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一章進軍益州

永安,即為白帝城,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時,手下大將公孫述割據四川,欲圖自立。公孫述到瞿塘峽口時,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便擴修城堡,屯兵防守。又虛言城內有白鶴井,井口長冒白霧,形如蛟龍,直沖九霄,名為「白龍出井」,為其日後登基成龍的吉兆。于是公孫述自名「白帝」,城為白帝城,山為白帝山。古時地形如果三面環山,一面開口,有四塞之固,便稱之為「安」,比如長安。永安為整個益州門戶,一直是劉璋防守的重點。

李勛發書天下,稱劉璋之罪,一為割據一方,不尊朝廷;一為暗助曹操,意圖荊州;一為昏聵無能,放任南蠻劫掠。此三大罪狀,為李勛討伐之據。永安守將孟達得知,立刻向成都求救。張松對李勛道︰「在下與法孝直為友,孟達為孝直同郡好友,若在下前去勸降,必能功成。」李勛大喜,派張松執使書快馬先行,大軍隨後就到。

張松來到永安城下,叫開城門,孟達見只是張松一人,便迎進城來。張松先言道︰「江陵兵將至,子敬如何御敵?」孟達皺眉道︰「永安兵少,我已向成都求救。」張松又道︰「李勛大軍七萬,取永安如探囊取物,成都救兵尚遠,子敬可有自保之策?」孟達搖頭不語,張松方道︰「我與孝直早已獻西蜀地形圖于李勛,益州易主只在旦夕,子敬何不隨我等降了李勛?」孟達大驚,遂道︰「如此勢不可擋,只有降了。」張松甚喜,同孟達大開城門,孟達親奉印綬,徑往李勛軍前。

李勛見張松馬到功成,喜不自禁,命李嚴守永安,大軍稍作整頓,穿過永安。隨即兵分三路,左路由魏延領兵兩萬,孟達輔之,出臨江,直取江州;右路由黃忠領兵兩萬,張松輔之,直撲梓潼;中路李勛親自領兵三萬,龐統、刑道榮隨軍,經廣漢,攻打涪水關。涪水關又名「江油關」,乃是成都門戶。

劉璋得了軍報,驚慌不已,急招眾文武商議,軍議校尉法正道︰「如今李勛兵勢大,永安已失,不如降之。」主簿黃權厲聲道︰「未戰先怯,非大丈夫所為也!李勛兵分三路,正給了我等可趁之機。涪水關險峻,有大將張任鎮守足矣,江州有老將嚴顏,必可有驚無險,梓潼有龐羲經營多年,屢退漢中張魯兵,亦可無憂。主公可遣兵分攻魏延、黃忠後路,李勛見事不可為,必會退去。」

劉璋大喜,命吳班、劉听從黃權調遣,分兵攻打魏延、黃忠。法正連夜喬裝出城,繞道奔赴李勛廣漢大營,李勛聞之,急忙披衣相見。法正備言成都虛實,請李勛早作準備。軍師龐統疑惑道︰「我三萬大軍兵臨城下,劉璋安敢分兵?」法正急道︰「此乃主簿黃權之計,正可出其不意,解江州、梓潼之危。在下與張松同謀獻西蜀地形圖,定不會欺詐諸位。」

李勛信然道︰「孝直乃明理之士,可信之。」龐統道︰「如今該分兵救援左右兩路,還是繼續攻打涪水關?」李勛笑道︰「何不來個將計就計?」龐統恍然,隨即人餃枚,馬摘鈴,趁夜色撤出大營,營中旗幟樹立依舊。李勛與法正繞道涪水關南,龐統與刑道榮繞道綿竹,兩下直奔成都。同時傳令魏延、黃忠,教棄攻兩城,返身埋伏吳班、劉兩軍。

張任在涪水關上見對面大營旌旗依舊,卻悄無聲息,不來攻關,以為李勛詐他出關,遂命人嚴把關門不出。

李勛軍伏于道旁,待吳班軍急行而過,方才順其來路奔赴成都。吳班軍馬不停蹄,將到江陽,忽然兩旁殺出伏兵無數,一員大將仗刀在前,直沖中軍。蜀兵潰不成軍,四散奔逃。吳班死命向前突圍,那大將大喝一聲︰「鼠輩休走,義陽魏延來也!」策馬迎上,吳班不及還擊,被魏延一刀斬于馬下。

