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潛伏與發展 第六十八章 漢冶萍公司與報紙(中)

上海公共租界中區集中了中外絕大部分的報館。在英文報紙中,位于外灘17號的老資格的《字林西報》擁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其競爭對手包括《大美晚報》、《上海泰晤士報》、《大陸報》、等。中文報紙中,有《申報》《晨報》《中國日報》等,影響最大的則無疑是《申報》。在紛紛擾擾的新聞媒體大戰中,一家新的報刊《人民日報》在上海外灘28號一棟三層小洋樓悄然成立。這家報紙是‘人民公社基金會’出資的創辦的報紙,孫晉盜用後世黨報的名字。

高崇民曾經提出‘人民公社基金會’需要闡述自己觀點的喉舌和新聞平台,建議孫晉在阜新創辦一家報紙。孫晉認為高崇民提議有道理,自己現在力量還很弱小,不能登高吶喊,可以通過報紙等新聞平台宣傳自己的主張,任何政治主張都需要宣傳先行啊;與潘三元和榮三爺協商一致同意,創辦自己的報紙,起名《人民日報》,要求辦就要辦的最好的報紙,不但紙張印刷好,而且報紙內容質量也得最好,做到公開、公正、客觀、監督,開辦出一個新聞媒體品牌來。基金會委托高崇民負責《人民日報》創辦並擔任總編,對于報紙主編和記者的人選,孫晉提出自己看法︰責任心強,不畏權貴敢說實話、針砭時弊,愛國心強,看待事物客觀報道,具備為新聞事業獻身的精神。高崇民點點頭,立即向基金會推薦一個人擔任副總編兼任主編,叫康昭輝,是留美新聞專業畢業,曾經在英美各大報紙做過記者和主編,完全符合孫晉對主編人選的要求。去年因為譏諷段祺瑞政府而被報社解職,現在閑賦在家。孫晉見高崇民說的這麼好表示相信高崇民的眼光,先讓他協助你工作,若基金會滿意認可他的能力,就可以升任報社總編。

臨走時候孫晉從基金會拿出兩張支票,一張20萬現洋,創辦報紙的運作費用;孫晉承諾︰基金會前三年每年支出20萬大洋扶持《人民日報》報社發展,三年後全國各大中城市都要有《人民日報》分社並自負盈虧。另一張100萬現洋,是孫晉讓高崇民秘密轉交給孫中山先生的,並讓高崇民轉交一封信,信的內容大致是︰先生作為中國當代影響力最大的偉人,全國人民懇請您及時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您的良好健康是中國人民的最大的幸福,並奉上小小盤纏予以檢查身體之資,沒有落款年月日。孫晉鄭重的囑咐高崇民,一定要親手交給孫先生手中,並告誡他不要聲張此事,這件事只有你我他三人知道,畢竟支票數額大而且孫晉身份特殊。最後孫晉告訴他,請孫先生為《人民日報》書寫‘人民日報’報名和題詞。

高崇民轉身離去,他內心不明白孫晉這麼所為何事,怎麼突然關注孫先生身體狀況來了。不過高崇民見孫晉出手大方,內心很高興,認為孫晉也認同孫先生的革命主張,也支持和贊助孫先生的革命行為,只是身份特殊不方便表達而已。

孫晉看著高崇民離開,本想讓高崇民傳一句︰要孫中山先生注意陳炯明動向,但是轉念一想,還是算了,孫先生還以為自己離間他們呢!放棄吧,該怎樣就怎樣,爹死娘嫁人,各活各的!

經過三個月的籌備,《人民日報》創刊號出版發行,報紙不但紙張質量上乘,而且彩**片清晰,印刷質量相當好,比老牌的英文報《字林西報》手感還要好;《人民日報》是第一個由左到右的平行排版的中文報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創刊號頭版頭面出現當代許多社會賢達名人的為《人民日報》創刊號題詞和賀電,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這些題詞或者賀電的人處于不同政治勢力,有孫中山的報刊名稱、同盟會元老于右任、張靜江,東北馬龍潭、上海的陳獨秀、前北大校長蔡元培等,創刊號一出現在市面上就受到上海主流社會的關注和搶購。

孫晉接到《人民日報》創刊號一看,無論紙張還是版面設計、圖片,感覺還不錯,可見這個報社團隊能力還行;見這麼多名人題詞,也是嚇一跳,驚嘆高崇民如此豐富的人脈關系網,懂得利用名人宣傳造勢的手段。

