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千古興亡觀氣數 第五十七節 強硬推整合

梁士詒嘀咕的兩句還真就是牢騷而已,等問清楚情況之後就興奮起來。辦洋務、搞實業一直是他的渴望,趙衡和凌家辦渤海化工時他就已有些心動,現在正經的鋼鐵廠會辦放在面前,當然是喜出而望外。

唐山鋼鐵現在看似規模不如漢陽攤子大,但也有兩座三十噸的馬丁爐及相應的生鐵爐,再加上從江南局移交過來的設備,滿打滿算,一天出近百噸鋼鐵不是問題,如果措施得力、技術可靠,一年折騰出幾千噸鋼材也很有把握。這個產量放在外國是貽笑大方,放眼中國卻算是排得上號了,有這樣的底子在,趙衡說的那些材料,他還真沒放在心上。

再說,趙衡給他弄了這麼有奔頭的錦繡前程,只要了丁點好處,他只有感激的份,凌天錫為了開平局可是掏出了四十萬銀子啊。

一石激起千層浪,榮祿向北洋局伸手,意圖全面整合江南局、漢陽廠、開平局、唐山廠的消息震動了整個朝廷,眾人都感意外,素來謹慎持重的榮中堂這次如何出手之重?更奇怪的是,連慈禧太後都表示支持,眼見中樞意見一致,朝堂之上鴉雀無聲,誰都找不出反對理由。

一番折騰之後,包括開平局在內,原來大量屬于北洋體系的洋務均被榮祿于不動聲色間收入麾下,這是清流派折騰了二十年辦不到的事情,沒想到榮中堂秉國兩年就辦到了。眾人既不能反對,又不難看出其間的意義,當然是大肆談論,夸贊榮祿果斷老辣、魄力深厚。

唯有賢良寺的李鴻章一眼就看出了趙衡在背後的角力,他現在越來越欣賞這個年輕人了,清流二十年辦不到的事情,這年輕人輕易間就折騰出偌大的名堂,雖然有他李鴻章暗地里的推波助瀾,但毫無疑問,滿朝敢想敢作敢為的人,還真就這麼一個。這次北洋局的底子被連根挖起,他絲毫沒有任何不快,相反隱然還有翹首以盼的心思——洋務折騰了三十年,到頭來還是為甲午所敗,且讓別人試試看,看能不能又有一番新天地。

實際控制江南局的盛宣懷對此極為不滿,又不敢公然得罪榮祿,只能拍個電報,企圖以「路途遙遠,靡費運力,難保穩妥……」來搪塞,意思對產業搬遷後是否正常運轉不負責任,恐嚇榮祿,想找借口不照辦。

若是以往,這種扯皮官司還有的打,但趙衡一眼就看出了盛宣懷的小動作,對榮祿道︰「這些機器設備原產于西歐各國,萬里迢迢運到中國都能正常使用,怎麼一要從上海運到唐山就不能用了?分明是有人搪塞。中堂不必示弱,北洋局可以打包票,我們的機器從天津運到上海、漢陽必定能正常運轉,就看他們想不想辦這事了……」

有了底氣之後的榮祿立即強硬起來,再也不是商量的口吻,而是直接下了調令,並板起面孔教訓盛宣懷︰「產業調整乃國家大事,豈因一二私利所阻?若實有混亂、模糊、不得動搖之處,中樞可派人督辦……」

這就是要舞大棒的跡象了,一個剛毅就已鬧得盛宣懷灰頭土臉,豈敢再惡了榮祿,只好乖乖照辦。盛宣懷服軟之後,劉坤一、張之洞也只能捏著鼻子照辦。對這樣的後果,中樞自然樂見其成,榮祿細細稟告之後,慈禧大為開懷——地方尾大不掉已非一日,這次借產業調整的時機狠狠敲打了一番,著實令慈禧大出一口惡氣,听說前後都是趙衡的首尾,她對趙衡的印象又好了幾分。而榮祿也很得意,剛毅在江南辦了幾個月沒能讓地方低頭,他略施小計就辦妥了,在太後心中,只怕還是自己更要緊些吧。

