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鐵血根據地 第三章 進軍四川(二)

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重慶古稱江州,以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時,巴郡改為楚州。公元5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重慶始簡稱「渝」。公元11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距今已有00余年。明玉珍1331∼13,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廣行省隨州今湖北省隨州市人。1357年,明玉珍西征,四月攻佔重慶,剿除四川元軍,確立對四川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至正二十一年七月,明玉珍在重慶稱隴蜀王,仍奉宋為國號。至正二十三年133正月,在重慶稱皇帝,國號夏,改元天統,以重慶為國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權。歷時9年,1371年被大明政權所滅。

1937年至1945年,曰本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1937年11月20日,中華民國zf《國民zf移駐重慶宣言》,12月1日正式在重慶辦公,重慶成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1940年9月日國民zf明確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重慶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中國大後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古到今共有三國建都于重慶,分別為巴國都、大夏國都、民國陪都,自此重慶又有「三都之地」之稱。191年重慶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第一任市長為潘文華。

而眼下,即將進入四川重慶的李劍生正捧著一份情報在研讀。情報是中央提供過來的,大致內容是眼下四川的兵力部署。按情報的說明,眼下的駐川軍隊有國黨部隊王纘緒的十六師、孫震的二十師、田頌堯的二十二師、鄧錫侯的三十師、劉文輝的三十一師、唐式遵的三十二師、潘文華的三十三師;有川軍呂鹿鳴的第一師、李雅材的第二師、王陵基的第三師、羅緯的第四師、何光烈的第五師、馮德齋的第七師、楊啟文的第八師、費東明的第九師、鮮英的第十師、羅澤洲的十一師、冷燻南的第十二師、王銘章的十三師、朱家宗的第十四師、楊春芳的第十五師、藍文彬的第十六師、廖維源的第十七師、龔伯凱的第十八師等等。此外還有若干混成旅。按計算,在川部隊達到24個師另十多個混成旅!雖然這些師大多不滿編,但編制數卻確實多得讓人驚嘆!

不過,看完這些情報,李劍生的頭卻有些大。沒別的,熟讀歷史的他知道,這個兵力部署應該是去年的。事實,按歷史記載,為了堵截紅軍進入四川,在今年1月,即1935年1月,整個川軍都進行了整編。包括第20軍,軍長楊森,轄個混成旅共1個團。另一憲兵大隊,一精練司令,一機炮指揮,一手槍大隊,共個團。第21軍,軍長劉湘,轄9個師,5個獨立旅,四路邊防司令,參路警衛司令,兩路警備司令,一城防警備司令,一獨立支隊,共125個團。另有︰一憲兵大隊,一機槍司令,一炮兵司令,一警衛大隊,一稅警總隊;一航空司令,飛機10架;一川江公安艦隊,炮艦2艘;一戰車大隊。第23軍,軍長劉邦俊原為劉存厚,轄1個師,個團。另一特務大隊。第24軍,軍長劉文輝,轄4個師,一屯殖司令,共27個團。第2軍,軍長鄧錫侯,轄5個師,一特科司令,一警衛司令,共42個團。另一憲兵司令。新師,師長李家鈺,國民革命軍著名的「三李」之一,轄7個旅,共19個團。另一特科司令。新23師,師長羅澤洲,轄4個旅,共12個團。另有特科參大隊。而這些部隊,除新師、新23師及24軍獨立外,其他統歸劉湘指揮,共有兵力約340個團。

李劍生也不知是中央的情報出錯,還是歷史沒有發展,又或是自己到了這個時代使情況仍是原來那個樣,所以見著這份情報將信將疑。後來一想,眼下已經是3月份了,他的印象中,1935年3月川軍進行了再一次的整編,也不知眼下他們的情況如何。想了想,將吳征等幾個叫了來,讓他帶幾個特務團和偵察營的戰士先行到重慶去模幾個舌頭來,把情況搞清楚再說。因為知道四川的語言很有特色,李劍生特意在全軍選擇了5個四川籍戰士,跟著吳征前去。

放出了偵查部隊,李劍生的主力仍舊按部就班地前行。三天後,就在李劍生的主力趕到綦江外圍後,吳征的情報傳了回來。李劍生一看,情況可然有變︰第20軍,軍長楊森,編為第133、134、135參個師,計個旅14個團。第21軍,分編為21、23、44參個軍,以唐式遵、潘文華、王纘緒分任軍長,統歸劉湘直轄。共計3個團。第24軍,軍長劉文輝,編為13、137、13參個師,共1個團。第2軍,改45軍,鄧錫侯為軍長,編為125、12、127、12、131五個師,共24個團。第29軍,改為41軍,軍長孫震,編為122、123、124師,共19個團。新師,改為104師,李家鈺任師長,編為3個旅9個團,另一獨立團。整編後,川軍縮編為不到170個團。

而眼下,李劍生即將攻擊的重慶,就駐防了重慶市長潘文華親率的23軍!

