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虎踞東北 第五十三章 太原會戰(一)

軍情緊急,既然決定入關了。張學良可沒打算一場戰爭拖好幾年。第二天一早就直飛大同,同時通知東北軍副總司令張作相接手東北防務,于山海關向對方施壓。張學良還給張作相發了一封密報,告訴他,千萬被打得狠了。張學良並不想徹底消滅北洋軍閥。因為消滅了他們。張學良雖然在軍事實力上勝過廣東政府一籌,但是在政治上就不那麼佔優勢了。所以張學良要盡最大可能去保存北京政府的實力的同時,打敗他們。

張學良飛赴大同,北京自然是知道了的。此時的中國,飛機還很少。這樣的情報要是都搞不到,北京政府也就太弱智了些。吳佩孚一听張學良飛赴大同,就知道這小子要開打了。忙把段祺瑞從天津接過來,商量對策。

段祺瑞一听是這事,也沒怎麼猶豫就過來了。這可不是討論誰該接誰的時候了。兩個人急吼吼的就開始準備了。而張學良這個進攻方,卻是優哉游哉。他並不急,他就是要在對手做好準備的情況下,一擊必殺。不但從上,更要從心理上打垮對方。這個做法,頗似當年侵華日軍的做法了。不過,說是不急,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在戰略上可以藐視敵人,但是在戰術上藐視那就要驕兵必敗了。

此次的參戰部隊,張學良給兩位老爺子準備了1個師外加1個旅。

4月5日,各參戰部隊均已到位,張學良發布命令。左翼部隊(就是一個步兵旅)從陝北向柳林一帶進發。準備隨時強渡黃河。而剩下的正面部隊則慢悠悠的集結,開始準備發動正面進攻。

張學良前一次強要來的地盤,其中除了大同之外,還有一個大城市那就是朔州了。不過此處離前線太急。所以張學良想去,但是被一大堆人攔住了。不過這一次,張學良卻是把前線指揮部安在了朔州。4月6日,張學良召開作戰會議。403師全師旅以上干部都參加了會議。面前的桌子上一溜整齊的帽子擺過去,人人都是筆挺的軍裝,帶著一雙白手套。很有一股子正規軍的風範。

張學良也不站起來,依舊作著道「想必諸位都知道,叫大家來是因為我們要打一打閻錫山了。對面的軍隊滿編的,不滿編的。反正一共是11個師。大家都想想這一仗該怎麼打?我的要求是,速戰速決,不要讓閻錫山跑了。」

眾人都起立應了聲「是,」張學良擺擺手示意大家坐下。幾個人都看了看王杰,這里除了張學良就他軍餃最高,職務最大了。自然是他先說。王杰也不扭捏。畢竟早就知道了,他心里也想了好幾天。在總座面前露臉的機會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站起來,走到一面牆一樣大的作戰地圖面前,拿起指揮棒。對張學良道「總座,這一戰。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403師1旅,2旅沿神池,寧武,忻州,陽曲一線攻擊前進,直取太原。而3旅則沿代縣,五台,孟縣一代攻擊前進。迂回攻擊晉中。我部可再排一個團與靜樂縣向西南進攻,接應兄弟部隊強渡黃河。之後進攻古交一線。至此,我們將會在太原形成一個包圍圈。逼迫閻錫山投降。」

張學良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只是對另外幾個人說「群策群力嘛,你們幾個再想想辦法。」

這時一個旅長站起來,道「總座,師座。我覺得這樣打,不好。我側翼部隊一旦攻擊代縣,五台一帶。對方只要不傻就猜得出我們的意圖。而那樣一來。一,他們可能直接南撤。二,他們可能會傾全部兵力吃掉我側翼部隊。而如果是第二種情況的話。他們就有可能在吃掉我側翼部隊之後,繼續北上,直接攻擊大同,朔州一線。」

王杰沉吟道「小郭說得是這個道理,可是就憑他們那樣的軍隊。吃的掉我們一個旅?如果他們短時間不能解決戰斗,我們完全可以從他們的側翼插上,直接把他們的主力部隊圍在孟陽到孟縣一帶的地方。」

張學良想了想,對那個姓郭的旅長道「這樣,你談一談。我們該怎麼打?」

那個旅長道「我的想法是。我部全師沿神池,寧武,進佔忻州。然後在此分兵。一部進攻陽曲縣。另外一部翻越系舟山,直插晉中。而西線部隊在強渡黃河的時候,我們不必增援。也不必接應。他們進攻的不順利只會讓閻錫山更放心大膽的和我們打正面決戰。所以他們可以佯攻。」

