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誰會對一個出身卑微的商賈庶女下如此狠手?

其中的彎彎道道,此時最終針對的人是誰,明眼人心里都清楚。

謠言,如洪水一般泛濫。

即使沒有人明言,但是,矛頭已經指向了護國公府和竇皇後。

不過,最為這件事憤怒憂心的,卻還不是護國公以及竇皇後,而是,大皇子楊章。

今日早朝,楊章又一次被建明帝訓斥。

雖然不是因為外面的傳聞,但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便讓建明帝對大皇子再一次公然訓斥的原因,不是大皇子公務上面的小差錯,白氏外面的傳聞。

若是建明帝這般做是為了維護齊貴妃,楊章尚且沒有這般憂心,然而,從建明帝那隱晦的言辭中,楊章還是听出了,建明帝在警告他不要一心一意地想坐他的位子!

在早朝之上,這般公然的警告,不僅讓楊章顏面無存,更讓他極可能失去不少站在中間派觀望著的大臣的支持!

甚至有可可能讓他陣營中的人背棄他!

楊章心中漸漸醞釀出了滔天的恨意以及怒意,自然,他不能低著建明帝發作,也不能去找楊衍齊貴妃安國公府的人,只能去找護國公。

可是,他也不能當著眾人的面和護國公鬧,所以,只能咬著牙關忍著,一直忍到了傍晚下衙,方才直奔護國公府。

對于楊章的到來,護國公並不驚訝。

在早朝上見了楊章的臉色之後,他便猜到了他回來找他,而且,不是善意。

看著楊章一臉的陰沉,護國公心里不禁憂慮嘆息,作為一個皇子,楊章的能力才識可以稱得上是不錯,雖然比三皇子要低了一層,但是,也是夠了。

可是,論隱忍以及沉穩,他卻遠遠不夠!

他修養的不夠!

當然,在這方面,三皇子也未必便好,只是,三皇子的情況不一樣,他得皇上看重喜歡,有皇上護持,他即便不夠沉穩也算不得上什麼大事。

至于隱忍。

三皇子也不太需要。

可是,大皇子不一樣,如今他的處境,最需要的就是遇事隱忍,以及,處事不驚的沉穩!

「現在外面已經鬧得雞飛狗跳,連父皇也因此而訓斥我,舅舅卻還有心情在這里喝茶!」楊章盯著正煮茶的護國公,眼中幾乎燃燒起了火。

護國公看著他,「大皇子稍安勿躁。」

「稍安勿躁?」楊章冷笑,「敢情護國公已經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還是母後又有什麼好主意!」

他氣護國公,也氣竇皇後。

在他看來,竇皇後這些舉動便是後宅婦人的無知之舉!

「舅舅不是後宅婦人,怎麼也跟著母後胡鬧?!」

護國公眼底一沉,語氣卻還是平靜淡然,親自倒了一杯茶,放在對面站著的楊章面前,「大皇子,事已至此,你再著急以及埋怨,也挽回不了什麼,甚至可能會讓情況更加的糟糕。」

「你……」

「大皇子若是還相信臣這個舅舅,那便坐下來,靜靜心。」護國公不等他說完,繼續道。

楊章咬了咬牙,盯著護國公半晌,方才坐下,「舅舅有何辦法化解如今的困局?」

「不過是一些謠言罷了。」護國公淡淡道。

楊章臉色又是一獰,「可是……」

「大皇子。」護國公再一次打斷了他的話,面容肅然,「謠言終歸是謠言,可若是你我為了那些謠言而亂了方寸,甚至動作不斷,那這謠言便會成為事實!」

楊章聞言面色一愣。

「沒錯,因為皇後娘娘的指示,臣的確是派了人去姑蘇,也試圖刺殺那溫氏,可沒想到安國公府早就派了人去,行刺失敗之後,封皇後娘娘的旨意,便沒有再下手,其他的尾巴,也都清理干淨。」護國公繼續道,「什麼放火什麼偽裝匪徒謀害那溫氏的兄長,還有後來的運河之上的襲擊,與護國公府沒有半點關系。」