潘文華,號仲三,四川仁壽人。1929年2月任重慶市歷史首任市長,1934年兼任四川剿匪軍預備軍總指揮,眼下更兼任四川剿匪軍南路總指揮,其任務就是圍剿長征紅軍。李劍生知道,今年7月,他將辭去重慶市市長職務,並于10月任第23軍軍長,後參加抗日戰爭。193年1月任第2集團軍總司令。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縣起義,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就在李劍生各部或明各或暗地往重慶前進時,坐鎮重慶的潘文華眼下卻心力憔悴,日子很不好過。原來,早在「二劉之戰」爆發時,潘文華援手劉湘,隨後劉潘聯手,潘文華任劉湘教導師師長、兼任左冀總指揮,率5個旅的兵力與劉文輝激戰,不克,只得退守榮縣,以保自貢。而紅匪四方面軍趁咱們川軍混戰之際,由陝入川,發動「通南巴戰役」,一舉進駐擊潰已部,並佔領通江、南江、巴中等地。潘文華旋被任命為剿共預備軍總指揮,調兩路兵力通江進攻,遭到失敗。情況報告給劉湘後,劉湘被迫向蔣介石求援,蔣介石插手四川,任潘文華為教導師師長兼重慶市市長,教導師旋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33師,隸屬于劉湘的第21軍,現在又升格為23軍。潘文華盡管武藝高強、文武雙全,但擔得此任時,心底卻很清楚︰自己這個位子,那整個一火山口!

作為一個川軍「速成系」的高級將領,他對周邊的情況大抵是清楚的。因此,眼下貴州的情況他是一目了然︰紅匪鬧得很厲害啊!按他掌握的情報,眼下紅匪已經幾乎佔領民貴州全省。偏偏,自己就坐鎮重慶,因為重慶南部是紅匪佔據了的貴州,北部是紅匪另一部佔據的通、南、巴地區!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不好,南北兩股紅匪一合力,便可以赤化重慶,並在重慶合為一起!熟知兵務的他太知道了,那樣一來,對于自己這些川軍意味著什麼!因此,不管是蔣委員長的命令,還是劉湘的要求,還是自己的思考,他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阻住這兩路紅匪的合兵!

可是,就憑眼下這些兵力,怎麼可能同時兩線作戰?又怎麼可能阻得住這兩支紅匪的合兵?

不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為,潘文華卻不得不強力為之!還好,他的建議很快得到蔣委員長的,也得到了劉湘的全力配合。眼下,楊森的第20軍三個師分守宜賓、自貢、樂山三市;唐式遵的第21軍守古藺、敘永、興文、滬州、合江這一大片地區;自己的23軍三個師守綦江、重慶、江津、南川等地;王贊緒第44軍三個師守北碚、合川、涪陵等地;劉文輝的第24軍三個師綿陽、德陽等地;鄧錫侯的45軍五個師守廣安、遂寧、南充、達州等地,直接與紅匪四方面軍對敵;孫震的第41軍三個師守成都、資陽一帶。李家玨的104師守內江、榮昌一線。

這般一來,潘文華還算是放心了。要知道,他最擔心的就是中央紅匪和紅匪四方面軍合並,而現在這兩部紅匪之間,有超過4個軍近14個師的兵力隔阻,估計紅匪不太可能強行合兵了!而有得這些重兵把守,重慶這麼一個川東重鎮,也不可能被紅匪佔了去!至于成都,自有劉湘老總負責,自己不必擔心!

想到這里,潘文華才稍稍松口氣。不過,才輕松了稍一會兒,前守綦江的14師師長郭炳南來電,綦江外圍突然出現了幾支部隊的身影。他們偵查部隊已與對方取得聯系,來者竟然有中央軍廖磊部、桂軍韋雲淞部、湘軍章亮基部、黔軍猶國才部!問原因,卻是他們從湘黔邊境追擊紅匪一路追過來的,哪知到得四川境內,那部分紅匪早沒了影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