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鐵血根據地 第一二九章 鐵桶計劃

擺在周偉人案頭的,就是最高當局蔣委員長在深刻地總結自己眼前的情況和信息後,制定的最新作戰計劃——「鐵桶計劃」!也就是他所謂的對中央紅軍實行的「再添一把火」!

其時,知道這個計劃危險性的紅軍高層,只有兩個,一個就是周偉人,另一個則是李劍生!李劍生如今是堂堂一個方面軍的總指揮,已經算是一個紅軍高層了!

知道這個計劃的危險性,李劍生得益于他來自于後世,並對這段歷史作過研究。雖不知此作戰計劃的詳情,但卻知個大概。即使不知兵的他,同樣知道此計劃的惡毒。因為此計劃一旦功成,中央和紅軍將面臨毀滅性打擊。而中央紅軍的長征,也正是因為這個情報而發動的!當然,他並不知這個計劃的具體細節和具體時間,只能靠自己的記憶和推斷進行。

在他的記憶中,這個情報,得益于一個叫莫雄和一個叫項與年的人!

莫雄,生于1891年,逝世于1980年,廣東英德縣人。早年畢業于陸軍講武堂,參加過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護國討袁、討伐陳炯明和北伐戰爭,富有正義感,被尊稱為「莫大哥」。北伐結束後,莫雄被蔣介石以少將參議的虛餃剝奪軍權,部隊遭到繳械遣散。極度不滿的莫雄,曾兩次參與張發奎反蔣行動。

1930年,他通過宋子文在財政部謀個閑差,赴上海時遇到原所部政治部主任、地下黨員劉啞佛,經其介紹認識了地下黨員項與年,並與黨的高層領導周偉人、李克農等建立了聯系。1934年1月,莫雄應國民黨第2路軍總指揮薛岳所邀到南昌幫助工作,經昔日好友、時任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舉薦,出任贛北第四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到任前,莫雄趕回上海,將項與年等十余名地下黨員作為「袍澤部下」,安排在專署保安司令部任職。正是在此任上,莫雄做了一件關乎中國革命命運的大事。

1934年9月在廬山牯嶺召開軍事會議,並親自發布「鐵桶計劃」,安排部署具體實施方案。該「鐵桶計劃」內容繁多,文件加起來有幾公斤重。內有國黨部隊的「剿匪」總動員令、各部隊戰斗序列、兵力部署、進攻路線、作戰時限安排以及作戰圖表和蔣委員長的「剿匪守則」等等。每份文件上都打有「絕密」字樣,並編排了序號,所有官員必須按收件人編號簽字領取文件,保密措施十分嚴格。莫雄原本沒有資格參與,卻因為他這個新任的職務,相當于地方官,得以奉命參會。等軍事會議一結束,莫雄就帶著全套「鐵桶計劃」回到專署保安司令部。經過反復思考,莫雄冒殺身毀家之險把整個「鐵桶計劃」交給地下黨聯絡員、保安司令部機要秘書項與年。就這樣,這份情況便轉到了紅軍手中!

項與年拿到情報後,立即找來地下黨員劉啞佛、盧志英商量,決定由項與年本人親自負責送出情報,因為項與年會講客家話,過關卡比較隱蔽。3人連夜用密寫藥水把情報上的敵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進攻計劃、指揮機構設置等要點逐一密寫在四本學生字典上,將作戰圖用透明紙描摹下來,直到天色吐白才將整個「鐵桶計劃」密寫完畢。接著又對沿途敵情進行分析,選擇了一條較為快速安全到達蘇區的路線︰由南昌乘車到吉安,進入泰和,再從山區直插興國、于都到達瑞金。隨後,項與年便裝扮成教書先生出發了。項與年原名項廷椿,福建連城縣人,原中央特科「紅隊」隊員,昔日曾滅殺叛變投敵出賣彭湃等人的原中革軍委秘書白鑫,地下斗爭經驗非常豐富。

最讓李劍生感動的,不是項與年如何拿到情報,而是他如何送出情報!