楊章並未立即相信,即使口中沒說,但是他的眼神已經表明了態度。

護國公眼底快速閃過了一抹失望,「大皇子,先不說在真的殺了那溫氏之後是否真的能夠陷害齊貴妃,便是真的能,也不會為了區區一個陷害的機會而將整個護國公府都給陷進去!在運河之上殺人越貨,這不是一件小事!太祖皇帝花費一生建造的這條大運河,為的就是能夠溝通南北,讓京城和南方聯系更加的緊密,加強朝廷對南方,尤其是嶺南的控制,所以,皇上是絕對不會允許大運河上出事的。」

說冤屈,護國公也是冤屈,可是,他什麼也不能說不能做,連鳴冤也不成,因為一旦開口,只會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楊章眯眼沉默半晌,「那為何……」話頓了下來,隨即沉聲道︰「是安國公那老匹夫設局構陷我們?!」

護國公沉吟會兒,「安國公雖然致仕榮養,但是,卻還是在背後操控著整個安國公府,再加之太後,要設下這個局,並不困難,或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局!」

這些年齊貴妃雖然很疼齊明景,只是,再疼愛也只是一個佷子而已。

可是去年,她為了齊明景,幾乎發了狂。

皇後是懷疑過齊明景和齊貴妃的關系,可是,那個猜測太過于荒謬,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說得過去。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皇後的猜測是真的,可是,他們也絕對不能將事情揭發。

當年齊貴妃這樣做定然是已經找到了後路,即便當日沒找到退路,這般多年過去了,也一定有了萬全之策,即便事情揭發了,也不太可能將齊貴妃以及安國公府端掉,反而讓皇上多了一個兒子,齊貴妃多了一個皇子,三皇子多了一個兄弟!

這樣于他們並無好處,反而多了一個敵手!

所以,齊明景永遠只能是齊家三房之子。

楊章雖然沉穩不夠,但是也不是庸人,听了護國公的猜測之後,很快便將過去的鬧騰都聯系了起來,臉上的陰霾更深,「夠狠!果然夠狠!我也是皇祖母的孫子,我才是她的嫡親皇孫,為何她能夠這樣……為何——她總是維護著我,維護著母後,原來一切都不過是做戲!」

整件事串聯下來,便是一個幾乎完美的局!

齊懷若沒有官職在身,可是,父皇卻偏偏派他去江南查遼國探子一事,這件事原本是楊衍去的!隨後,齊貴妃憂心佷子,跑去了父皇大鬧,然後,硬是將齊懷若給叫了回京,可是偏偏在就要到京城的時候遇刺!

這一次不過是南方的那部分運河出現了殺人越貨的劫匪,父皇便震怒,派了人去徹查,可是去年,齊明景出事也是在運河之上,而且還是靠近京城的那段運河,下手之人,還可能是遼國的刺客,這般大的事情,父皇只是讓楊衍帶著幾個人去查。

如此區別對待!

如此的巧合!

遼國探子是傻子嗎?會冒著泄露身份的危險下手行刺?!

後來,齊明景中毒昏迷,齊貴妃拋出沖喜的法子,隨後,一番鬧騰,安國公從背後走到幕前,將最後一枚關鍵的棋子拿出,最後,由太後落下。

然後幾乎昏迷了半年的齊明景醒了,可是,這一醒來了,便以神速恢復!即使他沒有去看過他,可是卻是問過了太醫,連太醫都大呼奇跡!

奇跡!

這是世上那有這般多奇跡?!

隨後,便是姑蘇的一連串事情……

安國公府早就想到了有人會謀害那溫氏,所以早就派人去保護!

一件又一件看似都是沒有關聯的事情,可聯系在了一起,便是一個縝密的局!

用一個卑賤的商賈庶女便將護國公和母後都給陷進來了,即便不能借著這件事治他們的罪,可是,父皇的心里,他便又更加的不堪!

母後若是想挽回父皇,便更加的沒有可能!

