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章 鴻儒大道與講道

上回說到,太乙分出分身,所有的分身都去洪荒幫鴻儒道人講道,

且說鴻儒在一地講道。方圓千萬里內有近萬只小妖,听到傳音便紛紛拖家帶口趕往講道的地方。那近百成就仙道的小妖,更是不收拾一下,直接駕雲飛奔。

數月時間,近萬小妖全部抵達講道的地方,化形者甚少,植物妖怪不便移動,來的大多是獸型。只見所在群山青煙繚繞,靈氣涌動。不見其人,只聞其聲,山內傳出句句大道真言,

「天地初開之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生靈亦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

很小聲,但不知為什麼傳的極遠。小妖們坐于一旁,恭恭敬敬的听著,不敢發出一聲聲響。大家靜靜的聆听這天籟之音。期間不時有人手舞足蹈,有人搖頭晃腦,又有人撓頭磕地,眾生之態,不一而足。其他生靈雖然靈智未開,但在朦朧之中听到這些箴言,精神為之一震,仿佛著魔似地翻來覆去,他們知是有大機緣,有助于開啟靈智。周圍一些有靈性的樹,嘩嘩的拍打著樹葉,像是表達喜悅一般。遠處不時有一兩聲獸吼,馬上又沉寂了下去,但是卻向這里飛奔而來。

諸多小妖沉浸在太乙的大道真言中,如此過了一萬年,太乙每次講道一百年,一千年講道一次。

鎮元子每次講道,前六次講的都是由凡入仙之道,為煉金丹,修元嬰的道法。對妖族修士而言,破丹成嬰,有兩種選擇,一為成本體形狀嬰兒,可增強自身天賦;另一為道體形狀嬰兒,可增強對天道的感應。再三次講天仙之道,講如何凝練法力達到天仙巔峰,又如何感悟一絲天道,進階太乙真仙。後一千年,講金仙之道。至于大羅金仙之道,講了別人也听不懂。

太乙真仙只要機緣巧合之下,感悟到一絲法則之力,就可能進階金仙,雖然他們自己也許莫名其妙。金仙要做到觀天之道,但他們的修為決定了他們無法領悟高深的大道法則,金仙只要五行或風雷等元素法則入門,隨時能參悟就是金仙巔峰。而進階太乙金仙及大羅金仙,需要能調動法則之力。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金仙只要「觀」,大羅金仙要做到「執」。

如今,量劫剛過不久,先天靈氣充沛,這些小妖的資質頗高,比起後世那些三五百年化形,千年左右成仙的天才,這些小妖那就是天賦異稟,天才中的天才。但是,天賦異稟,也就意味著成長周期緩慢。

鴻儒講道,什麼是鴻儒大道?這是前世的儒家思想以及禮儀,還有可以修道的部分組成。將這些講出來,有可能獲得更多功德,還可以獲得眾生的願力,這可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如此講解,《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樂經》;《論語》、《孝經》,;《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孟子》,《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于《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這天鴻儒突然止了講,開口道︰「山下眾人退去吧,我也要雲游去了。」眾人撲地拜恩後郁郁寡歡地離去,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又听到這大道至理。

如此百萬年,洪荒大部分的地方我都去過了。鴻儒傳道之旅終于結束了,從乾元山金光洞而始,到東海而終。鴻儒站在東海邊,向天禱告︰「天道在上,吾鴻儒感洪荒眾生不知修行,不體天道,好勇斗狠,破壞天地。吾傳道洪荒,歷時百萬年,傳道洪荒東西,並梳理地脈,減輕天地的損傷。如今已完成吾之誓願,天道鑒之。」

鴻儒借本尊準聖的法力,將聲音傳遍洪荒。洪荒東西的無數生靈,心中有感,紛紛向東海方向拜謝︰「鴻儒大仙慈悲,祝大仙萬壽無疆。」

民心即為天意,億萬生靈共同向天道禱告,億萬道念力涌向天空,天象大顯。恰逢天降功德,無盡虛空中降下一道深紫色功德光柱,大約有開天功德的三成多,要知道三清也只是各自得到開天功德的一成。鴻儒揮手將功德收入洞天世界中,並沒有吸收。

本來講道功德並沒有這麼多,但是此時億萬生靈為鎮元子向天道祈禱,洪荒億萬生靈的民意那就是天意。所以,天降功德生生的在原本基礎上增加了半成。

同時此次講道,鴻儒不但得了功德,還得了許多願力,只要將這些消化,必可使釋菩提成聖,而鴻儒得到的功德與浩然之氣也可成聖,只是他現在不願,就算如此他也達到準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