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四章 釣蛄

今天大家一共收獲了將近六斤魚。大一點兒的是細鱗、蝦疙疤魚、鯉魚、鯽魚、鯰魚,一共有六七條。剩下的都是小河魚,柳根魚、沙姑鱸子、泥鰍等,最多的還是白鰾子魚。

小河魚要馬上擠出來,不然就壞了,兩只手掐著魚,大拇指和食指一起使勁,把魚肚子弄破,魚腸子等內髒就擠出來了,在洗一下就可以了。等所有的魚都擠完了,還要用水反復洗幾次。徹底地洗干淨。

挑出比較大的小河魚做醬河魚,剩下的用鹽腌上,曬成魚干,冬天時,用油煎一下,香香脆脆的,味道很好。

醬河魚是大表嫂做的,大表嫂做醬河魚最拿手。小敏幫著燒火,她想學學怎麼做這道菜。

大鐵鍋里放上豆油,油加熱放入少量蔥花,隨即將自家的大醬放入,用鏟刀向一個方向攪一攪,等炸的醬香後,再加入少量水。將河魚放入鍋里,翻炒幾下,再加水,調整水量不超過魚的身體。放少的食鹽,大約五分鐘時間,等湯汁在鍋底出現泡沫向上涌,剛剛過魚身體,再輕輕翻一下。

小敏叫道︰「小心別翻碎了!」,大表嫂顯得很有經驗,「沒事的,翻一下,上面的能更入味,還能防止底下的糊了。好了,可以出鍋了。拿個盤子過來」

河魚盛到盤子里,小敏端到桌子上,邊走邊聞著河魚的香味。

細鱗、蝦疙疤魚、鯉魚、鯽魚、鯰魚,也只是相對小河魚大一點兒而已,六七條加一起也就二斤重,全都用來炖著吃。刮魚鱗,將肚皮割開,掏出內髒魚腮,收拾干淨之後做法和醬小河魚差不多,只是要先用油把魚炸一下。

這些魚是一回來就炖上的,炖的時間長一些。味道好,現在已經好了,魚湯變成女乃白色,盛到一個小盆里,再撒上點香菜。本來還應該放上干紅辣椒的。那樣魚身上紅紅綠綠的,又好吃又好看,可是。為了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口味,沒放辣椒。

兩種魚的味道都很鮮美,李雪峰說︰「這味道簡直太好了,太鮮了。」

孟岩說︰「要說鮮還是蛄豆腐,下午你們去釣點蛄,晚上做蛄豆腐吃。」

接著,孟岩開始抱怨,「現在,蛄也沒有以前多了。以前很容易就能抓到幾百只。你們下午去時間長點,釣夠一頓吃的還是有的。」

小敏想︰現在還能吃到蛄豆腐,再過兩年,就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剛才小敏看到了河里的蛄,但是怕夾到手,沒敢抓。一會兒。釣到蛄,一定要收到玉鐲里一些。

釣蛄是二表姐孟明霞帶著去的,她比李雪峰還小一歲,初中畢業就不念書了,幫著家里干活。和小敏姐妹關系很好。孟明霞以後嫁到市里,和二姐夫一起開出租車,雖然辛苦,但是收入還可以,靠力氣吃飯,生活的還算不錯。

釣蛄很簡單,在樹上掰下一節樹枝,將樹皮扒下來,這樣釣竿和線就全有了。把青蛙或蛇扒掉皮,混在一團麻里綁上一塊手掌大小的石頭,在把石頭系到樹皮上,把石頭放到水里,樹枝放到岸邊,用石頭壓上(防止被水沖走),就可以了。

釣蛄比釣魚簡單,不用隨時看著,蛄前面的大夾抓到亂麻上就下不來了,一個人可以同時看著四五個釣竿,一般十幾分鐘,起一次竿就可以了,每次能收獲510只蛄。如果蛄比較多就得縮短起竿的時間。

小敏用的是小魚當餌,做了三個釣竿,隔十來米放下一個,在等蛄上鉤的時候,大家玩起了打水漂的游戲。

找一塊比較平扁的石片,貼著水面扔向對岸,石片擦水面飛行,踫水面後,再彈起再飛,石片不斷在水面上向前彈跳,直至慣力用盡後沉水。

孟明霞打的最遠,快到河對面,次數也最多,一般有七個,最好的時候能打10個。李小靈和李雪峰打得時好時壞,能並列排第二;小敏就差多了,漂飛出去的距離,和點擊水面的次數都很少,牢牢地第四名。

李越在玉鐲里看得著急,「姐姐,你按我說的做,肯定能打得好。」

「你玩過嗎?」

「那當然了,打水漂是你們人類最古老的游戲,在我沒進玉鐲里的時候就有了。以前我出去的時候,經常找小孩子玩這個游戲,那時候玩具很少,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最願意玩這個!玩的多了我就成了這方面的高手!听我的肯定沒錯。」