安國公府齊貴妃三皇子的步步為營,他都沒有什麼好說的,可是,連太後,他的皇祖母,嫡親皇祖母,居然也參與其中,這讓他難以接受!「太後是齊貴妃的姑姑,血脈相連,不管她再如何的公正嚴明,賢良淑德,再如何記著當年文熙皇後的臨終囑咐,她始終是姓齊。」護國公沒有楊章那般難以接受,對于他來說,敬懿太後偏幫三皇子齊貴妃,是情理之中,「大皇子,即使是嫡親祖孫之間也是存在著親疏關系的!」

楊章握緊了拳頭,低頭沉默半晌,然後抬頭道︰「雖然只是謠言,可如今父皇已經受到了謠言的影響,不能再讓這謠言繼續下去!」

「此事我會處理,大皇子便當做什麼也不知道,安心做著自己的事情。」護國公道,「雖說早朝上皇上是借題發揮,但是若是大皇子能夠做到連皇上想借得題也找不到的話,那便不必擔心今日之事再次發生!大皇子,我們處于下風,是事實,而要改變這個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也是事實,所以,我們不能再讓自己出差錯!這次派人無姑蘇一事,臣和皇後是做的不夠縝密,所以,我們會承擔這個後果,然後加強防備,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就這樣算了?」楊章冷冷道。

護國公正色道︰「我們會出差錯,安國公等人也是人,也一定會出錯,這一次我們輸了,只是,只要不到最後一刻,我們還有機會反敗為勝!」頓了頓,然後方才繼續,「這一次鎮國公也攙和其中,又是一個巧合,即使這巧合是真的,但是,機密的事情一旦被太多人的人知曉了,泄露的可能性便越大,而且,鎮國公也是個不容小覷的人物!」

楊章咬著牙沉思半晌,「若是母後同意了將承慶嫁給鎮國公,如今,便或許真的能夠反敗為勝!」

「羅家和我們竇家嫌隙由來已久,即便我們雙方都不曾明說,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護國公道,「因而,即便承慶公主真的嫁去了鎮國公府,羅家也不太可能與我們站在一起,這般下來,這門婚事便沒有任何的價值,與其這般浪費了一門婚事,不若,再將承慶公主多留些日子,然後,找一門能夠給予大皇子幫助的好婚事。」

楊章眯起了眼楮,「舅舅的意思是說……」

「承慶公主雖然不得皇上寵愛,可是,她始終還是皇上唯一的嫡出公主,身份比之宮中所有公主都要尊貴。」護國公沉聲道。

楊章嘴角微微勾起了一抹輕笑,隨後,正色道︰「還是舅舅考慮周到,不知道舅舅可有好人選?」

「最好的人選自然是威遠侯府。」護國公道,「威遠侯幼子尚未成婚,若是這門婚事能成,那雁門關上的幾十萬大軍,便成了大皇子最堅實的後盾。」

楊章卻蹙眉沉思了半晌,「當年我想盡辦法納了梅家的女兒為側妃,但是卻都未曾能夠將威遠侯拉過來,如今,這門婚事怕是難!」

「成恩伯府老夫人雖然是威遠侯府的姑女乃女乃,但是畢竟是出嫁的女兒,而且,已然去世,和威遠侯府的關系自然是差些,更何況,梅側妃不過是成恩伯夫人的記名嫡女罷了。」護國公緩緩道,「只是,娶進去的媳婦,卻不是外人,即便威遠侯仍是不願靠攏,但是,娶了承慶公主,三皇子對威遠侯府必定會有所防範,這樣,至少可以離間三皇子和威遠侯府的關系!」

楊章陰測測地笑道︰「沒錯,即便是離間了他們的關系,也值得去結這門婚事!」笑容微斂,「只是要結成這門婚事並不容易,齊貴妃必定會從中阻攔,威遠侯也會不願意,最重要的是,父皇未必會同意!」

「听聞梅側妃已經有孕,而承慶公主也因為之前和新科狀元裴少逸的事情而郁郁在心,如今和鎮國公的婚事又不順,恐怕心情更是不好,不如大皇子將承慶公主請到府中小住散散心。」護國公提議道。

楊章眼中閃過了一抹精芒,「梅氏雖然不是成恩伯夫人所生,但是畢竟是記在她名下的嫡女,梅氏有孕,成恩伯夫人定然會前去探望!」

「只要下好每一步的棋子,那世上就不會有成不了的事情!」護國公緩緩說道,眼底,泛著獨屬于上位者的野心以及謀算。

越是站的高的人,每走一步,便需要更多的謀算,而謀算好了,那將來收獲,就更大!

