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章 講道

話說,太乙走過很多地方見眾生難聞大道箴言,不能化去橫骨,開吐人言,化形而出,遂起講道之心。盤坐十二品白蓮,綻放不可思議之無量量光芒,有智慧光、光明光、威嚴光、莊嚴光、靜氣光、寶相光種種不可思議光,光芒直沖雲霄,蕩滌四方宇宙。

閉目靜坐,雙腿跌迦而坐,發滾滾雷聲,傳不世之法。當時,整個洪荒宇宙,文字還沒有創建,眾人只能憑借先天靈慧聆听天地之威,從中體悟大道。此時,太乙模仿佛教世尊講經,發獅子吼音,發雷音,以震人發聵,從大自然種種造化中體悟至理,體悟真理,以求得聞大道。

太乙深知自己道行淺薄,不能透徹地講清楚世間萬物的道理,所以選取了前世分量最重的道家經典《道德經》來作為開篇,只听道道經文箴言演化天地至理,不見嘴動,不聞聲響,只有靈魂深處、識海內振聾發聵,,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一句句道家名言在自己講道德地方上化為朵朵金蓮,落入眾多听道生靈泥丸宮之中。

只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 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 yu )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時,每一個分身講道德地方,億萬生靈凡有慧根者皆聞此言,初時迷惑不解,朦朦朧朧,後來只覺此乃無上超月兌法門,遂朝講道德方向蜂擁而至,一股夾雜走獸、飛禽、鱗甲的洪流浩浩蕩蕩朝著慈航**所在而來,只是隊伍秩序井然,不聞嘶吼,不聞哀鳴,一片和諧氣象。

太乙隨著自己的**,也深深沉浸在道的意境中,不可自拔,不見唇動,但大道之音更加滾滾如雷,天地亦為之折身,只見清氣繚繞,白雲駐留,霞光橫貫,彩虹環身,胸中五氣不由自主從胸前升騰而起,在頭頂結成一片雲氣,如同雲里看花,模模糊糊,不得分明。三朵金蓮亦在雲海生滅中抽芽長大,朝夕之間已然化成結著骨朵的羞澀花苞,在五氣結成的雲海上浮浮沉沉,搖曳生姿。

但听一聲鳳鳴,一聲龍吟,原來,島上一只金鳳和一只青龍,听得太乙講道後,欣喜不已,飛上萬丈高空,環繞太乙,發出令萬獸臣服的氣息,表達對太乙的感激之情。沉浸在道境中的太乙此時頂門打開,沖出一道白氣,一個元神扶搖直上,在中間一朵金蓮上駐留,滴溜溜轉個不停,原來是元神真身。

道德經講完,太乙又開始講佛家經文,只見梵音不斷,先是環繞慈航一周,隨後在空中顯化種種西方極樂世界的意境,天女散花,飛天起舞,珈藍念經,比丘捻珠,金剛怒目,羅漢酣睡,菩薩慈悲,佛陀講經…最後化作化作朵朵氤氳之氣繚繞的金蓮飄入生靈腦門,在其意識海中化作銘文,幻生幻滅,如同開天闢地,震人發聵。

此時此地,氣象萬千,道意縱橫,雲海雲卷雲舒,幻生幻滅,霞光聚攏,變化各種形象。太乙寶相莊嚴,跌迦而坐,神態安閑,頭頂五氣雲海時沉時浮,五道白浪來回洗滌,三朵金蓮含苞待放,搖曳生姿,雞蛋大小的舍利子綻放無比的金光,化作一輪染有金色光暈的太陽掛在腦後,真是仙家風範,不墮凡塵。

岸邊,有走獸按地位等級排座,靜靜聆听無上妙音;空中,飛舞無數仙鶴靈禽,姿態曼妙,仙氣凜然;湖中,錦鯉跳躍,靈龜伏波,有氣泡浮起,金鱗獻媚,朵朵池中彩蓮好像林中精靈,舒睫展葉,搖擺舞姿。

**完畢,慈航睜開雙眸,只見其中道意橫生,一會仙家聚會,茗茶煉丹,一會佛陀講經,梵音檀唱,一會妖怪密謀,陰笑連連,一會惡鬼降臨,尸山血海…

眾生靈見**之人停下來,走獸皆匍匐在地,頓首三叩,以此表示感激;飛禽拔落靈羽,匯聚成一件靈羽彩帶,環繞慈航,一股飄逸之感;鱗甲、魚類吐明珠以獻寶,餃珊瑚以慶賀。那一鳳一龍也飄落在地,磕頭不已。太乙眉頭一皺,掐算一下,發現此二人乃是龍鳳二族的人,並且三族大戰快開始了,遂言︰「你二人與我沒有師徒之緣,你們走吧。」那金鳳和青龍本來有拜師的打算,知道能講如此大道之人畢為大能,早想拜師,遂忙叩頭不已,用心聲連呼︰「老師慈悲,老師慈悲,求老師收留!」(因為還沒有化形,不能言語)太乙並不願意和三族有關系,讓眾生各回舊地,來日有緣還可听講。

眾獸見真人已走,遂再次叩首,一一退席不提。

經過這次講道,太乙道行已經升到太乙真仙的中期,法力只要細細打磨,馬上就能補上。

當眾生退去之時,天降祥瑞,一股玄黃之氣如月光傾瀉而下,灌入太乙腦門,三花五氣涌現,只見五氣結成慶雲,五條色呈赤、黃、藍、綠、金的海浪來回沖刷,三朵含苞待放的金蓮在玄黃之氣的灌輸下,開了兩朵,只見枝葉青翠欲滴,花朵金光熠熠,只剩中間一朵半開半合,猶抱琵琶半遮面。舍利子更加內斂,中間似有金色液體流動,朵朵道氣金蓮托在其下,雍容華貴。而後還有一半玄黃之氣盤踞腦後,疊加在金色佛光法輪上,氣息更加浩大,氣勢浩浩蕩蕩,光明正大,夭邪逼退,皓日重生。

原來,這是天地間第一次有人闡釋天地至理,只因太乙道行、法力不足,範圍只在自己分身所在境內,但對天道而言,這是一次巨大貢獻,彌補了許多空白,所以,天降功德以茲鼓勵!

天地初開,鴻蒙初判,大道不傳,眾生愚昧,大道不全,需要有道德之士體悟天心,教化眾生,豐富天道演化,制定天地秩序綱常,使萬物有序,生有所養,死有所葬。

同時知道大戰要來了,所有分身都返回洞天中了,在此之後,細細參悟,打熬法力。如此這般,五十萬年之後已是太羅金仙頂峰。而此時三族大戰也過了。在這些年里他結合西方成神的方法與東方成神與佛教的修煉方法創出了一門以願力為主的修煉方法,修煉此方法的是分身釋菩提,還有一門以功德與浩然正氣的方法,修此法的是分身鴻儒道人,另一個是修道家功法的太乙道人,我的兩個本尊分別是太乙天尊與白蓮道人,同時當年煉化洞天世界是與洞天一起的是中天道人,另外還有一些分身就不說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