原來,等項與年帶著情報進入泰和山區後,發現敵情遠比預想的嚴重。每個村子都駐有進剿的敵軍,所有進出蘇區的道路都被嚴密封鎖,發現可疑之人立即逮捕。項與年見狀只得在山林中穿行露宿,以少量干糧和野果山泉充饑。經過多天的艱難跋涉,項與年變得胡子拉碴、骨瘦如柴,當他到達興國後,發現敵人封鎖更加嚴密,幾乎每個村子都修有碉堡,各山頭路口均有崗哨,青壯年一接近,就立刻被當作「赤匪偵探」抓走。項與年只好再回山里尋求時機。時間不等人,心急如焚的項與年終于想出一計,他心一橫,從地上抓起一塊石頭一連敲下4顆門牙。第二天,他的雙腮嚴重腫脹,面部變得猙獰嚇人,頭發像蒿草一樣蓬亂,衣服也早已被荊棘掛得破爛不堪,完全成了一個蓬頭垢面、讓人厭惡的老叫花子。他忍著疼痛將4本密寫字典藏在滿是污穢的袋子里,上面放著乞討來的發餿食物,赤著雙腳下山了。沿途敵軍哨兵見了,很遠就捂住鼻子將他趕走。項與年終于混過了敵人層層哨卡,于10月7日到達瑞金,在沙洲壩找到了黨的臨時中央。當周偉人、李克農接過項與年的絕密情報時,幾乎認不出眼前站的老叫花子就是相熟的老部下,感動之情無以言表。在听完項與年匯報後,馬上命令紅軍作戰情報部門立即將4本密寫字典復原成文字圖表,認真進行分析研究。

與李劍生所熟知的歷史一樣,當紅軍總政委周偉人連夜看完這份計劃後,這位素來溫和、沉穩的偉人,也是冷汗淋灕!

這哪是一份鐵桶計劃?這整個是一份滅絕計劃!

該計劃準備集結150萬大軍、270架飛機和200門大炮,「分進合擊」、「鐵壁合圍」︰以瑞金為目標,各部隊實行向心攻擊,在距瑞金150公里處形成一個大包圍圈。然後每天攻擊前進5公里後就修築碉堡工事,嚴密進行火力配系,在瑞金四周構建起30道鐵絲網和火力封鎖線,斷絕交通,封鎖紅軍的一切信息和物資來往,最後將紅軍主力壓迫到狹小範圍進行決戰。為防止紅軍突圍,還計劃配備1000輛軍用卡車快速運送部隊實施機動截擊,以求在一個月內將中央蘇區的紅軍徹底殲滅。為隱蔽作戰企圖,蔣介石用12個師的先頭部隊在大包圍圈尚未完成前,全力在蘇區四周搶佔地盤,用以迷惑紅軍。

蔣委員長對這份「鐵桶計劃」抱有極大期望,他非常自信地發表講話說︰「剿共大業,畢其功于此役!」然而,他想不到的是,他這份計劃,已經在第一時間落入到地下黨手中。

「鐵桶計劃」一旦被臨時中央「三人團」傳閱後,他們驚詫之余立刻意識到中央紅軍面臨極度危險,如不采取斷然措施,就會很快陷入敵軍重圍之中。這時中革軍委又收到前方戰報︰紅軍全線失敗,整個中央蘇區僅剩下瑞金、于都、長汀、寧都、會昌5座縣城,紅軍在各個方向頻頻告急。情況表明,敵「鐵桶計劃」正在一步步實施。臨時中央負責人深感形勢嚴峻,必須搶在敵「鐵桶」尚未合攏前,迅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而在此之前,臨時中央也已意識到在內線打破敵人「圍剿」已無可能,為此中革軍委曾命令紅7軍團、紅6軍團、紅25軍先行北上西征——也是最早開始長征的紅軍部隊——為紅軍戰略轉移做準備。

經過對敵「鐵桶」計劃和當前敵我態勢的分析,臨時中央倉促做出決定,以中革軍委名義發布戰略轉移的行動命令。10月8日,紅軍地方部隊奉命接替各線防御,主力向興國、于都、瑞金地區集結。11日,紅軍總司令部及直屬部隊編組成第1野戰縱隊,中央機關為第2野戰縱隊,並成立以項英、陳毅為首的中央分局率地方部隊留下堅持游擊戰爭。

10月16至18日,緊急集結在于都境內的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分別從4個渡口渡過于都河,于10月21日發起突圍戰役,從此踏上了長征之路!

(各位大大,這兩章都是過門章,大量轉載于網絡資料,甚歉。但因為本文的總體需要,要作前後承接和整體解釋,另外不忘記這些個冒死傳遞信息之人,不得不如此。特作解釋,請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