楊章離開護國公府之時,心中的憤怒已經消了大半。

送走了楊章之後,護國公便去了護國公夫人的正院。

護國公夫人見了丈夫來,便亟不可待地問起了外面傳聞的事情,不過卻沒有得到回復。

「外面的事情你無須多管,我自會處理!」護國公沉聲道。

護國公夫人听了丈夫的話又見他面無憂色,便暗暗松了口氣,笑道︰「是,妾身知道了。」

「過幾日大皇子會接承慶公主入府小住幾日,屆時你便過去看看,還有,大皇子的側妃梅氏有孕,你也送份禮物去。」護國公喝了口茶,便岔開了話題。

護國公夫人對丈夫的話一向是唯命是從,只是這一次,她去變了臉色,「去看望承慶公主妾身沒有異議,可是國公爺為何要讓妾身給那下作的梅氏送禮?國公爺忘了,我們的頤兒才是大皇子的正妃!」

「婦道人家就是頭發長見識短!」護國公惱怒道,「頤兒是正妃,她的地位誰也動搖不了,再者,她已經生了嫡長子了,側妃受孕是遲早的事情,她若是鬧,只會讓人覺得她善妒不賢德,你這個做母親的更應該表現出大度!」

護國公夫人滿心的難受,可是,反駁的話在護國公的冷眼之下,又不自覺地咽了回去,緩和下了語氣,輕緩道︰「國公爺,妾身不是不明白這些道理,可是……妾身這心……頤兒可是我們唯一的女兒啊,當初頤兒才生下皇長孫不過是一個多月,大皇子府中便傳出了一個妾室有孕的消息,隨後,便連府中的歌姬也傳出了喜訊,頤兒心里難受,可是,她還是忍了,寬宏大度,未曾做過任何傷及孩子的舉動,好在,那兩人出身卑微,最後也只是生了女兒,可是不同,有孕的是側妃!國公爺,妾身很想不去擔心不去心疼頤兒,可是如今皇長孫方才一歲多,這側妃便有孕了,若是也生了兒子,這將來……」

「大皇子忍了一年方才讓側妃受孕,已經是很給頤兒臉面了!」護國公駁斥道。

護國公夫人一愣。

「你以為真的是兩個側妃運氣不好嗎?」護國公冷笑,「那是大皇子不希望側妃有孕,是他給頤兒臉面!」

「這……這……」

「頤兒是大皇子的表妹,是護國公府尊貴的嫡女,不管大皇子抱的是什麼想法,但是,他肯願意這樣做,便是給頤兒,給護國公臉面!」護國公繼續道,「子嗣,如今可以說是大皇子唯一的優勢,你若是在這時候在這件事上面給大皇子臉色瞧,大皇子必定會心生不滿,屆時,你不是幫了你的女兒,而是害了她!」

護國公夫人是沒想過其中居然還有這一層,她是後宅的婦人,會的懂的都和後宅斗爭月兌不了關系,漸漸的,便忽略了,其實操縱女子命運的,從來只有一個男子!

護國公見了妻子有些難看的臉色,便知道她是講話听進去了,臉色稍稍緩和一些,她的妻子在謀略以及遠見上面是遠遠不足,只是,作為他的妻子,護國公府的主母,能夠幫他管好後宅便夠了,而且,若是後宅主母心思太大,對于大家族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梅氏雖然出生成恩伯府,但是也不過是一個記名的嫡女罷了,即使她生了兒子,也越不過頤兒去!成恩伯府在世子病死之後,沒落是遲早的事情!沒有家族是可以依靠一個庶出的記名嫡子撐起門第的!」

護國公夫人看了看丈夫,「妾身明白了,國公爺放心,妾身會依照國公爺的吩咐去做的。」

「還有。」護國公想了想,終究還是道︰「茹兒畢竟是成恩伯府的宗婦,是梅氏名義上的嫂子,跟頤兒說說,往後無非必要,便莫要為難梅氏,至少在人前約束一些!」

自己的女兒是什麼性子,他自然清楚。

護國公府的嫡女是作為皇後培養的,自然不可能在後宅的爭斗當中吃虧,而那梅氏也不是省心的。

護國公夫人心中有些不滿,但是卻不敢表露出來,「嗯,妾身會和頤兒說說。」

大姑女乃女乃嫁去了安國公府不但沒有為娘家帶來什麼幫助,反而讓娘家處處因為她而束手束腳的,而她,卻半絲感恩也沒有,甚至生怕自己和娘家走得太近而被夫家猜疑一般!

