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虎踞東北 第五十二章 陝西

3月底的時候,張學良先後送走了吳孫兩位前輩。在奉天的期間,張學良千方百計的避免和兩個人單獨會面。不過兩人臨走的時候,還是都和張學良單獨呆了一會兒,這個卻是避不開了。孫中山臨上船的時候,神色復雜的握著張學良的手說「漢卿,袁世凱是前車之鑒啊,共和才是中國唯一的出路。自由,平等的國家才能變得富強起來啊。」張學良默默的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孫中山也沒再說什麼了。默然的長嘆了一聲,就上船了。

顯然孫中山覺得張學良現在的舉動有點向軍閥發展的趨勢。想想自己一年前的心境,再想想自己現在心里的目標。張學良不由得苦笑起來,人真的會變很多啊。想著想著,張學良突然又覺得有點惶恐,幾年之後,他會不會變得戀權不放?走上徹底獨裁的路呢?人的心境變化是難以捉模的。他實在是把握不了了。最後,只好自嘲的想,也不知道自己可否成功呢。現在就開始想這個,有點早了。

送吳佩孚上火車的時候,吳佩孚顯然也知道兩人現在攻防轉換。自己隨時可能受到東北軍的攻擊。所以臉上的表情實在很僵硬。握手的時候,手更是冰涼的。張學良只好說道「吳叔,有的時候,有的事。不是我們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您是北洋元老,是我的前輩和長輩。無論以後怎麼樣?我都是您的佷子。」吳佩孚臉上的神色才緩和了一點,不過一想到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敗在一個子佷輩手里。心里實在是不好受啊。

吳佩孚出了奉天,並沒有直接回北京。而是先去的天津。雖然直皖兩系紛爭不斷,但都到了這個時候了。吳佩孚也明白,自己只能去找段祺瑞商量了。段祺瑞顯然也明白現在的時局。無論是皖系還是直系。他們都已經沒有資格單獨在中國的政治版圖上佔據一角了。他們只有互相聯合起來,才有這個資格。所以坐了很久對手的兩個人都很客氣。

吳佩孚先是表明了他的態度,就是從國外取得一些幫助,而吳佩孚主要的想法是日本。日本和北京政府對于東北軍的擔憂是一致的。而日本人也幾次三番的找過吳佩孚,希望和他合作。

段祺瑞問道「他們有什麼調價?」

吳佩孚道「山東半島,還有一些商業特權。」段祺瑞搖了搖頭,道「商業特權還好說,領土的事拿去談判。不用別人打了,我們自己就先亂成一鍋粥了。可不可以先給日本人開些空頭支票,等到我們有實力的時候,不承認就是了。」

吳佩孚搖了搖頭道「以前日本人還信這些,張作霖常年跟日本人來這個。日本人現在也學精了,不見兔子不撒鷹啊。更何況,剛剛在奉天,大家談了一個月。就談成了一件事。」段祺瑞道「什麼事?」

吳佩孚道「三家對外的關系都要向另外兩家通報,不準私自和外國簽訂什麼條約。」段祺瑞苦笑道「這是誰的主意?」吳佩孚也苦笑著說「還能是誰的主意?還不是我們那個好佷子?」兩個人都默然了,看來張學良把這一條路也堵死了。這樣一來,即使他們跟日本談的條約是平等的,也瞞不住人啊。一頂賣國的帽子扣下來。北京政府就真的是完了。

兩個人正相對無言的時候,吳佩孚的秘書走了進來。臉色惶恐的道「大帥,張學良入關了。」

兩人都是神色一變,吳佩孚忙道「什麼情況,說詳細點。」那個秘書緩了緩氣,才慢慢的道「今天下午,陝西馮玉祥發表通報,加入東北軍。張學良隨即就飛赴西安了。而且山西的閻錫山進來也和東北聯系甚密。」

兩個人听完都是倒吸一口涼氣。陝西這樣一個窮省的投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樣一來就切斷了北京政府對于整個西北的控制。而這也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如果東北軍東出潼關,只要動作夠快,卡住了徐州。那麼前線和北伐軍對峙的30萬部隊即刻就會土崩瓦解。段祺瑞苦笑道「我以為我已經夠高看他的了,沒想到,這小子這一手,打得我們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啊。唉。」