另一路劉軍遭遇雷同,被黃忠伏兵殺了大半,主將劉也被黃忠一箭射死。兩路人馬功成後復又圍攻江州、梓潼兩城,防其救援成都。

李勛南路軍勢如破竹,直撲成都城下,涪水關張任接成都急報,方知中了空城計,連忙揮師救援。刑道榮依軍師龐統之計,伏兵成都與涪水關之間,大敗張任,張任攜敗軍退入成都。李勛與龐統合兵圍城,卻圍而不攻。

劉璋得知諸路人馬盡皆兵敗,惶惶不可終日,黃權嘆道︰「法孝直叛露軍機,此時再無可用之兵,回天無力矣。」劉璋痛哭流涕,伏地道︰「璋有負先王所托,喪失基業,如今有何面目到地下去見列為祖宗!」眾人悲戚不已,黃權又勸道︰「如今無計可施,只有降了,若不降,城破之日,必是我等人頭落地之時。」劉璋無奈,去其發冠,率眾人開城投降。

李勛親自一一扶起眾人,謂劉璋道︰「劉公為闔城百姓計,放棄高位,實在令人敬佩,勛定保劉公安度晚年。」遂命人發送劉璋全家到零陵。

李勛對成都諸將道︰「如今江州、梓潼兩城尚在圍中,誰願為我勸降之?」許靖道︰「在下願去江州。」李勛允之,張任又出列道︰「末將願往梓潼。」李勛大喜,盡皆封賞。李勛又問道︰「何人是黃權?」黃權出列,伏地道︰「在下便是。」李勛急忙扶起,大笑道︰「公衡有將帥之才,豈能明珠蒙塵,可為成都太守,助我安民。」黃權激動道︰「多謝主公賞識,權敢不肝腦涂地!」

且說江州老將嚴顏,見了許靖,得知劉璋已降,隨即開城降了魏延,江州平定。張任自進梓潼城,立刻與龐羲緊閉四門,擺出死守架勢,黃忠大怒,命士兵日夜攻打不休。李勛怕黃忠兵力不足,征調嚴顏部趕赴梓潼,助黃忠破敵。

這龐羲為劉璋姻親,防守漢中張魯多年,驕功自重,為劉璋所疑,幾欲自立為諸侯,被程畿所制止。如今听聞劉璋已滅,在張任慫恿下據城自立,欲奪回益州。其手下大將雷銅、高沛皆為善戰之士,如今又有張任相助,足以自保。

張任急欲報兵敗被俘之仇,數次請戰,龐羲無奈,撥萬余人馬與他,張任隨即出城與黃忠大戰。誰知黃忠老當益壯,與張任戰了一百回合,不分勝負。張任見久戰無功,復又撤入城中。

隨後李勛遣龐統帶兩萬人馬,嚴顏帶一萬人馬趕到,合兵五萬圍攻梓潼,激戰一日夜而下。是戰高沛、雷銅、龐羲等戰死,張任寧死不降,被黃忠所殺。至此益州大半皆入李勛之手,天下震動。

李勛戰後大賞群臣,自領大司馬爵,位在三公之上,開府成都。文臣封龐統為軍師祭酒,統管軍務;蔣琬為右長史,統理政事,蒯良為左長史、劉巴為從事郎中輔之;黃權為右司馬,法正為左司馬,分管軍務,輔助龐統;潘睿為列曹參軍,掌管府中具體事務;王粲為記室令史,掌表章書記文檄;伊籍為議郎,許靖為中郎,張松為侍郎,董和為郎中。

武將仍舊黃忠為首,封為安北將軍,魏延為安南將軍,刑道榮為征虜將軍,李嚴為鎮軍將軍,士頌為安遠將軍,嚴顏為建威將軍,孟達為建武將軍,鞏志為揚威將軍。

分封已畢,李勛調眾文臣于成都處理政事,鞏志鎮守荊南四郡,李嚴鎮守江陵,士頌鎮守永安,刑道榮守江州,其他黃忠、魏延、嚴顏、孟達等人齊聚梓潼,整軍將攻漢中。時為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