這般的大姑女乃女乃,她真的不想理會。

可是偏偏,丈夫卻是個疼惜妹妹的好兄長!

「等見到了承慶公主之後,便勸勸她,先前的事情都放下,往後的路還長著。」護國公沒有注意妻子心里的小心思,繼續道︰「即便陛下不寵她,但是,還有我這個皇後娘娘和大皇子在,還有護國公府和我這個舅公在!」

護國公夫人點頭,「妾身知道了。」頓了頓隨後又道︰「國公爺,其實承慶公主的年紀也不小了,婚事也真的該定下來了,而且,也唯有將婚事定下來,她方才能夠真正地開懷起來。」

「你想說什麼?」護國公眯眼道。

護國公夫人似乎沒注意到丈夫的不悅,繼續道︰「我們的軒兒和承慶公主年紀相仿,不如……」

話被護國公摔了茶杯的聲音打斷了。

「國公爺……」護國公夫人驚的臉色有些發白。

「軒兒的婚事我自有打算,你無須插手!」護國公冷冷道,「還有,我們竇家和大皇子的關系已經夠密切了,無須再多一個承慶來維持!這一次我讓你去給梅氏送禮祝賀,便是要通過梅家將承慶嫁去威遠侯府!」

護國公夫人臉色又是一變,「威……威遠侯府?」

「你無需做什麼,只需要配合好頤兒行事就是了!」護國公不再做解釋,「記住,此時務必小心謹慎,且不能泄露出去半絲,否則,你這個護國公夫人就不必當了!」

說罷,起身拂袖而去。

護國公夫人的臉被最後一句話給徹底嚇白了,呆坐了許久,方才緩過神來。

畢竟是當了二十多年的護國公夫人,她雖然被這句話嚇到了,但是,也還不至于失了方寸,便照著丈夫的話去做就是了。

只是,將承慶公主嫁去威遠侯府?

可是這樣,竇家和齊家的牽連便不是越來越拉扯不清了?

過世安國公夫人趙氏出身威遠侯府,而趙氏的嫡親妹妹嫁去了成恩伯府,如今兩人是都去世了,可是,偏偏大姑女乃女乃嫡出的大姑娘也嫁去了成恩伯府,而大皇子又納了梅家女為側妃,如今,又要將承慶公主嫁去威遠侯府?

撇開這些不說,單憑威遠侯手中掌控著雁門關的幾十萬大軍的兵權,這門婚事真的能成嗎?

若是成了……

那梅氏豈不是更加的囂張?

護國公夫人越想越是頭疼,讓承慶嫁給她的兒子不是很好嗎?先後除了新科狀元以及鎮國公一事,承慶的名聲早就毀了!

威遠侯府會接受這樣一個既不得皇上寵愛又名聲毀了的公主?

……

齊貴妃仍是呆在了慈安宮的佛堂內,一開始對外是說心里不安,需要誦經來安撫心情,不過隨著外面謠言蔓延,齊貴妃也適時轉變了原因,說是因為連累了那般多無辜的性命而日夜不安愧疚不已。

這原因讓竇皇後恨的幾乎咬碎了牙齒。

可是,作為後宮之主,她的責任不僅是管理後宮妃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便是,關心諸位妃嬪,而齊貴妃也在這被關心的人之中。

即便是做戲,這戲也必須做!

因而,在齊貴妃滯留慈安宮五日之後,竇皇後壓著滿月復的恨意去了慈安宮,不管是為了盡皇後的責任,還是為了讓齊貴妃盡快消停下來,她再不願意也必須走這般一趟,原本竇皇後還想找上其他妃嬪一同去的,可惜的是位份高的妃嬪都閃的比誰都快,不是這里不舒服便是那里出事了,紛紛推辭,最終,響應竇皇後號召的,只有那些位份低的妃嬪。