對吳佩孚在六天中的表現,趙衡極為滿意,不但將剩下的建造之事全部委給對方,還明確許諾,倘若得力,則成軍之日將委任吳秀才為隊官。從一個傳令兵一躍而為隊官,連升三級都不止,喜得吳佩孚滿心歡喜、感激涕零,差點沒當場跪下來磕頭拜謝,對這個僅僅比他年長一歲的長官大起知己之感,恨不得死心塌地以報答,而趙衡亦在竊笑——用一個隊官的位置就收服了玉帥,這價碼當真是太便宜了。

消息傳出後,眾工匠對吳佩孚也服氣得很,瞧人家秀才到底不一樣,肚子里有貨,一下子就提拔上去,原本還在為是否留下來當兵而動搖的年輕工匠,有了活生生的例子在面前,認為先鋒營實在是個出人頭地的好地方,暗下決心一定要留下來,有頭腦活絡的還招親喚友一並前來投軍。

月底時分,正值一個月屆滿之期,不但訓練場全數完工,甚至還抽空在營地附近的小山上搭建了偵察哨,掌握了附近的制高點。而按照事先約定,郭廣隆、高平川兩人亦將帶著人馬回來,趙衡一邊安頓營務,一邊翹首以盼。

高平川回來時的場景可讓趙衡嚇了好大一跳,原來初定名額是不超過三百人,但粗粗望去,跟在高平川後面的人連七百之數都打不住,清一色的山東、直隸漢子,一看便是質樸而又可靠的農民,雖然面黃肌瘦、營養不良,但面上的精氣神還是不錯。

還沒等趙衡開口問,高平川已飛奔過來,「兄弟,哥哥將你交辦之事都完成了。」

「二哥辛苦。」趙衡指了指長長的隊伍,「怎麼有如此多人?」

高平川滿肚子的苦水,連連嘆氣︰「說來話長,我瞅著大亂就在眼前了。」

「怎麼回事?」

「山東、直隸今春無雨,田地大旱,百姓收成欠佳,到處流離失所,餓殍遍地,我原本照了兄弟的吩咐只收三百人的,結果一路上不斷有饑民哀求應征,我實在看不下去,就將青壯之人都收了進來,好歹給他們一口飯吃,能救一個是一個啊……」

趙衡點頭道︰「人多也不全是壞事,就是軍餉麻煩了……」

「軍餉可先不發,吃飽飯要緊,你是不知道百姓那個慘啊。」講到民眾流離失所、賣兒賣女的時候,這個鐵打的漢子也落了淚。

趙衡默然,他如何會想象不到?但實在無能為力,只能一同嘆氣。

高平川又道︰「一路上,不斷有百姓拉幫結伙,號稱建壇鬧拳,說是要找洋人晦氣,幾乎村村有堂口,鎮鎮有大師兄做法……兄弟帶了人過境,不止一次被人誤認為是外地的大師兄。一旦有居心不良之人鬧事挑撥,必定是遍地烽火、處處狼煙,實為山東心月復大患啊。」

「義和拳?」

高平川緩緩點頭,將所見所聞細細說了一遍,講到緊要處更是仔細,饒是趙衡見過識廣,亦是嘆息不已。這是他早已知道清楚的歷史,但此刻真相撲面而來,著實令人震驚,緊迫感亦油然而生,現在可是和庚子國變在搶時間啊。

剛安頓這批人馬後沒過兩天,郭廣隆亦帶著大隊人馬從口外回來,老遠見到趙衡後就操著大嗓門喊過來︰「兄弟,我可回來了。」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望著郭廣隆風塵僕僕的臉色,趙衡連連稱謝,「三哥一路辛苦了。」

郭廣隆豪氣地一指身後︰「你交代我拉起兩百人的隊伍,我考慮寧缺毋濫,一共招了一百九十八,全數在此。當然,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哥哥我一個人是統領不了的,一路上來多虧了兩個兄弟。」

等得知了這兩人的名字後,趙衡愣在當場,一種幸福的暈眩感油然而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