張學良盯著地圖看了一會道「我的補充是,戰略計劃是這樣的。但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我給你們旅級指揮官以極大的自主權。但是各部要是出現畏戰,避戰的情況。嚴懲不貸。另外我側翼部隊,翻越系舟山後如果有機會可以直接進攻太原。閻錫山嘛,商人出身。他要是跟我們打正面,肯定會下血本的。太原方面估計就空虛些了。」

眾人立正起立道「是。」張學良點了點頭,道「執行命令吧。」眾人又應了聲「是。」各自準備去了。王杰本來就在這個師部,自然是要留下來的。張學良對他道「你手下倒是人才不少嘛,剛才那個少將是?」

王杰道「哦,是我們第3旅的旅長,叫郭富生。遼寧錦州人,東北講武堂步兵科畢業。說起來還是總座的師弟。」王杰這番話說出來,張學良就心里點了點頭,看來王杰對郭富生搶他的話倒是沒什麼意見。或者說,是自己的器重讓他不敢有意見。不過張學良還是要安撫一下的,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嘛。還是要多听听手下人的意見,是不是?」

王杰忙應了聲。

張學良這邊調兵遣將,準備開打。閻錫山自然也不會閑著。吳佩孚本想親臨前線,可是閻錫山拒絕了。對于鄉土觀念極重的閻錫山來說,張學良是敵人,難道吳佩孚就不用提防了?雖然北京政府總共派了3個師,近4萬人來。但是閻錫山手里也有8個師。近8萬人。

要說這編制問題,閻錫山也實在無奈。其實,他心里也不想編出這麼多番號來。听著威風,可是打起仗來。一個師還不到一萬人。這怎麼打?不過他也不能撤了這些番號。這都是手下人發財的路子。你也不能斷了別人的財路不是?

閻錫山的戰略構想是比較簡單的。他也知道東北軍自從打敗日本關東軍後風頭一時無兩。自己把部隊拉到神池,寧武去,簡直就是送死。本來是防御方。彈藥補給還比對方長。那就是傻了。所以閻錫山干脆放棄了前線陣地,把所有能動的部隊全部壓在忻州,定襄,靜樂一線。這其中就包括4萬人的北洋軍。

吳佩孚肯把軍隊放在前線拼,倒不是他跟閻錫山多好的交情。實在是山西其實投靠了張學良,對閻錫山又能有多大的損失?可是對于北京政府來說那可真是滅頂之災了。一旦山西陷入敵手,河南就不安全了。而後就是徐州。如果徐州被對方掐住了。那麼北京政府就可以宣布解散了。所以,如果不是閻錫山不願意。吳佩孚真是多少部隊都願意往山西調,一定要堵住張學良,守住山西。

4月7號,各參戰部隊準備完畢。張學良下令,開始進攻。結果截止4月10號。張學良的正面部隊都沒有踫上過一個敵人。張學良正在納悶,戴笠就把一份電報發了過來。上面正是閻錫山此次的作戰計劃。

即主力部隊沿忻州,定襄,靜樂一線防御。如果防御並不吃緊,那麼抽調精銳部隊沿五台,代縣直取朔州。如果防御吃力。那麼就只能後退,準備到晉南去了。

張學良想了想。閻錫山看來不好對付啊。這小子隨時打不過都打算跑。真是的。皺著眉頭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個主意來。

殊不知,正是他自己的政治目的,限制了軍事力量的發揮。他不願意閻錫山跑了,所以對對面的進攻也就不能太猛烈。張學良看了看地圖,想到是否可以在五台山地區,打對方側翼部隊一個伏擊呢?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又不是中國軍隊伏擊日軍。你難保沒有人向對方通風報信,自己肯定不可能下令,掃除路上一切障礙。這個伏擊的難度實在太大。

繼續盯著地圖想了半天,張學良就樂呵呵的笑了。自己還是經驗不足啊。你要奇襲我的朔州,難道我不能奇襲你的太原?就距離上來說,我可比你近。就路途地形來說。我這一路可沒多少山啊。

張學良想好了計劃,就喊道「來人。」一個女機要跑了進來。經歷道「總座。」張學良道「給前線部隊發報。打一天佯攻之後,如發現對方側翼部隊運動。迅速開始總攻。組織先頭部隊,給我直取太原。」

王杰接到電報之後,迅速下達命令。郭富生主動請戰,道「師座,敵人防線上雖然部隊眾多,但戰力底下。尤其是靜樂縣與忻州之間相隔甚遠。我請求師座派我部與這之間,突擊過去,直取太原。」

王杰笑了笑道「總座的意思是不要閻錫山跑了。那麼我們的動作就一定要快。總攻開始的時候。全線部隊壓上去。我們不分主攻,全部都是主攻。就看誰跑得快。先到太原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