《人民日報》剛成立不久就趕上正金銀行出售漢冶萍公司之事。孫晉根據自己記憶,洋洋灑灑寫出一篇三千字文章《揭露日本商人是如何一步步騙取漢冶萍公司》,文章擺事實講道理,有理有據,深刻揭露日本商人或者金融機構支持各種間諜、特務通過顛覆、刺殺、收買、賄賂、威逼前清官員和總辦的手段,一步步謀取漢冶萍公司。當日本商人完全控制漢冶萍公司時,他們不是想著漢冶萍公司發展,而是將漢冶萍公司變成日本鋼鐵原料的產地。文章還用一串串數字,指出日本在1911年後至今,日本用極低價格購買漢冶萍公司生鐵65萬余噸,鐵礦石近千萬噸,獲得了巨額利潤。在鋼鐵價格暴漲的一戰期間,日本以極低的合同價掠取生鐵20余萬噸、礦石150余萬噸,日本八幡制鐵所依靠所獲暴利實現了第三次擴充計劃,鋼產量實現成倍增長。文章一直見血指出︰日本鋼鐵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比中國先進,可是為什麼漢冶萍公司被日本人掌控後不但沒發展壯大,而且面臨停產倒閉的危險;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日本人不想看到漢冶萍公司強大,正如不想看到中國強大一樣。這就是日本人險惡用心。

文章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無名氏’署名登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媒體報紙紛紛轉載,國人反應強烈,報社電話不斷,有支持的讀者,有要求增加刊印數量的賣報商,有與報社討論觀點的熱心民眾,也有辱罵和諷刺甚至威脅報社的人。三天後,《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又刊登了署名‘無名氏’的文章--《1922年日本國內外局勢之分析—由漢冶萍公司聯想到的思考》,這篇文章充滿著理性的分析,縝密的邏輯,一層一層分析1921年年末至現在日本國內外局勢。簡約指出日本與美國、英國的關系和矛盾;指出在這種局面之下,日本會通過漢冶萍公司轉讓給中國,傳達一種友善的信息,改善日本人在國民糟糕的形象,以平息中國內日益高漲的擠兌正金銀行之風及緩和中日之間的日益尖銳矛盾。文章最後呼吁中國有識之士不要被日本人這種假面具所蒙騙,清醒認識事物的本質。

兩篇文章讓《人民日報》和‘無名氏’名聲大噪,銷量節節上升,每天都要印刷幾版才能滿足市場需求。許多名流和政客投機者紛紛致電報社,打听這個神秘的無名氏是何方神聖。國內輿論涌動,日本和美國駐華公使卻同時注意到這兩篇文章所透出的信息,兩國側重點不同︰美國看重作者視野開闊,思路敏捷,具有一定戰略眼光;而日本則是看重文章中那些數據和對日本政府對待漢冶萍公司態度的大膽預測,當然還有作者反日的態度。文中列舉數字全部正確,那些實例大部分都對,甚至連日本政府對漢冶萍公司采取溫和的態度的目的一眼看穿。這種人太可怕了,哪兒冒出來的?一定要引起日本情報機構的注意,看看那些數據是怎麼流出去的,無名氏怎知日本政府即將發生的行為和想法,一定要查出此人身份背景。

正如‘無名氏’大膽預測一樣,日本內閣接到駐華公使小幡的通報之後,讓內閣成員嘩然,日本內閣政府被正金銀行拉下水,丟人丟大了;代表各大財團議員紛紛質疑內閣如此放縱正金銀行,影響了在中國的商務,要求內閣大藏省大臣辭職,政府整頓正金銀行。日本首相高原立即吩咐大藏省派人進駐正金銀行橫濱總部和中國總部,徹底調查正金銀行中國總部代表日本政府發布所謂競標三個條件一事。調查結果令人啼笑皆非︰原來是正金銀行中國總部中層管理者策劃行動,正金銀行原來的高層為上次金融詐騙被迫剖月復自殺,新的領導者還未完全掌握局勢就踫到‘劉志華事件’,賠償英美銀行一千多萬美金,鬧了個啞巴吃黃連;引起正金銀行管理者強烈不滿,特別是中下層管理者,加上華盛頓會議,美國政府、民眾同情和支援中國,打壓日本,將日本民族那根不服輸傲慢中彌漫著一絲絲自卑的劣根性似火山爆發一般徹底迸發出來,中國總部中層管理者聯合各個分行的行長策劃這場以羞辱中國為目的連消帶打歐美國家的鬧劇。

日本外務省連忙將調查結果通報給各國,並宣布取消正金銀行三個條件,日本政府歡迎世界各國工商界人士到日本投資和商貿洽談;日本政府為表示誠意,願就漢冶萍公司問題與中國農商部談判︰只要將漢冶萍公司的全部債務還清,不附加任何條件即可。

日本政府電令一出,潘三元在孫晉授意之下第一個響應並表示阜新商會願意接下漢冶萍公司所有的債務並重新恢復重建漢冶萍公司。全國各地財團也紛紛表示願意接受,現在就看各個政治勢力較量了。

漢冶萍公司地處湖北和江西,是在直系軍閥勢力範圍之內,英美勢力的範圍,支援直系背景的財團是理所當然的。可以問題沒那麼簡單,這里面涉及到日本人的影響和除直系之外的各個財團的之間的博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