那些妃嬪,竇皇後是怎麼也帶不出手的,即便帶去了,她們也進不了慈安宮,所以,最終還是一個人去。

佛堂內

齊貴妃一身素色衣裙,不施脂粉,臉色有些憔悴,跪在了佛像面前,一邊敲著木魚一邊轉著手中的佛珠,嘴中誦著佛經。

虔誠的模樣比庵堂內的尼姑都要虔誠。

而一旁的炕床上,敬懿太後盤腿坐著,低頭爭寫著經文。

看著眼前的一堆姑佷,竇皇後心里恨意如波濤般澎湃洶涌,幾乎用盡了一生修來的忍耐力,方才將這個恨意壓下,面色如常地上前,給敬懿太後行禮︰「臣妾見過母後。」

敬懿太後抬起頭,面色沒有什麼異樣,仍舊是慈祥且威嚴,「皇後來了。」

「是。」竇皇後應道︰「臣妾听聞齊妹妹一直在太後這邊,而且還日夜不停地誦經念佛,有些不放心,便過來勸勸齊妹妹。」

齊貴妃像是沒有發現竇皇後一般,仍舊是繼續誦著經,連語調都沒有半絲的轉變。

竇皇後側身看了她一眼,心中壓抑著的情緒並未在臉上顯露半分,隨後,面帶憂慮,看向敬懿太後,低聲道︰「太後娘娘,齊妹妹這是……」

「誦經念佛自然是要全心投入。」敬懿太後擱下了筆,接過了靜安嬤嬤奉上的溫毛巾擦了擦手,緩緩說道,「皇後便念在她一心向佛的份上莫怪她失了規矩。」

竇皇後雙手收入長袖中,微笑道︰「臣妾自然不會責怪齊妹妹,只是有些擔心齊妹妹這般會損傷了身子。」

敬懿太後擦完了手便下了炕床,「皇後放心,哀家在這里看著呢,難得她這般潛心向佛,哀家也不好阻攔她,皇後你也莫要來勸了,念念佛好,佛經能洗滌人心,讓人的心更加的澄清以及安寧,人心安寧澄淨了,那日子方才能夠過得和樂。」

竇皇後微微蹙眉,不太明白敬懿太後的用意,這番話是在諷刺她,還是在諷刺齊瑾?

「哀家坐的也有些累了,皇後陪哀家出去走動走動吧。」敬懿太後穿上了鞋之後便站起身來。

竇皇後低頭應道︰「臣妾遵命。」隨後上前,扶著敬懿太後往外走。

在出門之前,她還望了一眼齊貴妃的背影,而敬懿太後,卻由始至終沒有看齊貴妃一眼。

二月末的京城仍舊是寒風未退。

昨夜,還下了一場小雪。

敬懿太後沒有走多遠,只是在佛堂外面的回廊里面走動著。

靜安嬤嬤帶著宮女內侍遠遠跟著。

走了一刻鐘,敬懿太後便停下來,看著回廊外面那披上了一層白衣卻仍舊是青翠的松柏,「皇後知道哀家為何喜歡松柏嗎?」

竇皇後看著眼前的松柏,「因為松柏常年青翠,除非死,否則,都是四季常青。」

敬懿太後收回了視線,正面看向她,「皇後錯了,哀家喜歡的不是它的四季常青,而是,它能夠耐的住寂寞經得起苦寒與風雨。」

竇皇後斂去了笑容以及恭敬,「母後也相信外面的傳聞?」

「母後。」敬懿太後重復著這個稱呼,「皇帝後宮妃嬪雖然沒有三千,但是,卻也不少,但是,卻只有一個人有資格這般稱呼哀家。」

竇皇後袖中的雙手攥的更緊。

敬懿太後凝住著她,又沉吟了半晌,然後,繼續道︰「皇後,論血緣,你是沒有貴妃和哀家親,可是,論親疏,你是皇帝的嫡妻,是哀家的兒媳,卻是遠遠超過了貴妃。」

「臣妾愚鈍,不明太後娘娘之意。」竇皇後聲音有些沉。

敬懿太後不笑不怒,「哀家何意,你心里明白,否則便不會改了稱呼,太後,母後,雖然都是稱呼哀家,但是,卻是兩種不同得意思,哀家想想,皇後這般多年用太後來稱呼哀家比之用母後要多的多!」

竇皇後抿唇,思索著下面該說什麼。

她不相信敬懿太後這番話只是想和她訴衷腸!

她究竟是何目的?

敬懿太後看著她如此,心里嘆息一聲,「外面謠言一事你不必擔心,皇帝不會為了區區謠言而對你和護國公府如何,別說謠言真假未辯,便是真的,皇帝也不會為了幾個庶民而降旨處置,只是皇後,凡事適可而止。」

竇皇後聞言,冷笑出口︰「說到底,太後還是不相信臣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