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在回道觀的路上,李秀兒忽然發現自己那似乎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母親,突然對王維感興趣起來,這可真是一個異常突兀的變化……

不過李秀兒只當是王維的那幅畫讓母親有了這樣的變化,所以她繪聲繪色的將自己知道的有關王維的一切信息都毫無保留的告訴了母親,還把小姨針對王維的計劃和盤托出,期間在訴說王維經歷的語氣,顯得驕傲而得意。《》

李仙兒听了這些,臉上一直保持著神秘的微笑,讓人捉模不透,而她對于女兒的乖巧,十分滿意,只是寵溺的模她的腦袋。

這讓李秀兒覺得,母親對她的親昵程度明顯增加,以前母親從來不會耐心諜她說那麼多話,更不會親昵的模她的腦袋了。

李秀兒這時舒舒服服的坐在了母親那溫暖的懷抱中,恍然間差點將母親當作了小姨,不過再三確認了這是那一貫淡漠的母親之後,她只覺得一股久違的幸福感縈繞在她的胸間。

李秀兒現在最感激的人自然是王維,她覺得只是藝術的偉大的力量,征服了母親,將母親從那絕望的邊緣拉了回來。

即便此時在馬車上,那幅畫依舊攤在兩人面前,李仙兒凝視著畫中那位深藍衣衫的少婦,越看越是覺得入迷,她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自己也可以這麼漂亮……若這幅畫作能夠通過歷史的考驗,是不是意味著,她也會名垂青史?

于是,她忽然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這麼大的存在價值,她的美麗,原來還有人可以捕捉到,並將其完美的呈現在這畫卷之上,她更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竟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深閨怨婦」,而不是那人人都無法理解的怪異之人。

既然這樣,她就當一當這「深閨怨婦」又如何,她仿佛找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那位有著天縱之才的畫師王維,也同樣成了她非常感興趣的存在,她想深入的了解這個男人,看看他到底如何用那丹青妙筆,畫出此等深具美感的畫作。

沒錯,在李仙兒眼里,這幅異常真實的畫作,才是真正具有美感的畫,它描繪出了這個世界的真實,而唯有真實,才是真正的美。

這個時候的王維,當然不知道他的一幅畫,會「拯救」一個「失足」少婦,但事實上,李仙兒確實因為這幅畫而獲得了新生,她此時已經不是那位迷茫而絕望的李無上道,而是更加鮮活的李仙兒——一個缺少男人的深閨怨婦,將愛寄托在自己的妹妹與女兒身上。

王維在覺得自己已經將一切都策劃好後,只等韋陟的消息,除此之外,他就安然準備科舉,同時要麼去吳道子那里共研畫技,要麼就虛心向張旭學習書法,而那些該赴的宴也從來不缺,該刷的聲望也不會落下。

一時間,王維王摩詰之名在長安愈發響亮,甚至還有不少長安的商家到王維這里來求詩,這讓王維恍然間覺得,自己仿佛是古代的明星,而這些商家是來請自己代言的……

不過他並沒有迷失在這樣的虛名之中,因為他知道這些名望如果不能轉化為權勢,那真的是如同無垠之水一般,名望永遠沒有權勢讓人心安,有名聲的人或許可以掌握輿論權,但卻不能一言定人生死。

王維所求的,便是那大權在握,掌控一切的感覺,為了這樣的目^H小說

時間就這樣漸漸往前,期間王維還偶然听到一個消息,說是要想在來年的科舉有所建樹,可去拜訪那位影響力很大的玉真公主。

這個消息一出,那些志在科舉的士子們仿佛像是聞到了腥味的魚一般,紛紛通過各種各樣的門路想要去玉真觀拜訪公主殿下,沒有門路的也要去投遞行卷,認為憑借自己的才華能夠打動公主殿下。

在太學之中,這個消息尤為精確,在科舉考試上的一些黑幕被有聲有色的描繪了出來,有正直的士子義憤填膺,覺得這實在是黃,怎麼能懷疑那無比公平的科舉考試?

比如秉性耿直的崔顥,就怒斥傳播這個消息的人,他雖然來年不會參加科舉,但在他的心目中,科舉考試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是改變人命運的考試,是國家選材的標準,怎麼會有那麼多的黑幕?

