛稍作停留,欲出兵長安,與孫權、劉備等人齊攻曹操。龐統勸道︰「若攻長安,馬騰韓遂趁機奪了陽平關,我大軍必陷進退兩難之地。而且長安為西漢舊都,天下雄城,扼守東西門戶,曹操必定陳以雄兵。如今我軍新取益州,正應休兵養民,安撫民心。更有南蠻之患不得不除,昔日曹操南征,先平烏桓,正是為了穩定後方。待益州平定,南蠻降服,主公自可集荊、益兩州之力,揮師出陽平關,或征馬騰,或伐曹操,此為上策也。」

李勛以為然,遂罷兵,在漢中整理軍政,謀劃平蠻之事。而遠在揚州,孫權與周瑜終于攻下笀春,陳兵于彼,虎視徐州。劉備取了宛城,牽制許昌、洛陽,天下暫時歸于平靜。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