「好,你說我听著,要是我打好了,過兩天給你做河魚吃。」

「好啊,姐姐,選材料很重要的,要找那樣比較扁的,剛才的有幾片太厚了。你用拇指和中指捏住石片,食指在後,扔出去的時候用食指拔下,讓其旋轉著扔出。角度應為20度。」

小敏照著試了一下,果然這回打得好多了,一下打出五六個。又打了幾次,能趕上孟明霞了,正玩的過癮,李小靈叫她︰「別玩了,再玩蛄就跑了,給你操撈網。我的起完了,一共快二十只了。」

小敏拿著操撈網來到自己的釣竿前,左手將樹枝拿起,速度要快要穩,在石頭離水的一剎那,右手的操撈網迅速把整個石頭套上,第一竿因為慢了點,有兩只蛄逃走了。把操撈網里的蛄倒進水桶里,蛄在里面亂爬,根本爬不到水桶外面。

小敏現在的反應快多了,但是已經將近二十年沒釣過蛄了,剛開始手還是很生,到了第三竿就好多了,全收到操撈網里了,三個竿小敏一共收獲了15只。

竿子是起完之後在直接下上的,上面的餌因為是包在亂麻里的,並沒有損失。

小敏小心地拿起一只蛄,蛄長得和龍蝦比較相似,身體體暗褐色,鰲和背部表面比較光滑,為冷水棲息生物,雜食性,以食細小微生物、蟲類及鮮苔等顆粒為主食,吃活著的魚蝦,浮游生物,同時也吃著動物、植物腐爛的殘體,對清潔河流,防止那些腐生動植物殘體污染河流,防止河流富營養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敏發現這是一只母蛄,尾巴上包著蛄籽。蛄是個母愛性非常強的節肢動物,不像魚類、蛙類將卵排在河流之中就不管了,雌性蛄尾翼較寬,她們將卵排在尾部,用尾翼包裹住,直至孵化出小蛄在尾部居住,當小蛄能夠**生活時才離開母體。趁著沒人注意到自己,小敏將這只母蛄收到玉鐲里。特意叮囑李越︰「把它放進小河里就別管了,千萬記住,別去抓它小心夾到手。」

李越說︰「沒事的,姐姐,只要是進到玉鐲里的東西都不會傷害我和你。再說了,你忘了,我不怕夾的。」

「是啊,我都忘了,我一直把你當成是普通的小孩子了!要是野獸進去了也不會傷害我嗎?」

「那當然了,就算是老虎進來了,在你面前也是一只乖乖貓。」

小敏到水邊近距離觀察,發現蛄偶爾浮出水面。行走靠尾部反向劃水。行動和頭部方向相反。多數是潛在水下石頭縫隙里,樹根里和水下的洞里。

小敏小心地把手伸到水里,方圓十米之內的小蛄就被收到玉鐲里了,因為釣蛄釣的都是大蛄,所以小敏的動作沒有影響到大家。

釣了一會兒,孟明霞提議換個地方,「走到前面去,總在一個地方,時間長了,釣的會少了。」

換到新地方,小敏趁機把小河水放出來一點,周圍的河魚和蛄被吸引過來,小敏把河魚小蛄收到玉鐲里。

這樣大小蛄就多了,起竿變成了不到十分鐘一次,每次的蛄都在十只以上,孟明霞感嘆︰「這回是找對地方了,今天比往常釣的多。」

又釣了一會,孟明霞說︰「我們回去吧!」

「還沒玩夠呢,天還早,再釣一會兒。」

「釣太多了吃不完,就壞了,想吃的話明天再來,新鮮的才好吃。回去還得收拾呢,再晚了今天就吃不上了。」

幾個人滿載而歸,一共釣了好幾百只蛄,小敏很開心,不光是一會就能吃到蛄了,還有今天收集到了蛄、細鱗魚,這兩種動物是在《瀕危或者滅絕的野生動植物》里的,是屬于必須收集的。

回去的路上,小敏特意靠近緊河邊這側,把她周圍的昆蟲收集到玉鐲里,這還是小敏第一次把昆蟲收到玉鐲里,常見的有蚯蚓,蝴蝶,蜻蜓,螞蚱、蟋蟀、蝸牛,

其中蜻蜓就分好多種,大的水蜻蜓,小的紅蜻蜓、黃辣椒、綠蜻蜓等。還有不太常見的昆蟲,短短幾分鐘的路程就收集了幾百種昆蟲。小敏還連著這些昆蟲附近的植物一起收進了玉鐲里。這些昆蟲和植物多是只能在水邊生活的。

還有幾種蛙類也收進去了,有青蛙,林蛙,地基蛤蟆,還有癩蛤蟆等。小敏讓李越把它們放到河邊,限制活動範圍,小敏可不想看到,吃的糧食上突然發現蟲子,或者一只癩蛤蟆跳到腳背上,那樣不嚇死也會惡心死。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