吳佩孚道「那倒未必,只要我們控制好山西。他東出潼關。他的補給線不是一樣要過中條山附近嗎?他可以卡我們的徐州。我們就不能打他的側翼?他可是比我們遠的多了。」

段祺瑞道「不錯,現在山西是全盤的關鍵了。如果山西再有什麼變故,我們就徹底輸了。」

張學良自然是個和馮玉祥談了好久的,否則也不會馮玉祥這邊一宣告,張學良就敢飛赴西安。張學良自然是知道馮玉祥在歷史上的政治態度的,命戴笠接觸了一下。果然是不差的。馮玉祥確實願意加入東北軍,對張學良的名聲他還是比較信服的。只是提出的要求讓張學良有點驚愕。看來人都是有私心的啊。陝西省長和一個師的編制。

要知道馮玉祥原本也有一個師,可是這個師不過是3個團的編制,把各師直屬部門算上也不過1萬出頭。而東北軍的編制,一個師是要9個團的。再算上炮兵團,警衛團。和各師部直屬部門是要3萬人上下的。

張學良知道了他的條件也是一笑了之。回復的時候,就跟他明講。一個師的編制沒問題,一個省的省長也沒問題。但是財政必須統一,軍餉必須統一,軍需也必須統一。各地方政府不得私自開設兵工廠。張學良的意思很明顯,你要是听話了。我給你供軍餉,供軍需。你要是不听話,那就休怪我拿這個卡你了。馮玉祥倒是沒怎麼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對與一個隨時準備反叛的人來說,被人卡脖子固然不行。但是對一個已經想好要投靠,不過是想利益最大化的人來說。這些條件都不是什麼條件。

于是雙反談好,馮玉祥先電告全國,張學良緊接著飛赴西安。馮玉祥自然是要到機場去迎接的。張學良的飛機才停穩,馮玉祥就已經帶著一幫人趕了過來。張學良走下旋梯,馮玉祥上前幾步,先是一個敬禮道「總座。」張學良笑著點了點頭,伸出帶著白手套的手。而馮玉祥自然是要把手套月兌下來才伸出雙手去握張學良的手。這是部下對上峰的禮貌。

張學良看他如此上道,笑著道「馮將軍,中華統一大業,將軍開了個好頭啊。」馮玉祥忙謙和道「這都是總座的籌劃,馮某不過識些時務罷了。」

張學良正色道「可不能這麼說,如果人人都只看著自己那一點利益。我們要取得中華統一要多久?更要死多少忠勇之士?馮將軍給他們開了個好頭。于大業實在功不可沒啊。」

馮玉祥又是謙虛了一翻。隨即安排張學良下榻在西安城內。

入城的時候,張學良笑著對坐在身旁的馮玉祥說「煥章啊,西安的名稱,來自明朝。取西北安定之意。現在你也要給我來一個西北安定啊。」

馮玉祥豁然一驚,這位胃口夠大的啊,這才取了陝西就開始惦記整個西北了?張學良看了他一眼繼續道「西北地區我不是很了解,你跟我說說吧。」

馮玉祥道「是,總座。西北現在各式軍閥林立,大一點的有**的一幫人,首領姓馬。手下有10數萬人,清一色的騎兵。另外還有的就是新疆了,新疆政府表面上是統一的。但實際分了好多股。一個不服一個,常年打。再剩下的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軍閥了。手里的人多則一萬,少則幾千。裝備參差不齊。」

張學良聞言點了點頭,道「給你們的軍需裝備最遲今年6月就能到位了。你要抓緊訓練。我還要再排一個師到潼關附近,這個,你沒有意見吧?」

馮玉祥心里倒是真沒多少意見,憑他那一個新整編的師,他即不可能是張學良的對手,也沒有多大的把握可以守住陝西。北洋政府雖然已經不比當年了,但是收拾他還是沒多大的問題的。張學良見他不說話,就知道他的意思了。笑笑道「煥章,眼光放長遠一些。不要總盯著陝西這點地方嘛。」

馮玉祥忙道「總座說的是,不過我想,即使潼關在我們手里,于戰略態勢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觀。我們東出潼關之後,補給線勢必要經過中條山附近,而山西的閻錫山也不是好惹的主。」

張學良笑了笑沒有說話。這麼明顯的問題,他自然是想到了。馮玉祥是認清了形勢,就是不知道閻錫山是什麼態度了。想來消息也該回來了。

張學良到了賓館,剛準備躺下小睡一會兒。這個時代的飛機可不那麼舒服啊。戴笠的電報就到了。閻錫山拒絕了張學良的條件,同時戴笠還報告說,北洋軍調了兩個師進山西了。

張學良拿著電報,心里冷笑道,看來不打不行啊。就是有些人不願意認命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