說有黑幕的人全是陰謀論者,要不然就是無才無德之人,想要憑借關系上位,而不是自己的真才實學。

與崔顥交好的盧象自然是支持自己好友的觀點的,實際上他卻比崔顥更了解一些內幕,但由于他也沒有準備在這幾年進行科舉,因此他就不會太關注這種小道消息,而且他的心氣也很高,才不會向那些權貴低頭。

在王維、韋陟、崔顥、盧象四人之中,除了王維之外,其余三人都還是典型的年輕人的脾性,滿懷著一腔熱血,是非常純淨非常理想的文人。

只有王維能夠能屈能伸,然而他在這次的流言之中,卻也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固執,他對這個消息嗤之以鼻,毫不理會這樣的傳言。

韋陟三人已經知道王維準備來年就參加科舉,見到友人的品性如此高潔,不走歪門邪道,王維那高大的形象又讓韋陟三人佩服不已,在一起聚會時,紛紛祝福王維在下一年必然進士及第。

畢竟王維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首先他的才華足以使得他穩穩的通過省試,然後是他的名聲已經名揚長安,由于是不糊名的考試,那些審卷子的官員定然听過王維的名聲,對于這種名氣大的考生,肯定會非常寬松。

王維唯一缺陷便是他的人脈,若是有才華有名聲再加上有大佬的推薦信後,那就是必然高中的節奏……

而這個時候「拜訪玉真公主能夠獲得推薦」的消息恰好傳出,實在是太過湊巧了,好像是王維瞌睡正缺個枕頭人家就送了過來,以王維那小心謹慎的性子,他是不會輕易上鉤的。

所以他在友人面前能夠表現出一番高潔正直的品性,不會為了科舉而走什麼歪門邪道,這使得王維愈發得到了友人們的敬重。

實際上王維一听到「玉真公主」這四個字,就下意識的警覺起來,且不管那個無比清晰的噩夢是不是真實,在不少太學士子都知道走玉真公主的門路有希望通過省試的情況下,若王維真的拜訪了玉真公主,甚至還傳出玉真公主十分欣賞王維的這個消息。

可以想象的是,王維必然成為眾矢之的,或許這個時候攝于王維的名聲,別人也不會說什麼,誰讓王維的名氣確實是大,而傳出來的幾首詩《洛陽女兒行》、《紅牡丹》、《早春行》等都是讓人回味無窮的佳作。

不過若是王維真的如夢中那樣在科舉中成了一甲狀元的話,那絕對會有人認為,這一切全是玉真公主的原因,更有無數士子會懊惱,為什麼當初不是自己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推薦呢?都怪這個王摩詰,明明都已經有那麼大的名聲了,還要搶別人的門路,實在是可恨!

無論在什麼時候,阻人仕途那都是極大的仇怨,王維一貫認為,悶聲發大財才是王道,若是玉真公主這個門路不是弄得人盡皆知的話,他還會去走一走這歪門邪道,但這個時候消息都傳遍了,他可不想去與那麼多人爭奪。

就算真的爭奪到了,對王維的名聲也不是什麼好事,現在誰都知道王維是一個「一身正氣,古道熱腸的俠義之士」,畢竟他曾在道路之中拔劍殺狼救人,但此時若是傳出「王維私會玉真公主,只為通過省試」什麼的傳言,那對王維的名聲當真是一個的打擊……

因此王維在權衡利弊之後,果斷拋棄了這個。

其實玉真公主的這個消息能夠吸引到這麼多人,除了她那有著「唐朝第一美人」稱號的美貌外,與她那「冰清玉潔,一心向道」的名聲也不無關系,若是她如那位靖陽公主那麼風流彪悍,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士子去想著去拜訪了,只有那種真正的生冷不忌的人才會願意。

在王維無動于衷的時候,岐王李範卻比較突兀的邀請王維去他的王府共論詩賦,王維愈發警惕,他陰暗的心理又開始發作,猜測這大概跟玉真公主的消息有關,于是他婉拒了岐王的邀請,然後在太學高調宣稱,來年他將要應試科舉。

不少太學學子其實已經猜到王維會這樣做了,畢竟他今年刷聲望刷得太狠了,以超絕的才華弄得其詩名長安人盡皆知,但真諜到這樣的消息,還是覺得有些震驚,畢竟王維才在太學學習了兩年而已,今年也才十七歲,雖說科舉不限年齡,但一般學子都會在二十歲行了冠禮後才會去應考。

王維的這個決定,是需要超越常人的自信與勇氣的。

============

求收藏票票感謝【安安三號】的捧場!!!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